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點擊收聽蔣勳老師親述音頻↓↓


保有自我


“這日早起,寶玉因不見黛玉。”寶釵要過生日了,可這個十五歲的生日竟然由賈母親自吩咐請客、演戲,黛玉當然有點不舒服,所以寶玉這天特地早起去找黛玉,找到她的房裡。


“只見林黛玉歪在炕上。寶玉笑道:‘起來!吃飯去,就開戲了。你愛看那一出,我好點。’”你看林黛玉的反應,她冷笑說:“你既這樣說,你特叫一班戲,揀我愛的唱給我看。這會子犯不上跐著人借光兒問我。”又在吃醋?林黛玉的生日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排場。


林黛玉一直有種不安全感,作為孤兒,她一直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她總要證明自己是被愛著的。如今寶釵被重視了,她就覺得自己被冷落了。

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寶玉就說:“這有什麼難的,明兒就這樣行,也叫他們借咱們的光兒。”寶玉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希望大家都很好,你有委屈,我就幫你解決了。一面說,一面拉著黛玉起來,去吃了飯。

“點戲時,賈母一定先叫寶釵點”,這都是細節。因為寶釵是這一天的主客,戲是為她演的。可寶釵這種懂事的女孩,在這麼多長輩面前一定要推讓,最後沒有辦法,只得點了一折《西遊記》。

《西遊記》是熱鬧戲,可我們知道寶釵絕對不是真的愛看《西遊記》,她為的是討賈母的歡心,所以“賈母自是歡喜”。


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祖母疼孫子輩,乾脆就把中間那一輩給略過去了!在賈母眼裡,媳婦輩本來就應該服侍我們的,我幹嗎要請他們吃酒看戲!“說著,大家都笑了,黛玉方點了一出。”

作者沒有講黛玉點的是什麼戲。黛玉也很聰明,心想寶釵、鳳姐不是討好賈母嗎?看戲是我自己的事,我要點自己喜歡看的戲。


在當時的社會,一個人能保有自我很不容易,因為在很多人看來,一個人不顧別人就是自私,可作者卻認為人其實沒必要這麼虛偽,推來讓去的結果,看的都是別人喜歡的戲。

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這是兩種不同的價值系統,儒家的價值系統總是提醒我們要多為別人著想;可道家的價值系統卻認為你如果沒有能力讓自己先活得很開心,你讓別人的開心最後就是假的。


所以,一個社會如果儒家的東西太多的話,每一個人都會覺得委屈,大家都沒有好好為自己活過。

現在常聽到有人這麼說,我覺得儒家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所以,黛玉在這裡代表了一個非主流文化,就是大家不喜歡的人,因為她沒有考慮賈母和別人想看什麼,就點了自己喜歡的戲。作者非常微妙地點到為止。


對生命的愛惜


寶玉帶了一套《會真記》,走到沁芳閘橋。這裡的人比較少,寶玉坐在一棵桃花底下“展開《會真記》,從頭細玩”。

小孩子讀教科書從來不會“細玩”的,因為沒有那麼好看。正看到“落紅成陣”,也就是書中景色最美的時候,“只見一陣風過,把樹上桃花吹下一大半來,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這個畫面實在太美了!


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不細看,你不明白作者是有意在描寫青春的某種渴望,就是花兒一定要綻放的那種感覺。


“寶玉要抖將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注意,這個動作非常動人,一個少年連花瓣都不忍踐踏的時候,他的生命裡就擁有了一種非常高貴的東西,那就是對生命的理解和愛惜。

我一直覺得我們的教育裡缺少這種東西,所有的大道理都不能替代一個孩子不忍踩花這個動作的感染力。


寶玉“只得兜了那花瓣,來至池邊,抖在池內。那花瓣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我覺得初中課本真的可以選這一段,青少年一定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因為它是非常生動的生命情境。


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這個時候,有人來了,大家可以猜猜看,這個時候來的會是誰,絕對不是寶釵,寶釵沒有能力跟寶玉分享生命裡最美的時刻。這個人一定是黛玉,因為他們有仙緣,都曾經是天上靈河邊的生命。

寶玉“正躊躇間,只聽背後有人說道:‘你在這裡作什麼?’寶玉回頭,卻是林黛玉來了”,注意黛玉的打扮:“肩上擔著花鋤,上掛著行囊,手上拿著花帚。”這是後來在美術作品、戲臺上最典型的形象——黛玉葬花


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撂在那水裡。我才撂了好些在那裡呢。”林黛玉道:“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糟蹋了。”

讀到這裡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青春是有潔癖的,青春是拒絕任何妥協的純粹。


或許可以這樣說,讀這一段時動情到什麼程度,說明你對青春眷戀到什麼程度,大多數人讀到這裡會心痛,覺得這就是十二三歲時自己曾有過的感覺,希望能保有自己生命的潔淨。


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大觀園是乾淨的,青春是潔淨的,可是大觀園外面那個大人的世界,是髒的、臭的。對黛玉來講,世界上只有大觀園這個地方乾淨,她決定要在這裡埋葬自己的青春。這其中有很深的象徵意味。

黛玉說:“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裡,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乾淨。”表面上是在講花,實際上在講她自己。黛玉對待生命的態度是非常絕對的,在她看來生命最後就是這樣一了百了。


自潔的孤獨感


“話說林黛玉正自悲泣,忽聽院門響處,只見寶釵出來了”,其實黛玉一直沒有走,聽到寶釵跟寶玉的笑鬧聲,可她還是要自己一個人淒涼地站在那裡等,看到“寶玉、襲人一群人送了出來。

待要上去問著寶玉,又恐當著眾人問羞了寶玉不便,因而閃過一旁,讓寶釵去了”,黛玉對寶玉的愛非常的纏綿,本來心中有恨,但當眾質問又怕侮辱了他。

黛玉看“寶玉等進去閉了門,方轉過來,猶望著門灑了幾點淚。自覺無味,方轉身回來,無精打彩的卸了殘妝”。黛玉寧可自己孤獨地品嚐內心的痛苦。


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紫鵑、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無事悶坐,不是愁眉,便是長嘆;且好端端的不知為什麼,常常的便自淚自乾的。

先時還有人解勸,或怕他思父母,想家鄉,受了委屈,只得用話寬慰解勸。誰知後來一年一月的竟常常如此,把這個樣兒看慣,也都不理論了。所以也沒人去理,由他去悶坐,只管睡覺去了。


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那林黛玉倚著床欄杆,兩手抱著膝,眼睛含著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這大概是文學裡面描寫的最早的失眠症和憂鬱症,黛玉一直就都是這樣,晚上睡不著、睡不好,常常一個人悶坐,誰都不知道她的心思。


“質本潔來還潔去”,總比掉到溝裡面去被那些骯髒的東西汙染要好多了。這是黛玉一直以來的心志,她寧可毀滅,也不要沾染人世間的骯髒。


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我們在旁邊看著黛玉孤獨痛苦,覺得不忍心,可是對她來說這是一種自我完成。如果用另外的方式讓她去活,她是無法活下去的。


《葬花詞》讓人碰觸到很多東西,其中有對自己生命的眷戀,也有對身體上的潔淨的堅持,歸根結底就是怎樣看待自己的生命。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這好像在預告她自己的死亡,春天過去,百花謝完之時,也就是她容貌消失、紅顏老死的時候。


蔣勳:有一種孤獨,叫做林黛玉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春天過完了,青春的生命也結束了,是花在落,也是人在凋零。

我想這首《葬花詞》,大概是中國古典文學裡面絕美的文字,《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在小說裡夾了一首最偉大的詩。有趣的是,它單獨抽離出來的時候,你會覺得它是非常完整、唯美的一首詩。


(END)



歡迎來評論區和我分享你的看法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