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好多教师不愿意竞聘中层干部?

九10九先生


自己亲身体会,本人做中层领导已经6年,现在身心疲惫!原因如下:做中层领导基本上没有什么领导待遇,而工作量却是大得惊人,现在检查太多,每次检查都是表面文章,就是查阅资料,有时一个文件发下来,细则几十条,每天都要有文件材料,这个检查没有做完,下个检查不期而遇,严重者,同一天甚至检查组有三四个,而作为普通老师,只需要安心搞好教学即可,教学成绩效果怎样,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搞好成绩出来了奖金有了,评优评先优先考虑!而中层领导劳心劳力,几乎很少有时间抓教学,成天只是应付检查,成绩出不来,评优评先自然机会不大,所以嘛,叫中层领导举着骨头当火把,时间长了自然就累了,厌烦了!!!


窗外飞雪寂寞客


作为一位大学老师,我身边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也不愿意竞聘中层干部。我想,这其中,有大环境和小环境原因。

首先看一下大学的晋级体系,主要有两种晋级体系。一种为职务晋级:科员-科长-副处-处长-副局-局级。这套晋级体系主要适用大学校园内的教管人员。就教学管理系列来说,很多老师竞聘中层领导还是很积极的,因为这是他们的主要晋升渠道。另一套为职称晋级体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适用于大学校园内的一线教学人员。考虑到专业学科发展,校长、院长等职务需要双肩挑老师,即同时拥有职称和职务。从工资待遇福利而言,两套体系完全平行且多数时候职务还要略低于职称系列。比如:一个处长的收入一般要低于跟他“同级”的教授。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在职务之外可以有更好的选择,自然重心并不一定要放在职务竞聘上。

其次,在大学,中层干部的权力和权威往往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管理对象面向老师,但掌握的可以左右老师的权力资源有限。仅以一线老师最关心的职称评聘来说,现在评聘程序越来越公开化透明化,意味着一线老师只要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做好,上升通道一般就不会被无形的“权力之手”所阻断。当然,要是到达职称最高阶-教授层级,那意味着自由的空间更大:从此可以卸下相当一部分重担,身心自由,读书写字上课,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也因此,教授有大学校园的“无冕之王”之称。



再次,一般来说,竞聘中层干部不外乎两个初衷:政治抱负和权力欲望。就前者而言,存在政治抱负和无情现实之间的落差问题。我身边好几个朋友很有政治抱负,基于对现实的不满竞聘到了中层干部职位,本想利用平台来做点切实的革新和改良。但到了那个平台上才发现,现实全然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强大的体系惯性给个体留下的空间极其有限,除了随大流之外几无他法。就后者如权力欲望而言,不过就是个“人前风光”而已,而且,一旦权力边界不清,使用和呈现方式不当,很多老师们根本不会买账,他们会以“冷漠和疏离”、“敬而远之”应对。一个极其糟糕的领导所遭遇的:最后可能就是四面楚歌。



最后,在大学,一旦你当上某个领导,你就从此陷入“文山会海”的深渊: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格,学习不完的文件,应付不完的检查……再加上“上头催,下头怨”的夹心层状态,时间一长,你整个人的灵性几乎都会被完全磨蚀掉,到最后,你可能变成一个“屁股决定脑袋”,庸庸碌碌、唯唯诺诺的官僚,身不由己裹挟到了一个进不得、退不能的无奈人生循环。




当然,中层干部也不全然一无所获,同别的普通老师相比,各种资源的或明或暗的倾斜性、利益获取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如果对比一下付出所得,其职位以及所得明显要打很大折扣的,尤其是人们日益关注生活质量、身心自由的当下。这种情形,职位的吸引力自然就会大大下降。


思并快乐着


我们学校是一个最偏僻的农村中学,学校逐渐走向衰亡,最鼎盛时期学校有400多学生,7个班级,现在不到100学生,三个班。去年我们学校工会主席空缺,居然没人想去竞聘,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1、年龄让我们退避三舍,我们学校老师基本上40多岁以上,只有两个年轻老师,40多岁以上在事业上已经没有多少激情了,更不要说去争官。而两个年轻是女孩只想考出去。2、我们学校20多个老师教三个班,大部分老师都很清闲,上完课都急着回家了,40多岁的人都上有老下有小,特别是小孩基本是初中或者高中,小孩都在县城读书,都得陪读,清闲的老师在家里担了主要责任,如果是中层干部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事,谁都想以家为重。3、最主要是没什么钱,中层干部津贴一个学期下来就几百块钱,还得担负各种责任,现在的小孩如果没有碰到负责任的班主任,那整个班就乱套了,那这个班各种各样的事层出不穷,出了事,不仅班主任要担责,中层干部,校长都脱不了干系。4、现在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检查特别多,这些都需要中层干部去应付,一线老师只管教学,而我们学校这种状况,中层干部不仅要上课还得应付各种检查,而中层干部和普通老师课时量都差不多,大家都教一个班,所以中层干部反而更累些。5、中层干部要迎难而上,学校这种状况搞得每年学期开始班主任没人当,大家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碰到某老师请长假,那就周转不开,中国人要平不要赢,要一个老师教两个班的主课谁也不愿意,所以我们学校班主任中层干部顶,两个班的课中层干部上,校长只能压中层干部呀!这就是大部分农村中学的现状,也是学校中层干部没人愿意当的原因。


乡教杂谈


在很多人的通俗观念里面,觉得任何一个单位的中层干部都是具有向领导岗位上发展的有潜力的阶层,如果能进入中层干部的序列,也就意味着日后能够进一步向上发展,否则,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从普通职工直接跃上领导岗位的,所以中层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希望尽早能够到达的岗位。

然而这个现象对于在学校里工作的老师来说,那就是两个概念了,我们就不去谈论大学教师,结合实际谈些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愿意做中层吧!



学校的中层干部只是名头好听,却没有实际的职级

对于不了解学校的职级的许多人来说,觉得一听是某学校的教育处主任,德育处主任之类的,肯定在学校也属于中层的实权人物,这样的行政干部能掌握相当多的实际利益。可是现实中真正学校的大权掌握在校长手中,所有的中层干部只不过是为了校长或者是学校打工而已,听起来毛毛主任很唬人,实际上手中没有半点职权,做任何事情都无法决定。



另外一般来说中小学的校长最多也就是科级干部,很多校长可能及职级就达到了副科级别,那么下面的各种主任中层,甚至连股级干部的级别都没有。所以说学校的中层叫起来名头好听,真正的在行政职务上面,没有达到对应的级别。那么,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老师不愿意成为学校中层干部的原因之一。



手中无权的中层干部却责任重大

在学校里,所谓的这些中层干部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点实际的权力,在学校的中间基本上属于夹层阶层,对象你没有过多的权利去指挥老师,对上你必须要对校长负责,然而却没有意思半点的实际权力可以帮助其他人在学校中办成任何一件事情。

可是一旦你成为学校的中层之后,你就必须面临各种学校的任务,以及自己所管理的这一块的所有责任。一旦各种检查,上面布置的任务下来,这些中层可谓是忙的焦头烂额,中间要是出了一丝半点的差错,那么,不说作为替罪羊,至少批评跟数落是少不了的,假如再有一些责任事故的发生,第一时间处理的可能就是中层干部。那么很多教师在成为学校中层干部之前,看到如此尴尬的位置和责任,也会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想成为中层干部。



所谓的中层干部在实际收入上未必比普通老师强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一般来说是根据教师的职称,职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师收入的高下。对于许多走行政,职务的老师来说,要想取得高收入仅靠这种没有级别的,主任之类的职务,实际上对于工资收入的提高是不明显的。要想拿到高工资和待遇,必须在职称上有所突破,因此很多从事行政职务的老师其实也要兼职教课,否则在职称评定上就会处于劣势。



只有职称上去了,收入才能有所保障。现在这些学校的中层老师,看似各个都是主任,实际上行政职务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工资收入。当然话说回来,学校发的一些小型的福利,行政干部肯定要比普通老师要多一些,然而这个是根据各个学校的财力的不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的。普遍的来讲,只有职称才能够保证教师的收入。因此作为行政职务的中层干部,从经济收入上来讲对于普通老师的吸引力并不高,与其费尽心思的,劳心劳力的在行政岗位上去,拼搏干事不如一心谋求职称上的发展,对于实际收入来得相对更加实际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老师不愿去做中层干部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小学英语点点通


事实情况并非如此。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可能区别很大。有的学校,是上一级主管部门任命或学校校长直接任命。有的学校是竞聘中层干部。

对于直接任命的中层干部这种情况,也不是很多教师不愿意,而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比如,有没有空缺职位,跟领导的关系如何等等。

许多教师还是非常感兴趣学校中层领导这些职位的。因为,作为学校中层领导,有许多的一般普通教师无法享受的福利、待遇,工作轻松,不用代课,不像一线教师,工作累,工作苦,工作压力大等等。当然,有个别教师不愿意,那是极少数。也许,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不是你愿不愿意的事。

对于一些学校实行竞聘中层领导这种形式,相比上级领导任命这种形式,这种方式有许多条条框框,要求和难度不是一般的。也就是说,教师没有一定的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是不行的。当然,现实中,许多这样的竞聘方式也不是尽善尽美的,那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走走形式。就是说,许多教师知道这种竞聘都是虚的,知道自己没必要参与竞聘,也不可能竞聘上,所以,也不感兴趣。

所以,教师不愿意竞聘学校中层领导,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现实中,主要原因还是知道自己没有这个机会,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芜木


从乡镇中学到县城初中再到市级高中,我一路走来,从我身边走过的校长换了一个又一个,起码有十个以上,在中层混了十几年,先后做过备课组长,到教研组长,再到年级长,再到教育处副主任,就此打住,死也升上不去了。个人感觉做中层真的很累,但是我都坚持下来了,我知道自己就这个出息了,但是我还是很感谢自己做中层领导的经历。不论什么年代,我都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不拍马屁,不为名利。

我的看法有一下三点:

一、教育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遥想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期,国家还没有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学校可以收学费的年代,校长风光无限好,中层领导也跟着水涨船高,只要会拍马屁,连去外面洗个头唱KTV的费用都可以回来报销呢。那时校长有实权,主要是有经济支配权。不像今天的教育环境,义务教育免费,校长有权没有钱,中层领导跟着帮校长抬轿,还要跟着喝西北风呢。即使是高中,校长的权利和经济控制权也不匹配,中层领导大不了多了个在外面喝酒吃饭的机会,其它就是费力不讨好的活。

二、教育制度的完善驱使中层领导的观念发生改变。以前我国的教育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教育管理体系也不成熟,所以,乱收费现象比较严重,收学费、定学生辅导资料、学校饭堂承包、校服费的收取、学校建设等等,都是校长说了算。如今,上面管得比较严,教育局收回去很多权利,政府部门插手教育管理比以前更多,整个社会环境都大变样,教育制度的完善使得今天的中层领导不再那么功利了,都是实干型的。不像以前的领导,眼里只看到钱和名誉,这些改变导致中层领导看不到未来和明天,和以前比天上地下,觉得没什么前途,于是大都选择了辞职或者申请做普通老师。

三、做中层领到的目的和心态决定了你的行为。为什么今天的中层领导不愿意竞聘?看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目标是做校长甚至教育局局长,那今天中层就只是一块跳板,这种目标和心态的人不会嫌弃这份苦差的,平日里双腿血管全是鸡血,干活都是连走带跑的。要是你的目标是多搞几个领导津贴,估计今天教育系统给领导的津贴真实不敢恭维,当然你会选择做普通老师上午那几节课赛过活神仙哩。

总而言之,我要为贡献在中层的好领导点赞,上面有校长和教育局领导布置任务,下面需要普通老师的配合,夹心饼干不好做,所以我一定要对中层领导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上山亩教育


有一个学校的副校长曾经告诉我:“如果有机会,还是选择回到讲台,因为只有在讲台上讲课,心里才踏实;因为只有在讲台上上课,才不用管其他任何事情,迎接各类检查”。学校领导尚且如此,何况学校中层干部了!

一、中层干部的吸引力在哪里?

代课少,晋职快,这是“利”;地位高,有权力,这是“名”!这种名利双收的中层干部,在很多单位还是很“吃香”的。

然而,学校和学校并不一样。在很多学校,中层干部可能是学校干活最多的人。

越能干的人,活越多;越不干的人,活越少。这在很多行业中都是存在的,但是在教师这个行业中,尤为明显!如果你带课不行,领导不会坚持让你带课,因为他无法向学生和家长交代,而且他还无权辞退你,因为你是“带编制的”,这样只能让你少代课或者不代课,把相应的任务,交给能干的人。这部分能干的人,也可能因此成绩优秀被提拔,而他们,很可能会承担更多的额外的工作,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在职称晋级方面的这些中层领导。

二、去行政化让中层干部吸引力变的越来越小!

原来很多中层领导是有行政级别的,比如我所在的学校,中层干部就是正科级或者副科级干部。跳出教师的编制,进入公务员系列,是很多老师,尤其是男老师梦寐以求的结果。然而,现在各地推行“教育去行政化”,让学校中层的吸引力变的越来越小。

与此同时,各地的教育改革中,政策也越来越向教学一线倾斜,比如在晋级方面,如果要晋级,就必须带课,而且还需要,满足相应的工作量,这就使得中层领导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没了名也没了利,中层干部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小。

三、中层干部坦言:这就是个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

不仅学校中层领导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有些学校的中层干部也想尽快跳出这个“围城”。有一个中层领导给我交流说,身体累垮了,孩子的学业耽误了,作为教师,没有了自己的亲学生,这份工作越来越像是“鸡肋”。但是,真的去找校长辞职,也需要勇气。

这些也许是教师不愿意竞聘中层干部的一些原因吧!


赢在高三


对这样的提问,我只能“呵呵”了。谁说现在的高校教师不愿意竞聘中层干部了?这是根本不了解情况的胡说八道。实际上,很多教师是眼巴巴的想做中层干部,只是竞争不上而已。而有的教师,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放弃了做干部的念头。

我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的一个亲戚,就是某知名高校的中层干部。他是工会主席,算是高校的中层领导,行政上算是处级。他同时也是教授职称。每次开会,他就发现,高校校长级别的住在宾馆,那都是总统套房,一个人一个套间。而作为中层干部,是两个人一个套间。午间吃饭,几十道菜的自助餐随便吃,都是很贵的菜品。做了中层干部,每年都有机会以种种理由到各地去游玩,包括出国。一年至少出国两次,一分钱不花。我亲戚告诉我,他们学校有的教授,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国。作为中层,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好处。比如,点招一个大学生,家长能不意思意思吗?

而且,做了中层干部,还有机会把配偶安排工作。普通教授能有这个权利和机会吗?

何况,做中层干部,只要有教师资格证,一样可以给学生上课,上课多,则多拿钱。

这样算算,做一个中层干部,一年的收入不会低于五十万。而一个普通教授,一般也就十几万,多一点的二十万。


怀疑探索者


我曾在一所民办学校工作过,实际情况是很多老师还是愿意去当中层的,这点可能不同于公办学校吧!原因如下:民办校的生态和公办校完全不一样,民办校中,官大一级压死人,而且在基层的一线老师压力最大,上面所有的事情都会传递到最底层,比如填个消防禁毒社保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一线老师去填,中层会将这个分配下去。在公办校就不会这样,这些年推行教师的“县管校聘”,老师就更有话语权了,可以全职去做教学,上面也把任务摊牌不下去。所以,不同学校生态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回到题主的疑问,老师不愿意去应聘中层,原因如下:

1、在任何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层都是上下不讨好,属于公司的夹心层,在企业的裁员潮流中,中层也是首当其冲的,比如很多企业招聘都不要35岁以上的。

2、教育还跟其他企业不同,这个行业的最核心人才、最核心资源始终是名师和名校长。对于老师来讲,致力于发挥专业成长为资深骨干教师乃至成为名师,是比较纯粹的,而成为名校长,不但要懂教学、教研还要懂管理,会做关系,这非常复杂。如果放弃教学岗位去应聘中层管理岗,那么只能一直往上升,升不上去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当基层老师。

3、从技术上讲,老师有技术上的成长路线,那就是可以评各种职称、晋级、评优评先。只要教学搞的好,也不愁经济收入太低。如果这个学校低,可以换个学校。如果本地区低,可以去沿海发达地区。

4、中层的业绩很难衡量。由于是领导,衡量自己的业绩要取决于下面的老师,而教师这个职业群体都有知识分子的德行——清高。

很多人不愿意当中层,是因为中层真的不像听起来那么好。从技术到管理是一条漫长的路,很多人转型不过去,再回头已晚矣!


中教投研


随着暑假的结束,新学期的开始,一些学校的领导班子肯定有所调整,作为学校班子组成部分的中层干部会因校长的变动而有所变化。

现在中小学 中层干部由于学校的定位、级别不同区别是很明显的,任命的程序也是不一样的,当然享受的待遇也有区别。

据我对中小学的了解,目前确实存在一些教师不愿意担任学校中层干部的情况,但并不普遍。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 影响力有限。中层干部在一般中小学领导班子中处于“基层”位置,在外界及教师心目中的“重要”显然不够,影响力很有限,权利约束较多。

2.事务过于繁杂。中层干部由于位置、职责等原因,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要靠他们去落实、检查、完成,管得多,费神多。

3.工作压力大。中层干部一般都要带课,还要负责处理所分管的事务,即“教”与“管”矛盾突出。所带学科成绩不能低于同科教师,但教学往往又受其他工作干扰,压力较大。

4.待遇并不高。中层干部一般情况下职称、级别并不高,在校内享受的待遇比上不足,就是和教师相比,课时、辅导时间及工作量因管理岗位的原因不如教师,待遇有的比教师还低。

5.上升空间较小。如果学校班子比较年轻,尤其是主要领导,按照现在的管理体制及规定,中层干部想要晋升空间很小,机会不多,吸引力大大减弱。

总之,出现一些教师不愿担任学校中层干部是很正常的,必定,各人的认识、追求是不同的。对青年教师而言,特别对与有理想、有抱负、有志于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的青年教师来说,担任中层干部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与路径,我们不可一概而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