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暖氣神話是怎麼來的|大象公會

傳說中的「供暖分界線」以北,並非都是集中供暖。

文|啟德

中國的冬天,哪裡最冷?

每一輪寒潮來襲,人們都少不了指向原本是南北地理分界的秦嶺-淮河線,指出所謂「你在北方的暖氣裡四季如春,我在南方的室內大雪紛飛」,「北方過冬靠暖氣,南方過冬靠正氣」。

直到近兩年,「煤改氣」「清潔煤」相關問題引發廣泛討論,輿論才意識到:原來北方也有那麼多地方沒實現集中供暖。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供暖分界線的真相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供暖分界線把中國分成了兩個部分,在它北方的就有集中供暖,在它南方的就沒有。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這個說法的後半句基本正確,位於分界線南邊的省份,集中供暖比例幾近於無。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 湖北省2017年城鎮居民的供暖狀況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 四川省2018年城鎮居民的供暖狀況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 安徽省2016年城鎮居民的供暖狀況

但在它的北邊,卻不能簡單以「有集中供暖」來形容。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 河南省2017年城鎮居民的供暖狀況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 陝西省2018年城鎮居民的供暖狀況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 山西省2018年城鎮居民的供暖狀況

「供暖分界線」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學習蘇聯集中供暖模式的產物。因為蘇聯對「冬天」的定義是低於5℃,中國只計劃在累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低於或等於5℃的天數大於或等於90天的地區推行集中供暖。考慮到溼度的影響,最終以秦嶺-淮河線作為分界線。

分界線的劃定,並不意味著線以北的地方就有了暖氣,而是指以這條線為基準,對北方按不同標準實施階梯式的「職工採暖補貼」。這一補貼顧名思義,對象主要是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直到今天,一個北方城市集中供暖的比例,取決於那裡的氣溫、能源供應、大中型國有單位在經濟中的比重等多種因素,不同地方仍然差別很大。

北方城鎮供暖史

2015年冬天,隨著東、西城完成最後2.99萬戶居民的「煤改電」工作,北京市宣佈其城市核心區實現供暖「無煤化」。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在此之前,北京二環之內有相當數量的衚衕居民過冬用的是自行燃煤的「土暖氣」。這是他們自行購買、安裝的一種暖氣爐具,在採暖方式上屬於「自採暖」,也就是上面統計表格里的「自行供暖」。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北京老城區街道和衚衕都很狹窄,熱力和燃氣管道進不去,難以接入城市供熱網絡,而改造的話又要考慮到歷史文化保護區域的特殊要求和改造成本等問題,於是讓「自採暖」遺存到了較晚的時間點。

不過只要往前推二三十年,「大白菜+蜂窩煤」是很多本地市民記憶裡的冬日常態。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北京第一個熱網工程始於1958年,這也是中國城市集中供暖的起點。為迎接十週年國慶,修建「十大建築」同時也修建了長安街底下的第一個熱網,為使館區、十大建築、中南海等地供熱。但當時中國的資源有限、財政拮据,能支持的城市熱網工程也就僅此一例了。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這一區域之外的北京市民,冬天取暖基本都是靠燒煤,煤球和蜂窩煤都有。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 建國初期,煤建管理處職工為市民送煤球

截至1985年,北方僅有30個城市建立了集中供暖設施,供暖面積4900萬平方米,只佔這些城市房屋總建築面積的5.7%。

這時期集中供暖的主要方式是燒煤的小型鍋爐房。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 80年代,宣武區青年湖小區建築樓群鍋爐房

到了90年代,北京等城市開始發展城市熱網,利用發電廠的餘熱通過熱網供暖,這種方式稱作「熱電聯產」。發展到90年代末,北方城市的供暖方式主要是熱電聯產( 62.9%)和 區域鍋爐房 (35.75%)。

此時,集中供暖在北京普及率也才17.7%、黑龍江為20.6%、遼寧 為13.8%、吉林為12.1%。

今天人們熟悉的「北方暖氣」,只是在21世紀以後才快速發展起來的,而且如前所述,不同地區的普及程度相差很大。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至今,集中供暖還只能說是北方城市的專利。依據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的年度報告數據,2016年,北方城鎮的集中供暖率達到了80%以上。而參考重慶大學2012年專項研究的抽樣調查結果,農村的集中供暖(和城市的熱電聯產不同,農村的集中供暖多為中、小型鍋爐供熱)比例只有 21% 。

大多數北方農村居民,和南方人一樣屬於「自採暖」人群。

暖氣之外,各有神器

外來遊客到北方鄉村旅遊,可能會新奇地發現:這裡的民宿以「炕」為單位。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這並不只是民宿用來招攬生意的手段,前述重慶大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至今還靠火炕取暖的農戶比例為18%,在各種措施中居第三位。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當然,普通老百姓家的炕要樸素得多,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木柴和秸稈。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 2015年的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來到陝西榆林時,這裡仍然在用包穀杆做飯和燒炕

再算上佔比37%的頭號採暖措施煤爐,大部分北方農村過冬至今離不開煤炭。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相比起來,沒有暖氣的南方在過冬「煤改電」上倒是走得遠比北方快。他們把原來燒炭的各種過冬神器都改成了插電版,還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產出諸多冬季爆款。

比如當年湖南農村盛行「火櫃」,下面是燒熱的木炭,脫了鞋躺進去蓋上被子取暖。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可供多人使用,跟日本人的被爐有些異曲同工: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如今,加炭改成了用電,蓋被子聊天也變成了埋頭手機: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更常見的過冬產品,源自當年的暖腳工具。比如火桶和四川流行過的「烘籠兒」。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 火桶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 「烘籠兒」外面是竹筐,裡面是一個裝著炭火的瓦缽

把它們改成插電版,加上椅子、被子,就是網購熱門「作業神器」「暖腳神器」了。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也有一些神器是純粹的時代創新,比如這款帶USB接口使用12000mAH充電寶的電熱秋褲。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而這款同時為腿部和桌面供暖的電熱麻將桌,如果不是命運弄人,本該成為春節爆款。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北方暖气神话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

參考文獻:

[1]《中國環境年鑑》, 1990

[2]《中國華電城鎮供熱報告》

[3]楊宏志,《供熱系統論》,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1年

[4]韓夢,《城鎮化下我國北方省份集中供熱耗煤預測及節能潛力分析》,中國礦業大學

[5]重慶大學,《中國北方農村地區建築節能發展方向戰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