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懂球帝侃球


答:糖尿病主要有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这两种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截然不同

一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胰腺本身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身体进行合成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因此,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水平就会较高。一型糖尿病通常发病比较早,很难逆转,只能依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身体健康。一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大多数糖尿病人患上的都是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爱吃甜食、爱吃米饭、馒头、包子、面条等精加工的主食,爱吃零食等,导致身体长期大量分泌胰岛素,最终造成身体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就好像一个人长期待在充满噪音的工厂车间里面,就会逐渐变得对噪音不那么敏感一样。当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下降之后,为了满足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身体就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行。而更多的胰岛素则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更加不敏感。这其实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当长期大量分泌胰岛素使胰腺不堪重负的时候,身体就无法分泌足够多的胰岛素来处理血糖,二型糖尿病就发生了

大家好!我是《健与美》杂志社的编辑,以上回答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并提出不同的看法,以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谢谢!


王佳林健康探索


今天春节的时候亲戚聚餐,表姐夫几个月不见瘦了不少,据说有一次还晕倒了。吃饭的时候发现他很能吃,我就问他:“你喝水喝的多吗?每天是不是总觉得口渴,又很饿,吃了很多还越来越瘦?”他说:“是的,你怎么知道。”我说:“职业敏感,你很可能得了糖尿病,最好尽快去医院检查。”过了半个月他就给我打电话,说:“我去了省城大医院检查就是得了糖尿病,现在医师要我每天控制饮食,还要每天打胰岛素,每天测血糖。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啊?”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表现为高血糖的疾病,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主要是胰岛素出现问题,包括胰岛素缺乏或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不同的,如1型糖尿病主要是一个胰岛素不足的问题,它的抵抗力比较轻,但对于2型糖尿病来看,往往两个因素同时起作用。


儿童骨科姚京辉主任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首先是由先天条件决定的。没有完美无缺的基因,现在已经发现10多个基因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所以我们有患有糖尿病的基因基础。同时因为胰岛细胞本身有自身免疫性,可以造成β细胞的破坏,进而造成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

其次,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食物摄入增加,不仅直接增加了血糖高的几率;还造就了很多的胖子,进而出现胰岛素抵抗,并逐步发展为糖尿病。

再有,科技的进步,体力劳动的减少,能量消耗和摄入不能平衡。它和饮食的增加就像糖尿病发病的两个翅膀,使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还有,就是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很多的新兴事物。像糖皮质激素、烟酸、噻嗪类利尿剂、干扰素等等,这些可以诱发糖尿病;同时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以诱发糖尿病。

最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增加。压力的增加造成失眠、焦虑、抑郁等不健康的精神状态,进而影响我们身体激素的分泌。长时间的激素分泌紊乱,也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生活饮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手段!


注:图片均下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糖尿病联盟


糖尿病的几种病因

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形成是多方面的,根据我长期患糖尿病及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现,原发性糖尿病与以下因素有密切关系。

1.遗传基因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孟德尔遗传。目前已知4种单基因变异可引起2型糖尿病:

①胰岛素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区的点突变,导致胰岛素肽链上氨基酸密码的改变,产生氨基酸排列顺序异常的胰岛素分子。

②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目前已发现40余种点突变,临床上可分为A型胰岛素抵抗。

③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现已发现20余种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亚型,即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

④腺苷脱氨酶基因突变。其基因多态性亦与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

第二类是非孟德尔遗传。目前认为,大多数2型糖尿病属非孟德尔遗传,为多基因遗传疾病。

第三类是线粒体基因突变。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能进行发病前正确预测的一类糖尿病。早几年,我国就已经在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建立了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机构,可以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在基因水平诊断2型糖尿病亚型,并且已经在基层医院开展诊断工作。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除了遗传易感性外,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各种环境因素中,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过度肥胖的危险在于,体重越重就需要越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胰岛素很可能会由于超负荷运作而变得失去功能。有一种向心性肥胖危险性更大,这是一种腰围与臀围的比例大于0.9的肥胖。

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病率要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亲属。夫妻双方均为糖尿病患者,其子代的患病率达15%~25%。遗传因素导致的糖尿病,有的患者母亲今年已经85岁,她56岁就得了糖尿病,家5口人就有3个人患糖尿病,这就是典型的遗传因素所致。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 1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当具有糖尿病易感性的人感染了脑炎、心肌炎及柯萨奇B4病毒后,病毒可直接侵犯胰岛B细胞,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坏死继而丧失功能,引起糖尿病。一般病毒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它仅可使隐性糖尿病外显,大多数患者由于不能控制饮食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才转化为临床糖尿病。这类患者只占糖尿病患者的极少数。

对于2型糖尿病,任何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都可使胰岛素需要量增加,使隐性糖尿病外显,如葡萄糖耐量异常(又称无症状糖尿病)化学性糖尿病转为临床糖尿病,并使原有病情恶化。所以,感染因素可起到诱发和加重糖尿病的作用;感染可促进机体代谢,使胰岛素需要量增加,糖尿病加重;感染还使原有糖尿病恶化,抑制胰岛,减弱其分泌能力。

3.肥胖原因。糖尿病发病率与肥胖成正比,是糖尿病发病的普遍规律,为世界所公认。据统计,身体肥胖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8.2%,非肥胖者仅为2.6%,超重的各个年龄组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于非超重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根据国外的一些权威机构研究表明,30%~40%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超重者。同时“三高患者”即血糖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这部分人约占30%。当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后,其糖尿病也随之减轻。

4.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桥本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等。根据医学临床概括为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巨噬细胞是白细胞中活跃的“武装巡逻兵”。通常,巨噬细胞恪尽职守,它主要负责清扫血液中老化的细胞、碎片和外来的微生物,并为非自体物质标上记号。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B细胞被错误地标记为外来物,免疫细胞便视其为敌人而进行攻击。

第二阶段:起初被巨噬细胞直接破坏的胰岛B细胞数量并不多,然而当一种名叫辅助T淋巴细胞的免疫细胞发出求援信号,被召唤来的大规模援军则会对胰岛B细胞造成毁灭性的攻击。

第三阶段:辅助T淋巴细胞召集一种叫B淋巴细胞的免疫细胞加人战争,并刺激其他T淋巴细胞分泌一种重要的细胞激素一白介素,这种激素有调节免疫系统作用,也会使白细胞数量成倍增多。

第四阶段:B淋巴细胞迅速增多,数以万计的B淋巴细胞以抗体为武器共同作战。当兵工厂准备就绪时,另一支精锐部队也已经到达准备作战。它们就是杀手T淋巴细胞。通常,它们的作用是攻击病毒或者细菌,用化学方式刺破其细胞壁,使内容物散出将其破坏。

研究者已经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活跃的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T淋巴细胞的作用和数量异常,与许多自身免疫疾病有关,如多发性硬化症和青少年风湿性关节炎。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除杀手T淋巴细胞外,一些分泌白介素

或者其他细胞激素的免疫细胞也会攻击胰岛B细胞。

5.应激反应。各种应激可 通过垂体-肾上腺轴等刺激肝糖原分解,糖原异生增加,而使血糖升高。临床的例子很多,如多种感染、心肌梗死、外伤等情况下皆可使糖耐量减低,血糖增高,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在应激状态下,由于肾上腺髓质及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诱发糖代谢紊乱。应激作为一个反应系统,是通过生物反馈调节控制完成的。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应激反应主要由神经、内分泌改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强烈兴奋、抑制,多数应激反应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都与这两个系统的强烈兴奋、抑制有关。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激时的兴奋可产生一系列代谢和功能的改变,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应激最重要的一个反应,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分解,使氨基酸转移至肝,糖异生过程得以大大增强。同时糖皮质激素在外周组织抑制葡萄糖的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动员,使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增加,从而保证了应激时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利用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糖皮质激素还对儿茶酚胺、生长素及胰高血糖素的代谢功能起容许作用。

6.妊娠因素。育龄妇女多次妊娠后,有时可诱发糖尿病。中年以上妇女经多次妊娠后,进食多、活动少、身体肥胖,更易诱发糖尿病。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前糖耐量正常,妊娠期间出现糖尿病,妊娠结束后糖耐量恢复正常,所以妊娠对糖耐量的影响很关键。妊娠期间高胰岛素水平是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标志之一。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是造成这种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间,大量升糖激素产生,如垂体激素、胰高血糖素胎盘生乳素和甾类激素等。妊娠期间,血液中三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增加,二者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功能。胎盘分泌胰岛素酶,可以降解胰岛素。在糖耐量正常的妊娠妇女,上述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使血糖和糖耐量保持正常,而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上述机制中任何一个环节异常,均可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7.不良饮食习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准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古诗有道:“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落入百姓家。”好日子今非昔比,家家都有。一大部分人几乎隔三差五地吃大鱼大肉,加上一些人有经常酗酒、吸烟等不良习惯,因而曾被古人称为“富贵病”的糖尿病接踵而来。1979年,我国糖尿病患者1050万人,,改革开放后30多年病人急剧增加,据国家卫计委报表显示,目前有糖尿病患者1.39亿人(英国《英格兰邮报》刊登过),增加了12倍多,平均11个人里面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因此,我建议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以粗茶淡菜为主,持之以恒地进行食疗,保持长期血糖平稳,这样就可以远离井发症,过好健康的每一天。

获得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头条号"百味上品"。


百味上品


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得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并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因为糖尿病的不可治愈性,所以它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据统计,99%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并发症,15%的人视力下降甚至失眠,10-20%的糖尿病患者肾衰竭,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人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控制血糖以及预防并发症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任务。

糖尿病治疗通常情况下为胰岛素注射和口服药物,但长期服用,容易胃肠不适,肝肾损伤。糖尿病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主要为遗传和环境影响,一个家族中如果有人得糖尿病,那么其后代得糖尿病的概率就会增加,另外,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也会诱发糖尿病。

那么生活中应如何预防糖尿病呢,平时不妨从以下4点做起:

1、注意饮食

合理均衡的饮食能够为我们的身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及高热量食物。

除了这些之外,也可以补充一些增强免疫力的食物,比西红柿、蘑菇、芝草多糖等。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能够增强抵抗力,抗氧化,预防衰老。

芝草多糖是芝草的纯提取物,含有丰富的粗多糖和萜烯类物质,每100g芝草多糖含粗多糖1350mg,总三萜4000mg,营养价值非常高。

芝草多糖中的粗多糖和萜烯类物质,能够修复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葡萄糖代谢,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糖尿病大鼠经灵芝多糖治疗后,血糖水平显著下降、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都显著降低。

专家认为,芝草多糖降血糖的机制主要涉及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激素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影响胰岛素受体后糖代谢的某些环节,主要是对糖代谢酶活性的调节,芝草多糖对激素的影响通过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和修复胰岛B细胞来实现。

2、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调查显示,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活性,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

3、学会调节情绪

好的情绪,能够让人心情舒畅,坏的情绪,则会导致体内产生过多垃圾,影响各脏器正常运转,所以平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凡事看淡一些。

4、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充足的睡眠,能够促进大脑思维的活跃,保持良好的记忆力和充沛的体力,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失调、抑郁、焦虑等症状,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通常情况下病程比较长,所以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将糖尿病扼杀在摇篮里,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时尚珊珊


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10.9%,而在汉族中,100个人就有14.5个人是糖尿病患者,更为严峻的是,在以前谈起糖尿病大家都会说是“老年病”,而现在随着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三十岁、三四十岁就患上糖尿病的大有人在。

25岁的小叶(化名)就是其中一员,小叶平时非常喜欢喝可乐,一天最少5罐,在加上喜欢玩网络游戏,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整天,饮食也不规律,更谈不上运动。

前段时间,他突然感觉自己口干、没有力气,很累,家长带着小叶来到医院检查。

一查血糖,已经高达29点多,正常人应该在7.8以下,超过11就是糖耐量受损,大于12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门诊医师看到后,马上把他收治入院。

杭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叶迅副主任医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很容易出现急性并发症,年纪轻轻就出现这么严重的病情,除了家族遗传外,分析原因,还是与他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而这也是年轻人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坏习惯1:吃的多,动的少

很多上班族,没有都需要聚餐应酬,大鱼大肉饮食结构明显的偏向于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在加上需要长时间久坐,形成了吃得多、动的少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人会变得越来越胖,患糖尿病的几率相应增加。

专家表示,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群,得糖尿病的几率更高,男性肚子肥胖的人比正常人患糖尿病的几率高7倍,而女性则高16倍,因此,“啤酒肚”和“游泳圈”人群要额外注意。

坏习惯2:不吃早餐,晚上突击一顿

这已经是上班族的通病,由于生活压力,早上和中午都忙于工作,直到晚上下班,才有时间好好吃一顿,但想不到的是,这种饮食习惯,恰恰容易诱发糖尿病。

专家称,饿一顿饱一顿,饮食不规律会使一天的血糖不停波动,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

研究证实,每周吃早餐少于2次的人比每天都吃的人,发生胰岛素抵抗几率高50%。

坏习惯3:饮食太精细

医生在门诊中常常会叮嘱糖尿病患者,平时饮食吃的“粗”一点,不要太精细,很多老年人喜欢把粥或者菜和肉炖烂吃,这种虽然有助于消化,但容易升高血糖。

此外,已有研究证实,常吃精细白米面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将升高,每天吃超过300克精白米比每天吃200克精白米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高出78%。

坏习惯4:抽烟、喝酒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患有糖尿病的人多数都有喝酒、抽烟史,时长越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越大,此外美国的研究也表示,每天吸烟超过20支,比不吸烟的人群相比,患糖尿病的几率上升70%。

此外,喝酒、抽烟也会引发血糖、血压的波动,对心血管造成影响,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坏习惯5:熬夜、精神压力大

在年轻人中,往往存在熬夜或者精神压力大的情况,专家表示,这两种都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精神压力大,焦虑和抑郁的出现,会导致体内分泌多种激素,长此以往引发胰岛素抵抗。

而熬夜会增加肥胖发生的几率,从而引发糖尿病的发生,专家表示,每天最佳的睡眠时间应保持在7-9小时内。

坏习惯6、喜食含糖饮料

饮料的出现成为了许多人日常水分的主要来源,而饮料中多数都含有高糖,能够增加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每天喝2次或2次以上的含糖饮料,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4%,而果汁饮料更是高达31%,专家表示,如果你平时经常喝饮料,那你已经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专家最后表示,在还未发生糖尿病前,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和延缓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唯一、有效手段,建议市民,一定要避免肥胖、避免久坐、保持足够的睡眠,定期检查,饮食上少吃加工肉制品、尽量粗加工。


39健康网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中医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口甘”是糖尿病的主要标志,此病名最早记载于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其成病机理主要是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糖尿病患者脾胃无法将精微物质成功输送到各组织器官,精微物质全部堆积于血管脉道,“脾气散精”的功能失常,因此全身各脏器均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

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辨证论治。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一般没有西药快,但中医注重整体调控,采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等治疗原则,调整体内环境,改善代谢状况。


海上名医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家务活到底该男人做还是女人做?

我国传统的家庭理念是,男主外女主内,那时候男人的主要工作是挣钱,女人干家务活。虽说现在男女角色的定位已经不再这么分明,但是有些男人在家里还是一点家务活也不做,殊不知,这会增加他们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者对1.3万名年龄在35~78岁之间的中国城市男性进行的调查发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而挽起袖子多做家务活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在考虑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家族病史、吸烟、体重指数、腰围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等相关因素后,与从不做家务活的男性相比,每天做家务活不超过2个小时的男士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减小了20%,超过2个小时的男性患上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40%。此外,多做家务活还能明显改善体重、腰围和血脂水平。

所以,为了你男朋友好,为了你老公好,家务活就交给他们做吧!

除了不爱干家务,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有以下情况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2.肥胖或体重超重的人。

3.饮食过量,短期内体重增加较多的人。

4.运动少的人。

5.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的人。

6.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即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kg)者。

7.曾患妊娠期糖尿病的人。

8.患高血压的人。

9.患高脂血症(特别是高三酰甘油血症)的人。

10.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历史的人。

有以上情况的朋友,在35岁后应去正规医院检查,看是否有血糖的异常。即便查体正常,也应注意经常性监测血糖。

百科名医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百科名医


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

1,免疫系统误将胰腺当成外来的“坏蛋”发动进攻,导致胰岛β细胞受到伤害,便会发生糖尿病。我们把这一类型称为1型糖尿病(很多儿童糖尿病就是1型)。病毒感染可能是一个诱因,但也有不少病例无法探寻胰岛细胞破坏的原因。1型糖尿病可在儿童时期发病,它和生活习惯、遗传、年龄等关系并不密切。在我国的发病率不高,仅有5.6%的糖尿病患者是1型糖尿病。

2,生活习惯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自己又不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在贪食、肥胖、运动不足、工作压力等诱因下,也很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这便是我们常听说的2型糖尿病。据统计,在我国有93.7%的患者是2型糖尿病。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还有一些是由于精神压力大、过度操劳、年龄增长等。临床病例也证实,一些没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却也患上糖尿病,究其病因,往往是长期的精神紧张造成的,如连续数日加班工作、职场人际关系复杂等。遗传是子弹上膛,生活习惯是扣动扳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就算有父母祖父母有糖尿病病史,相当于糖尿病的子弹上了膛,有得糖尿病得体质,但是如果后天生活方式好,均衡膳食,多样不过量,早睡早起按时运动,这个扳机不去扣动,也不见得一定会得糖尿病。

还有肉食爱好者容易得糖尿病。

红肉和家禽摄入量的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这部分归因于这些肉类中含有较高的血红素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每天红肉+禽肉40到75克是安全范围,也就巴掌心大小的一块,手指头厚。一天就这么多。鱼水产品40到75克。大部分人都吃多了。

早在 2010 年影响因子 Diabetes Care 上便刊登了一片文章,研究者们选了 38094 名志愿者进行利用蛋白质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进行功能的研究,随访 3-5 年,最终证实,实验组仅用蛋白质来代替碳水化合物 5% 的能量供应,就增加了 30% 的糖尿病风险。

并且接下来 2015 年国内知名内分泌专家通过给予健康人群不同营养餐发现,高蛋白饮食大大促进了胰岛素分泌,长此以往,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诱发2 型糖尿病。

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吃好每一餐,总能量不过量,均衡搭配,减少胰岛素抵抗:

3,妊娠糖尿病:妊娠期血糖一切正常,妊娠期间突然出现升高,而分娩后又恢复正常,大部分是受到孕期各种激素的影响。这一类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具有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的潜质。即便分娩后血糖值恢复正常,也应该定期进行血糖值测定,以及时发现血糖变化。

4,其他引起糖尿病的原因还有不少,如慢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导致的糖尿病,甲亢、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异常伴发的糖尿病,因胰腺肿瘤行胰腺摘除术后引起的糖尿病。我们把这一类糖尿病称为继发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比较少见,在我国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0.7%。

一旦确诊糖尿病,就要摆正心态,控制住糖尿病的并发症,改变生活方式过健康生活,只要糖尿病的病情稳定,一辈子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也就相当于“治好”了!

糖尿病的治疗涉及方方面面,但万变不离其宗,大体上可分两步走,通过药物和健康生活方式得调整:

第一步,改善高血糖的状态。

第二步,维持这种改善的状态。


茄子营养师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分1型与2型,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临床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多以疲乏无力、肥胖为特征。

导致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种,我们来一一分析。

最让人悲伤的——胰腺负荷过重

糖尿病过去被称为富贵病,多发于富贵人家。富贵人家不愁吃喝,摄入的糖分多,穷人大多吃不饱,自然没什么机会得病…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过去穷人习惯挨饿,身体的胰腺分泌功能已经适应了这种饮食方式,一旦生活好转,饮食条件变好,身体反而会无法适应,胰腺不具备消化这种饮食条件的能力,可能会因负荷过大而引发糖尿病。

最无奈的——遗传因素

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都是吃一样的东西,别人没有糖尿病自己却得上了?

要知道,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糖尿病是可以遗传的,但也需要外界因素诱导。有些人可能就是有糖尿病遗传史,然后触碰了那个因素,因此患上了病。(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   

最具重量级的——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腹型肥胖者。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 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引发2型糖尿病。

最作的——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改善代谢,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适当运动,准没错儿。

最不注意的——饮食结构不当:

前面说了,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常年食肉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肉食中含有的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容易导致肥胖。饮食要注意多样化,保持饮食平衡的同时尽量多吃健康的水果及蔬菜。

最需要自我调节的——精神神经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

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容易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保持心情畅快,真的能预防很多疾病了!  

最难以预防的——病毒感染:

遗传因素已经防不胜防了?这个还可以通过注意来预防,最难以预防是是病毒因素造成的糖尿病。例如,某些I型糖尿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