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的入境閱讀法

閱文學作品,讀懂文意是最低要求。讀不懂文章,也就讀不下去。讀文章最基本的是認識字,理解字詞。認識了字詞,並不一定真正理解文意,理解文意要進一步就是走進語境,走進情景。

現代文閱讀的入境閱讀法

語境,就是語言環境,一個人說話的狀態。語言環境有自然環境,局部的語言環境和自我營造的人工語言環境。要走進別人的語言環境,就是置身於別人說話時情景狀態。

別人不是自己,別人是文學作品的作者。作者是古人,是外國人,是自己不瞭解的人,久遠的古人,異鄉他地的外國人,怎樣才能走進它們的語言環境呢?

現代文閱讀的入境閱讀法

作者是人,不論今人古人,中國人外國人,他們寫的文章都是人事,都是他經歷的,想象的,猜測的等,我們也是人,總會有一樣的,相近的。那麼,走進別人的語言環境,就是有可能的。

作者作品中的情景,我們經歷過,見過,讀過,自然很容易走進去。要這樣,只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有限的生命,儘可能的去遠方看看,儘可能的多讀讀書,拓展生命的長度和寬度。有了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知識積累,就具備了走進作品情景的可能性。

如何具體走進作品的情境呢?這需要豐富的想象。當我們讀到一句話時,就要在心裡模擬其情景。這也許是理論,道理也不難,難的是真的如何操作?

現代文閱讀的入境閱讀法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想必都見過荷塘,蓊蓊鬱鬱的樹,小煤屑路,沒見過可以想象得出。那麼你在這樣的夜晚,一個人走在荷塘邊的路上,完全模擬得出,作者的心理思想就能理解。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自己在喝酒,在高歌,你是什麼心情呢?

“這座玉山,前後花費兩三萬個工,經五六年時間才告成功,耗白銀三千餘 兩!它的藍本,是清代宮廷畫家金廷標的《秋山行旅圖》,琢玉時用的是新疆山料青玉,這玉的質地,石性重、綹紋多、顏色青黃。藝人們充分利用了這些特點,琢 成山林秋景,渾然天成,真實感人。”《穆斯林的葬禮》

根據自己的經驗,自己置身其中。大腦中就有“兩三萬個工,經五六年時間”建造玉山的宏大場景。“新疆山料青玉”的質地,顏色等在大腦中就該有一個感覺。

現代文閱讀的入境閱讀法


……

實際上走進作者的作品,就是想像自己在經歷,至於與作者有多大的距離,那暫且不管。當讀到作品的時候,就要把自己放進去,根據作者所寫,儘可能的調動自己所有的大腦儲存,再造作者的創作過程。再造的越逼真,那麼理解的可能就更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