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礼貌”的弊端,都是这4点引发的,家长要引以为戒


“中国式礼貌”的弊端,都是这4点引发的,家长要引以为戒


现在孩子的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大多数家长教育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别人的方法结合来育娃的。

现在家长都在要求孩子礼貌待人,觉得自己说的都是正确的,但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都是在去借鉴别人的方法,许多的事情都已经变味了,但是不仅没有顾忌到孩子的感受,也会恶化双方的关系。

1、人面前,总说孩子“不懂事”

家长总在外人面前说“自家孩子不懂事,不像你家孩子那么听话”,有时候是委婉的夸奖,家长虽然说得时候感觉没什么关系,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谦虚,但是对于懂事的孩子来说,他的面子没有了,心理难免都会感觉到失落,他会感觉家长不怎么爱他,进而给娃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2、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家长最常给孩子讲的可能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当家里孩子有了意见上的争执或者和别的小朋友打闹之后,家长往往不会先明辨是非,会先去责备自己家的孩子,给他讲一大堆退让的道理,让孩子产生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感觉,家长觉得在外就要相处和谐,退让会显得有教养,其实,一直的退让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再去主动做事情。

3、孩子与别人打招呼

在一些陌生的场合,孩子往往会显得比较害羞,家长在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就会强制性的让孩子与长辈或者其他的小朋友说话,向其他人显示自己孩子很有教养。有些孩子比较内向的话,家长就会用严苛的语气批评他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强制性的去打招呼,以至于娃以后见到陌生人就会一直不敢说话。让孩子有礼貌是对的,但是如果家长不注意点方法,孩子也会出现抵触的情绪。

4、子过分谦虚

虽然大家都说“谦虚使人进步”,但是大多数情况表明,不谦虚的人进步的也很快。谦虚是由内而外的,并不是展示给其他人去看的,这种事没有意义的。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在家长的温柔乡里待久了,无论都么懂事,再怎么谦虚,遇到紧张的事情还是会出现害羞、胆小的情绪。因此,过度的谦虚是不可以的,适当的去夸自己的孩子也能促进孩子内心的自豪感,有利于他们的进步。

因此,孩子的礼貌并不是家长说说就可以了,适度的去突出孩子的优势,给与孩子进步的动力,更能提升他追求卓越的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免费送你智慧父母私密课程,让你在亲子教育路上少走弯路,做一个高能量智慧父母,收获幸福家庭。点击我的头像关注后,私信发消息:01,即可获取。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