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遇见书》: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陪孩子读绘本开始

我同事孩子小月已经两岁了。当我去他家做客的时候,发现他两岁的闺女已经开始学着家长说话看图识字,仅仅两岁的孩子在这个阶段表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

有些话家长只说一遍,孩子马上就能记住我向同事说道。两岁的孩子正处在培养习惯的黄金时期,可以通过让孩子阅读绘本。那这样孩子的阅读习惯让他对学习阅读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

日本作家“中川李枝子”是绘本育儿的终身受益者,她有着长达17年的保育经验,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书、绘本,这三件事当中,被称为日本国民童书作家,主要著作有绘本《古利和古拉》系列、《一起来吃好吃的》系列。

其中《古利和古拉》已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受到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喜爱。在她的著作《当孩子遇见书》中,向家长阐述了,通过关注孩子读书时的“情绪体验”这个独特的视角,解释了为什么要让孩子阅读绘本,以及与孩子共读绘本的魅力以及方法。

《当孩子遇见书》: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陪孩子读绘本开始

为什么还要让孩子看绘本

1.可以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这本书可以提高孩子的幸福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作者分享了自己在绿保育园有个习惯。那就是孩子每天午睡的时候让孩子阅读绘本。刚开始的时候许多孩子都是不习惯的,我们也知道孩子比较活泼好动,他们其实并不是喜欢睡午觉。

他们反而喜欢在外面无忧无虑的玩耍。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睡午觉的习惯,保育员坚持每天孩子睡午觉的时候让孩子阅读绘本,刚开始效果不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孩子们居然通通都喜欢上了绘本。保育员也把这段时间称之为书的时间。孩子们从一开始的不喜欢,不习惯讨厌最终演变为了非常乐意读绘本,有的孩子甚至读不到绘本都睡不着午觉。不知不觉中,阅读绘本已经成为了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

有人说快乐其实是掩盖不住的,就算你捂住了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在阅读绘本这段时间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徜徉在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还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或是老师一起交流绘本中的故事,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产生了满足感,还是脸上个个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表情。因为这短暂的绘本时间,让孩子在保育园中度过了一个开心愉悦的一天。

《当孩子遇见书》: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陪孩子读绘本开始

2.满足孩子对表达自我的欲望

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中讲到,当孩子拿着绘本去找妈妈或者老师时,其实是希望对方能说一些话。对孩子来说,能让人跟自己说话是一件格外高兴的事,哪怕读一读封面上的字,他们都很满足。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有着对表达自我的渴望。

这一点不论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有这样的渴望,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和完善的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心中却有着对表达的渴望。

孩子会选择一些其他东西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例如,孩子当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给他们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自导自演的说了一些大人们听不懂的话。这是孩子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阅读绘本也和玩具一样有着这样的作用,他们也成为了孩子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当孩子,拿起一本书时,家长要让孩子阅读,他们就会非常高兴,并且十分认真的阅读上面的每一个字。

读完之后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满足了他们对内心表达的渴望。有的孩子你让她读了一遍之后,他们甚至还觉得不过瘾,要求再读一遍。

相比于其他的文章,绘本就显现出了其他书本无法比拟的优势,绘本里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故事,这些故事很大都能激发孩子的内心兴趣,绘本是孩子表达内心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他们不仅满足了内心表达的渴望,还学到了一些知识,并且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强大助力。

《当孩子遇见书》: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陪孩子读绘本开始

3.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说:“每个父母都要意识到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要让他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哪怕还不识字时,也要让他认识到这个世界里还有书,让书成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读书的重要性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重要性相比,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肯定的回答。让孩子形成一个喜欢读书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畅销书《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作者奥利弗·詹姆斯中说到:“0到6岁,父母教育很重要,关乎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习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真的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而绘本就可以养成孩子阅读的习惯。根据研究表明,零至六岁的孩子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孩子发展各项能力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极为关键的。我们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想要得到学习能力,却可以通过阅读来培养开发90%甚至更多。

中川李枝子作为一个有17年保育经验的童书作家,深解其中之道。

在她家中书就是其他物品中最为神圣的存在。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培养他从书架中抽出的快乐,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能力。也经常把孩子放到自己的膝盖上,让他进行读书。她自称这是他家最为幸福的时刻,与孩子共同学习,让孩子明白绘本世界的奇妙。

其实大多数家长错误认为,孩子太小在读书时候总是记不住知识,不提倡孩子在小时候读书,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这个阅读的习惯。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孩子可以从书中获取快乐,长大后也就不会被动的去学习,被动的去接受知识。

《当孩子遇见书》: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陪孩子读绘本开始

二、如何挑选绘本

家长如何给孩子选择一个一本好的绘本呢?什么样的绘本才适合孩子呢?其实作者已经给出了很多建议,我们把它归类如下。

1.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

作为孩子的家长,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所选择的。如今许多辅导行业在我国火爆,大肆宣传,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也造成了许多家长过于焦虑。

生怕给孩子的不够多,让孩子与别人产生很大的差距。给孩子报了许多许多的辅导班,想让孩子变得多才多艺,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和爱好,只要是符合孩子本身的特点或是兴趣,那么这才是是最适合孩子的,也就是最好的,选择绘本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不能只看别人的推荐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中分享到,作为一个家庭,选择绘本完全可以根据兴趣,只要孩子开心,家人高兴,就会渐渐收集出这一家人风格的绘本。

所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给孩子自由空间。让孩子先培养起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干涉,让他失去原本属于他的快乐,让他自由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当孩子遇见书》: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陪孩子读绘本开始

2.给予孩子接受的时间

如果说孩子一开始不接受绘本,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切不可教训及孩子,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可以把书放在孩子的旁边,不强调孩子去读,让他想读的时候自己会翻阅起来。

当他发现书中的精彩故事想必必他也会爱不释手,过一段时间可能他就会对绘本这种东西感兴趣。家长要知道孩子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前几天他还认为没兴趣的东西可能过了一阵子,他就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一面。家长不必太过焦虑,给予孩子些自由空间吧,让他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节奏生长。

3.充分感知孩子的需求,并能很好的回应。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钱伯斯”在他著名的《阅读循环圈》里有个观点得到全世界的认同,阅读之所以可以循环,在环境和选择之后,要得到回应。

孩子的绘本世界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孩子的兴趣所转移,家长要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得知孩子的需求,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和孩子一起构建精神世界,这是绘本阅读的关键。也是心理学层面的共情能力。这比关注各种育儿指南要实用的多。.

孩子养成了读绘本的习惯,随后也会养成读书的习惯,整个家庭也会因为孩子读书而变得十分到幸福和谐。孩子在长大后也会从我读书中。获得能力。好强大的心理。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坚强快乐且热爱学习的好孩子。这同时也要考验父母。父母正确的去引导孩子。以身作则,让孩子从父母中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