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懂球帝侃球


答:糖尿病主要有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這兩種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截然不同

一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胰腺本身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胰島素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促進身體進行合成代謝,從而降低血糖水平。因此,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血糖水平就會較高。一型糖尿病通常發病比較早,很難逆轉,只能依靠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身體健康。一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人群中所佔的比例較小,大多數糖尿病人患上的都是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是由於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比如愛吃甜食、愛吃米飯、饅頭、包子、麵條等精加工的主食,愛吃零食等,導致身體長期大量分泌胰島素,最終造成身體組織對胰島素髮生抵抗,導致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就好像一個人長期待在充滿噪音的工廠車間裡面,就會逐漸變得對噪音不那麼敏感一樣。當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下降之後,為了滿足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身體就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行。而更多的胰島素則會導致身體對胰島素更加不敏感。這其實就是一種惡性循環。最終,當長期大量分泌胰島素使胰腺不堪重負的時候,身體就無法分泌足夠多的胰島素來處理血糖,二型糖尿病就發生了

大家好!我是《健與美》雜誌社的編輯,以上回答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並提出不同的看法,以便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謝謝!


王佳林健康探索


今天春節的時候親戚聚餐,表姐夫幾個月不見瘦了不少,據說有一次還暈倒了。吃飯的時候發現他很能吃,我就問他:“你喝水喝的多嗎?每天是不是總覺得口渴,又很餓,吃了很多還越來越瘦?”他說:“是的,你怎麼知道。”我說:“職業敏感,你很可能得了糖尿病,最好儘快去醫院檢查。”過了半個月他就給我打電話,說:“我去了省城大醫院檢查就是得了糖尿病,現在醫師要我每天控制飲食,還要每天打胰島素,每天測血糖。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啊?”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表現為高血糖的疾病,糖尿病是在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它主要是胰島素出現問題,包括胰島素缺乏或不足以及胰島素抵抗,不同類型的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是不同的,如1型糖尿病主要是一個胰島素不足的問題,它的抵抗力比較輕,但對於2型糖尿病來看,往往兩個因素同時起作用。


兒童骨科姚京輝主任


人為什麼會得糖尿病?首先是由先天條件決定的。沒有完美無缺的基因,現在已經發現10多個基因與糖尿病的發病有關,所以我們有患有糖尿病的基因基礎。同時因為胰島細胞本身有自身免疫性,可以造成β細胞的破壞,進而造成胰島素的分泌不足,引發糖尿病。

其次,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食物攝入增加,不僅直接增加了血糖高的幾率;還造就了很多的胖子,進而出現胰島素抵抗,並逐步發展為糖尿病。

再有,科技的進步,體力勞動的減少,能量消耗和攝入不能平衡。它和飲食的增加就像糖尿病發病的兩個翅膀,使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

還有,就是社會的進步,出現了很多的新興事物。像糖皮質激素、煙酸、噻嗪類利尿劑、干擾素等等,這些可以誘發糖尿病;同時先天性風疹、鉅細胞病毒感染也可以誘發糖尿病。

最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壓力增加。壓力的增加造成失眠、焦慮、抑鬱等不健康的精神狀態,進而影響我們身體激素的分泌。長時間的激素分泌紊亂,也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總的來說,糖尿病是遺傳因素和生活飲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產生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預是預防糖尿病的最佳手段!


注:圖片均下自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糖尿病聯盟


糖尿病的幾種病因

原發性糖尿病的病因形成是多方面的,根據我長期患糖尿病及為患者治療過程中發現,原發性糖尿病與以下因素有密切關係。

1.遺傳基因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孟德爾遺傳。目前已知4種單基因變異可引起2型糖尿病:

①胰島素基因突變。由於密碼區的點突變,導致胰島素肽鏈上氨基酸密碼的改變,產生氨基酸排列順序異常的胰島素分子。

②胰島素受體基因突變。目前已發現40餘種點突變,臨床上可分為A型胰島素抵抗。

③葡萄糖激酶基因突變。現已發現20餘種點突變,與2型糖尿病的亞型,即成年發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關。

④腺苷脫氨酶基因突變。其基因多態性亦與成年發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關。

第二類是非孟德爾遺傳。目前認為,大多數2型糖尿病屬非孟德爾遺傳,為多基因遺傳疾病。

第三類是線粒體基因突變。這是目前國際上唯一能進行發病前正確預測的一類糖尿病。早幾年,我國就已經在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建立了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分子生物學診斷機構,可以用分子遺傳學方法在基因水平診斷2型糖尿病亞型,並且已經在基層醫院開展診斷工作。

糖尿病的發病因素除了遺傳易感性外,還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在各種環境因素中,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誘發因素。過度肥胖的危險在於,體重越重就需要越多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在正常水平,胰島素很可能會由於超負荷運作而變得失去功能。有一種向心性肥胖危險性更大,這是一種腰圍與臀圍的比例大於0.9的肥胖。

糖尿病患者親屬中的糖尿病發病率要顯著高於非糖尿病患者的親屬。夫妻雙方均為糖尿病患者,其子代的患病率達15%~25%。遺傳因素導致的糖尿病,有的患者母親今年已經85歲,她56歲就得了糖尿病,家5口人就有3個人患糖尿病,這就是典型的遺傳因素所致。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 1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當具有糖尿病易感性的人感染了腦炎、心肌炎及柯薩奇B4病毒後,病毒可直接侵犯胰島B細胞,使之發生急性炎症、壞死繼而喪失功能,引起糖尿病。一般病毒感染本身不會誘發糖尿病,它僅可使隱性糖尿病外顯,大多數患者由於不能控制飲食血糖長期居高不下才轉化為臨床糖尿病。這類患者只佔糖尿病患者的極少數。

對於2型糖尿病,任何感染(尤其是化膿性感染)都可使胰島素需要量增加,使隱性糖尿病外顯,如葡萄糖耐量異常(又稱無症狀糖尿病)化學性糖尿病轉為臨床糖尿病,並使原有病情惡化。所以,感染因素可起到誘發和加重糖尿病的作用;感染可促進機體代謝,使胰島素需要量增加,糖尿病加重;感染還使原有糖尿病惡化,抑制胰島,減弱其分泌能力。

3.肥胖原因。糖尿病發病率與肥胖成正比,是糖尿病發病的普遍規律,為世界所公認。據統計,身體肥胖者的糖尿病患病率為28.2%,非肥胖者僅為2.6%,超重的各個年齡組糖尿病的發病率高於非超重者,並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根據國外的一些權威機構研究表明,30%~40%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超重者。同時“三高患者”即血糖高、三酰甘油高膽固醇高,這部分人約佔30%。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體重減輕後,其糖尿病也隨之減輕。

4.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橋本甲狀腺炎、重症肌無力、惡性貧血等。根據醫學臨床概括為以下4個階段:

第一階段:巨噬細胞是白細胞中活躍的“武裝巡邏兵”。通常,巨噬細胞恪盡職守,它主要負責清掃血液中老化的細胞、碎片和外來的微生物,併為非自體物質標上記號。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島B細胞被錯誤地標記為外來物,免疫細胞便視其為敵人而進行攻擊。

第二階段:起初被巨噬細胞直接破壞的胰島B細胞數量並不多,然而當一種名叫輔助T淋巴細胞的免疫細胞發出求援信號,被召喚來的大規模援軍則會對胰島B細胞造成毀滅性的攻擊。

第三階段:輔助T淋巴細胞召集一種叫B淋巴細胞的免疫細胞加人戰爭,並刺激其他T淋巴細胞分泌一種重要的細胞激素一白介素,這種激素有調節免疫系統作用,也會使白細胞數量成倍增多。

第四階段:B淋巴細胞迅速增多,數以萬計的B淋巴細胞以抗體為武器共同作戰。當兵工廠準備就緒時,另一支精銳部隊也已經到達準備作戰。它們就是殺手T淋巴細胞。通常,它們的作用是攻擊病毒或者細菌,用化學方式刺破其細胞壁,使內容物散出將其破壞。

研究者已經發現,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活躍的T淋巴細胞數量增多,T淋巴細胞的作用和數量異常,與許多自身免疫疾病有關,如多發性硬化症和青少年風溼性關節炎。對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除殺手T淋巴細胞外,一些分泌白介素

或者其他細胞激素的免疫細胞也會攻擊胰島B細胞。

5.應激反應。各種應激可 通過垂體-腎上腺軸等刺激肝糖原分解,糖原異生增加,而使血糖升高。臨床的例子很多,如多種感染、心肌梗死、外傷等情況下皆可使糖耐量減低,血糖增高,甚至發生酮症酸中毒。在應激狀態下,由於腎上腺髓質及皮質激素分泌過多,交感神經受刺激而誘發糖代謝紊亂。應激作為一個反應系統,是通過生物反饋調節控制完成的。當機體受到強烈刺激時,應激反應主要由神經、內分泌改變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強烈興奮、抑制,多數應激反應的生理變化和外部表現都與這兩個系統的強烈興奮、抑制有關。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在應激時的興奮可產生一系列代謝和功能的改變,促進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是應激最重要的一個反應,糖皮質激素促進蛋白質分解,使氨基酸轉移至肝,糖異生過程得以大大增強。同時糖皮質激素在外周組織抑制葡萄糖的促進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進脂肪動員,使血漿中游離脂肪酸增加,從而保證了應激時機體對能量需求的利用增加,從而使血糖升高。糖皮質激素還對兒茶酚胺、生長素及胰高血糖素的代謝功能起容許作用。

6.妊娠因素。育齡婦女多次妊娠後,有時可誘發糖尿病。中年以上婦女經多次妊娠後,進食多、活動少、身體肥胖,更易誘發糖尿病。多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前糖耐量正常,妊娠期間出現糖尿病,妊娠結束後糖耐量恢復正常,所以妊娠對糖耐量的影響很關鍵。妊娠期間高胰島素水平是胰島素抵抗即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的標誌之一。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內分泌和代謝變化是造成這種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間,大量升糖激素產生,如垂體激素、胰高血糖素胎盤生乳素和甾類激素等。妊娠期間,血液中三酰甘油和遊離脂肪酸的濃度增加,二者可以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和功能。胎盤分泌胰島素酶,可以降解胰島素。在糖耐量正常的妊娠婦女,上述機制相互作用的結果使血糖和糖耐量保持正常,而對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上述機制中任何一個環節異常,均可以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7.不良飲食習慣。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老百姓生活水準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古詩有道:“舊時王謝堂前燕,如今落入百姓家。”好日子今非昔比,家家都有。一大部分人幾乎隔三差五地吃大魚大肉,加上一些人有經常酗酒、吸菸等不良習慣,因而曾被古人稱為“富貴病”的糖尿病接踵而來。1979年,我國糖尿病患者1050萬人,,改革開放後30多年病人急劇增加,據國家衛計委報表顯示,目前有糖尿病患者1.39億人(英國《英格蘭郵報》刊登過),增加了12倍多,平均11個人裡面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因此,我建議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以粗茶淡菜為主,持之以恆地進行食療,保持長期血糖平穩,這樣就可以遠離井發症,過好健康的每一天。

獲得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頭條號"百味上品"。


百味上品


糖尿病是一種富貴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得這種病的人越來越多,並呈現出了年輕化趨勢,因為糖尿病的不可治癒性,所以它又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據統計,99%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併發症,15%的人視力下降甚至失眠,10-20%的糖尿病患者腎衰竭,長期患有糖尿病的人無論是從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所以控制血糖以及預防併發症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重要任務。

糖尿病治療通常情況下為胰島素注射和口服藥物,但長期服用,容易胃腸不適,肝腎損傷。糖尿病發病因素比較複雜,主要為遺傳和環境影響,一個家族中如果有人得糖尿病,那麼其後代得糖尿病的概率就會增加,另外,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也會誘發糖尿病。

那麼生活中應如何預防糖尿病呢,平時不妨從以下4點做起:

1、注意飲食

合理均衡的飲食能夠為我們的身體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及高熱量食物。

除了這些之外,也可以補充一些增強免疫力的食物,比西紅柿、蘑菇、芝草多糖等。西紅柿含有豐富的番茄紅素,能夠增強抵抗力,抗氧化,預防衰老。

芝草多糖是芝草的純提取物,含有豐富的粗多糖和萜烯類物質,每100g芝草多糖含粗多糖1350mg,總三萜4000mg,營養價值非常高。

芝草多糖中的粗多糖和萜烯類物質,能夠修復胰島細胞,促進胰島素分泌,加速葡萄糖代謝,預防糖尿病及併發症。

動物實驗研究發現,糖尿病大鼠經靈芝多糖治療後,血糖水平顯著下降、血清胰島素水平顯著升高,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都顯著降低。

專家認為,芝草多糖降血糖的機制主要涉及以下2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激素水平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影響胰島素受體後糖代謝的某些環節,主要是對糖代謝酶活性的調節,芝草多糖對激素的影響通過促進胰島分泌胰島素和修復胰島B細胞來實現。

2、適量運動

適量的運動有利於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廢物,調查顯示,運動能激發胰島細胞活性,降低糖尿病患病風險。

3、學會調節情緒

好的情緒,能夠讓人心情舒暢,壞的情緒,則會導致體內產生過多垃圾,影響各臟器正常運轉,所以平時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凡事看淡一些。

4、保證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人體重要的生理活動,充足的睡眠,能夠促進大腦思維的活躍,保持良好的記憶力和充沛的體力,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內分泌失調、抑鬱、焦慮等症狀,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通常情況下病程比較長,所以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將糖尿病扼殺在搖籃裡,畢竟健康的身體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時尚珊珊


糖尿病在我國的發病率高達10.9%,而在漢族中,100個人就有14.5個人是糖尿病患者,更為嚴峻的是,在以前談起糖尿病大家都會說是“老年病”,而現在隨著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三十歲、三四十歲就患上糖尿病的大有人在。

25歲的小葉(化名)就是其中一員,小葉平時非常喜歡喝可樂,一天最少5罐,在加上喜歡玩網絡遊戲,常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整天,飲食也不規律,更談不上運動。

前段時間,他突然感覺自己口乾、沒有力氣,很累,家長帶著小葉來到醫院檢查。

一查血糖,已經高達29點多,正常人應該在7.8以下,超過11就是糖耐量受損,大於12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了。門診醫師看到後,馬上把他收治入院。

杭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葉迅副主任醫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種情況已經非常危急,很容易出現急性併發症,年紀輕輕就出現這麼嚴重的病情,除了家族遺傳外,分析原因,還是與他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而這也是年輕人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壞習慣1:吃的多,動的少

很多上班族,沒有都需要聚餐應酬,大魚大肉飲食結構明顯的偏向於高脂肪、高熱量、高糖,在加上需要長時間久坐,形成了吃得多、動的少的惡性循環,長此以往,人會變得越來越胖,患糖尿病的幾率相應增加。

專家表示,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群,得糖尿病的幾率更高,男性肚子肥胖的人比正常人患糖尿病的幾率高7倍,而女性則高16倍,因此,“啤酒肚”和“游泳圈”人群要額外注意。

壞習慣2:不吃早餐,晚上突擊一頓

這已經是上班族的通病,由於生活壓力,早上和中午都忙於工作,直到晚上下班,才有時間好好吃一頓,但想不到的是,這種飲食習慣,恰恰容易誘發糖尿病。

專家稱,餓一頓飽一頓,飲食不規律會使一天的血糖不停波動,容易出現糖代謝紊亂,長此以往容易形成胰島素抵抗,誘發糖尿病。

研究證實,每週吃早餐少於2次的人比每天都吃的人,發生胰島素抵抗幾率高50%。

壞習慣3:飲食太精細

醫生在門診中常常會叮囑糖尿病患者,平時飲食吃的“粗”一點,不要太精細,很多老年人喜歡把粥或者菜和肉燉爛吃,這種雖然有助於消化,但容易升高血糖。

此外,已有研究證實,常吃精細白米麵的人,患糖尿病的幾率將升高,每天吃超過300克精白米比每天吃200克精白米的人,患糖尿病的幾率高出78%。

壞習慣4:抽菸、喝酒

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患有糖尿病的人多數都有喝酒、抽菸史,時長越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越大,此外美國的研究也表示,每天吸菸超過20支,比不吸菸的人群相比,患糖尿病的幾率上升70%。

此外,喝酒、抽菸也會引發血糖、血壓的波動,對心血管造成影響,加速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

壞習慣5:熬夜、精神壓力大

在年輕人中,往往存在熬夜或者精神壓力大的情況,專家表示,這兩種都是導致糖尿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精神壓力大,焦慮和抑鬱的出現,會導致體內分泌多種激素,長此以往引發胰島素抵抗。

而熬夜會增加肥胖發生的幾率,從而引發糖尿病的發生,專家表示,每天最佳的睡眠時間應保持在7-9小時內。

壞習慣6、喜食含糖飲料

飲料的出現成為了許多人日常水分的主要來源,而飲料中多數都含有高糖,能夠增加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

有研究顯示,每天喝2次或2次以上的含糖飲料,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4%,而果汁飲料更是高達31%,專家表示,如果你平時經常喝飲料,那你已經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專家最後表示,在還未發生糖尿病前,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預防和延緩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的唯一、有效手段,建議市民,一定要避免肥胖、避免久坐、保持足夠的睡眠,定期檢查,飲食上少吃加工肉製品、儘量粗加工。


39健康網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中醫將糖尿病稱為“消渴症”,“口甘”是糖尿病的主要標誌,此病名最早記載於醫書《黃帝內經素問》及《靈樞》中。其成病機理主要是素體陰虛,五臟柔弱,復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而導致腎陰虧虛,肺胃燥熱;病機重點為陰虛燥熱,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

糖尿病患者脾胃無法將精微物質成功輸送到各組織器官,精微物質全部堆積於血管脈道,“脾氣散精”的功能失常,因此全身各臟器均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

中醫治療糖尿病,強調揚長避短,辨證論治。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藥一般沒有西藥快,但中醫注重整體調控,採用益氣養陰、清熱活血等治療原則,調整體內環境,改善代謝狀況。


海上名醫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家務活到底該男人做還是女人做?

我國傳統的家庭理念是,男主外女主內,那時候男人的主要工作是掙錢,女人幹家務活。雖說現在男女角色的定位已經不再這麼分明,但是有些男人在家裡還是一點家務活也不做,殊不知,這會增加他們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者對1.3萬名年齡在35~78歲之間的中國城市男性進行的調查發現,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而挽起袖子多做家務活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在考慮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家族病史、吸菸、體重指數、腰圍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等相關因素後,與從不做家務活的男性相比,每天做家務活不超過2個小時的男士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減小了20%,超過2個小時的男性患上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40%。此外,多做家務活還能明顯改善體重、腰圍和血脂水平。

所以,為了你男朋友好,為了你老公好,家務活就交給他們做吧!

除了不愛幹家務,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有以下情況者,患糖尿病的幾率會增加。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2.肥胖或體重超重的人。

3.飲食過量,短期內體重增加較多的人。

4.運動少的人。

5.工作壓力大,長期精神緊張的人。

6.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兒史(即新生兒出生體重大於4kg)者。

7.曾患妊娠期糖尿病的人。

8.患高血壓的人。

9.患高脂血症(特別是高三酰甘油血癥)的人。

10.曾有過高血糖或尿糖陽性歷史的人。

有以上情況的朋友,在35歲後應去正規醫院檢查,看是否有血糖的異常。即便查體正常,也應注意經常性監測血糖。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百科名醫


糖尿病分為四種類型:

1,免疫系統誤將胰腺當成外來的“壞蛋”發動進攻,導致胰島β細胞受到傷害,便會發生糖尿病。我們把這一類型稱為1型糖尿病(很多兒童糖尿病就是1型)。病毒感染可能是一個誘因,但也有不少病例無法探尋胰島細胞破壞的原因。1型糖尿病可在兒童時期發病,它和生活習慣、遺傳、年齡等關係並不密切。在我國的發病率不高,僅有5.6%的糖尿病患者是1型糖尿病。

2,生活習慣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自己又不注意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在貪食、肥胖、運動不足、工作壓力等誘因下,也很可能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這便是我們常聽說的2型糖尿病。據統計,在我國有93.7%的患者是2型糖尿病。他們中的大多數是由於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還有一些是由於精神壓力大、過度操勞、年齡增長等。臨床病例也證實,一些沒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卻也患上糖尿病,究其病因,往往是長期的精神緊張造成的,如連續數日加班工作、職場人際關係複雜等。遺傳是子彈上膛,生活習慣是扣動扳機。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就算有父母祖父母有糖尿病病史,相當於糖尿病的子彈上了膛,有得糖尿病得體質,但是如果後天生活方式好,均衡膳食,多樣不過量,早睡早起按時運動,這個扳機不去扣動,也不見得一定會得糖尿病。

還有肉食愛好者容易得糖尿病。

紅肉和家禽攝入量的增加,糖尿病的風險也顯著增加,這部分歸因於這些肉類中含有較高的血紅素鐵。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量每天紅肉+禽肉40到75克是安全範圍,也就巴掌心大小的一塊,手指頭厚。一天就這麼多。魚水產品40到75克。大部分人都吃多了。

早在 2010 年影響因子 Diabetes Care 上便刊登了一片文章,研究者們選了 38094 名志願者進行利用蛋白質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進行功能的研究,隨訪 3-5 年,最終證實,實驗組僅用蛋白質來代替碳水化合物 5% 的能量供應,就增加了 30% 的糖尿病風險。

並且接下來 2015 年國內知名內分泌專家通過給予健康人群不同營養餐發現,高蛋白飲食大大促進了胰島素分泌,長此以往,會引起胰島素抵抗,進而誘發2 型糖尿病。

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吃好每一餐,總能量不過量,均衡搭配,減少胰島素抵抗:

3,妊娠糖尿病:妊娠期血糖一切正常,妊娠期間突然出現升高,而分娩後又恢復正常,大部分是受到孕期各種激素的影響。這一類糖尿病稱為妊娠期糖尿病。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具有成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的潛質。即便分娩後血糖值恢復正常,也應該定期進行血糖值測定,以及時發現血糖變化。

4,其他引起糖尿病的原因還有不少,如慢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導致的糖尿病,甲亢、庫欣綜合徵等內分泌異常伴發的糖尿病,因胰腺腫瘤行胰腺摘除術後引起的糖尿病。我們把這一類糖尿病稱為繼發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比較少見,在我國約佔糖尿病患者總數的0.7%。

一旦確診糖尿病,就要擺正心態,控制住糖尿病的併發症,改變生活方式過健康生活,只要糖尿病的病情穩定,一輩子和平共處相安無事,也就相當於“治好”了!

糖尿病的治療涉及方方面面,但萬變不離其宗,大體上可分兩步走,通過藥物和健康生活方式得調整:

第一步,改善高血糖的狀態。

第二步,維持這種改善的狀態。


茄子營養師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分1型與2型,1型糖尿病,原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也可發生於各種年齡,臨床症狀為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佔糖尿病患者90%以上,多以疲乏無力、肥胖為特徵。

導致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種,我們來一一分析。

最讓人悲傷的——胰腺負荷過重

糖尿病過去被稱為富貴病,多發於富貴人家。富貴人家不愁吃喝,攝入的糖分多,窮人大多吃不飽,自然沒什麼機會得病…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過去窮人習慣捱餓,身體的胰腺分泌功能已經適應了這種飲食方式,一旦生活好轉,飲食條件變好,身體反而會無法適應,胰腺不具備消化這種飲食條件的能力,可能會因負荷過大而引發糖尿病。

最無奈的——遺傳因素

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麼都是吃一樣的東西,別人沒有糖尿病自己卻得上了?

要知道,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糖尿病是可以遺傳的,但也需要外界因素誘導。有些人可能就是有糖尿病遺傳史,然後觸碰了那個因素,因此患上了病。(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體力活動減少、飲食結構不合理、病毒感染等。)   

最具重量級的——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腹型肥胖者。機理主要在於肥胖者本身存在著明顯的高胰島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可以使胰島素與其受體的親和力降低,導致胰島素作用受阻,引發胰島素抵抗。這就需要胰島β- 細胞分泌和釋放更多的胰島素,從而又引發高胰島素血癥。如此呈糖代謝紊亂與β- 細胞功能不足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β-細胞功能嚴重缺陷,引發2型糖尿病。

最作的——活動不足:

體力活動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降低體重,改善代謝,使高胰島素血癥緩解,降低心血管併發症。適當運動,準沒錯兒。

最不注意的——飲食結構不當:

前面說了,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常年食肉者糖尿病發病率明顯高於常年素食者。肉食中含有的脂肪、蛋白質熱量較高,容易導致肥胖。飲食要注意多樣化,保持飲食平衡的同時儘量多吃健康的水果及蔬菜。

最需要自我調節的——精神神經因素:

在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精神神經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

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心理的壓力會引起某些應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與胰島素對抗的激素。這些激素長期大量的釋放,容易造成內分泌代謝調節紊亂,引起高血糖,導致糖尿病。保持心情暢快,真的能預防很多疾病了!  

最難以預防的——病毒感染:

遺傳因素已經防不勝防了?這個還可以通過注意來預防,最難以預防是是病毒因素造成的糖尿病。例如,某些I型糖尿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後發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