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电商助农买的水果后,感觉自己是个傻子……

最近“电商助农”、“吃货助农”火了。2月6日,淘宝启动爱心助农计划,帮助全国滞销农产品找销路。阿里巴巴集团集合天猫、淘宝、聚划算、盒马、饿了么、阿里乡村事业部等,组成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的全域网络。据2月26日《淘宝经济暖报》显示,淘宝帮助全国农民卖掉了5.4万吨滞销农产品。

收到电商助农买的水果后,感觉自己是个傻子……


这其中有许多有爱心的“吃货”贡献力量。当然,除了淘宝之外,各电商平台都发起了相关电商助农活动。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发布《保供给、保春耕:2020电商平台抗疫助农实践报告》显示,拼多多于2020年2月10日正式上线“抗疫开拼、爱心助农”专区成交订单量已达760万单,累计售出超过8000万斤。

这样的活动自然少不了京东的身影,同样在2月10日,京东开通了“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随后,京东旗下社交电商平台京喜上线“京喜助农”会场。仅2月11至16日,京东及旗下的京喜平台累计接到全国1000多条求助信息,累计销售3000吨滞销生鲜农产品,环比增长近10倍。

然而,随着快递陆续到位,网上掀起了一大波的晒图差评潮。实物与图片不符、物流派送延迟、缺斤短两等问题成为了“差评”中的热门词汇。

一位豆瓣网友发帖称:“说到助农水果,我不信有人比我惨”。同时他还晒出了自己收到的助农草莓的图片,图中近40个草莓大多都已腐烂。另有一位同样买了助农草莓的网友在微博上表示,收到的货都是好的,但买了三斤,只收到了不到2斤,客服目前也联系不上了。就连貌貌跟同事也有类似的遭遇,不是买到了坏草莓,就是买到了断头鲜花。总而言之,近一个月来,我们既能发现令消费者满意的助农商品,也直观的感受到了这其中有许多令人失望助农产品。“买助农商品就是一场考验人品的游戏。”

收到电商助农买的水果后,感觉自己是个傻子……


为什么电商助农这样一件本应皆大欢喜的好事却最终令这么多人不满呢?

首先,考虑到客观条件,农产品其实并不适合这样从果农直接到消费者手里的销售方式。大多数农产品作为生鲜,对仓促运输要求高,且单位重量/体积的价格低,换言之,运费高。如果不经过专业处理,普通农产品的保鲜时间非常有限,往往只有3到5天。如果在包装时没有经过专业包装,运输过程中的磕碰挤压则会导致大量农产品腐坏变质。而以往由传统批发渠道运输的农产品,都事先通过了专业手段做好运输途中的保鲜和包装。

其次,我们日常买的农产品都是筛选过的等级货,筛选率从10%-50%不等,而电商助农往往销售的是未经筛选的统货。也就是说,这些助农产品一般来说都是不分质量、规格、品级,混做一堆,按统一价格出售的商品。在正常筛选时,其中一半左右的产品原本应流向果汁、罐头厂。一位卖烟台苹果的电商卖家表示,他们家店铺走量最好的就是统货,价格较低的单基本还要夹杂很多三级果销售。“一二级的货卖不动,需求少,基本都是客商批发市场或者有供货渠道走掉。”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定价。电商助农产品的定价往往比商超销售的同类产品价格更为划算。当消费者用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产品,那么基本就注定了商品的品质要略差一等。即使是产地直发,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与质量对等也依然是商业运营的一条基本逻辑。

收到电商助农买的水果后,感觉自己是个傻子……


最后,还有许多电商助农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浑水摸鱼行为。一些打着助农旗号的店铺实际上为中间商、供应商经营的店铺。比如明明购买的是丹东大草莓,发货地却显示成都,购买的广西沃柑,发货地却显示云南。同时,认真观察会发现,许多助农店铺里都有同一位农民伯伯的照片,而这位农民伯伯如果不是在全国各地都拥有果园,就是职业模特无疑了。


收到电商助农买的水果后,感觉自己是个傻子……


爱心助农甚至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流程。购买一家自带店铺等级的店铺;用PS制作果园图片;职业模特伪装成农民摆拍;故意不装修店铺称自己不会电商只懂种菜/水果;粗劣包装代表原生态;最后再刷一波好评,开门迎客。这类店铺一般一年只卖3个月,3个月后休息。他们也无惧差评,因为根据平台规则,半年后差评归零,就可以继续经营。即使店铺最终被关停,无可挽回,再重复上述操作购买一家新店铺就可以了。

收到电商助农买的水果后,感觉自己是个傻子……


貌貌看来,电商助农这条路如果想要持续发展,需要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平台应严格审核参与类似活动的商家资质,可以有经销商,但不应有曾经做出欺骗消费者举动的经销商。商家也是一样,除了做好包装保鲜处理外,即使是电商也应明码标价,对产品做出分级、分价格销售,把选择权留给自己。而作为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应该明白,价格与质量是对等的,贪图便宜的心态万万不可有。

收到电商助农买的水果后,感觉自己是个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