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後:跳槽還是繼續熬?2+3簡斷法教你輕鬆擺脫“跳槽糾結症”

01

復工後,面對裁員、降薪、跳槽季,我該跳槽嗎?

除了湖北省,其他各省在經歷一個多月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後,終於陸續迎來了復工潮。

本是歡天喜地令人開心的事兒,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小夥伴好不容易熬過疫情期回到公司,卻發現公司裁員的裁員,降薪的降薪,人員流動量大……在職的小夥伴也人心惶惶,看著身邊的小夥伴來來往往,自己也在糾結,不知道是該跳槽還是該繼續熬下去?

這不,前兩天,前同事芊芊便給我發微信,“玲玲姐,你說我要不要跳槽呢?工作好不開心,雜七雜八的瑣事一大堆,經常加班熬夜也做不完,老闆不理解不說,還總是指責我,好想跳槽。可是現在這種情況下,又怕跳槽了一時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越跳越差,好糾結哦……”。

我笑而不語,關於要不要跳槽的問題她已經糾結了快一年了,從上一次的金三銀四跳槽季糾結到現在!而這,也已經是她5年內第4次跳槽換工作了。

有的人想辭職,第二天就辭職了;有的人,任周圍如何辭職跳槽、人來人往我自巋然不動;而像芊芊這樣,可以從年初糾結到年尾,去年糾結到今年,甚至明年,還是在跳槽和繼續熬中糾結的也並不在少數。

一方面不安於現狀,想跳槽謀求更好的發展,一方面又心裡沒底,擔心越跳越坑。所以總在跳槽和繼續熬之間糾結彷徨、無法自拔,這也是很多職場人的常態。

為什麼明明是一件經過思考後就能果斷決定的事情,會有人糾結那麼久呢?說到底,還是顧慮太多,患得患失,讓自己陷入了“跳槽糾結症”之中。

復工後:跳槽還是繼續熬?2+3簡斷法教你輕鬆擺脫“跳槽糾結症”

02

什麼是“跳槽糾結症”?

一種常見的跳槽綜合症,一般發生在金三銀四或者歲末年初的跳槽高峰期,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一方面既想跳槽找到好工作,謀求更好的發展,一方面又擔心失去現在的穩定,跳不好越跳越坑,所以總在跳與不跳之間反覆糾結,時間長度從幾天到幾個月甚至幾年不等。

復工後:跳槽還是繼續熬?2+3簡斷法教你輕鬆擺脫“跳槽糾結症”

03

為什麼你會陷入“跳槽糾結症”中?4大主要原因看你中了哪幾點?

關與是否跳槽,為什麼你會如此糾結呢?說到底,無非有以下幾點原因:

a.不敢跳出舒適區

疫情當下,工作雖然不滿意,但是相對安逸,也過得去,並非非跳槽不可。所以為了求穩定,不敢跳出安逸的舒適區。

b.顧慮太多

本來不滿於現狀想跳槽,但一考慮到疫情下,找工作難,房貸、車貸、孩子上學、生活成本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害怕牽一髮動全身,得不償失,於是就不敢輕易辭職了。

c.自信心不足

個人能力有限,專業性不足,新工作的方向還不明確,怕自己的能力無法足夠勝任新工作。

d.對未知工作的恐懼

跳槽後能否很快找到新工作,新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自己能否很快適應新工作環境……因為種種對未知工作不確定性的恐懼感,怕越跳越坑,沒撿到西瓜還丟了芝麻,跳槽了還沒有現在的工作好,所以糾結。

復工後:跳槽還是繼續熬?2+3簡斷法教你輕鬆擺脫“跳槽糾結症”

以上四點,你中了哪一條?如果4條都中,恭喜你,你真的是深度跳槽糾結症患者了。那麼,有沒有什麼好方法擺脫這種糾結症呢?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一簡一斷”,即可輕鬆化解。

03

2招簡斷法教你快速擺脫“跳槽糾結症”

跳槽糾結症,說到底還是心理作祟,對是否跳槽缺乏客觀理性的判斷。那要如何擺脫“跳槽糾結症”的束縛,讓自己不再糾結呢?你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去嘗試:

a.《奧卡姆剃刀原理》——一刀化繁為簡,剃除糾結表象,找到問題本質

在《奧姆卡剃刀原理》一書中,最重要的一個理論就是“奧卡姆剃刀定律”,它是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威廉·奧卡姆提出,又叫“奧康的剃刀”。核心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簡而言之即“簡單有效原理”,用更簡單節省的方法做好一件事。在處理事情時,把握事情的本質,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尤其要順其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複雜化。

復工後:跳槽還是繼續熬?2+3簡斷法教你輕鬆擺脫“跳槽糾結症”

如何用奧卡姆剃刀,找到跳槽糾結症的問題本質呢?

愛因斯坦說過:“萬事萬物應該都應儘可能簡潔,但不能過於簡單。”

①化繁為簡,大膽剔除糾結的表象

比如文章開頭,芊芊想跳槽又糾結的點,表面看很多:工作加班多、雜事多、與上司相處不和諧、擔心辭職找不到比現在更好的平臺、越跳越差……這些導致她糾結的理由綜合起來,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她對現在工作的極度不滿意。那麼化繁為簡,剔除這些表面上的糾結點,她有兩個選擇,要麼大膽跳出去,要麼安心熬下去。

②簡化目標,不要多選項,只留一個選擇

既然糾結的本質是對現狀不滿足,那最簡單的目標就是如何又快又好地改變現狀,擁有讓自己滿意的工作。

所以,她要麼通過跳槽實現,要麼通過在現有崗位上提升自身實力、以升職加薪形式實現。

③以簡御繁,選擇最簡單的目標達成方式

通過跳槽實現目標,時間短速度快,但是不確定因素較多,如自己能否最短時間內跳槽到滿意的新工作,新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是否能快速適應新工作等。

復工後:跳槽還是繼續熬?2+3簡斷法教你輕鬆擺脫“跳槽糾結症”

通過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通過提升實現目標,比較穩定不用冒風險,但需要更長時間積累和自己主動提升價值以升職實現。

綜合2種方式,如果你有信心、有能力、能接受未知的風險,就可以大膽選擇跳槽;如果感覺風險太大、擔心不可預估、承受不了,就別再朝三暮四了,安心做好本職工作,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努力奮鬥,穩步提升。

b.《斷舍離》——擺脫鱷魚效應的束縛,當斷則斷

《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 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瞭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其中,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復工後:跳槽還是繼續熬?2+3簡斷法教你輕鬆擺脫“跳槽糾結症”

《斷舍離》這一書中的理念跟鱷魚效應很相像,都是通過主動割捨,擺脫束縛自己的枷鎖。

鱷魚效應是經濟學交易技術法則之一,意思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復工後:跳槽還是繼續熬?2+3簡斷法教你輕鬆擺脫“跳槽糾結症”

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陷入的誤區是,一份工作本來不太喜歡,但是已經付出了很多,所以雖然明知道已經嚴重阻礙自己的發展了,可還是不願意放棄,不願意及時止損。

本來對一個行業一點興趣都沒有,可是因為誤打誤撞進入,已經在這個行業幹了幾年,再轉行成本太高,代價太大,所以總在跳槽轉行和繼續混日子中糾結。即使每天都渾渾噩噩逼自己去上班,也不願意跳出來,再出發。

我的好朋友小華就是這樣。他已經失業2個月了,在這之前他是一個在電子煙公司已經做了3年的運營主管。本來混得風生水起,工資高、工作悠閒、福利好。然而前幾個月電子菸禁令一出,電子煙線上市場一片寒冬,很多競品公司都大裁員或倒閉了,小華所在的公司雖是國內第二大電子煙代理商品牌,但也不能倖免。

老闆從最初的硬撐,到後來撐不下去開始分批次的裁員、轉崗調整。他眼看著部門一波又一波裁員,從四五十人慢慢裁到只剩不到十個人,也一直糾結著要不要跟公司簽署裁員協議協好聚好散。

但他一想到之前付出了3年努力才走到如今的位置,所以總想再撐一下,老闆不會解散團隊的,熬過市場寒冬就好了,就一直沒同意公司的裁員協商。直到部門徹底解散,他一分錢賠償沒拿到,還華麗麗的成為了裁員大軍中的一員,徹底失業了。

小華這種就是典型的陷入鱷魚效應無法自拔,不懂斷舍離。明知虧損已不可逆轉,但卻不懂及時止損,總是心存僥倖地以為市場行情只是暫時的,國家禁令會很快取消。

那面對這樣的情況該如何破除呢?智者曰:“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如果確定當下的工作已經嚴重阻礙你的發展了,你一定要敢於斷舍離,及時果斷放棄,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否則就會像被鱷魚咬住腳一樣,在泥潭裡越掙扎越陷越深,最後在日復一日的混日子中迷失自我,直至被淘汰出局。當斷不斷反受其難,任何僥倖心理最終只會害了你自己,此時,學會轉身,學會放棄就是最大的進步。

是不是放棄了不糾結了就夠了?當然不是,如果你最終還是要通過跳槽謀求更好的出路,你就必須要建立正確的跳槽觀,否則,真的就會陷入跳槽的誤區,越跳越坑。以下3個跳槽觀希望你在跳槽前一定要想清楚,這對你很重要。

04

3步助你建立正確的跳槽觀

a.用“職場蛋糕理論”去思考,放寬跳槽的眼界和格局

什麼是職場蛋糕理論?

即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就像一個多層蛋糕,不同職位高度的格局是不同的,不同職位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不同職位的訴求也是不相同的。

復工後:跳槽還是繼續熬?2+3簡斷法教你輕鬆擺脫“跳槽糾結症”

職場蛋糕理論

而站在這個蛋糕的不同層次所求都不同,這一點用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就可以很好理解。對於蛋糕底層的基層員工來說,其目光所及之處,無非是解決生理需求及基本的生存需要。所以基層員工所關注的,大多是工資待遇的問題。只要工資合適,就願意幹,哪怕委屈一些也能將就。

但隨著其職位的上升,當他上升到中層管理人員,其所處理的事情有所改變,格局也會隨之放大,他會更關注團隊管理及團隊發展等問題;

而當他職位再往上升,如到經理、總監等職位時,他關注更多的就不是具體的事物,而是部門或公司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團隊整體的走向等。

所以,在你決定跳槽前,一定要規劃好,在選擇新工作的時候就不能只侷限於眼前利益和當下自己所處的層級,不能抱著哪家公司給的錢多就去哪家的想法。除了要考慮工資,你還要綜合考慮未來三到五年或者更長時間裡,哪家公司發展前景更好、你能獲得更多成長和發展機會、這份工作長遠來看對你未來有沒有助力、你是否有機會在此平臺上實現自己的職業抱負等。

你要站在蛋糕的頂層既要橫向去看全局,又要縱向去看未來發展能達到的高度,把眼光放長遠一點,把格局放大一點。

b.用“愛情三角理論”,確定理想型的工作

愛情三角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的。他認為愛情是由激情、親密和承諾三個要素組成的三角形。這個三角形可以是平衡的正三角形,也可以是其中一個因素為頂點的不平衡的三角形,而只有當親密、激情、承諾三者平衡構成正三角形時才是最完美的愛情。

愛情沒有統一標準,因人而異。只有當我們心中理想的愛情三角形和真實的愛情三角形越來越接近時,我們才會找到那個對的人。

復工後:跳槽還是繼續熬?2+3簡斷法教你輕鬆擺脫“跳槽糾結症”

雖然講的是愛情三角理論,但同樣適用於工作,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就像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戀愛。每個人選擇工作的標準也是因人而異的,那如何運用愛情三角理論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呢?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 首先,用愛情三角形理論來找到對的工作

在斯騰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中,三個元素各佔一方,而三個角、三條邊通過不同組合又可以將愛情分為七種類型,即喜歡式愛情、迷戀式愛情、空洞式愛情、浪漫式愛情、伴侶式愛情、愚蠢式愛情、完美式愛情等。

當這些不同的愛情類型與我們自己理想中的類型相契合時,說明我們找到了對的工作。而只有當自己與工作的關係能夠共同維繫起一個完整的等邊三角形,我們才算是找到了最契合自己的對的工作。

  • 其次,用愛情三角形理論來維繫對的工作

愛情三角形理論中,三角形內部各個要素的面積大小代表著愛情的發展變化。都會經歷激情期、親密期和承諾期。

一般來說,剛進入一個公司開始一份新工作時,我們往往會非常有激情和鬥志,這時尚處於激情期;而當工作一段時間後,隨著我們對工作內容的不斷熟悉,慢慢便進入親密期;而到後期,當我們完全熟悉並能熟練勝任自己的工作時,就會進入承諾期,要求自己堅守崗位,向專業性持續發展精進,無論外部怎樣變化都不改初心,用始終忠於職守的責任心維繫彼此的長期關係。

c.有“大樹理論思維”,像大樹一樣在職場努力向上生長

大樹理論,即個人成長如同大樹一樣,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茁壯成長。

無論是堅守,還是跳槽,你都要樹立起大樹一樣的職場觀,放棄浮躁心理,不要想著憑一次跳槽就可以一步登天,人生沒有捷徑。

那怎麼像大樹成長所需的條件一樣在職場生根發芽,努力生長呢?在跳槽前你需要做好以下5點思想準備:

復工後:跳槽還是繼續熬?2+3簡斷法教你輕鬆擺脫“跳槽糾結症”

大樹理論-成為大樹的5個條件

1.時間:沒有一棵大樹是樹苗種下去,馬上就變成了大樹。一定是歲月刻畫著年輪,一圈圈往外長!

所以,要想獲得職場成功,你一定要堅信時間的力量,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成長,並不斷積累經驗。

2.不動搖:沒有一棵大樹,第一年種在這裡,第二年種在那裡。成為一棵大樹,一定是生長在一個地方,千百年來經風霜、歷雨雪、屹立不動。

所以,要想獲得職場成功,你一定要能堅定意志不動搖,要有"任爾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的堅定信念,一旦確定工作,就要靜下心來專注修煉內功,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性和核心競爭力!

3.根基:沒有一棵大樹沒有根,一定是有千百萬條根深入地底,不停的吸收營養,不斷長大。

所以,要想獲得職場成功,你一定要根基紮實,有終身學習的心態。努力深耕職場,練好基本功,並不斷充實自己,這樣職業之樹才能常青。

4.向上長:沒有一棵大樹只向旁邊長,長胖不長高。一定是先長主幹再長細枝,一直向上長。

所以,要想獲得職場成功,你一定要努力向上生長。持續奮鬥、不斷向上、追求卓越,努力突破職業底層,進入職業金字塔的頂端,才會有更大的空間。

5.向陽光:沒有一棵大樹長向黑暗,躲避光明。陽光,是樹木生長的希望所在,只有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陽光,才有希望長得更高。

所以,要想獲得職場成功,你一定要保持正能量,樹立一個正確的目標,併為之努力奮鬥,職業之樹才有可能枝繁葉茂、花開似錦。

俞敏洪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的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麼都不是,但是隻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自己成長起來。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後,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色。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樑之才,活著死了都有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沒有一蹴而就的職業,只有點滴積累的成長。工作要像大樹一樣牢牢紮根地下,用力向上生長,歷經千錘百煉風吹雨打,如此方能有所成就。

05

總結

陳奕迅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

2020疫情的陰霾過後,我們終於迎來了返程復工潮,也到了一年一度的金三銀四跳槽季,相信很大一部分人已經開始蠢蠢欲動。是跳槽還是繼續熬?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無論你是選擇跳槽以謀求更好的發展機會,還是繼續堅守崗位穩步發展,都沒問題,但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沉溺於“跳槽糾結症”中太久。

短時間的糾結可以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去思考清楚,而長時間糾結於此,只會讓我們心態變得浮躁不安,不僅做不好本職工作,也無法以良好的心態理性地跳槽到更好的工作上去。那如何跳出“跳槽糾結症”呢?

首先,你需要一把奧姆卡剃刀,幫你剃繁存簡,剃除那些讓你糾結的表象問題,找到糾結的本質;其次,一旦確定方向,就要敢於斷舍離,擺脫鱷魚效應的束縛,當斷則斷,不要瞻前顧後。

除此之外,無論你最終選擇是去是留,在何處工作,要想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你都需要建立正確的跳槽觀,以觀念指引行動,你可以從以下3點著手:

a.用職場蛋糕理論去思考,放寬跳槽的眼界和格局,放棄短期利益,考慮長遠目標;

b.用愛情三角理論,確定理想型的工作,像談戀愛一樣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c.有大樹理論思維,像大樹一樣紮根沉澱,汲取陽光和養分,在職場努力向上生長

最後,工作是拼出來的,不是糾結出來的。想清楚方向,然後想做什麼就大膽去做吧,凡事只有做過才有結果。人生苦短,別活得太糾結。

復工後:跳槽還是繼續熬?2+3簡斷法教你輕鬆擺脫“跳槽糾結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