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一頓飯、一家人,三餐四季中是周而復始的深沉父愛

《禮記·禮運》裡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作為一位優秀的華人導演,李安在他的作品中通過不同的人物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探討,李安在電影《飲食男女》中便對這句話進行了闡釋。這部1994年上映的電影還獲得了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1分。

影片講述了臺灣的中國菜大師老朱退休後,漸嘗老年生活的諸多尷尬:每週日費心做出的一桌豐盛菜餚,並無將三個女兒齊齊拉到飯桌的吸引力,已經長大成人的她們,心裡藏了許多更重要的事;多年老友的突然離世,令他在友情這塊也有了缺口;而對廚師來講最重要的味覺的喪失,則將其徹底推到人生的低谷。

三個女兒雖各忙各事,卻也操心著老朱的晚年生活,計劃著為其找個老伴,但她們沒料到老朱早已悄無聲息地談起了“黃昏戀”。吃驚過後,老朱最看重的繼承了他做菜天賦的二女兒家倩因為自身的生活經歷,對父親、她與父親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而對老朱來講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

《飲食男女》是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作品,另外兩部分別是《推手》、《喜宴》相較於其他兩部,該片的敘事角度從女性的視角對家庭關係、父親形象進行解讀。影片也是三部曲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反映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及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同時還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中國的飲食文化。

《飲食男女》:一頓飯、一家人,三餐四季中是週而復始的深沉父愛

01、影片中父親的人物形象既有傳統思想又有突破性的顛覆

《飲食男女》中的老朱是一箇中年喪妻、獨自撫養孩子的家長,在這個沒有母親的家庭中,老朱像所有不善於表達情感的中國父親一樣,把生活的重心寄託在了女兒們身上。中國家庭中父親一直是家庭的支柱,老朱亦有這種約定俗成的傳統,性格固執且強硬,但他身上又具有突破傳統的顛覆性。

①父親的權威在代際衝突中受到挑戰

老朱是臺灣少有的中國菜大師,廚藝精湛,在家就有自己的廚房。他固定的在每週日的晚餐給大家燒一桌好菜,把三個女兒都聚集起來吃一頓飯。一桌豐盛的菜餚是老朱費盡心思維繫家庭的手段,對飯菜技藝的熱情傾注也是老朱對自我的認可。但在面對一頓頓精美的飯菜時,三個女兒只有習慣和挑剔,甚至有些厭煩。

三個個性鮮明的女兒逐步瓦解父親的傳統思想,大女兒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二女兒是外企的白領,小女兒則是洋快餐店的員工,三個女兒可以說都代表了西方的文化。

在這個傳統的中國家庭中,西方文化已經慢慢侵入。表面上一家四口一起吃飯,其實每個人都各懷心思。

大女兒家珍在一次晚宴中匆匆宣佈了自己找到婚姻,離父親而去。二女兒家倩提出要投資房產,小女兒家寧看似是最省心的一個,卻未婚先孕。老朱的味覺逐漸退化,家庭晚宴中看不中吃,面對女兒們的批評,老朱卻近乎固執地強硬否認。老朱父親的權威受到了女兒們的挑戰,代際之間也存在著矛盾衝突和情感隔閡。

《飲食男女》:一頓飯、一家人,三餐四季中是週而復始的深沉父愛

②傳統守舊的父親形象得到顛覆

女兒一個個離開家,二女兒家倩認為她應擔起責任,可就在她放棄優越的外調機會,準備和父親一起生活,照顧他時,父親卻突然公佈了和錦榮的婚姻,錦榮的妹妹錦鳳和大女兒家珍是同學,這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影片中另一位老人,錦榮的母親梁伯母,是個急性子,愛管閒事,被朱家的三個女兒稱為“老巫婆”。其實老朱和梁母在理論上是很相配的,他們年齡相仿,一個鰥夫一個寡婦,家倩也想把他倆撮合在一起,梁伯母似乎已經認定老朱就是他未來的老伴。

然而結果是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的,自己喜歡的男人突然變成了女婿,梁伯母一下子暈厥了過去,這種超越倫理的老夫少妻是她不能接受的。在影片的最後老朱和錦榮搬到了新居,錦榮還懷上了老朱的孩子,老朱的生活又重新走上了正常的軌道。

對於老朱來說,妻子的早逝、和女兒們的溝通漸漸有了障礙,這都加深了他在生活和情感上的孤獨感。苦心準備的飯局得不到女兒們的理解,他對生活感到力不從心,他有時候會思考自己的付出值不值得。雖然在世俗的眼光中他與錦榮是一段不倫之戀,他卻勇於打破世俗,追尋自己的幸福,顛覆了他傳統父親的形象。

《飲食男女》:一頓飯、一家人,三餐四季中是週而復始的深沉父愛

02、影片人物對生活與情感枷鎖的抗爭,最終完成自我追求

影片中不光體現出父親老朱對於傳統的反叛,他的女兒們也有自己的抗爭。在影片一開始,一家人還處於一種相對和諧的狀態,漸漸的他們開始打破了這種平衡,掙脫了父親、生活的枷鎖。

  • 大女兒家珍的抗爭

因為少年喪母,家珍又是家裡最大的孩子,她過早的承擔了家庭的責任。她與錦榮交談時提到“我爸一會也一定會跟著我的”,還有得知妹妹家倩說要去阿姆斯特丹時她說“放心去你的阿姆斯特丹,該怎麼樣就怎麼樣”。這些都表現出她在這個家裡不僅是父親的女兒,更是長姐如母的守護者。

然而這種身份對家珍來說是一種負擔,在妹妹們面前,家長姿態也讓她們無法和她親近,妹妹們把她當做是母親而不是姐姐,她找不到親情的平衡,對家庭的操勞也使她一直沒有談戀愛。這導致了她成為全家唯一一個教徒,宗教是她心靈上的一個寄託。

家珍的內心是不安於現狀的,家珍與明道的結合固然是因為愛情,也是一種反抗。明道開朗活潑,相處之中也讓家珍改變了自己,她開始不再固執於自己的責任,而是變成了一個純粹為自己而活的女人,最終也得到了幸福。

《飲食男女》:一頓飯、一家人,三餐四季中是週而復始的深沉父愛

  • 二女兒家倩的抗爭

家倩在三個女兒中是最像老朱的,又固執又倔強,對烹飪有著獨特的天賦和喜愛。但是家倩卻是最早表現出想要離開家的人,在第一次家宴上家倩就表示要搬出去住,第二次家宴上她又宣佈要去阿姆斯特丹工作。

但是在影片中老朱的朋友老溫的生病是個轉折,在病床前,而老溫從生病到忽然去世,讓家倩的心境一步步轉變,她開始理解父親的不易。老朱同錦榮結了婚搬離了曾經的老房子,大姐家珍並沒有像她所以為的那樣留在家裡,反而是最叛逆的家倩守在了那個她曾經想離開的家。

影片的最後家倩變成了父親的樣子,完成了童年的夢想,在老宅中,在父親的廚房禁地像老朱那樣熟練的做了一桌豐盛的晚宴。而在老朱和她爭論湯的做法時,老朱喪失許久的味覺也回來了,叛逆的家倩反而成為了一個家庭的守護者。

在《飲食男女》中李安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父女們對親情與愛情的追求,又在通俗易懂的劇情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一方面,片中人物對傳統家庭倫理進行恪守,另一方面,又不斷的自我完善,進行人格追求。個體自由精神和傳統思想碰撞中,人物間的情感衝突在皆大歡喜的結局中得到消解。

《飲食男女》:一頓飯、一家人,三餐四季中是週而復始的深沉父愛

03、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了不同的倫理觀念

①飲食上的差異

在中國飲食裡非常的注重美學追求,注重色香味與陰陽五行相結合。在電影的一開頭,伴隨著中國古典音樂的歡快的節奏,各種食材在老朱嫻熟的刀工處理下,加之適當的火候,做成的佳餚,帶給人一場視覺和味覺上的饕餮盛宴。

與中國傳統美食文化不同,西方人更注重事物的果腹感,他們喜歡大塊肉、整塊雞。西方飲食文化更加理性, 強調的是食物的營養搭配, 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而中國的菜餚裡食物的滋味除了來自原料自身及加熱過程,還需要多種多樣的調味品的來增味。

《飲食男女》:一頓飯、一家人,三餐四季中是週而復始的深沉父愛

②愛情觀上的差異

中國人的愛情是內斂和含蓄的,老朱與錦榮的愛情表露僅僅是通過電話,老朱教錦榮做飯, 而且還給錦榮女兒送飯, 於此同時老朱還忍受著來自錦榮母親沒完沒了的嘮叨。梁伯母也是傳統愛情觀的代表,更注重門當戶對。她頻繁地來往朱家,覺得老朱“話雖不多啊,跟我還蠻談得來。”他們年齡相仿,一個鰥夫一個寡婦,女兒都已長大成人,沒有多餘的負擔,很適合在一起。

西方人的愛情是熱烈浪漫的,更善於享受愛情帶來的感覺。他們追求個人主義,注重自己的人格獨立性,比如影片中二女兒的前男友談到他和美國老婆的愛情時說:“我跟我老婆現在已經分開了, 我們只是很忙沒有時間去離婚。”

三個女兒的愛情觀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比較崇尚自由開放。大女兒家珍信奉基督教,過著清心寡慾的生活。然而周明道的出現激起了她心中久違的愛。她迫不及待地找牧師證婚,當晚在家宴中宣佈了自己的婚事,本來準備照顧父親一輩子的她卻閃電般的結婚。

二女兒家倩和前男友雖然分手,但還保持性愛關係,在她看來,婚姻和性是兩碼事。同時,她和公司的同事李凱之間還有感情糾葛。三女兒家寧是最乖巧的一個,但她在對待愛情時是主動出擊,不惜從快餐店的好朋友手中搶到男朋友。雖然年齡最小,卻是最早出嫁的一個,而且是未婚先孕。

在《飲食男女》中, 我們可以看到東西方文化之間有很多差異和衝突, 這種差異造成的家庭倫理觀念也不盡相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子女必須遵從父母的想法並且以養事親、孝順父母。西方家庭則是以夫妻關係作為家庭基礎,夫妻二人並沒有因為結婚而失去自我,男女婚姻注重性愛和夫妻之間的感情。

《飲食男女》:一頓飯、一家人,三餐四季中是週而復始的深沉父愛

結語

《飲食男女》圍繞著“飲食”和“男女”之間的聚散展開,導演李安用一個家庭展現了來自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不同文化、價值觀念的衝突。以及展示了兩代人的情感隔閡如何在這種衝突中消解,又得以重建與傳承。家庭文化的傳承也正是在代際衝突中才得以有效的正視和延續。影片中所體現出的傳統文化中特有的包容和自省,也使得觀看影片的我們,藉以重新審視自己和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