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楚王的历史有哪些?

山间明月随我心


信阳有楚王城,也称作楚城,在《资治通鉴》里就有记载。根据书中记录,楚王城的具体位置在汝南和信阳之间,具体位置更近于信阳。

楚王城早先叫做“城阳”,是楚武王打败申国时修建,一座军事重镇。到了魏晋朝,改名为楚王城。著名的“亡羊补牢”典故,就发生在楚王城。

关于楚武王,全名王熊通,湖北宜昌,他在位时间很长,具体是从公元前741年―公元前690年,共在位50年,是春秋三小霸之一。

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楚武王杀其兄楚厉王之子,自立为君。楚武王治国很有手腕,继位后奉行铁腕政策,办了很多大事,拿下了很多敌国的都城,给楚国留下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由此强盛。

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和氏璧和楚武王也有关系。卞和曾将和氏璧献给楚武王,楚武王认为这是块石头,于是砍掉了卞和的脚。楚武王去世,卞和就抱着和氏璧在荆山下哭泣,哭了整整三天三夜,直到哭出来。

继位的楚文王听说后,就派人去问他为何哭,卞和说,“我不是因为脚被砍而哭,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后来楚文王就让玉匠鉴定,发现真是一块宝玉,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孤本集


楚王城的最早记载,见于《资治通鉴》卷147:“(梁天监七年)冬十月,魏悬瓠(金汝南县)军主白早生杀豫州刺史司马悦,自号平北将军,求救于司马仙琕,……仙琕进屯楚王城,……时魏郢豫二州,自悬瓠以南至于安陆,诸城皆没,唯义阳(今信阳)一城为魏坚守……(魏中山王)英至悬瓠……杀白早生……引兵前驱义阳,宁朔将军张道凝先屯楚王城,葵亥弃城走,英追击斩之。”

这段梁魏争夺义阳的战争记录,说明楚王城的地理位置在今汝南和信阳之间,而且更加靠近信阳。又据《资治通鉴》卷154记载,楚王城又有楚城之称: “〔梁中大通二年〕是岁诏以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等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庆之引兵围魏悬瓠,破魏娄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等于楚城(胡注:梁置西楚州于楚城,在汝南郡城阳到界,其他当在唐申州界),罢义阳镇兵。” 这个楚城就是今信阳楚王城,也就是汉代汝南郡城阳县、后魏的城阳郡、梁置楚州、东魏置西楚州。

证据有三: 《魏书·地形志·西楚州》下注:“肖衍置,魏因之,治楚城。”这是楚州州治设在楚城的确证。 《隋书·地理志·城阳县》下注:“旧废,梁置,又有义兴县,后魏治城阳郡,梁置州,东魏置西楚州。”这说明梁魏史称的楚王城、楚城、楚州、西楚州就是后魏的城阳郡。

后魏的城阳郡又来自汉代汝南郡城阳县,《水经注》卷30“淮水”篇有关河流的记载完全肯定了汉代城县就是今信阳长台关北面的楚王城: “淮水又东,油水注之,水出县西南油溪,东北流,……又东北注于淮。淮水又东北迳城阳县故城南(汉高帝十二年封定侯奚意为侯国,王莽之新利也,魏城阳郡冶),淮水又东北与大木不合,水西出大木山……其水东迳城阳县北,而东入于淮,……淮水又东得浉水口,……浉水又迳贤首山西,又北出,东南屈迳仁顺城……” 仁顺就是信阳城,浉水即今浉河,都在楚王城南四、五十里。油水就是今游河,注淮处在楚王城之西南,大木水就是今明港河,发源于天目山(即大木山)白龙潭。明港河正是流经楚王需要北,从杜家湾东入淮河。

因此,今信阳楚王城就是汉代城阳故城已经确凿无疑。 城阳县虽置于西汉,但它的前身却来自楚国的军事重镇城阳。《战国策·楚西》有一段“庄辛论幸臣”的记载:“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国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于城阳。”流掩,就是流寓的意思。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并占领湖北大部分楚地,甚至连北边的上蔡、陈(今淮阳)也被秦军攻占,因此,楚顷襄王立即迁都到淮阳是不可能的,只好把城阳作为临时国都,并且派人把庄辛请到城阳。

著名的“亡羊补牢”的典故就发生在此时此刻: 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庄辛还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秦“填黾塞之内而投已乎黾塞之外。”黾塞就是信阳三关。黾塞之内即三关以南的湖北被秦兵占领,楚顷王襄王听取了庄辛的劝告,封庄辛为阳陵郡,赐淮北之地。阳陵君的封号与城阳这个名密切相关。

《新序》曰:“乃封庄辛为城陵君而用计焉,与举淮北之地十二诸侯。”《大事记》曰:“顷襄既失郢都,复召庄辛。”秦破湖北郢都是在楚顷二十一年。由此可见,至少有三年以上的时间,然后才有迁都淮阳的新局面。 楚国都城所在地常称郢。南北朝时在信阳设置郢州是有来历的,说明南北朝时人们对阳城曾经作为楚顷襄王以城阳为临时国都历史是清楚地,所以才有楚王城、楚城、楚州、郢州之称。


陆麒麒


这个地方与楚人反秦和楚汉之争有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了整个中国,但是秦王朝的统治是极其短暂的,只有十五年左右时间。在推翻秦王朝的统治中,楚人的势力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当时流传之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的势力在反秦过程中极具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种强大的作用通过楚之后裔、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及其反秦抗汉大军充分地显示出来:兴楚风,立楚王,举楚旗,言必称楚,凡事冠之以楚。“楚王城”之名应运而生,由此而来。信阳楚王城正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它是项羽反秦抗汉的政治大本营,故而名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