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到底是大明帝國的“忠臣良相”還是“野心家”?


古代封建社會中,皇帝與大臣就像一對“歡喜冤家”雖然堂上天子堂下臣,表面上一團和氣,實際卻是相互堤防,暗中角力,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張居正到底是大明帝國的“忠臣良相”還是“野心家”?


張居正——明王朝政壇上的風雲人物,任職首輔十數年之久,改革賦稅,整頓吏治,鞏固邊塞,是大明萬曆中興的股肱之臣,但當其死後不到半年時裡皇帝對他進行抄家清算,對其家屬進行流放,要不是有人為其求情,屍首也差點要從棺材裡被掘出。是什麼原因讓明神宗不念師生舊情龍顏大怒,這到底是萬曆殘害忠良,還是張居正罪有應得呢?


張居正到底是大明帝國的“忠臣良相”還是“野心家”?


下面我就這次清算事件從3個方面來為諸位展開分析。

第1:政壇上的不倒翁。張居正從步入仕途到抵達權力巔峰共經歷了嘉靖朝,隆慶朝,萬曆朝三個時期。首先從嘉靖朝開始,話說那時還是夏言當首輔,嚴嵩做次輔之時,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中進士,到朝廷中樞做了個庶吉士,庶吉士是個品階不高的見習官員,在他任庶吉士不久,就發生了夏言和嚴嵩的權力爭鬥,最後是嚴嵩勝出並任首輔,而夏言被殺,多疑的嘉靖帝又擢升夏言的得意門生徐階任次輔,用以嚴徐二人互相制衡。此時的張居正站在人生決擇的三叉路口,正為選擇嚴嵩陣營還是徐階陣營而麼彷徨,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徐階的政治陣營,跟著善於隱忍的徐閣老學到了不少政治智慧,並且張居正在見首輔嚴嵩時也絲毫不隱瞞自己的政治站位,而嚴嵩並沒有因此而打壓張居正;到了隆慶時期,徐階當上了首輔,高拱任次輔,兩人因政治利益又爭鬥起來,因為高拱曾當過皇帝的老師,隆慶自然偏袒於高拱,最終是高拱勝出並任首輔,徐階告老還鄉,但高拱沒有因為張居正是徐階的學生而排斥他,反而和張居正結成政治盟友,這到不是高拱胸懷雅量,相反高拱為人心狹量小,跟他稍有不同見解的人就會遭到他的打擊報負,內閣當中其他幾位次輔都因為和他不和,最終罷免的罷免,辭職的辭職,後來高拱內閣班子裡就剩他和張居正二人;到了萬曆初期,高拱以主上年幼,欲收回司禮監太監的權力,還於內閣,與張居正謀,張居正將此事告與馮保,馮保進讒李太后高拱專恣,被勒令致仕。最終張居正勝出並任首輔,高拱被貶為庶人。張居正在站錯隊的情況之下每次還能被敵方陣營所不排擠或被接納,同時又在強者如林的政壇中勝出,可見他張某人為人做官城底之深,手段之高,左右逢源,令人咋舌。

張居正到底是大明帝國的“忠臣良相”還是“野心家”?


第2:政治嗅覺靈敏。時下流行一個詞語叫“拼爹”,但大家不知古人比我們今人更“拼爹”。“親爹”有社會資源,人脈時自然可以拼上一拼;“親爹”沒本事的找個“恩師或貴人”來替補一下也不失為妙策, 但要選對這個“拼的對象”本身也是門大學問。

張居正的上位靠的不是“拼爹”,因為他親爹是個落魄秀才,沒可拼的資本,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於是他在物色政治上的靠山,當權勢燻氣的嚴嵩和低調沉穩的徐階擺在面前時,他選擇了後者,他拜徐階為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徐階被張居正的“孝心”所打動,在仕途上極力栽培這位後生晚輩,張居正本身也是孺子可教也,師徒二人,情同父子,珠聯璧合,可以說徐階是張居正政治上的啟蒙導師和保護傘,老師告老還鄉之後,張居正又在物色下一個靠山,這回他打算“拼太后”但中間需要一個“牽線搭橋”的人,當司儀監紅的發紫的掌印宦官徐洪和默默無聞的執筆太監馮保二選一時,他選擇了馮保,事實說明張居正選擇是正確的,後來馮保在李太后跟前極力舉薦張居正,馮保又將李太后這邊的信息傳遞給張居正,李太后同張居正一接觸,完全被震撼了“這不就是哀家肚裡的蛔蟲嘛,咋老撿哀家愛聽的說呀,行!首輔的位子還是讓張愛卿當吧,這樣我們娘倆兒更放心,另外皇上的教育問題也讓張大人代勞吧”。張居正能在萬曆朝巋然不動原因主要是李太后的這頂超級保護傘罩著,十來年間李太后對張首輔政治上的用人不疑,鼎力支持而無嫌隙,也充分說明張居正處世圓滑的風格,如果張居正在李太后與馮保之間沒有很好的溝通能力或讓其產生共鳴,我想即便是他再有才華,再能幹也不能被認可甚至根本就站不住腳,“政治上的先知先覺,洞悉世事,老謀深算”.是張居正在政治上的過人之處。

張居正到底是大明帝國的“忠臣良相”還是“野心家”?


第3野心在不斷膨脹。明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卷九)批評張居正“要挾聖主,如同嬰孺,積忿許而發。其得後禍已晚矣。”《明史》說你“威柄之操,幾於震主。”清人紀昀在《四庫全書題要》說他是“振作有為之功,與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張居正當政時雖名義上不是皇帝,實際上卻大權在握,根本沒把皇帝放在眼裡。教習小皇帝要節儉,卻不能以身作則,反而為自己建造府邸,大興土木;另外他驕恣僭越,當年他回家安葬父親靈柩時,坐的是一乘32人抬的超級大轎子,前面是起居室,後面是臥室,邊上有廊,簡直“古型的豪華專列”,具當時記載“歸喪沿途,五步鑿一井,十步蓋一廬,行途經之地,不僅地方官一律效迎,而且藩王們也打破傳統出府迎送,和張首輔行賓主之禮。”張居正反對別人腐敗的同時自己卻在搞腐敗,這頂大轎子,一路上的排場就是他生活腐化,濫用職權的最好例證。

當時有人制作了黃金對聯贈予張首輔“日月為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把太嶽相公(張居正號太嶽)和大明天子並列,可見其權勢己經達到功高震主的地步。難到張居正不知道這樣高調行事會給自己和子孫們日後留下被清算的禍根嗎?還是利令智昏呢?這說明他對權力過於迷戀,而且這種迷戀讓你越陷越深,權力有時就像毒品,迷戀它的人就像吸食毒品的人,毒癮越大,吸食量就越來越多,最終不能自拔,為了它不擇手段,終究是被其所吞噬,張居正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在玩弄權柄,操縱朝廷,最終是他的野心將他推入政治漩渦的泥潭沼澤而不能自拔。

張居正到底是大明帝國的“忠臣良相”還是“野心家”?


結語:一個當權者有了權力之後,第一要緊的不是運用權力,也不是濫用權力,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權力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