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墓出土中國軍事第一天書,竟是他所著,內容顛覆歷史認知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黃老道家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韜》的基本理論和範疇,多來自道家,主張柔弱勝剛強、韜晦不露和安靜玄默等,同時又引用"黃帝"之書 ,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 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直至上世紀70年代,才最終驗證了它的真實作者確為姜子牙(之前一直得不到驗證)。

姜子牙他僅憑一根魚竿就成為了周武王的首席軍師,並幫助周氏子孫奪得天下建立了大周王朝。他不僅在政治方面有所建樹,更是一位用兵的行家,他的軍事著作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一部則是被稱為“天書”的《六韜》,這部兵書的涉及內容非常廣泛,其中包括《文濤篇》、《武韜篇》、《虎韜篇》等等,尤其是“虎韜篇”中對於戰略戰術的研究有著獨到的見解。


千年古墓出土中國軍事第一天書,竟是他所著,內容顛覆歷史認知

而且歷史上許多歷史名人都非常重視《六韜》,比如諸葛亮、張良等,他們都能夠掌握其中的精髓,戰略上力求“上戰無與戰”,而戰術上則講究“知彼知己”、“先見弱於敵”等。讓他們可以出色地完成各種軍事任務。尤其是諸葛亮對於《六韜》的應用,更是體現在了他所創立的八卦陣中。

《六韜》不僅在中國的歷史上應用甚廣,甚至在國際上也非常有名,從十六世紀開始走向全球,並翻譯成為多國的語言,比如:英、法、俄、日等,而一些國家更是把《六韜》作為教科書來使用。

千年古墓出土中國軍事第一天書,竟是他所著,內容顛覆歷史認知

但後來人們發現,《六韜》在流傳的過程中失傳,後世看到的《六韜》淺薄且無可施用,質量明顯劣質,因此到了唐宋時期。許多學者認為《六韜》並非是姜太公所著,而是有人在魏晉時期編篡的書籍,加上《六韜》的原著一直不見蹤影,因此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本偽書。而到清代之後,《六韜》也最終被確認為偽書,在這之後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千年古墓出土中國軍事第一天書,竟是他所著,內容顛覆歷史認知

直到公元1972年,山東發現了一處漢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大批竹簡,經過研究發現,這批竹簡大多都是先秦時期的著名兵書,比如失傳一千多年的《孫臏兵法》以及初始版的《孫子兵法》等,而被定性為偽書的《六韜》也在其中,這一系列的發現震驚世界,當考古專家對竹簡進行翻譯後非常興奮地說:“內容歎為觀止。”

這次的考古發現,直接顛覆了從唐宋以來的認知,也直接證明了這本兵書在西漢時期就流傳甚廣,並非是子虛烏有的偽書。回望3000多年前姜太公在湖邊釣魚的情景,誰能想到,他這一釣竟然可以改變歷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