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政府工作部門、單位“亮目標”」濱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濱州之聲3月10日訊

「濱州市政府工作部門、單位“亮目標”」濱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道臣(記者 王健 攝影)


今年,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承諾做好以下16項工作: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左右,技術改造投資增長7.5%左右。

一、加快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一是著力打造世界高端鋁業基地。重點抓好投資過500萬元的20個續建、擬建項目,全過程跟蹤服務。全力支持鄒平市打造汽車輕量化研發製造基地,打造世界領先的鋁製輕量化材料研發中心。鋁製品一次合金率達99%以上,二次合金中高端鋁製品佔比達50%以上。高端鋁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930億元左右。

二是建設世界級高端化工產業基地。對標學習上海化學工業園,引入“一體化”發展理念,推動7個省化工產業園區產業鏈重構。每個省化工園區開展1至2次大型招商引資活動,年底前引進市外資金10億元以上。高端化工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80億元左右。

三是創建世界紡織家紡服裝產業基地。圍繞品牌服裝創意設計、高端家紡智能製造,加快4個紡織產業園智能化改造。制定出臺《打造世界紡織家紡服裝產業基地的若干政策》。10月份與中紡聯聯合舉辦世界家紡大會,展示宣傳“世界家紡濱州造”區域品牌。高效生態紡織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00億元左右。

四是突出重點技改項目支撐。編制2020年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導向計劃,突出抓好投資過500萬元的300個重點工業技改項目,實行全程跟蹤服務,按季度通報進展情況,對過億元的30個重點技改項目日調度,100個過千萬的項目月調度。

二、促進新興產業擴容增量

一是加快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業。年內培育2-3個智能製造(領軍)企業或應用示範項目。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6億元左右。

二是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大力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年內培育市級平臺5家以上。推進企業上雲,年底前上雲企業達到800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1億元左右。

三是加快培育新材料產業。5家以上企業入選製造業單項冠軍、工業設計中心、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等。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50億元左右。

四是加快實施智能化改造專項行動。制定出臺《濱州市智能化改造專項行動計劃》《濱州市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認定管理辦法》。年內優選培育5家行業智能化改造標杆企業。

五是加快5G產業發展。5月底前,完成全市5G建設專項規劃。全年新建5G基站1900個,年底前實現市主城區和重點應用區域5G信號連續覆蓋。

三、規劃引領產業有序發展

一是推進產業園區發展。編制實施《濱州市園區產業發展規劃》,促進“特色產業園”“園中園”建設,實現全市產業錯位發展。助力金屬板材、繩網、廚具等特色園區提升產業鏈水平。園區產業營業收入佔全市比重提高到70%左右。

二是推進“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全面推開“畝產效益”評價工作,推動工業企業資源要素市場化和差異化配置,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加快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向優質企業匯聚。

三是推進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按照“先立後破”的原則,一企一策,穩步推進地煉、焦化等行業結構調整。積極穩妥推進城區內化工企業轉型升級,逐步解決釋放“化工圍城”擠壓城市發展空間困局。6月底前,全面完成省定園區11個村莊搬遷任務。

四是編制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十四五”發展規劃。9月底前完成初稿。

四、提高經濟發展生態質效

一是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制定《“濱州企業日”活動實施方案》,組織好“濱州企業日”系列活動。完善企業家榮譽制度,調整充實優秀企業旗幟廣場。支持企業家幹事創業,抓好“十條意見”的貫徹落實。個性化定製企業家培訓,分行業、分專業、分專題,全年培訓企業家3000人次以上。

二是加強中小企業培育。加強中小企業梯隊建設,提高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全年培育瞪羚企業10家、隱形冠軍10家、獨角獸培育企業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0家。

三是加強工業經濟運行分析。發揮好市工業運行指揮部的作用,按月調度各縣市區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緊盯100戶重點企業和行業前20名骨幹企業,每月刊發工業經濟特刊,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建立調度、分析、反饋和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