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家庭,如何保证孩子的教育质量?

热剧姐


农民工家庭,要想保证孩子的教育质量,首先给他(她)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要教育孩子重视学习,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知识。

虽然条件有限,也许不能给孩子找到最好的学校,享受不了好的教育资源,最起码要让孩子学会自学,笨鸟先飞,学习的起跑线都是自己掌握,或者农民工的孩子连给孩子补课的钱都无法满足,但是,只要孩子学习上需要的必备物品,尽最大努力去给孩子创造条件,苦了什么也不不能苦了教育,吃穿可以省,孩子学习的方方面面不能省。谢谢!




和平鸽6670


农民工家庭带孩子现状:要么父母出去挣钱把孩子给老人带,要么妻子留在家中自己带,老公出去挣钱。很多农民工还是选择了把孩子留在农村家里父母带,两个年轻人出去挣钱。

老一辈带孩子哪有那么多讲究,只管吃饱穿暖,很多老人自己都是文盲,怎么教育孙子孙女。我三爷爷三婆婆就在农村老家带两个孙子孙女,儿子每月按时寄生活费回来。孙女现在读初中,成绩一般,孙子上小学,成绩中后。如果不是中间发生的那一档子事儿,估计老人会带着娃娃一直长大成人。

我三爷爷在他孙子读四年级时接到老师电话,说他孙子在学校偷东西,三爷爷赶到学校跟老师说情,回到家又把娃儿打了一顿,就这样完事儿。后来孙子还是继续偷,偷东西、偷钱,躲在网吧打游戏。三爷爷三婆婆始终不把这事儿告诉自己儿子,一来老人怕被自己儿子责骂,二来说出去丢人。后来老师看三爷爷也管不住娃儿,给三爷爷儿子打了电话。三爷爷儿子当天就买票和媳妇从上海工地赶回老家。回来也是把娃儿打了一顿,问为啥子偷钱,娃儿说为了去网吧,为啥子去网吧,为了好耍打游戏。三爷爷儿子儿媳气得不轻,自己在外辛辛苦苦扛钢筋水泥,就是为了屋头有经济来源,读得起书,结果现在书没读好,还学了一身坏毛病回来。农村重男,不可能让男娃儿这样偷下去,儿子决定让三婆婆跟着他们把孙子带到上海去读书,三婆婆就煮饭洗衣,两个年轻人白天上工地,晚上回来看到娃儿做作业,三爷爷在家带孙女读。可怜人老了还要分居两地漂在异乡,三婆婆不情愿得很,但儿子儿媳的话也不能不听。

很多农民工家庭现在还只能保证教育,教育质量对他们而言就是读的出来最好,读不出来(成绩不好考不起大学的意思)习惯不能带撇。这就是他们能做的。


紫金糖宝儿


又看见一个很符合自己经历的问题。我爸妈都没文化,而且都很忙,基本没空管我,其实他们也教不了,毕竟自己也不会嘛。不过大概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懂事的比较早,知道知识才能改变命运,hhh。所以成绩也算还行,接下来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如果是农民工家庭的话,父母其实在家中对孩子的学业教育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并且可能工作也比较忙,在家的时间会很少。但其实不用太害怕孩子的学习会跟不上同学,只要在学校好好听老师讲课,回家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那已经超越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了。所以家长在家里是否能帮到孩子,其实不是很关键。有人可能会问,那孩子在家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你放心。凭借小孩子的机灵劲,那些都是小事,再不济,明天去问老师或者跟同学讨论,不一样能解决。这样反而能帮助孩子提早锻炼自主自立的能力,我觉得这个能力比就解决一个数学题重要太多了。而且我还听说过有小孩,借着来问家长问题,赖在客厅看电视,哈哈哈哈。你有他这么聪明,解决些初中小学这些小问题,还不容易嘛。要说上了高中,那本来就不是有文凭就一定能做的出来的,你也就放宽心吧。并且个人不提倡在孩子学习差的时候,到处报辅导班,他是因为学校的内容消化不了,才显得消瘦,你乱给他加营养,跟下毒没什么区别,还是看看症因,在哪对症下药的好。

那说了这么多也不是叫大家就不管自己孩子。孩子的经历少,在小时候很容易养成一些习惯也很容易学坏,毕竟现在初中小学不读书、天天搞事的小孩真的蛮多的。我觉得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明白好坏,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原则,让他懂得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是他在为自己努力。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比你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报这个班,报那个班强多了。小树刚种下去,你首先要保证根的安全,至于之后他想怎么发展,他有什么感兴趣的行业,那就让他自己选吧。现在我上了大学,大学也还算不错。所以经常有人问我妈怎么教我的,其实她也没教过我,只是每天十点就让我睡觉了。大概就是无为而治了,其实也算见过不少人,我觉得只要心地是良善的,就算可能学习成绩不是那么优秀,我一样看好他能有一份光明的前程。但是思想出了问题,就不是几张证书,几个优异的成绩单能解决的了。


引力左右


我就是农民工家庭出身,一直以来学习顺利,主要有两点原因:

1、家人极其重视学习:爸妈觉得只有我学习成绩好,才能以后找个好工作,才能生活更顺利。

所以从小到大,一直跟我说,只要我学习成绩好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这让从小的、懵懂的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而且他们在学习上毫不保留地支持。

2、不懂就问、自己爱看书、认真学、爱自省。

(1)不懂就问。因为父母没有好的教育背景,所以学习方面是几乎无法帮助我的,所以教导我一定要不懂就问。而经过尝试,我发现老师很喜欢不懂就问的孩子,这让我很少有不懂的地方。

(2)自己爱看书。书中自由黄金屋,这句话确实是不错的。我的很多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都是从书中学来的,这让我在初三、高三的重要日子能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3)认真学,是指我会抓住课堂的每一秒,老师最精华的教学知识在课堂,只要我能够认真听讲,认真练习,认真思考,其实很简单。

(4)爱自省。比如我会分析自己薄弱的地方是什么,然后通过自我思考、与老师、朋友交流,寻找学习措施,并和老师、父母沟通,建立监督机制,帮助自己学习。

以上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和方式,希望能帮到你呀!




一静说


我爸妈就是农民工,在我要上学的时候,有的学校因为我们是外地来的,不收,我爸妈就跑去教育厅找那里说得上话的人跟学校沟通,最终那间学校决定让我们考试,如果达到标准了就让我上学。之后对我都是采用放养式。他们不会过问我的学习,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做坏事。我觉得生在农民家,本来就应该要更加的懂事,以前的情况,我们家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却还要为了孩子的学习到处跑,稍微懂事一些的孩子都会努力学习不会辜负父母的用心。


菠萝吹雪421


我没结婚生孩子之前 我觉得学校教育很重要 等我有了自己孩子后 接触的孩子就多了 我发现真正拉开距离不是学校教育 也不是金钱(当然钱很重要)而是好的父母!与其担心给不了孩子更好,就把自己变好!自己好,孩子就好!


张熊果儿


现在,80-90后父母对育儿要求和生活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中国5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养的问题。

一、隔代教养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1.爷爷奶奶时间更充裕,照顾孩子更耐心细致。

2.老人有一定的养育经验。

3.老人有丰富的阅历和人生感悟。

4.减轻父母的负担,同时给老人带来归属感、价值感,减少孤独感。

劣势:

1.老人容易溺爱孩子,有些教育观念陈旧。

2.父母与老人的教育观念会有冲突,产生隔阂。

3.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

二、隔代教养可能遇到的问题

1. 孩子动作迟缓: 老人身体不好,造成儿童运动量不足。

2. 孩子自理能力低下: 老人对孩子的事情包办现象很严重。

3. 孩子盲目自信: 老人习惯夸孩子,只是通过夸奖获得的自信,不是通过生活体验获得的自信。

4. 孩子胆小、脆弱: 老人对孩子的需求过度满足、照顾上也面面俱到,让孩子没有抗挫折力,。

5. 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 运动影响脑力发展,孩子需要多尝试多练习。

6. 孩子跟父母的感情产生隔阂。

三、如何解决隔代教养中的问题

1. 与老人分工合作: 父母多负责运动方面,锻炼孩子脑力。

2. 观念统一: 父母与老人共同学习育儿的理念,多跟老人沟通一些错误方法的危害。

3. 分清“爱”与“溺爱”: 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多教导孩子方法而不是包办,分步骤教导孩子,可采用“最后一步法”让孩子获得成功感,有耐心,建立自信,教导孩子学会分享。

4. 学习“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和老人要共同学习。

有时间的家长尽量多花时间陪伴孩童,正确的辅导才能让孩子避免一些弯路,跟孩子们一起快乐的成长!



三农创业者丶养殖大户


我个人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对于农民工家庭子女教育这一块。要是比起城市里的孩子确实有好多地方是相对不优越。为什么这样说:第一是大多农村子女多半留在农村上学。可想而知农村的教学资量和城市的是有区别的。还有一点,农民工子女更缺少父母陪伴,还有一小部分随父母來到城市读书。据我所知外地学生来本地读还要交借读费。准备好多资料,比如说,暂住证。户口本,社保等等等一大堆证明才能借读。大难了。农民工子女想要有优越的读书条件。父母要路多少路,求多少人。我提起子女上学问题,头都大了。想给孩子最好的教学资量。想给孩子优越的学习环境。一道道墙堵在那里,有些城市的学校大门就没有给外地的孩子敞开大门。不说了都是眼泪,所以本人的孩子现在老家县城许家印支助的家印高中读高一,全年级11个班级。我孩子前8名。我比较欣慰。提起孩子上学问题我就想多说几句。当处我儿子在郑州上小学的时候。我跑了多少路。求了多少人。多拿了多少钱。最后还要回老家读。我儿子相当争气。我欠缺对孩子的陪伴。惭愧。不说了。这就是本人的关点。谢谢关注。


飞凡任一山


其实,不管是农民工家庭、工薪阶层家庭,还是富人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思路相同,道理想通,无外乎心智教育、知识教育和拓展教育。

不同的家庭条件、背景,提供给孩子的教育资源、理念、和效果都有所不同,而农民工家庭的教育也并非就没有优势。下面就针对农民工家庭教育做以下分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年轻人多吃点苦有利于孩子心智的发展。

笔者认为,农民工家庭环境在孩子心智的发展上并没有坏处,反而更有益。故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可否认,经济条件差一点,更易于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许许多多成功的人都经历过艰难的过去,甚至苦涩的童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总之,年轻时苦一点总没有错的,但一定要注重言传身教,重视道德教育。

反之,优越的家庭条件更容易让孩子养成骄奢的习惯,纠正不及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富不过三代”可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尽量为孩子提供相对较好的教育,较好的学习环境。

这个时代充满了竞争,但归根结底,还是知识的时代。如何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似乎也成了家庭“攀比”的重要方面。

不可否认,条件优越的家庭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这的确的农民工家庭的劣势。我认为,作为家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提供较好的教育。比如,选个相对好一点的学校。而更苛刻的要求也没必要强求。农村孩子上清华、北大的例子也很多。关键还是看孩子努不努力。

作为父母,给孩子一定的拓展教育也非常关键。

有人说,像给孩子报跆拳道、绘画、舞蹈班,是拓展教育;带孩子出国旅游、探险是拓展教育,但这些又似乎是富人的游戏。

笔者认为,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是拓展教育,这是一生的好习惯;交给孩子一种游泳、篮球、足球,甚至跑步等体育项目是拓展教育,并且都是非常不错拓展教育。

总之,农民工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第一,多用心;第二,注重道德教育;第三,重视知识教育和拓展教育,足矣!


流淌的信仰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纷纷进城务工,有条件的可以随父母移居到当地民办学校就读,各种原因条件不允许的孩子就在老家的学校上学了,他们不仅是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更多的是跟着爷爷奶奶还要做一些农活儿与一些家务,可想而知他们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了。有的监护人对孩子们的学习督促不够或者方法不当,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甚至有弃学现象。

而跟着父母一起的孩子也会因为父母平时上班时间长而无法完成对孩子的监督管教,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好,当然也有天生聪明的人成绩一直很好的。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进步的前提,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先说一下跟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家长赚钱固然重要,但是也应主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多关注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及帮助他们解决困惑,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素质的培养,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留守的孩子通过监护人加强监管教育指导,学校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呵护,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沟通,政府部门也应该强制实行一些政策制度,如禁止未成年人到网吧或游戏厅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地方,此外尽可能的为当地的农民工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尽量减少因为父母进城务工而导致对孩子的长远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