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佳話“昭君出塞”,其實也是一個可憐女子的無可奈何罷了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那時候,匈奴由於貴族爭奪權力,勢力越來越衰落,後來,匈奴發生分裂,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千古佳話“昭君出塞”,其實也是一個可憐女子的無可奈何罷了

公元前33年,匈奴的呼韓邪單于來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漢元帝同意了。 以前,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 “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

千古佳話“昭君出塞”,其實也是一個可憐女子的無可奈何罷了

有個宮女叫王嬙,也叫王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為了自己的終身,她毅然報名,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管事的大臣正在為沒人應徵焦急,聽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單于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說的了。

千古佳話“昭君出塞”,其實也是一個可憐女子的無可奈何罷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嫁到匈奴以後,面對十分艱苦環境,王昭君沒有過多表示抱怨。也沒有因為害怕匈奴人,原始野蠻性格,與他們隔絕開來。反過來,王昭君耐心教他們認識漢字,以及漢人文化。

千古佳話“昭君出塞”,其實也是一個可憐女子的無可奈何罷了

王昭君開展一系列學習漢人文化活動,促使匈奴人十分崇拜大漢朝。王昭君在匈奴幾十年裡,匈奴人沒有再次進入中原,發動侵略戰爭。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說起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夫妻感情,那也是十分恩愛。封號“寧胡閼氏”。並生育一個孩兒。可惜的是,王昭君嫁去匈奴,沒有過上幾年生活,呼韓邪單于死去。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給了呼韓邪的長子,新即位的復株累大單于。倆人的感情倒是不錯,生育了兩個女兒。

千古佳話“昭君出塞”,其實也是一個可憐女子的無可奈何罷了

但昭君的悲劇並未到此為止,十一年後,第二個丈夫也先她而去了,她又被命嫁給新單于,復株累的長子,也就是呼韓邪的孫子,昭君終於承受不住,徹底崩潰了,她最後選擇了服毒自盡。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隕,命斷異鄉,空留下一方青冢在陰山腳下、大漠深處遙望著南方的故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