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无厘头哭闹,撒泼,是因为叛逆期到了?NO,只是它在作怪


宝宝无厘头哭闹,撒泼,是因为叛逆期到了?NO,只是它在作怪


闺蜜说这两天在家带孩子,被家里的小宝气到上气不接下气。就说昨晚,好不容易腾出时间回趟邻村的娘家,去的时候母子俩走着去的,回来因为比较晚了,老公就开车过来载,结果小宝一上车就各种闹非要下车走回去,最后没办法只好下车走回去,结果小宝居然牵着闺蜜又回到娘家重新走回家。


宝宝无厘头哭闹,撒泼,是因为叛逆期到了?NO,只是它在作怪


看着闺蜜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我不禁联想到两年前的我。两年前,我们家大宝2岁,也是各种无厘头闹腾。


比如,乘电梯的时候,摁电梯的人一定得是他,否则就闹脾气。2岁之前给他冲奶粉的都是我,好不容易逮到孩子他爸在家我可以溜出去跟闺蜜逛街,结果大宝非得要喝我冲的奶粉,爸爸冲的怎么哄都不喝,还要求爸爸把奶倒掉,逼得我放了闺蜜鸽子奔回家给他冲奶了,结果一喝完奶就乖乖地午睡了。


宝宝无厘头哭闹,撒泼,是因为叛逆期到了?NO,只是它在作怪


大宝的种种行为一度让我怀疑他有强迫症,不过,后来专家跟我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每个小孩都会经历的秩序敏感期到来了。


一、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就曾通过对婴幼儿的研究与观察发现,秩序敏感与生俱来,但2-4岁儿童的敏感性最强。


这种敏感性是一种洞察力和本能,是儿童对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及其相对位置的探索,也是孩子区分物体本身,以及区分物体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内在感觉。


在这个阶段宝宝会有一个很强烈的秩序观,不仅是做事情得固定的顺序来,而且对事物的摆放都会有固定的位置,但要是这种秩序被外界打破,孩子就会出现诸如极度焦躁不安、发脾气、疾病的表现,直至事物又恢复到自己满意的摸样,才会安静下来。


宝宝无厘头哭闹,撒泼,是因为叛逆期到了?NO,只是它在作怪


蒙台梭利还发现,幼儿的秩序期其实共有三个阶段,并且呈螺旋式上升:


首先是因为秩序被破坏而大哭,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平静下来。


其次是开始自我意识的萌芽,会为了维护秩序而进行反抗。


最后是为了维护秩序而固执地选择重来,以求秩序恢复正常。


前两个阶段我们称为执拗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会为了维持秩序的稳定而变得很轴甚至不可理喻,过了这个时期孩子对秩序的追求还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不管何时何地,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规则,就像红灯必须停,绿灯才能过,我们称这时的表现为步入完美敏感期,在这个过程孩子会逐渐把服从规则内化成生活常规变成各种各样的习惯。


宝宝无厘头哭闹,撒泼,是因为叛逆期到了?NO,只是它在作怪


但秩序敏感不一定都是朝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成人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去打乱孩子眼中的秩序就会使得孩子的秩序感被破坏,特别当孩子长期处于一个杂乱无章的环境中时,他的情绪、人格以及专注力就会朝着一个负面的方向发展。


可见秩序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如果家长能协助孩子更好地渡过敏感期,孩子将会有更好的成长,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二、 秩序敏感期对孩子的重要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家长一定要知道


1、 建立自我


在秩序敏感期,孩子通常会说不要或者我要来表达自己对外界环境的认识与接受度,从而明确自己的喜好。


2、 带来安全感被满足的愉悦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儿童在安全方面的另一种表现,是喜欢某种常规的生活节奏,他们仿佛希望有一个可以预测的、有秩序的世界。"当外界环境稳定有秩序时,孩子会因此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掌控力掌控生活时,会倍感安全,同时还会感到愉悦。


3、 道德意识养成


一个孩子因积木不能摆放整齐而嚎啕大哭,那是因为在它看来积木必须摆放整齐才是对的,凌乱就是错的,把摆放整齐作为标准,其实也是孩子对养成自律意识做的铺垫。


4、 做事更加有条理


秩序感强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般都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或者条例清晰的处理事情,具体如作息安排,居家摆设等。


宝宝无厘头哭闹,撒泼,是因为叛逆期到了?NO,只是它在作怪


"秩序感"之于孩子成长的价值是如此的大,但作为家长,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渡过秩序敏感期。


三、 六件事帮孩子更好地渡过秩序敏感期,带给孩子更多的成长


1、 和孩子共情


当孩子因为习秩序感被破坏而大哭大闹时,家长不要用强硬的态度去回应他们,而是要理解他们对秩序的强烈要求。有些父母没有及时意识到孩子正在经历秩序敏感期而对孩子的无理取闹采取呵斥、惩罚的形式,这会严重破坏孩子的规则意识建立,还会对孩子的安全感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2、 想想现在与过去有哪些不同


孩子突然闹小情绪,甚至大喊大叫时,请想想现在与过去有什么不一样。穿衣服的顺序有没有改变了?吃饭的时候有没有插手孩子该做的事?等等。


有段时间因为右手扭伤不舒服,所以抱大宝洗澡的时候都刻意用成了左手,结果那段时间大宝对洗澡很抗拒,特别是我用左手抱她的时候更是哭了不停,我以为是他怕水,后来右手痊愈,再给大宝洗澡,这小子却一点都没折腾,乖乖地就把澡洗了,原来大宝习惯了被我用右手托着,换成左手他自然就很不自在。


宝宝无厘头哭闹,撒泼,是因为叛逆期到了?NO,只是它在作怪


3、 稳定的教养环境


抚养人的变更以及流动的生活环境,对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而言会有很大的冲击,使得孩子无法持续建立稳定的秩序体验,对他们安全感的建立也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给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教养环境很有必要,最好自己的孩子自己养,除特殊情况,不要轻易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者父母那里,留在自己身边,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4、 营造规律、整洁的生活环境


父母规律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健康的作息养成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秩序感强烈的孩子,如果孩子喜欢早睡早起,而父母却长期的熬夜晚起,很容易造成孩子失眠以及注意力难集中。


再者,物品摆放有序合理,这对在环境布局有刻板要求的秩序敏感期的宝宝而言很重要,也对孩子养成不乱扔,不乱放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5、 保护孩子的物权敏感性


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使用,而自己的东西自己有权处置。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应采儿就曾说他们家的客厅从来都不会出现儿子jasper的玩具,因为在她看来,客厅是大家的,不是jasper一个人的,所以jasper没有权利在公共区域随意放置自己的物品。

但是应采儿同时也会告诉儿子,房间是你自己的,你有权利想怎么摆玩具就怎么摆,应采儿甚至还在儿子的房门上贴上jasper名字的标签,无形中保护孩子的物权敏感性。


宝宝无厘头哭闹,撒泼,是因为叛逆期到了?NO,只是它在作怪


6、"重来"修补孩子内心的秩序感


当大人不小心破坏了孩子内心的秩序感时,不用担心到手忙脚乱,"重来"就好,"重来"让孩子被破坏的秩序回到正轨时,孩子自然就会停止哭闹。


比如,乘电梯时大人不小心抢在孩子之前按电梯键导致孩子瞬间大哭大闹,这是不用急着让孩子停止哭闹,而是按下最近的楼层数,然后带孩子再做一次电梯,给按电梯的机会交给孩子,这样"重来"一次,不仅可以平复孩子的情绪,还能修补孩子内心被破坏的秩序感。


"可怕的2岁"是秩序敏感期显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无厘头哭闹是正常现象,家长恰恰可以利用孩子的反常行为来判断孩子是否进入秩序敏感期,尊重、理解孩子的秩序感,帮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好地指挥和引导自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