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 祭灶来了... 你了解福安祭灶的老传统吗?

祭灶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附近。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据说每年年底,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 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故人们大多在此时奉拜灶君。


小年 祭灶来了... 你了解福安祭灶的老传统吗?


“祭灶”在周朝叫“纪灶”,即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于火的发现,人们才由茹毛饮血开始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对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诚的。


福安祭灶有“官三民四畲族五乞丐六”之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到二十六都可以过小年。如今没那么多讲究,福安人大多在腊月二十四这天祭灶。


这个源头还得从清朝说起,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而这场祭灶习俗的分野,北方至今固守,因为北方,自古以来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多为腊月二十四。


过去,福安祭灶的食品可大有讲究,要有茶和美酒,最好是自家酿的(过去自家酿的美酒,灶神肯定要第一个尝鲜);还要平安吉利涵义的水果,比如苹果橘子,还有各式祭灶糖,除此以外,福安人还会在案上放两片红糖,红糖上再置两个橘子,取其成双成对大吉大利之义。福安的习俗是祭祀的1柱香过后,祭灶就完成,案桌上的祭灶糖就归家中孩子大人享用,可红糖和橘子却是要压岁,等到元宵过后才能撤下案桌!


小年 祭灶来了... 你了解福安祭灶的老传统吗?


过去福安人家祭灶,要先辞灶。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面目黝黑,要把旧像揭下祭拜后与纸钱一起焚化。然后再拿一幅灶神画像或神位,贴上奉祀。上香祭拜后烧纸钱。过去还会给灶神焚烧纸马、纸鹤、纸轿子等作为灶王爷往返天庭的交通工具。


如无供奉画像者,则用红纸写上“司命灶君神位”、“敬奉司命灶君”等类字样,贴在炉灶上祭拜后与纸钱一起焚化。如今大多福安家庭都没有贴画像,而是将神位镶嵌在墙壁上,所以就省略了焚化旧像,贴上新像的环节。以上过程被称为辞灶。为了让灶君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君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君和他的太太灶君夫人)供在厨房。


福安祭灶也是过小年,因而当天能赶回来的家人都会齐聚一堂,来一桌丰盛的晚宴!晚宴吃什么,这个没有什么规定,家常便饭,大鱼大肉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合家团圆的氛围!


小年 祭灶来了... 你了解福安祭灶的老传统吗?


祭灶之后至除夕,这一周中要举行“扫尘”(含“扫陈”之意),即把一切不吉利、不清洁的陈腐之物扫地出门。这段时间里,主妇们都在忙着大扫除,把房子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国传统节日总伴以特定的食俗文化,清明吃清明粿;端午吃端午粽;中秋节吃月饼;元宵吃汤圆;祭灶吃祭灶糖。时令美食总是先供神,才到人分享,以示恭敬之心。食俗食物代表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与不时不食的饮食追求,还有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


相传,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下来常驻在民间的“钦差大臣”,每逢腊月二十四就是灶王爷回天庭述职的时候,民间大小事宜,上至天子贵胄,下至黎民乞丐的好坏事宜都要一一禀报。所以古人祭灶时就将糖贴在灶台前的灶王像嘴上,意思是请灶神去天庭时在玉皇大帝前多多美言两句,多说点甜言蜜语保佑来年全家吃穿不愁。从春节前一个多月开始,福安各地集市里的糖糕店会陆续摆出各式祭灶糖售卖。面糖,芝麻糖,地瓜糖,软糕糖,脆豆……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种类多达十余种。油甜黏香脆的祭灶糖最对小孩胃口,在福安过年大家互相走亲戚也常用祭灶糖招待客人。


今年过小年,你回到福安了吗?没有?没关系,家中爹娘会备好祭灶糖,会等你回来领略福安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