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一位状元,当过两位皇帝的老师,主张进行变法


翁同酥是晚清著名的历史人物,知名度很高,他担任过大学士、军机大臣的职位,位置显赫,翁同酥具有很好的名声,他为官清廉,非常爱国,属于大臣中的请流派。翁同酥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他是光绪皇帝的老师,非常支持光绪皇帝,与光绪皇帝有很深的感情。


清朝的一位状元,当过两位皇帝的老师,主张进行变法


翁同酥的父亲翁心存是咸丰、同治两朝大学士,大哥翁同书当过安徽巡抚,二哥翁同爵曾任陕西、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翁同酥的家庭太显赫了,是一般人不敢想象的。这也给翁同酥的成长提供了好的环境。

翁同酥学识渊博,咸丰六年的时候,他以一甲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进士,成为了翰林院编修。后来成为了同治皇帝的老师,如果没有过硬的才华怎么可能当上皇帝的老师呢。他还给两宫皇太后讲历史课,这可是一般人不敢想象的工作,他只要给讲《治平宝鉴》。还来还担任了国子监祭酒的官职,又升为内阁学士。

清朝的一位状元,当过两位皇帝的老师,主张进行变法


1875年,同治皇帝驾崩了,光绪皇帝上台了,他成为了光绪的老师。他负责教皇帝读经及其他知识。他一共给光绪当了22年的老师,对于年轻的光绪皇帝来说,翁同酥不但是老师,更是自己的保护人、顾问。翁同酥深深的影响了光绪皇帝,对于光绪的改革思想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

翁同酥担任了朝廷很重要的职位,他先后担任了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等重要官职。翁同酥是一位保守派的代表,他在理财方面很保守,他反对那些从外国贷款进行商业和资本主义试验的官员,比如说张之洞等地方官员与他有矛盾。

清朝的一位状元,当过两位皇帝的老师,主张进行变法


翁同酥与李鸿章之间也有矛盾,在1894年的中日战争中,朝廷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当时李鸿章主张避免战争,翁同酥主张进行战争。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是有人讽刺李鸿章和翁同龢的话,合肥是代指李鸿章,常熟则代指翁同龢。以前只有当了大官,才能以其家乡的名字称呼,而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所以常被称为“李合肥”。翁同龢是常熟的,所以人称“翁常熟”。

翁同酥认为清朝应该进行改革,他向皇帝推荐世界历史的书籍,主张应该进行改革。光绪皇帝主张进行戊戌变法的时候,翁同酥是全力支持的,并且还给皇帝推荐了康有为等人,随着翁同酥的权力越来越大,慈禧太后罢免了他的职位。1904年,翁同酥去世了。

清朝的一位状元,当过两位皇帝的老师,主张进行变法


对于翁同酥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说:所谓的“两朝帝师”、“中国维新第一人”的翁同龢在其任上几乎没有任何值得我们怀念的东西。也许顺利的仕途使他在官场流连忘返,也许从事“道德政治”所带来的虚荣使他难以自拔,使得他一生毫无建树,成了职业的“搅局者”。我认为这样的评价还是有失偏颇的,翁同酥为官清廉,是值得尊敬的。翁同酥支持改革,这也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翁同酥就更是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