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這幾天,在某音上,有則短視頻火了起來。


裝扮成護士的姐姐,舉著粗粗的針筒說:“不聽爸爸媽媽話的壞小孩,都給我帶來醫院。”


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有裝扮成警察的,兇兇的盯著鏡頭,狠狠地說道:“哪個小孩晚上不好好睡覺,我就去你家抓你。”


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底下有一個用戶點贊比較高的留言“給自己的孩子看了,親測十分有效”,當然也有大部分用戶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和反對“所以小孩子遇到壞人不敢找警察”。


面對一些質疑視頻是否有正面導向時,甚至還有人說出了“不過是和孩子開個玩笑而已”這樣的話。


在我們生活中,中國式惡意“逗”娃的行為隨處可見。


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你爸媽不要你了”

記得之前看到一個新聞:只因鄰居大媽一句“你媽不要你了”,6歲姐姐竟將滿月弟弟從十樓扔下去,當場摔死!

一對夫妻,生了二胎,媽媽有時候照顧不過來,就把6歲女兒偶爾託鄰居大媽照看一會兒。鄰居大媽總愛逗這小女孩:“你爸爸媽媽給你生弟弟了,不愛你了”“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還是來我們家當女兒吧”……

小姑娘每天都活在“因為弟弟出生,所以爸爸媽媽不愛我的恐懼之中”,直到弟弟辦滿月酒那天,她徹底爆發了。趁大家不注意,竟然將熟睡的弟弟從10樓扔下去,造成弟弟當場死亡!

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雖然這只是個出現在二胎家庭的極端個例,但這種“你爸媽不愛你了”“你爸媽不要你了”逗小孩的話都是大忌。

孩子的內心非常敏感,這樣說會讓孩子陷入恐懼當中,恐懼“被拋棄”“不被愛”,時時刻刻都害怕失去爸爸媽媽的愛。對孩子的心靈傷害是致命的!


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你們和孩子計較什麼”

這是我在電梯裡看到的真實一幕:


電梯裡有一對小夫妻,妻子已經懷孕六七個月的樣子。半途中又進來一對祖孫,孩子5.6歲的樣子。

一進電梯,小男孩就盯著孕婦的肚子看,還忍不住上來摸了摸。“阿姨肚子裡的小寶寶不喜歡被摸哦”,孕婦笑著說。孩子不但不住手,反而一巴掌朝孕婦的肚皮拍去。孕婦的老公終於忍不住發火訓斥了孩子。

誰知,一直在旁邊站著的老人趕緊護住孩子說:“他還是個孩子,你們和孩子計較什麼”。

不知道這句話你是不是也很耳熟?

全家一起去超市,孩子滿地打滾非要買玩具,家長不同意,老人一句:“你們和孩子計較什麼~”

孩子在飛機上、餐廳中、電影院裡,經常會遇到熊孩子不守規矩、大喊大叫、踢別人椅背……大人不但沒有歉意,反而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孩子就這樣”

我就想問一句了:小孩不懂事,難道大人/老人也不懂事嗎?!

如果在孩子每次犯錯的時候都以“他還是個孩子,別跟孩子計較”為藉口為他開脫,孩子就會誤以為“我做什麼都是可以的,都是不會被懲罰的”,將來吃大虧、闖大禍、栽大跟頭的還是他。


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再不聽話讓警察抓你”


之前有個新聞:


民警接到路人報警電話,發現一個邊跑邊哭的走失兒童……警察趕到後,上前詢問孩子的情況:“叫什麼名字呀?在哪裡上幼兒園呀?”誰料,沒看到警察還好,一看到警察叔叔,孩子哭得更兇了……

嚇得警察趕緊解釋:“小朋友我們是警察叔叔!我們是好人”,但不管警察叔叔怎麼解釋,怎麼哄孩子(又送禮物、又帶孩子坐警車)都無濟於事,孩子就是哭的個不停。

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本該是讓我們感到最安全、最可信的人——警察,為什麼能讓孩子如此害怕?背後肯定有個經常拿警察嚇唬孩子的家長,讓孩子對警察落下了心理陰影。

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所以,別再用警察來嚇唬孩子了,尤其是要跟愛這樣管孩子的老人說清楚利害關係。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警察是好人、警察不可怕,遇到危險,一定要第一時間向警察求助!

除了警察,醫生、護士、老師、妖怪、大灰狼等也是老人常用來嚇唬孩子的角色,隱藏的危害可能是你短時間內看不到的,但影響卻很深遠:

拿醫生、護士嚇唬孩子——孩子難受、生病都不敢告訴你,更不願去醫院;

拿老師嚇唬孩子——小心孩子還沒上學,就已經厭學了;

拿妖怪、老虎、大灰狼…來嚇唬孩子——孩子可能會怕黑、膽怯,甚至抑鬱……


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都怪椅子,把你絆倒了”


還有的大人,孩子走路摔跤大哭,大人邊打地板邊說:“地板壞,奶奶打它,誰讓它把我寶貝弄摔跤的?”孩子碰到桌子又哭,又打桌子:“桌子壞,奶奶打它,碰我們寶貝幹嘛?”


這真的很可怕!這樣做相當於告訴孩子:“你摔倒了是因為桌子、椅子的原因,所以要打罵它們”。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以後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大概率會先怪罪周圍的人或者環境,覺得什麼都是別人的錯。

小寶寶摔倒在所難免,家長需要過去先檢查一下寶寶是否受傷,如果孩子哭了,可以輕輕擁抱孩子說:“我知道你摔倒了有點疼,你想哭就哭一會吧”。通常,孩子可能會哭一會兒,不過很快就會被別的事情吸引,忘掉剛剛摔疼的事了。


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別告訴你媽”

許多老人帶孩子都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甚至毫無原則。

  • “別告訴你媽,今天吃薯片了”
  • “別告訴你媽,今天玩手機了”


總之,平時爸爸媽媽給孩子立下的規矩,一旦被老人打破,總是要囑咐一句:“別告訴你媽!”在疼愛自己孫子、孫女時,卻無形中影響了孩子對媽媽的信任和依戀。

這句話的危害在於:孩子對於是非的辨別能力弱,老人總是這樣說,孩子會覺得“奶奶對我好,媽媽對我不好/奶奶愛我,媽媽不愛我”……

如果說這是挑撥母子關係的一句話,一點也不為過。老人這樣帶孩子,長大一些後更多的“錯”事不願和父母說,或學會說謊。


6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別亂和孩子開玩笑,你會毀了他的一生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過一段話:小孩不能區分事實和玩笑話,他們會相信大人所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被大人們欺騙、愚弄和嚇唬,孩子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這讓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不敢相信別人,對他今後的人際交往可能造成障礙。


家長一定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周圍環境,如果遇到孩子被人過分逗樂,說一些不合適的話,家長應該毫不猶豫地制止。


孩子是稚嫩的,也是容易受傷的,在對孩子說話之前,請先考慮會不會傷害到孩子敏感的自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