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父母不能一味打骂,教你3个正确的处理方法

小圆去年从幼儿园毕业,今年已经上一年级了。但前几天接到小圆父亲的求救电话,他说孩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总是偷拿家里的钱,虽然每次不多拿,但总是要拿那么一点才满足。

最让他觉得丢人的是,班主任老师隔三差五地给他告状,说小圆拿别的孩子的文具和零食。他也很纳闷,家里边也并不缺钱,孩子该要的该买的,都给孩子买了,为什么还要偷拿呢?因此他很生气,但不管怎么打她骂她,都不管用,他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孩子“偷”东西,父母不能一味打骂,教你3个正确的处理方法

其实孩子偷拿东西这种现象,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少会有所发生,只是有的孩子的偷拿行为发现的早,被父母及时地制止。但有的孩子在小时候小偷小摸习惯了,家长并没有及时发现,等发现的时候再去教育孩子,就会显得特别困难。

孩子“偷”东西,父母不能一味打骂,教你3个正确的处理方法

那么孩子出现这种“偷拿”情况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呢?

1、父母发现后并没有及时地制止

孩子刚开始可能也只是好奇,他们对“偷”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内心想要去得到它,当第一次偷拿后就会获得一种心理满足,父母如果没有发现并及时制止,那么孩子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因为孩子尝到了偷拿之后买东西的快感。另外就是孩子偷拿成了一种行为习惯,使得孩子在重复的情况下,不用思考也可以发生这种行为。

孩子“偷”东西,父母不能一味打骂,教你3个正确的处理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出现偷拿东西的行为是受到“紫格尼克效应”的影响。“紫格尼克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玛.紫格尼提出的。所谓“紫格尼克效应”是指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企图,从而内心有一种动力驱使自己去完成某一个行为,比如解答一个谜语、读完一本书、获得一个心爱之物等。

孩子“偷”东西,父母不能一味打骂,教你3个正确的处理方法

2、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在出生后,他们的每个成长过程都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教育,但很多父母并没有重视孩子的初期发展,总是想等到懂事后再去教育他,但已经晚了。有的父母发现后,又因为处理的方法不得当,对孩子责骂、棒打,导致一些孩子做出极端的事情。

儿童心理学家孙雪瑞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提到:儿童在刚出生时,是没有自我的,他与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

由此可见,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这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建构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偷”东西,父母不能一味打骂,教你3个正确的处理方法

针对孩子出现的这种偷拿行为,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要给孩子从小灌输一些正确的思想观念

以前在马路上遇到一个抱着孩子的母亲,她边走边给孩说:“别人家的东西一定不能拿,零食玩具这些东西,只有妈妈给你买了,你才能带走,记住了吗?”显然,这位母亲在给灌输“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一观念,使得孩子的这些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就像我们每个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穿上了衣服,父母也会时常教导他们哪里不能被别人看。如果一个三岁的孩子脱光被陌生人看到,他一定会条件反射地给自己遮羞。这就是人生来的一种羞耻感,随着不断成长,他会知道哪些事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好的等等。


孩子“偷”东西,父母不能一味打骂,教你3个正确的处理方法


2、父母应及时制止,正确教育孩子

父母第一次发现孩子出现这种偷拿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地制止,但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不然不仅会毁了孩子,而且会毁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应该冷静下来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耐心地分析事情,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一个女孩去超市,看见了自己最喜欢的巧克力,就装到了自己口袋里,结果被门口的安检发现,售货员就说她是小偷,她被吓坏了,焦急的等待着妈妈,不料却被妈妈当着众人的面就是一巴掌。回家后,家人又不停地指责她,女孩终于忍无可忍,从楼上一跃而下,最终坠楼而亡。

孩子为什么会跳楼?因为孩子是有羞耻心的,他们从很小就形成了一种羞耻感,孩子的羞耻心是在其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自尊心为基础的一种道德情感。父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仅仅靠着打骂,是根本行不通的。呵护并培养孩子的羞耻心,也会让孩子自觉抵制一些不良行为和错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莫大的意义。

孩子“偷”东西,父母不能一味打骂,教你3个正确的处理方法

3、给孩子适量的零花钱

很多家长都想着,他想要什么告诉我,我给他买就是了,为什么还要给零花钱。其实不然,孩子去学校后会有自己的生活,如果身边的孩子都去买一个小零食或者其他的小玩具,而他总是看着别人玩,而自己又没有,这个时候他心里开始有落差。久而久之,就会出问题。

如果家庭情况允许的话,每天让孩子身上装几块钱,但也要告诉他,父母挣钱不容易,不能乱花。这样不仅维护了孩子不成熟幼小的心,也让孩子养成一个节约的好习惯。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希望父母也能重视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细小的事情,及时地引导他们。

如果您有任何育儿方面的问题,欢迎一起讨论交流。(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今日话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哪一方面最让你头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