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假日-(原創)記錄武漢方艙內外的那些真實感人的故事9


方艙假日-(原創)記錄武漢方艙內外的那些真實感人的故事



終於在心理志願者大嘴的鼓勵下,我鼓足勇氣去記錄那些新冠疫情期間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因為故事結局總是美好而難忘的,又因為看過一部叫做《羅馬假日》的電影,我姑且把這個故事叫做《方艙假日》。本人武漢市民,新冠患者,初中文化,第一次寫作,都是真實經歷,不喜勿噴。因為本人還在住院隔離,身體未全部康復,爭取每日更新。最近有個想法,等身體痊癒了想去捐獻血漿,期待那一天早日來臨。



起初的方艙,由於管理經驗和物資供給的不足,時常會導致三餐在配送時間上的延誤。有時晚飯要到八點半之後才到,而且送來的飯菜有時候都涼了,發飯時的場面一度比較混亂,造成艙友們的不理解和抱怨。


晚上睡覺時,體育館改造的方艙內頭頂和四周的大燈照得人無法入睡,這一點大家也是反應最為強烈。還有就是每日三餐吃完的飯盒和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時清理,以至於大廳門口的兩個垃圾箱垃圾四溢,地上飯盒都堆得老高,剩菜剩湯流得到處都是,每次出大廳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滑倒。


第一次看見醫護人員時,她們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加上護目鏡常常起霧看不清路,所以行動起來特別不方便。他們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每隔差不多三個小時,就要給患者測血壓、測體溫、測血氧,又要監護那些病情需要關注的艙友,還要派發一日三餐的飲食及各種生活用品。她們一天下來,幾乎每個人都會走到一萬多步,運動量極大特別辛苦。


醫護人員來自全國各地,有的來自河北,有的來自青海,有的來自廣西。雖然被厚厚的防護服包裹著,但還是感覺得到她們都非常年輕有活力,充滿陽光和熱情。護士們中間有的還是一兩歲孩子的媽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最需要媽媽陪伴的時候。但是,她們義無反顧毫無怨言的在第一時間奔赴武漢抗擊疫情一線,和我們這些確診者面對面零距離的接觸。他們詢問我們的病情時,聲音親切溫暖柔和。那一刻,我的心似乎被觸動到,有種酸酸的痛,心裡無限感激。感激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白衣戰士” , 感激這群在一線抗擊疫情的“最美逆行者。”

經過幾天的觀察接觸,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情況,為了減少醫護人員的壓力和負重,有人提議劃區分組的管理。將每一格板塊分為一個區,再按各區域的每一條分為組,並選出各區區長和小組長。各小組長專門配合區長,負責領取自己區域的三餐飲食和各種生活所需,並負責派發到每一個人手裡。區長專門負責統計各區域患者的需求,積極傳達方艙醫護人員的提議,並建立方艙微信群,促動醫護人員和艙友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在這次選舉“區長”的時候,因為我身體的原因,我主動將A區“區長”讓給了別人。充當了一個小組長的角色。方艙內分區分組管理的辦法很好的解決了拿飯時混亂的場面,也分擔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讓他們更好的騰出手來治病救人。


另外,影響大家晚上休息的那刺眼的燈光問題還一時得不到解決,原因是因疫情封路館內電工師傅來不了,所以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似乎有點難。正當大家犯愁的時候,艙外傳來好消息,有愛心人士捐贈了一批眼罩,終於能睡個好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