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喝酒的一點看法

見證了太多酒後失態的人,對於喝酒真的沒有多少好感,甚至是討厭。但是,很多時候,我也在思考,既然人類發明了酒,並且經過這麼多年流傳了下來,這酒肯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薩特說:存在即合理嘛!

我也曾經因為各種原因,嘗試過喝酒。

首先,喝酒是一種應酬,人與人之間交往,剛開始坐一起肯定特別拘謹,如果喝點酒氣氛慢慢就會好點,大家就會放鬆一點。很多人平時不太喜歡錶達,喝酒後話不由自主會多起來。這樣整個飯局就不會陷入尷尬。但是這樣的酒容易喝多。

我有那麼幾次,喝完後回家,天旋地轉,胃裡面翻江倒海,整整吐了一晚上,最後實在沒辦法,乾脆在衛生間坐便池子邊放了一個小凳子,坐那兒抱著坐便池子便睡著了。第二天早上,胃裡生疼、渾身發軟、頭重腳輕,於是發誓:再也不喝酒,以後誰叫我喝酒,我立即拿棍子揍死他。

喝酒的第二種情況,不為應酬,只為高興,幾個知己好友坐一起,大家誰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也不勸酒,這樣的酒才會喝的舒心,放心,開心。

就像今天晚上,我們幾個鄰居、幾盤餃子、幾個小菜、兩瓶小酒,我能喝一杯,那我就喝一杯,剩下一點兒自己感覺喝不進去,也就不喝了而且大家都能理解。那點酒一下肚,我整個緊繃了好幾天的神經突然就放鬆了,身心愉悅。胃裡也不難受,頭也不疼,我覺得這樣的酒可以喝。

人類發展到現在,經歷了太多的悲歡離合,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終會遇到坎坷不平,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需要渡過,高興的時候喝點酒慶賀一下,悲傷的時候,喝點酒過渡一下,而且,很多時候,我們的生命需要緩衝,而酒,在某些時候可以讓我們暫時放下壓力、放下思慮,讓神經暫時得以片刻休息,第二天,鼓氣勇氣,繼續走下去。也許,這也是很多人愛上喝酒的原因吧。

但是,我認為,就是這樣的酒也不能經常喝,偶爾喝點可以。當然了,對於個別人還是得例外,像李白。

大家都熟知唐代大詩人李白非常熱愛美酒,他的很多詩詞裡邊都包含有酒,被封為詩仙的李白也屬於酒仙之列,因為在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酒,便沒有輝煌了中國文學史的詩仙李太白,“李白斗酒詩百篇”便是佐證。李白被稱為詩仙,而其詩歌創作和酒有著很大的淵源。

李白的飲酒,體現的是一種帶有審美趨向的生命價值,它在追求肉體刺激的同時,還是給人有益的啟示,而沒有把人帶向頹廢,這就是李白的酒和詩流傳千古的原因。

李白的《將進酒》是詩與酒融合一體的傑出代表作。在詩中,李白寫出了不同情境下的人與酒的關係:高興得意時需要酒的助興:“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有朋來訪需要酒與喜悅的分享:”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激憤塵世時離不開酒的麻醉:“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寂寞無言時可與酒神對話:“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窮窘之境離不開酒的宣洩:”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如此的酒人合一,世間少有。

但像李白這樣的酒仙畢竟世界少有,中國地大物博,幾千年才出一個李白。現實生活中太多人因為喝酒而荒廢了一生,畢竟,喝酒這件事情屬於中性,把握好了,酒能為你的人生增加色彩,把握不好,被酒淹沒了一生,活的渾渾噩噩,終將白來人世間一趟。

最後,我說一句估計會令嗜酒如命的人暴跳如雷的話:所有動輒以喝酒來逃避生活壓力和焦慮的人,都是孬種。

我對喝酒的一點看法

作者:丁曉莫,一個喜歡讀書、寫字、畫畫、思考的餐飲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