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引言:

每一個從洪荒中走來的民族,在穿越歷史的泥濘與坎坷時,不管是步履維艱,還是闊步而行,都需要英雄,英雄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英雄是給予我們力量的旗幟。

放眼分佈於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無數的關帝廟,我們有理由相信,關羽、關雲長便是英雄輩出的中華民族的一座燈塔,一面旗幟。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一千八百多年來,關雲長的形象能夠不斷深入人心,既有歷史的際遇,也有眾多文學作品的推動。關漢卿的雜劇《單刀會》無疑是最早也是最容易讓關雲長深入百姓心中的作品。

在所有的關帝廟中,山西運城的那座關帝廟,應該是最具象徵意義的。今天的運城,既是關雲長的故鄉,也是關漢卿的故鄉。

雖然關漢卿的籍貫有好幾種說法,但我更願相信,關漢卿是山西運城人,是關雲長的後代。也許,只有這樣的身份,最能詮釋關漢卿之所以能塑造出《單刀會》中令後人為之動容的英雄關雲長的理由。

關漢卿《單刀會》中的關雲長,到底是個怎樣的光輝形象?這樣的形象塑造背後,體現了關漢卿怎樣的創作心態?

一、《單刀會》中,關漢卿以特立獨行的戲劇結構和詩意盎然的語言,開拓了前人的認知,塑造了一個更為鮮明的、俠肝義膽的、有勇有謀的關雲長的形象。

時勢造英雄,東漢末年軍閥割據、風雲變幻的時代背景固然是英雄關雲長指點江山的炫麗舞臺,然而在《單刀會》對關雲長的光輝形象加以立體式塑造前,關雲長在世人心中的形象還是粗略的,單薄的。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甚至於今天婦孺皆知的關雲長單刀赴會的有血有肉的故事,在《三國志·魯肅傳》中也只是一句簡略的記載:“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

關雲長血肉豐滿的形象能深入人心,離不開關漢卿在《單刀會》中飽蘸深情地對祖先關雲長的感悟與塑造。

  • 1、關漢卿以“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出場方式,通過間接與直接結合的敘事,層層推進,突出了關雲長俠肝義膽的精神。

《紅樓夢》裡,曹雪芹在塑造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時,採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出場手段,從而突出了王熙鳳的潑辣與強勢。

而《單刀會》的獨特之處,首先體現在關漢卿為塑造關雲長這一具有鮮明個性的角色時,先從間接處入戲,作品並沒有急於讓主人公直接出場,而是安排他人先行出場,從側面去塑造關雲長的俠肝義膽。

在四折本的《單刀會》中,關漢卿一改往日作品中平鋪直敘地對主人公進行程序式描述的特點,戲劇的第一折以喬國老主唱、第二折則由司馬徽主唱,通過這兩折戲,通過喬國老和司馬徽兩個人物的為三四折關雲長的“粉墨登場”進行了大篇幅的鋪墊與渲染。

在這兩折劇中,無論是喬國老和司馬徽對關雲長的直接誇讚之詞,還是喬國老和司馬徽等人在客觀上與關雲長形象的對比,無一例外地都有助於觀眾對即將出場的關雲長的期待,和對他形象的初步感知。英雄雖未出場,英名卻早已如雷貫耳。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單刀會》的獨特之處,其次體現在作者關漢卿能夠抓住觀眾的心理,適時地安排關雲長出場,並以關雲長的心理活動和赴會細節的描述,強化了英雄的形象。

隨著觀眾從第三方口中對關雲長英雄形象的感知,在他們迫不及待的期盼中,作者安排關雲長在第三折中閃亮登場。緊接著,關漢卿通過安排關雲長在出場後追憶往事、慨嘆歲月無情,以及對魯肅明為請他赴會實為鴻門宴的識破,對關平憂慮之情的化解與安慰,通過這些心理和細節活動,把一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塑造的讓人既佩服又不禁擔心他在即將到來的危機四伏的宴會上的安全。

關雲長的俠肝義膽在戲劇第四折的矛盾衝突中達到了極致。早已識破東吳企圖的關雲長,在宴會上斷然揭穿以魯肅為代表的吳國索取荊州的陰謀,並大義凜然地強調:“俺哥哥合承受漢家基業。則你這東吳國的孫權,和俺劉家卻是甚枝葉?”

鏗鏘有力的唱詞,把自己匡扶漢室,盡忠為國的理想和精神表達的淋漓盡致,讓人蕩氣迴腸。

  • 2、關漢卿在雜劇俚語的基礎上,刻意融入詩意化的語言,從而塑造出一個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關雲長。

作為通俗化的文藝形式,元雜劇擅長運用生動質樸的口語化語言,來表達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而關漢卿的劇本語言,往往是雅俗兼備,尤其是在他的《單刀會》一劇中,體現的更加鮮明。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是這樣評價關漢卿的語言特色的:“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關漢卿正是在大力弘揚雜劇通俗化、淺顯化的語言風格中,又結合自身文人優勢,輔助以詩意盎然的語言特色,從而賦予劇中人物多元化的性格特點。

例如,第三折中,當關雲長終於在觀眾期待的眼神中橫空而出時所唱的【粉蝶兒】那段曲子:

那時節天下荒荒,恰周、秦早屬了劉、項,分君臣先到咸陽。一個力拔山,一個量容海,他兩個一時開創。想當日黃閣烏江,一個用了三傑,一個誅了八將。

唱詞中引經據典,追憶四年楚漢戰爭的過往,表達了對高祖劉邦知人善任、終究實現一世偉業開創大漢王朝的歌頌。唱詞中文白夾雜,雅俗兼有,讓人們對手拿青龍偃月刀,腳跨赤兔千里馬的關雲長,多了一層更深的認識,那就是,關雲長武有萬夫不擋之勇,文也有通古曉今、經天緯地之才。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尤其是第四折中的【新水令】和【駐馬聽】兩支曲子中的唱詞,更兼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豪傑與才學,一經關雲長演繹而出,恰似關西大漢,手持銅琵琶,高唱大江東去的氣勢。

[新水令]大江東去浪千疊,引著這數十人駕著這小舟一葉。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我覷這單刀會似賽村社。

[駐馬聽]水湧山疊,年少周郎何處也?不覺的灰飛煙滅,可憐黃蓋轉傷嗟。破曹的檣櫓一時絕,鏖兵的江水猶然熱,好教我情慘切!(雲)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此刻的關雲長,用一曲飽含歷史滄桑感和詩意化的唱詞,讓我們看到了《單刀會》宛如一部史詩,關雲長就是這部史詩的主角,一個能文能武的主角,一個有勇有謀的英雄,一個悲天憫人的豪傑。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戲劇的三、四兩折中,不管是極其通俗化的語言,還是融入了詩意般的唱詞,都在一定的層面強化了藝術效果,豐富了關雲長的形象。

當我們用心去感悟這部《單刀會》,不難發現,關漢卿在塑造關雲長這個人物形象時,是投注了心血與精力的,是寄託了自己的感情與理想的。

二、《單刀會》中,關漢卿借對關雲長的赤膽忠心的謳歌,表達了自己的英雄主義情懷和力爭實現個人價值的願望。

活在這個世上的每個人,都渴望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農夫渴望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自己自足;武將渴望的是拋頭顱、灑熱血,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萬丈豪情;文人渴望的是激揚文字、濟世經國,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想能夠得以伸張。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 1、元朝變幻不停的科舉制,讓人歡喜也讓人憂慮

世人皆知,宋朝是文人最美好的時代。在汲取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宋太祖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科舉不斷擴招,文人階層日趨活躍,盡情沐浴著好年華里的雨露陽光。

宋太祖甚至留下訓誡:“不得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這保證了整個大宋王朝文人的優勢。

然而元朝,對以關漢卿為代表的漢族文人來說,無疑是最不堪回首的一段歲月。斷斷續續的科舉取士,給予文人希望,也給予他們失望。

早在窩闊臺時,重視漢文化的耶律楚材就說過:“製造器皿必須用良工,協助政務者必須用儒臣。培養一位儒臣非易,必須積數十年之經驗。”

到了元朝統一全國後,統治者一定程度上重視漢文化,並開始通過科舉制來選拔屬於自己時代的人才。但是,元代開科取士的次數很少,時間也是斷斷續續。從元仁宗開科取士,至順帝至元元年,科舉即停辦,前後僅二十年。即使到了至元五年再次舉行了科舉,前後總計不過二十次而已。

甚至,在僅有的科舉考試中,針對漢人的不公平依然存在。其錄取分為左右榜,蒙古和色目人可以依靠簡單的應試要求而佔據右榜,進而在朝中得到更高的官位,而漢族文人卻只能通過更復雜的應試要求而位列左榜,即使成了進士,也很難享受高官厚祿。

《續通典》中記載說,元代的官職由進士出身而擔任者只有百分之一。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從宋到元,文人地位的下降猶如李白詩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一發而不可收拾。巨大的落差,撞擊著包括關漢卿在內的漢族文人的心。

  • 2、現實中的失意,反而激發了關漢卿的英雄主義情懷和對個人價值的探索。

面對不公平的現實,有人選擇忍讓,有人選擇抗爭。當更多的漢族文人選擇在庸俗的人世隨波逐流的時候,關漢卿等人卻向不公的命運發出了一聲聲的吶喊。

在《一枝花·不伏老》中,關漢卿借用“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的描述來表達自己不向現實低頭的精神,恰似當年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情懷。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雜劇創作成為他表達英雄主義情懷,實現個人價值的最佳途徑。在那個矛盾重重的社會狀態下,關漢卿揮舞著他那生花的妙筆,澆灌著熾熱的感情,創作出一部部足以感天地動人心的戲劇著作,塑造出一個個充滿英雄主義情懷的男男女女。

不管是以《竇娥冤》代表的社會劇,還是以《救風塵》為代表的愛情劇,或是以《單刀會》為代表的歷史劇,作品中的抗爭精神與英雄主義和追求個人價值的理想得到了相得益彰的體現。

尤其是《單刀會》,關漢卿借古喻今,在對關雲長英雄主義情懷的刻畫與歌頌中,未嘗不是在表達自己的內心。我相信,在創作這部劇作時,關漢卿對自己崇拜的五體投地的祖先關雲長,定然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與認同,那一刻,關漢卿就是關雲長,關雲長就是關漢卿。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在遠離政治漩渦的民間,在體會民生疾苦的基礎上,關漢卿在雜劇創作中找到了實現人生價值,抒發英雄主義情懷的突破口。

三、《單刀會》中,關漢卿借關雲長輔助劉玄德拱衛漢家天下的決心和豐功偉績,表達了元朝統治下漢民族濃厚的家國情懷。

元朝的統治下,既有民族壓迫帶來的整個漢民族的內心苦悶,也有因理學受尊重而強化起來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 1、繞不開的民族歧視政策

在英雄成吉思汗橫空出世前,蒙古人在崛起的過程中也曾倍受女真等其它民族的歧視,而當蒙古一旦強大起來的時候,生產生活方式帶來的價值觀衝突以及心中隱隱起伏的報復心理,使蒙古人在廣大的統治區域,把民族歧視與壓迫的政策推到了極致。

隨著蒙古鐵騎的南下及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政治上人分等級的措施便日益推廣。

(一)蒙古人

(二)色目人含西域三十餘部族

(三)漢人,黃河流域中原人

(四)南人,長江流域及以南之中原人,即宋時人民

等級的劃分決定了地位與待遇的不同,尤其是對廣大漢人、南人而言,作為漢民族的他們,即使才華橫溢,也不能在元朝各級政府擔當正職,更不得擔任參知政事、丞相等高級官職。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錢穆在他的《中國通史》中對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進行了深刻地批評:“要而言之,元人對漢人、南人持歧視態度,亦不思整頓文治,故亦並非善用漢人、南人,所用悉屬壞人,亦不思有好之文治,只求防制反動及征斂賦稅兩項而已”。

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抗爭。抗爭精神是關漢卿一系列劇作中最閃亮、最能引起共鳴的精神內涵。

  • 2、元朝政府,重用理學思想,既禁錮了人心,卻也強化了漢族文人固有的家國情懷。

歷史上,一旦落後民族用武力征服了先進文明,勢必會對自己原有的文明體系進行一番的更新,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國,更是如此。

政治措施上,蒙古人吸收和借鑑了漢民族長久以來的中央集權體制,並推陳出新,創造性地開創了行省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元帝國的大一統局面;經濟上,忽必烈一改之前蒙古人霸佔農田為牧場的作法,勸課農桑,疏通運河,發展經濟。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讓蒙古人始料未及的,是他們在思想上大力吸收並推廣的理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束縛人心,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漢族文人的歷史使命感和濃厚的家國情懷。

《單刀會》中敢於深入龍潭虎穴的關雲長,支撐他的是輔佐兄長劉備,匡扶漢室的忠義思想。《單刀會》中洋溢著鮮明的尊劉抑吳的正統思想,這樣的思想傾向未嘗不是理學思想影響下關漢卿家國情懷的集中體現。

以《單刀會》為例,淺談關漢卿雜劇創作的幾點心態


在他的歷史劇《哭存孝》串,關漢卿以英雄李存孝的悲劇,批判了奸佞之臣構陷殘害忠良的卑鄙無恥徑,歌頌了李存孝忠貞不渝、死而後已的愛國精神。這又何嘗不是關漢卿家國情懷的再次彰顯。

結語:

作為元雜劇最傑出的代表人物,關漢卿把現實人生與戲劇加以充分結合,戲如人生,戲中關雲長,戲外關漢卿。

所以,《單刀會》中的關雲長,其俠肝義膽、智勇雙全的藝術形象,未嘗不是關漢卿個人價值的寄託和英雄主義情懷的寫照;其忠君報國的表現,未嘗不是理學推動下許多個關漢卿固有的家國情懷的強化與吐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