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伊迪絲·華頓筆下女性人物形象的命運之悲——以《夏天》為例

伊迪絲·華頓原名伊迪絲·紐波特·瓊斯,出生於1862年的冬季,在父親喬治和母親盧克萊茜亞的傳統教育中成長,她的家族歷史久遠,是英國商人和荷蘭殖民者的後裔。在富有的家庭中,伊迪絲·華頓享受到了同時代大部分女性所難以企及的生活和教育,在很小的時候,伊迪絲·華頓就在父母的引導下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家中大量的書籍也成為伊迪絲閱讀的保障,少年時期的華頓開始書寫故事,逐漸踏上了文學創作之路。

伊迪絲·華頓筆下女性人物形象的命運之悲——以《夏天》為例

伊迪絲·華頓

1900年,伊迪絲·華頓正式開始進行小說創作,在初登文壇之際,伊迪絲·華頓主要著眼於普通民眾的生活,她致力於書寫普通民眾的生存疾苦,如《曼斯特伊夫人所見》、《班納姐妹》等。

經過五年的沉澱,華頓於1905年創作了著名小說《歡樂之家》,在《歡樂之家》中,華頓延續了對民眾生活疾苦的關注,書寫了貧窮而美麗的女主人公麗莉·巴特的故事,表達了自己對於貧富差異、男女不平等等社會問題的批判,有評論者認為《歡樂之家》是伊迪絲·華頓正式進入美國文壇的標誌。

自《歡樂之家》之後,華頓又接續創作了多部以紐約為故事發生地的小說,如1913年的《鄉村習俗》、1917年的《夏天》、1920年的《純真年代》等等,這些作品被統稱為華頓的紐約風俗小說。

在紐約風俗小說中,華頓具有較為統一的寫作傾向,她以女性的視角書寫關於生存和婚戀的故事,展現對於男權社會的批判及對生存於其中的女性的希冀。

伊迪絲·華頓筆下女性人物形象的命運之悲——以《夏天》為例

伊迪絲·華頓

在紐約風俗小說之外,伊迪絲·華頓還創作了包括《伊坦·弗洛美》《暗礁》《回眸》《海盜》在內的優秀的文學作品。

本文將在閱讀華頓小說的基礎上,以華頓紐約風俗小說《夏天》為例,結合華頓悲劇的婚戀生活和文學創作思想,解讀華頓紐約風俗小說中女性的悲劇命運。

01

伊迪絲·華頓自身作為女人的命運之悲:妥協的婚姻與最終的逃離

華頓的父母雖然給予了華頓良好的教育條件和學習環境,但卻並不支持華頓從事文學創作,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華頓的父母一直致力於將其培養成上流社會的社交名媛,並通過上流社會的各種社交活動最終獲得門當戶對的婚姻。

華頓雖然沒有放棄對於文學創作的追求,但也遵從了父母的意願,進入上流社會的社交圈中,在六年之後嫁給了比自己年長十餘歲的愛德華,愛德華是一位銀行家,擁有相當可觀的財富和不俗的社會地位,但他的性格和愛好卻與華頓截然不同,長期混跡於金融圈的愛德華的

“美國夢”指向的是金錢,而華頓的“美國夢”卻是文學,二人的婚後生活雖然富足,但卻並不幸福。

在這段無愛的婚姻中,華頓感受到了女性在男權社會中受人擺佈的悲劇命運,她無法接受自己的才華淪為丈夫在社交生活中的裝飾品,更無法忍受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無愛的婚姻甚至將華頓逼進了精神的死角,面臨精神崩潰的她最終在1913年與丈夫離婚。

伊迪絲·華頓筆下女性人物形象的命運之悲——以《夏天》為例

華頓對於愛情執著追尋,在作品中也充分表現了這一點

在二十世紀初的美國,離婚對於女性的現實打擊和負面輿論是十分巨大的,在這樣的環境下,華頓毅然選擇了逃離無愛的婚姻,但各方面的壓力也使華頓不堪重負,於是她選擇了逃離美國並開始文學創作。

在遊歷的過程中,法國成為華頓最為經常停留的地方,在法國期間,華頓不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之中,而且還結識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如海明威、特迪·羅斯福、菲茨傑拉德等,與這些友人的交往使華頓進一步堅定了文學創作的決心。

華頓不僅在離婚這一選擇上“離經叛道”,而且在婚姻存續期間,華頓也並不是一位“安分守己”的妻子,在1906年,華頓認識了與自己持有共同追尋的記者莫頓·富勒敦,而且陷入了對莫頓的愛戀之中,此時的華頓已經年逾不惑,可以說,這種“離經叛道”和不安分的行為展現了華頓對於愛情的執著追尋。

與愛德華的無愛婚姻及與莫頓的愛戀激發了華頓小說創作的靈感,在許多小說的情節設置和人物塑造中也能夠看到華頓這兩段婚戀的影子,透過她的小說,讀者能夠看到華頓的命運之悲和關於愛情的追尋。

02

伊迪絲·華頓筆下女性人物形象的命運之悲——以《夏天》為例

出版於1917年的小說《夏天》曾被美國文藝批評者評價為華頓最優秀的小說,亨利·詹姆斯曾誇讚華頓的《夏天》是一部堪與《包法利夫人》齊名的作品,同時《夏天》也是華頓本人最為滿意的小說之一

這部小說一經發布便引發眾議,議論的焦點便集中在其中女性對於愛情“離經叛道”的追尋,通觀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文壇,華頓的《夏天》是一部難得地展現女性婚戀覺醒的作品。

小說《夏天》講述了女主人公查瑞蒂·羅伊與盧修斯·哈尼之間熾熱的愛戀及羅伊未婚生子的故事。羅伊是一位天真、開朗、獨立的女孩,她雖然生長在山區之中,但卻是一個女性自我意識已經覺醒的女性人物形象,在華頓筆下,羅伊具有自由的氣息和特立獨行的氣質。

伊迪絲·華頓筆下女性人物形象的命運之悲——以《夏天》為例

這是一個六月的午後。如春日般明淨的天空,給村裡的屋頂、牧場和環繞牧場的落葉松林投下了燦爛的陽光。一陣微風拂過山肩上圓圓的白雲,帶著它們的影子穿過田野。在穿過北多爾默時,白雲的影子投射在和街道同名、長滿草的公路上。這個地方的地勢高而開闊,不像新英格蘭村落那樣被好好地保護在奢侈的陰影下。被風吹得沙沙作響的鴨塘周圍的垂柳和哈查德家大門前的挪威雲杉,在羅亞爾律師家和村子的另一端之間,形成了那段路上唯一一段陰影。

羅伊成長於一個不健全的家庭之中,幼年時期養父對她便心存不軌,但羅伊堅定的反抗使養父放棄了惡念,在長大後,羅伊就開始依靠自己的能力賺取生存資本,過著拮据但獨立的生活。

對於很多事情,她都視而不見、無動於衷,只是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對於所有的光明、空氣、香氣與色彩,她身上的每一滴血液都會有反應。她愛這手掌下乾枯的山草那粗糙的質感,愛她埋首其中的百里香的味道,愛清風撫弄她的頭髮和棉襯衫,愛落葉松搖曳時發出的咯吱聲。

在小鎮中,羅伊重複著單一而無聊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男主人公哈尼的出現,哈尼與羅伊相遇時,羅伊僅僅十七歲,對於這樣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而言,哈尼的引誘是致命的,她深深地愛上了哈尼並與之偷嚐禁果;但哈尼卻與羅伊不同,他雖然被羅伊的美貌與青春、自由的氣息所深深吸引,但卻並不想與羅伊結婚,因為哈尼無法接受一個沒有家室背景的妻子。

伊迪絲·華頓筆下女性人物形象的命運之悲——以《夏天》為例

在偷嚐禁果後,懷孕的羅伊天真地期待著她與哈尼日後幸福的生活,然而現實卻狠狠地打擊了她——哈尼拋棄了羅伊。

已有身孕的羅伊在被戀人拋棄後雖然十分悲痛,但卻沒有自怨自艾,她逐漸意識到一個生命在自己體內誕生、成長,這個小生命使羅伊真切地感受到了女性的獨特力量,這種力量打敗了圍繞在羅伊周遭的質疑與羞愧,使她第一次為自己的性別而感到驕傲,開始勇敢地面對未來。

這種因為孕育生命而對自己的性別所產生的自豪感是作者華頓在書寫羅伊女性自我意識覺醒過程中的重要一筆,對於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羅伊而言,她變的更為堅強和獨立,當得到哈尼的婚訊時,羅伊也沒有咒罵、埋怨這個背叛她的戀人,而是仍然無怨無悔於自己過往的愛情選擇和為愛情所做出的付出,依然積極樂觀地生活。

從羅伊反抗養父的調戲,到其大膽地追尋真愛,甚至為了她與哈尼的孩子而甘願承擔所有生活和輿論的壓力,《夏天》的故事發展至此,華頓筆下的羅伊一直是一位獨立、堅強、自我的女性,可以說,華頓之所以對《夏天》這部作品十分滿意,主要原因在於她在其中塑造了羅伊這樣一個寄託著作者希望的自我意識覺醒的女性人物形象。

然而,華頓的寫作在寄託希望的同時並沒有脫離現實,在小說結局設置的過程中,羅伊向現實屈服了——與養父開始了同居的生活。

對於一直覬覦羅伊的養父而言,羅伊是他一直以來夢想得到的女人;而對於羅伊而言,養父可以成為她養育孩子的依靠,使自己和孩子告別孤苦無依的生活,可以說,即使在華頓充滿女權色彩的寫作中,女主人公在現實面前依然選擇了屈服。

伊迪絲·華頓筆下女性人物形象的命運之悲——以《夏天》為例

在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女性經濟上不獨立

在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女性的這種屈服來源於經濟上的不獨立,女性在社會中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立足,在工作中與男性從事一樣的勞動,卻賺取比男性少的工資,在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環境中,一個單親母親是很難生存的,這一點在《夏天》中便得以真實再現。

華頓的紐約風俗小說大都以女主人公的婚戀生活為主線,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傳色彩,小說《夏天》也不例外。

華頓在與愛德華的婚姻中一直處於愛情、親情、激情的缺失狀態中,而莫頓·富勒敦的出現使華頓本來灰暗的生活被點亮了,正如小說《夏天》一樣,外來青年哈尼對於羅伊來說就是生活的亮色。

現實生活中,作者華頓與莫頓·富勒敦的愛情也和小說《夏天》一樣,在男方的退縮下無疾而終,所以,《夏天》也是華頓充滿自傳色彩的一部作品,在其中我們能夠看到女主人公羅伊的悲劇命運,看到小說作者華頓的悲劇命運,也看到了那個時代女性集體的命運悲劇。

03

結語:華頓在小說《夏天》中講述了女主人公婚戀故事,正如一年中四個季節

華頓在小說《夏天》中講述了女主人公的婚戀故事,彷如一年中的四個季節,春天少女情愫的萌動、夏天愛情的狂熱與不羈、秋天愛情的果實與愛情的蕭瑟、冬天愛情的“死亡”與生活的“嚴寒”。

伊迪絲·華頓筆下女性人物形象的命運之悲——以《夏天》為例

春天指代著女主人公羅伊在剛遇到哈尼之時,懷抱希望的愛情使羅伊的愛情逐漸走到了“夏天”,狂熱的愛與全身心地投入到這段感情之中,在熱戀過後,這段愛情在哈尼的背叛下走入了“秋天”,在羅伊愛情的“秋天”中,她收穫了愛情的果實和愛情的悲涼。

懷抱著愛情的苦果,羅伊走入了愛情的終結——“冬天”,最終只能卑微地與養父生活在一起。

而小說的題名之所以命名為“夏天”,其主要原因在於華頓對於熱戀的摯愛,表達了作者對女性獲得真摯愛戀的熱切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