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樸素到奢華,看古羅馬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吃窮的?

從飲宴的勤儉樸素到奢靡浪費,看古羅馬是怎麼一步步走向衰落

引言:飲宴文化是古羅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簡單的飲食烹飪問題,而是作為一種社會活動,關乎著國家的政治生活。古羅馬自建城以來,經歷了王政、共和和帝國時期,其飲宴文化也隨之發生變化。古羅馬政治的發展與強化推動了飲宴的盛行與繁榮,飲宴的盛行與奢華在某種程度上又加速了其政治的衰亡。這種餐桌上的文化,讓我們看到古羅馬社會生活與其政治生活緊密相連。

從樸素到奢華,看古羅馬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吃窮的?

古羅馬的飲宴習俗隨著古羅馬政治的發展和強化呈現一個變化的過程。古羅馬共和前期,古羅馬人對於食物的要求極其簡單,尚未出現飲宴場面。但隨著羅馬共和國的終結,帝國時代的到來,古羅馬人的飲食習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追求樸素、堅持勤儉節約的飲食習慣向追求奢華、堅持盛大繁榮的飲宴習俗轉變。古羅馬飲宴習俗發生的這種重大變化,與其政治的發展密不可分。

一、古羅馬共和前期的飲食與政治

古羅馬人並不是一開始就非常重視飲食的。公元前509年,古羅馬廢除王政,建立共和制。共和制早期的古羅馬,作為一個政權尚未鞏固的小國,生存環境比較惡劣,經濟處於剛剛起步階段,農業發展緩慢,表現在古羅馬人的日常飲食上就是食物品種少且製作簡單。

共和前期,由於物質條件和社會環境的限制,一日三餐只是維持基本生存的需要。相對於早餐和午餐,晚餐的食物品種會相對豐富,但像大魚大肉這樣的葷菜也只能在富人的餐桌上出現。對一般平民而言,晚餐仍是非常簡樸。此外,古羅馬人當時喝的葡萄酒大都是摻了水的酒,如果有人喝沒有兌水的葡萄酒,則會被人指責行為不端。共和前期羅馬人的飲食簡單,無論是富人、窮人、貴族還是平民,都崇尚節儉與清貧。

從樸素到奢華,看古羅馬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吃窮的?


自羅馬建城至共和前期的這一時段裡,古羅馬人的飲食一向簡樸。這種簡樸的飲食習俗與其政治發展密切相關。羅馬建城之初,只是一個小城邦,經濟滯後,政權不穩,常受到其他強大民族的威脅。

在這樣一種危險的政治環境下,羅馬人沒有時間把精力花費在飲食上,與外族千百次的戰爭培養了羅馬人艱苦樸素的傳統和崇尚武力的精神。共和前期政治環境的不安定,使羅馬人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處境以及他們應該持有的生活態度。

為了國家的生存與發展,他們除了艱苦戰鬥、樸素生活,別無選擇。

羅馬共和初期,羅馬公民有序的政治秩序以及清廉的政治生活對羅馬共和前期的這種簡樸的飲食情況也有一定的影響。羅馬共和初期,民風淳樸,貴族也是“用斧用犁,親自動手,只食粗茶淡飯而幹勁十足,穿的是家中自行紡織的衣服”

。在那個崇尚節儉樸素的古羅馬社會,貪圖享受、飲食奢侈的人不僅受到人們的鄙視,甚至還會遭受法律的制裁。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古羅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毫無疑問,飲食也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從樸素到奢華,看古羅馬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吃窮的?


二、古羅馬共和後期至帝國時期的飲宴與政治

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羅馬國力日增。公元前2世紀,羅馬征服了整個地中海區域,成為地中海實力最強的國家。共和末期,羅馬的發展迎來了黃金時期,通過三次布匿戰爭,羅馬政治權力大增,對希臘和東方的征服,使羅馬經濟急劇膨脹。隨著帝制的建立,羅馬整個社會的活力被激發,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取得了很大進步。又由於武力征服的加深和統治疆域的擴大,羅馬人的社會風氣和生活作風也同共和前期發生了明顯變化。在飲食方面,共和早期簡單樸素的飲食習慣已逐漸丟失,由共和向帝制過渡時期,古羅馬的飲食奢侈之風開始盛行,出現了講究鋪張、大排場的宴會。盛大奢華的飲宴開始成為羅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飲宴環境與禮儀

這一時期的羅馬富人、奴隸主階層,在舉辦奢侈的飲宴時,非常注重餐廳的環境以及飲宴的氣氛。羅馬人還把餐廳設在任何美麗舒適的地方,在飲宴盛行的同時,羅馬人也形成了一套飲宴的禮儀和規範在飲宴就餐的過程中,成年男性以及地位較高的男性可以採取斜躺著吃飯。而婦女和未成年人幾乎不允許這樣做。

從樸素到奢華,看古羅馬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吃窮的?


(二)飲宴環節與食材

整個宴會一般分為三部分,冷盤、主食和甜點。宴會開始後,第一道菜是一個冷盤,一般包括雞蛋、橄欖、青菜等。第二道菜是主食,一般是用祭祀的肉做的一道大菜,一頭乳豬,或是一隻羊。此外還有鴿子肉以及形形色色的魚類做成的菜。羅馬人為展示其財富和地位,往往會向賓客提供各式菜餚,菜種豐富且新奇,甚至不惜為此花費大量金錢。主食吃完,晚宴則迎來了最後一部分,即飯後甜點。飯後甜點大多是用蜂蜜製成的點心、麵包等,也包括一些水果,比如,蘋果、葡萄、無花果、橄欖等,此外,還有幼鳥和扇貝等。這時候,晚宴的菜餚已經上完,剩下的環節就是飲酒了。在飲酒的過程中,還會伴有各種娛樂活動,為了享受這麼豐盛的美食,羅馬宴會的時間一般很長,基本都是從下午三、四點開始,一直延續至子夜,更有甚者,一直進行到第二天早上。

羅馬自公元前5世紀就開始與周邊外敵進行大大小小的戰爭,但由於建城之初的羅馬經濟方面落後貧窮,政治方面國力較弱,屢次以失敗告終。經過幾個世紀的對外戰爭,羅馬逐漸扭轉其在政治、軍事方面的不利局面,幾乎征服了地中海周邊的所有國家。在對外征服的過程中,羅馬經濟急劇膨脹,政治實力大增。國強則民富,當時羅馬的有錢的富人很多,他們有能力舉辦各種鋪張浪費的宴會,並支付得起各種珍貴的食材,甚至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爭相把宴會置辦的新奇出彩。

從樸素到奢華,看古羅馬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吃窮的?


除了以上國力強大的政治因素外,當時政治環境比較寬鬆與穩定是古羅馬飲宴盛行的另一重要政治因素。尤其是三次布匿戰爭之後,羅馬發展成了地中海實力最強的霸主。這一時期的羅馬較之共和早期,在政治方面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時候的羅馬已經沒有外患的威脅,處於一種相對放鬆的生活狀態。正是這種安定的政治環境,讓他們把注意力從保家衛國轉移到了貪圖享樂上面,並沉溺於這種享受縱慾的生活。

三、古羅馬飲宴對其政治的影響

羅馬在政治上的衰亡無疑是多種因素的結果,但驕奢淫逸的社會風氣作為其中一個內因對羅馬的衰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豪華鋪張的飲宴作為羅馬社會奢侈之風的一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其政治走向衰亡。古羅馬飲宴除了作為一種富人、奴隸主炫富消遣的方式,更是羅馬上層社會開展政治活動的重要舞臺。在古羅馬共和後期,飲宴便成了羅馬富人和政客們交際的最好場合,宴會的主人可以藉此機會顯示其社會地位。到帝國時期,參加宴會的人除了羅馬上層社會的人外,還會有平民階層的人參加,只不過在參加飲宴的過程中,他們的等級特性仍表現得非常明顯,不同等級的客人的座次是嚴格區分的,甚至不同等級的客人的飯菜也不同。

從樸素到奢華,看古羅馬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吃窮的?


共和末期至帝國時期這一時段,羅馬的飲宴之風達到頂峰。飲宴之風的出現並非偶然,它是羅馬當時社會狀態的一個反映,是羅馬人價值取向的一個反射。每一次飲宴的置辦,都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飲宴成為羅馬富人和奴隸主炫耀財富、展現地位的一種方式,這些羅馬社會上層人士不斷揮霍著帝國的鉅額財富並以這種鋪張豪奢為榮,在整個羅馬社會掀起了一股驕奢淫逸之風,引起整個羅馬社會的道德滑坡,人們只在乎金錢與利益,不再忠貞愛國、關心政治,整日沉迷於吃喝玩樂之中,最終引發了羅馬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使羅馬帝國走向衰落。社會上層的腐化,像傳染病一樣迅速在羅馬蔓延,敗壞了社會風氣。淳樸節儉、無私公正的羅馬精神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所取代。

飲宴的這種奢華與鋪張從精神方面麻醉了羅馬人,由於在經濟方面的浪費和揮霍以及在精神方面的縱慾與墮落,不可避免地把羅馬政治推入險境。

從樸素到奢華,看古羅馬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吃窮的?


四、結語

古羅馬飲宴作為共和末期至帝國時期的一項重要的社會活動,可謂見證了古羅馬的輝煌和衰落。

隨著古羅馬政治的發展與強大呈現出了由起始到繁榮的階段,隨著帝國的衰落,古羅馬飲宴的盛大場景也不復存在,可以說與古羅馬政治的發展關係密切。古羅馬飲宴是羅馬當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羅馬人在宴會上的醜態反映了羅馬社會的一個精神狀態。正是羅馬帝國強盛以後的一個安逸的政治環境,使得羅馬人開始在這種安逸中迷失自己,並斷送掉了國家的前途。不可否認,羅馬人在飲宴中所表現出的驕奢淫逸、享樂縱慾、道德滑坡是使羅馬政治走向衰亡的一個主要內因。古羅馬政治的發展推動了飲宴的奢華與盛行,而飲宴這種奢華與盛行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羅馬帝國的政治走向衰亡。可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