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七大謎團,為何所有的樹木電線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

唐山地震使得舉國轟動,這個災難突降讓整個華夏大地為之顫動。雖然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關於這個事件仍有很多的話題在不停的被議論,其中就包括唐山地震七大謎團。下面就讓小編來揭秘一下:為何樹木沒有受到傷害?

唐山地震七大謎團,為何所有的樹木電線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

1976年7月28日,這一天,對於所有唐山人來說是一個黑色的日子,對於中國來說也是一個不可遺忘的悲慘日子。然而,時隔多年,當人們再次提起唐山大地震時,從中卻發現了許多驚人的真相和謎團。

唐山地震七大謎團,為何所有的樹木電線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

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將唐山這座有百萬人口的城市在數十秒鐘內夷為平地,65萬多間房屋倒塌,24萬生靈在睡夢中被葬身廢墟,16萬多人重傷……

唐山大地震後,李泰來和其弟弟考察了一個星期,兩人發現很多奇怪的現象,而這些現象用傳統地震學理論根本無法解釋!

唐山地震七大謎團,為何所有的樹木電線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

謎團1:建築體的破壞尤其是磚石結構和水泥製件的破壞一般都是分段裂開四面開花崩塌。整體歪斜的現象很少。

謎團2:所有的樹木、電線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例如唐山市內65米高的微波轉播塔巍然屹立於大片廢墟之中,而且震後兩個微波塔仍可直接、準確傳播電視信號。

唐山地震七大謎團,為何所有的樹木電線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

謎團3:唐山的人防坑道除個別有小裂紋外,其他均未受到破壞。

謎團4:唐山地震後,除個別地區受採空區坍塌或其他影響出現局部起伏外,絕大部分地面、路面完全如震前,很少出現波浪起伏現象。

謎團5:唐山公安學校有3棟3層樓房。形狀相同,相互間隔10米平行排列。在地震中南面一棟完全塌平,中間一棟只是部分散落。而即使在一棟房中有的是第一層破壞比較嚴重,有的是第二層,有的是第三層。為什麼同一區的受震程度會如此偏差?

唐山地震七大謎團,為何所有的樹木電線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

謎團6:唐山啟新水泥 廠的一棟三層庫房,一樓二樓基本完好,三樓的所有窗柱卻全部斷裂。而且旋轉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現存旋轉角度最大的一個右旋40度,旋轉角度更大的當時即已脫落。

謎團7:在唐山地震中死傷的人中沒有人直接死於震動,絕大部分是因為建築物坍塌受害。

唐山地震七大謎團,為何所有的樹木電線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

唐山地震的震級為七點八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地震發生的地點是人口密集的工業區,發生的時間是3點42分53.8秒(北京時間),正當人們沉睡的時候。地震部門事先未能發出預報。由於這些原因,它所造成的損失是很嚴重的。同日18時45分,又在距唐山40餘km的灤縣商家林發生 7.1級地震。鄰近的天津也遭到一度的破壞。有感範圍波及重慶等14個省、市、區,破壞範圍半徑約250千米。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該震的震源錯動過程較複雜。

唐山地震死了多少人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里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12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萬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

它發生在現代中國重大轉折的1976年。它不僅造成的傷亡3倍於汶川地震,更發生在京津唐這樣的中國政治中心地帶。當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三位偉人相繼去世,“四人幫”又企圖篡黨奪權。甚至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他們仍然堅持政治鬥爭為綱,極大地影響了受災工作的開展。這一切使人民群眾和有遠見的高層領導徹底認清了“四人幫”的罪惡陰謀,並最終採取斷然措施結束“文化大革命”。可以說,唐山地震是粉碎“四人幫”、結束文革動亂的催化劑。其歷史意義遠不僅僅在於災難本身。

彈指一揮40年。唐山人民在戰勝災難、重建家園中凝結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團結、堅韌、勇於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內核,不僅是唐山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全人類所共同追求的;世界科學家們絡繹不絕地來到唐山,依據這個天然“實驗場”進行大量研究,使人類加深了對地球的認識,防禦地震災難也邁出了一大步;在唐山抗震實踐中,中國誕生了“地震社會學”,為解決全球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災害問題,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成功的防災減災範例。

古今中外,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災難都是以更大的歷史進步作為補償的。唐山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卻給全人類帶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隔震技術的發現,周福霖結緣抗震減震研究,始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現場調查受到的啟發。唐山大地震後第3天,他在被毀廢墟中發現有兩棟4層磚樓屹立未倒、僅沿地面滑動約0.4米,因為牆體下面一層柔軟的防水油毛氈讓大樓逃過一劫。“如果只給建築做硬抗地震不行,可以讓房屋變‘柔軟’,地震的時候讓房屋柔性的滑動。”周福霖從滑動的房屋中找到靈感。隨後出國留學的他,在1982年與導師一起做了一個隔震房屋地震震動臺模擬試驗——把安裝隔震層的四層樓房屋模型放在震動臺上,發現不隔震的房屋遇強震就被破壞,隔震的房屋卻能承受9級或更強的地震。 周福霖帶著隔震減震新技術回國,1993年,在廣東汕頭市建成我國第一棟橡膠支座的8層隔震住宅,這也是當年世界最高的隔震住宅樓。在次年臺灣海峽6.4級地震影響中,隔震樓在橡膠隔震層上緩慢搖擺,房屋結構在地震中保持彈性,沒有任何損壞,只是輕微擺動。聯合國工發組織為此在汕頭召開國際會議,向世界各國推廣了這種技術,稱之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在我國,雲南省是地震頻發的省份,也是建築減隔震技術運用最為廣泛的省份。目前雲南的減隔震等技術研發應用都已初具規模,已建成1000多棟減隔震建築,接近全國的二分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