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载洵“三千套”外号由来的那点事!

说到清朝,特别是清朝晚期,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被勾起无数的话题:因为清庭的软弱无能,被迫签订了一个个卖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路的“赔”款割地,中华大好河山在列强的铁蹄和淫威之下支离破碎,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呻吟、在泣血……

可以说当时的清朝政府创下了世界不平等条约之最,世界割地赔款之最,以及世界屈膝媚颜和搜刮民脂民膏之最,并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痛。

漫谈载洵“三千套”外号由来的那点事!

今天我就从清朝那段承载着中华民族太多不幸、痛和屈辱的历史中“珠海拾贝”,给你说一个关于“三千套”的故事。

我想: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光绪皇帝,知道光绪皇帝有三个弟弟活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知道光绪皇帝三个弟弟中有一个名字叫爱新觉罗·载洵,但是,知道爱新觉罗·载洵“三千套”这个外号的人肯定很少。

漫谈载洵“三千套”外号由来的那点事!

爱新觉罗·载洵是光绪皇帝的六弟,据清史记载:公元1902年( 光绪28年),载洵承袭贝勒;公元1908年(光绪34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先后去世,皇位由光绪之弟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了,摄政王载沣成为晚清的实际掌权者,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任命爱新觉罗·载洵为海军大臣,掌握实际兵权,载洵一上任就制定了强大海军的计划,远赴西方国家考察,不过还没等到海军壮大,清朝就灭亡了。

那么,爱新觉罗·载洵“三千套”的绰号又是怎么得来的呢?请听我给你慢慢道来。

据说,有一年冬天,载洵被清庭委派到奉天查办案件,当他乘坐的火车到达奉天站的时候,看着车窗外,早已列队等候在寒冷月台上不明就里的文武官员们,就是迟迟不肯下火车。

漫谈载洵“三千套”外号由来的那点事!

面对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被冷得瑟瑟发抖的文武官员,尽管心有怨恨,却又“敢怒而不敢言”,毫无办法的他们只能在瑟瑟寒风中无奈地继续等待下去。

没有得到钦差大臣载洵任何明示,猜不透他的真实想法,又心怀“踹踹”,害怕稍有不慎就会得罪钦差大臣,甚至丢掉小命的奉天官员们感到等下去也难,走又不是,商量来讨论去始终找不到解决办法,不知道如何是好。

漫谈载洵“三千套”外号由来的那点事!

最后只得推举一个脑子比较灵光的官员,通过打点买通随从打听载洵不下火车的原因,得知原来载洵是想向奉天的官员们索要3000套貂皮,却不好自己直接开口。

然而,尽管消息已经打探到了,可是,一时之间把奉天的官员们全吓懵了!

奉天盛产貂皮是不错,但想在短时间里凑足3000套貂皮,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不是要奉天官员的命吗?

漫谈载洵“三千套”外号由来的那点事!

但奉天的官员们心里更清楚:如果不答应载洵的要求,钦差大臣真的就不下车,震怒之下,随便弄一个抗旨不尊之罪,自己会死得更快,更难看。

权衡之后,奉天的官员们只得答应钦差大臣的要求,在载洵查办完案件准备回京之前,备足3000套貂皮。

漫谈载洵“三千套”外号由来的那点事!

d

于是,载洵在奉天查办完案件的同时,一场貂皮大搜购行动也在奉天各地展开,当钦差大臣满载着奉天官员们想方设法,终于备齐的3000套貂皮返京时,其向奉天官员索要和搜刮貂皮的丑闻,早已经关内外传得沸沸扬扬。

此后,奉天的民间渐渐地流传起爱新觉罗·载洵“三千套”的外号,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晚清贪腐风气之深之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