鬼谷子死前告诉学生,吾术皆攻心,害人害己,休莫再传,你怎么看?

白这个颜色


原来他死的时候才成道啊!

老子是大师兄,鬼谷子是二师兄,孔子一直以人的身份做为三师弟,这样不好。

小师弟现在一个弟子都没有,是太年轻了吗?这个表象也挺难。

各位道兄,可否传一套道貌岸然的方法让小的我把徒弟收上,把道传下去?传出去之后拿道赚点钱出去养生。

对了,我还要弄一篇养生经。


道癫


鬼谷子死前告诉学生的话,是非常正确的,是善意的。有句话说得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这说明他在世时的攻心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鬼谷子王诩是战国时期显赫人物。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 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修炼,深谙道法,神妙莫测。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辞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 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在文化史上,他是与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齐名的学术大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时期。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系统化、哲理化的时期。春秋初至春秋末,是西周以来敬德保民思想继续发展的时期,仁、礼、法、刑、忠、孝等重要的政治思想范畴,都是这一时期提出的。儒家和道家的出现,使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进入了体系完备和内容丰富、充实的发展阶段。至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名家、法家、墨家、农家、杂家、阴阳家、纵横家等思想学术派别,诸子百家各自著书立说,招收学生,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如若不学会点攻心术,不知己知彼,怎能取胜!何以立足?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此鬼谷子在他的时代取得了学术大家的名分而被后人尊重。

但是临死前,却觉得攻心术害人害己,那是因为任何为了某种目的而煞费苦心,功于心计的人,有时自己也会受到伤害。因此,他警告后人休莫再传。至于伤害到啥程度,那只有鬼谷子自己明白了。

在乱世中,在纷杂的社会背景下,每一个有头脑,有智慧、有抱负、有见解的人又怎能视而不见呢?

因此,攻心术不一定是坏事,看运用的人怎样运用罢了!


相逢是首歌歌


鬼谷子的学生,有史书明确记载的,有苏秦和张仪。这两个人都是纵横家。

苏秦搞合纵,联合山东六国攻秦。最鼎盛时,一人挂六国相印,可谓威风至极。后被仇人刺死。

张仪搞连横,辅秦王东向分裂六国联盟。他曾两次入楚,把楚怀王玩得团团转,最后给玩死了。楚怀王曾一度想杀他,但受了张仪蛊惑,没杀成。

苏秦和张仪凭借的就是一个智慧的脑瓜和一张利嘴,玩的就是攻心术。学生如此厉害,则老师鬼谷子的能力也可想而知了。

至于这里说鬼谷子临终遗言,吾术皆攻心,害人害己,休莫再传。如何理解?

我觉得这是一种彻悟,是有感而言。

即以苏秦张仪而论,他们的行为都是出于谋求个人荣华富贵的私利,利用当时形势,摇唇鼓舌,挑动各国间的仇恨和战争。自己从中渔利。可战争就要死人,倒霉的是广大人民。苏秦被刺而死,下场凄惨。张仪骗楚怀王,虽然玩得很漂亮,但实在太不高尚。如果楚怀王不是利欲熏心,昏庸无能,那么张仪早就被磔杀了。张仪能善终,实在是侥幸。

害人如害己。这是中国民间的一句成语,是无数前人的结晶。

鬼谷子一定是有鉴于他的攻心术在社会上运用产生的不好结果,才于临终前要学生不要再传。

其实任何技术都是中性的。用于坏的方面则坏,用于好方面则好。僻如核技术,用于战争,危害巨大,而用于和平事业益处无穷。

攻心术当然也是如此。

所以,鬼谷子老先生的临终遗言有点片面性,并非全对。但其善意是明显的。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回答:鬼谷子什么时候说过的这番话,还死前,臆想的吧】

鬼谷子,也称鬼谷先生。从古至今,连鬼谷子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的都没有搞清楚呢,还临终遗言?

如果说,鬼谷子的从横之术是害人害己的话,想必一定没有认真的拜读过鬼谷子的著作。尽管《鬼谷子》一书,到底是不是鬼谷子本人写的,还无定论。

《鬼谷子》一书,是一本谋略学巨著。只不过中国自古以来,儒学占领统治地位,才未被重视而已。试问,人类社会中,不要说国与国的关系了,就是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充满了谋略?又有何害人害己之说?

所谓的害人害己,是小人的有些作为,这些作为是不被现代社会所提倡的,自有公序良俗、道德以及法律层面的约束。但是,不能全盘否定《鬼谷子》的谋略之术。

另外,鬼谷子还有一本巨著,叫做《本经阴符七术》。姑且不论这本书是鬼谷子本人写的,还是后人冠以鬼谷子的名号,单说这本书,就已经秒杀现代所有的所谓养生书籍。

笔者曾经在头条写过一篇小文,详细介绍了《本经阴符七术》之盛神篇。盛神篇中,鬼谷子详细阐述了人与天的关系,并且详细说明了如何才能与天合一。

如果说,连盛神篇中的这个所谓的“术”,也是害人害己的话,笔者就只能呵呵了。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5861580083313477"} --}

老祖宗的智慧


鬼谷子说的这句话是他的肺腑之言,但也可能是他一生说的所有话中最没有意义的话,请看下边四点分析。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鬼谷子精通百家学问,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他自然也知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道理。他的攻心术都是制人之术,制人为我所用,于被制之人来说,肯定是一种伤害。无论他的攻心术有多厉害,无论他的弟子们把这些攻心术研修的多么通透,使用的多么纯熟,其结果无非是被制的人所受的伤害更大而己。虽然被伤害的人或愚钝或能力不足,但天道是公正的,伤害别人的人必定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报应,所以鬼谷子说他的攻心术会害人害己。

世界很大,总会有人伺机报复。

鬼谷子的攻心术伤害他人,他人受伤害之后,总会有人伺机报复,这对使用攻心术伤害别人的人来说,肯定是一个潜在的危险炸弹,这个炸弹何时引爆,没有人能知道。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鬼谷人的攻心术厉害,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有人敢担保鬼谷子的攻心术为天下第一,因为天下永远也没有第一,所以如鬼谷子的攻心术棋逢对手,或技不如人,自己受伤害肯定是必然的。

“休莫再传”?不可能的事!

鬼谷子说“休莫再传”?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句话,如果真的是不能相传于世,为何鬼谷子自己会传给他的学生们?如果鬼谷子是在经过多年的验证后,才明白他的攻心术不能相传于世,那么他的学生们也一定会象他一样需要多年去验证到底能不行往下传,这样一代一代不刚好是代代相传?

再者世人皆知与人争斗时,攻心为上的道理,这样好的攻心术一定是争相学习,一旦开始传播岂是说停就能停的?

所以鬼谷子说了“休莫再传”也毫无意义,等于白说。就象爱因斯坦在他人生的最后说他不该研究原子弹一样,有用吗?没用!

以上是我对您提出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请对我点赞和关注。祝您身心安康,生活愉快!



听雪者


这个可以和儒家学说做些比较,就能理解出《鬼谷子》一书在封建政治上的一个地位和价值观,鬼谷子怕是在死前深刻领悟到了纵横术于己于人的不利处了,才做了这个善意的交代。



同样的入世观。

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孔子本人提倡积极入世,他的得意门生子贡就有三次重要的外交活动,而最为人称道的是救母邦鲁国,他的游说之辞、纵横之术足见其智慧。《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传》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孟子曰:“子贡善为说辞。”

更有将子贡推举为纵横家的,如《韩诗外传》。儒学亚圣孟轲更是擅于论辩,逻辑严密,说服力极强,常常使对方无以言对。

所以,《鬼谷子》代表的纵横家是儒家积极入世的继承者。他们的思辨方式,在技术上看起来都有极其相似的地方。

同样以“仁”为思想中心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仁”是他们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具体表现是爱人及推己作用,孔子认为执政者首要是仁人贤君,以民为本。必须“重民、爱民、惠民,”以德政和仁政创造大同社会。

《鬼谷子》也继承了儒家以四书五经为纲、以忠信仁义为中心的思想,《鬼谷子・内楗第三》:“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



不同在于大道和利己的偏差。

在那动荡的岁月中,儒家主张“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中庸之道治理天下。

但《鬼谷子》的思想,是在这乱世之中,要想去建立不朽的功业,就要有权术、有谋略,一旦把握住,就不要放弃。除了纯粹的名利争夺外,还隐藏着浓烈的自我肯定的理想抱负,或者说更崇尚个人价值上的认可。《鬼谷子》及其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只有运用这样的思想和策略才能参与政治,说服人主,统一六国,谋官取爵。这其中的这一点不同,也解释了儒家思想能居统治地位长达两千多年,而在战国时期能“对症下药”作用的纵横家思想却为什么会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还受到过不公平的评价。

就像杨修之死,就是体现在了个人攻心术的运用上,他能时时刻刻读懂曹操,是让曹操多么的害怕和反感。也是他的聪明还差点火候,他的攻心术像把剑一样,锋芒外露,结果,反被自己的锋芒所杀。这或许可以作为一个代表事例,并不是人人都能像纵横家的弟子一样,能正确运用好这里面的学问,或许,这就是鬼谷子真正的担心。


无量天真


谢谢,我对鬼谷先生生平研究过,全才,奇才,鬼才,有点阴谋诡计,思想是开合之术。这个不算光明正道。不象易学讲阴阳,老子讲道德,孔子讲仁义,孙子讲兵法阳谋。墨子讲勤俭非攻,法家讲改革变新,但都是阳谋,不是阴谋,鬼谷子讲诡计,有点不积阴德,他应该自己知道,所以,临终才讲此话鬼谷一生算计,这句应该是肺腹之言啊。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A布袋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鬼谷子讲的是什么。鬼谷子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政治,教育,哲学,文学,兵法,中医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他这里说的肯定不是这些,那鬼谷子说的是什么?就是他留下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他教别人,怎么走进别人的心里,处世的方法,怎么样统御别人。

说好听点,就是城府,说不好听的就是心机,怎么给别人留心眼。中华民族主张坦坦荡荡,你这样留心眼会被人鄙视的。如果有一天,你被揭穿,你就会被别人嫌弃。你如果发现,你的好的朋友,给你经常留心机,你还会和他是好朋友吗?

好听点,这叫为人处世,不好听的就是教你怎么做一个小人,一个不被嫌弃的小人,伪善的人,虚伪的人。虚伪的面具被揭穿的时候,你们都懂。



洛侃侃


这是什么编剧写得吧?

历史上鬼谷子只留下一本书。名字不明,身份也不明,没有人知道鬼谷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至于说他的理论害人害己。我们先从他的弟子来看。鬼谷子被认可的弟子只有两个:苏秦、张仪,这是有史书明确记载的。而庞涓,孙膑,就没那么确证了,不过也算鬼谷子弟子好了。除此之外,其他传说的弟子都是附会。下面就看这四个弟子的命运。

四个弟子,两死两生,乍一看,好像死亡率挺高,百分之五十,但怎么死的呢?

苏秦之死:苏秦是色胆包天,跟燕国祖母乱搞男女关系,结果被燕王发现了。苏秦为了活命,答应燕王去齐国做死间以免死。虽然成功搞乱了齐国,削弱齐国,为燕昭王攻齐立下汗马功劳,但最后还是被齐国发现了其死间的身份,将其车裂。

庞涓之死:庞涓是将军,主要工作就是破敌杀将。这个都知道,孙庞斗法,孙膑技高一筹。庞涓被射死。

看出情况所在吗?两个人都从事高风险的职业。鬼谷子书中说:“亡不可以为存,危不可以为安。”换句话说,即使拥有再好的保护手段,如果自己跑去找死,就别指望活得好好的。

再看张仪,一生处于政治漩涡,但始终安然无恙。孙膑在田忌放弃夺权之后,也飘然离去。

从《鬼谷子》一书来看,更绝对不至于。《鬼谷子》不过是谋事之书而已。假如你有一个目标,鬼谷子就是教你从信息收集,情报分析,人脉关系,建立优势,方案谋划,到最后决断,从而一步步实现目标。

这样的理论怎么会害人害己?

所以,说鬼谷术害人害己,估计是某个没有看过鬼谷子的编剧的遐想。


鬼谷子秋毫书斋


所谓的《鬼谷子》一书,据古人考证就是战国时代身挂六国相印的纵横家苏秦,他假借鬼谷子之名,(也可以称之为笔名),以游说合纵与连横之策的经验总结,主要是一部外交理论、逻辑、规则的外交哲学。苏秦故意使他的文章难读难懂,藉以增加这部书的神秘色彩。


那么《鬼谷子》的学述是不是危险的、或者是值不值得后人学习呢?历朝历代说法不一。苏秦为燕国而使敌国混乱,就前往齐国,不料在齐国死于非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苏秦列传》的最后说到:“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朮。”但他同时也说到了苏秦才智的过人之处。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曾写了一篇名叫《指要》数千言的文章,驳斥了一个名叫元冀的人对《鬼谷子》所作的高度评价。柳宗元说:“《鬼谷子》为后出(后世出现者),险戾峭薄(违反正道而刻薄寡恩),恐为妄言,乱世难信,学者不宜道之。”然而爱好《鬼谷子》的人并没有断绝,例如宋高似孙说:"“鬼谷子之书,其智谋、其数朮、其辞谈,盖出战国诸人之表,其亦一代之雄乎?”如此争论直至今天还有很多,因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列举了。

至于你所说的鬼谷子死前对其学生所说的话,我认为也证明了鬼谷子就是指的苏秦。细想:后世有人把鬼谷子传的神乎其神,是得道成仙之人,他怎么会死呢?而他最得意的徒弟不是苏秦和张仪吗?他有那么高的智慧和那么大的本亊,那能最终落得个害人害己的下场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