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路路通了,交通事故也增多了,有什麼好辦法減少交通事故?

魯小苗


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特別是重特大交通事故,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要改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現狀,達到消除交通違法、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目的,必須實行社會化,動員全社會共同管理道路交通。(一)齊抓共管,形成農村交通社會化管理工作機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具有廣泛的社會性,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片面強調“硬件”太差,基礎薄弱,手段落後,只靠公安交警孤軍作戰,忽視管理的社會性,結果只能是“交警疲於奔命,往往事倍功半”。因此,面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就應建立農村交通社會化管理模式。要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市、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嚴格執行“一縣一會、一鎮一辦一室、一村一長、一組一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夯實鎮人民政府轄區道路交通管理主體責任,切實形成“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具體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格局。要依靠黨委政府切實築牢農村預防道路交通事故防線,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口把關,加強農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從而形成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有部門治理、源頭管理責任有部門落實、宣傳教育有部門開展、嚴重交通違法有部門查處的工作局面。(二)突出重點,不斷加大農村道路綜合治理力度。要立足對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研判,針對事故多發路段,加大事故隱患點段排查整改力度,做好排查、整理、上報工作,爭取政府支持及時整改,不斷完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完善道路結構,清除事故黑點,營造和諧道路交通環境。同時,突出“三個重點”,狠抓農村交通違法行為整治。一是突出重點車輛。針對農村機動車各類交通違示行為常發、事故發生後果嚴重的特點,依法嚴查重處涉牌涉證、酒駕、超員、超速、低速載貨汽車違法載人、客貨混運等違法行為。二是突出重點地區。針對農村交通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交通違法行為高發的特點,加大對違章佔道經營的治理;加強對省道沿線村莊的交通監管力度,特別是對行人亂穿馬路、農用車違法載人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堅決做到發現一起,糾正、處理一起。三是突出重點時段。針對節慶日、農村集市等交通密集的特點,推行實效警務,加強對酒後駕駛、客車超員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整治,並細緻分析農村道路各類車輛的出行規律和交通流量,主動調整勤和模式,提高農村道路的見警率和管事率,最大限度地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三)深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高農村群眾交通安全意識。要想從根本上減少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必須要在提高農村群眾的交通安全素質上下功夫。一要依靠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深入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五進”活動,以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事故為主,採取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普及群眾的交通安全常識,讓群眾知法守法,不斷提高群眾對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認識,使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群眾積極配合,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二要積極藉助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向農村群眾報道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和交通安全防護常識,宣傳相關政策法規,引導農村自覺依法文明交通。三要抓好駕駛人教育培訓,提高駕駛員的基本素質,著重針對農村“五小”車輛駕駛員交通法規和實際道路培訓要嚴格把關,嚴格程序,嚴格考試,並協同辦鎮、村居落實交通安全責任制強化教育引導,使廣大農村群眾真正認識到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將交通事故消失在萌芽狀態。(四)強化源頭監管,加強農村車輛管控。一是嚴把駕駛人考試發證關。加強對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發證工作的監管,堅決杜絕駕駛人考試中的不正之風,切實提高駕駛人的駕駛水平。二是嚴把車輛註冊檢驗關。在車輛註冊登記過程中,認真檢驗車輛,認真監督車輛檢測站逐車、逐個環節、每項指標的檢車,堅決防止只蓋章不檢測,在杜絕不合格機動車入戶。三是嚴把報廢車輛上路關。嚴格執行機動車報廢標準,堅決杜絕農村報廢車、拼裝、擅自改裝以及盜搶車輛違規上路行駛。四是定期深入到各村、社區以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摩托車為重點,推行機動車村級化管理,對農村 “三小車輛”的登記和駕駛證申領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做到心中有數,並依託業務信息平臺,不斷完善農村車輛臺帳,加強車輛源頭管理,並增強服務意識,啟動流動車管所開展上門服務,開通綠色通道,為群眾車輛辦理牌證,最大限度地簡化辦事程序,方便群眾。五是強化監管。繼續加強客運安全監管,加大接送學生車輛、載客車輛安全檢查和駕駛人教育,堅決取締不符合安全技術條件的車輛及駕駛技術不高、駕駛作風惡劣的駕駛人從事客運,堅決禁止農用運輸車、拖拉機等非客運車輛載客。(五)優化警力,加強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力度。一是強化農村基層公安交警中隊建設,努力引導基層交警單位進一步推動警力下沉,加大硬件和科技裝備投入,強化農村布警密度,堵塞管理漏洞,確保農村路面交通不失控。同時,根據道路流量、機動車保有量、駕駛人數量以及整體交通狀況,科學合理進行基層交警中隊佈局,進一步充實農村地區交通安全管理力量。二是強化公安交警整體素質提高。進一步加強對廣大基層公安交警業務知識、技能的學習教育,加強崗位培訓,提高整體素質。同時,進一步規範交通協管員管理,更好地發揮交通協管員在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狀況中的重要補充作用。三是推動農村派出所參與交通管理。充分借鑑和推廣外地經驗、作法,積極控索農村派出所參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新路子,改善農村地區交通安全現狀。總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艱鉅而複雜的系統工程,除公安交警部門優化警力、推行便民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外,全社會都應關心、支持、重視農村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只有通過內外的有機結合,從最重要的環節和最基礎工作抓起,才能有效遏制農村道路交通事故高發的勢頭,為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創造安全和諧的交通環境。


娛樂播報小喇叭


大家好,我是田園新春,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

國家對新農村的建設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資金,為我們農村地區修建了許許多多的水泥路,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通。路況好了,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了,於是很多農村家庭購買了小汽車。還有許許多多的農民,為了颳風下雨出方便,將原來的電瓶二輪、三輪車換成了四個輪的,在路上跑的也更快了。所以農村的交通事故也增多了,同時農村的交通安全隱患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

為了更好有效地減少農村地區的交通事故,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國家應該對電瓶車的生產廠家實行統一管理,限制電瓶車的最高時速,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於電瓶車的速度過快引發。

二、在每條通往鄉村的路口都設置交通信號標誌,讓機動車的速度降下來,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於農村的水泥路面狹窄,路面平坦,車速過快所以引發。

三、交通交管部門和村鎮應該做好大力宣傳交通安全意識防護工作,印發交通安全手冊。因為現在居住在農村地區的以老人和孩子居多,他們對交通安全意識薄弱,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因為老人和孩子們對交通安全意識差所引發。


田園新春


大家好,這個問題問的非常的好,相信很多人在農村裡面開車,都非常的提心吊膽,近年來農村的交通事故越來越多,無非就是這兩種情況。

第一:駕駛員的年齡年輕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人們從之前的吃不飽,穿不暖,到如今的小康社會,這還要多謝我們強大的國家,當然人們滿足了物質生活水平之後,也慢慢開始追求精神食糧,最普遍的情況的就是買車,我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現在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車。

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剛成年的人,駕照下來就能開車,其實大家都明白,當你拿到駕照那一刻,並不代表你會真正的開車,馬路的複雜情況要比考試的時候難的多,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新手沒有足夠的經驗去應對。

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們村有個小夥,從外地回來掙了一點錢,回到家直接就買了一輛車,沒想到在取車回來的途中,直接撞到了一位大爺,擋風玻璃都碎了,據說當時他看見大爺後,把剎車當成了油門,這就足夠說明,新手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沒有足夠的經驗。

針對這一問題,我建議還是希望能把駕駛員的年齡網上調,或者在新手領到駕照之後,經過模擬突發情況,來提升他們的能力。

第二:農民的安全意識不夠高

在農村很多的交通事故,都是由於農民的一些不安全的行為導致的,比如:駕駛員正在正常行駛,突然大爺大媽,在不確定安全的情況下,騎著電動車直接就衝過來了,有的時候駕駛員都還沒有反應過來,事故就發生了,這種情況太多了。

還有就是喝酒開車,我不知道這種情況你們經常見嗎,反正我經常見到,給大家說個真實的事,我們村有一個人,晚上在飯店喝完酒後,一個人開始回家,直接撞到了樹上,當場死亡,就說他當時時速都140,農村道路開140,太嚇人了。

針對這一情況,希望國家能夠重視,提高農民的安全意識,這才是減少交通事故最根本的原因。

第三:希望在農村重要路段設立交警崗亭或安裝監控

農村交通事故之所以增多,跟沒有交警監督也有很大的關係,我相信現在很多農村道路,鄉鎮道路,依然沒有交警執勤,這就導致了很多人存在僥倖心理,比如:在農村道路開快車,

喝完酒開車,隨意超車,無證駕駛等等,通過這樣的手段,可以讓很多人遵守交通規則,進而減少交通事故。

第四:農村道路安裝路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情況,當你夜間開車的時候,由於燈光有限,前面有個騎電動車的,到了跟前才可能火發現他,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非常的危險,所以安裝路燈是很有必要的。

第五:路口安裝凸面鏡

這種情況大家應該都見過,安裝一個凸面鏡,轉彎的時候,可以看到對面的情況,對減少交通事故非常的有幫助。

其實還有很多,每個地方可以根據自己需要來進行改進,不能一概而論,謝謝大家耐心閱讀!


野外生存劉大


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

國家近幾年為新農村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所以這幾年農村的面貌是日新月異。期中路面硬化工程可以說是老百姓一致拍手叫好的。因為路面硬化以後老百姓出行、走親訪友時可以選擇更好的交通工具,更加便捷,快速。

但是,事物都是存在兩面性的,有利必有弊。路面硬化後出行是方便了,但是隨著農村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裡的交通工具也越換越好。現在看來,很多農村家庭都擁有私家車,電動車的話每家都有。這樣一來,就導致了路上車輛增多,交通事故經常發生。那麼有什麼好方法能夠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呢?做好以下幾點,我覺得或許對降低事故率有幫助。

第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農村道路設置機非隔離。這樣一來可以大幅降低事故率。

第二,針對農村道路路口特別多的情況,建議在主要路口設置限速標誌以及凸面鏡,地面安裝減速帶。

第三,禁止超限車輛進入,一旦路面壓壞,很容易導致事故發生,我們村有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因為超重車輛把路面壓壞以後,村民騎電動車繞開壓壞的地方騎到對向車道,導致被撞身亡。後來就設置了限高杆。所以這個也很有必要。

最後,我覺得經常對村民開展安全警示教育和交通法規宣傳也會收到一定效果。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利用這幾個方法,多管齊下,一定能 有效的減少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還有不全面的地方歡迎朋友們補充。關注我





小島坤哥


1、交法、交規全部列入全民普法教育序列,年滿16週歲至70週歲具有民事能力和行動能的,必須考核合格,否則強制封閉學習考核。

2、滿16週歲起每年300小時交通事故案例視頻學習積分滿分,作為駕考前置條件;

3、駕駛員自取得駕照起,每年500小時交通事故案例學習積分,可抵扣個人駕照單次12分以內違章扣分。

我認為此招最有效!



中年大叔有點油膩






南北龍哥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現在農村基本上已經實現村村通了,遍地都是水泥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戶戶也都買起了小轎車。隨著機動車的增加,交通事故的發生也越來越多了。我總結了一下原因和避免的方法。

第一 農村的水泥路比較窄,僅容得下一個車通過

現在村村通以後,除了鄉道縣道。村上的小路基本都是單行道,這樣造成了機動車會車困難,容易發生刮擦的事故。

第二 農村人道路安全意識較差

提起農村的紅三輪,大家都害怕。現在農村很多老年人騎車根本就不看路不看燈,說轉彎就轉彎,也不打轉向燈。起碼一半的鄉村交通事故都是三輪車不看燈引起的。

第三 路口沒有紅綠燈

我們老家那邊就是,村間小路兩旁都被莊稼和樹木擋著,跟大路的交叉口根本就看不見雙向開車,如果這個時候不減速開車衝出去遇到有來車,十有八九出事情。

所以,在農村開車或者騎車,一定要記得遵守交通規則,該打轉向燈就打轉向燈。十次車禍九次快,過路口的時候速度一定要慢一點。我覺得掌握好這兩點,一定會平安很多。


鄉野一農夫


現在國家富強了,政府有錢了,特別是現在,大搞新農村建設,脫貧致富,政府在農村修了大量公路,完善了交通。許多地方做到了村村通,家家通,人們得到方便,但同時有帶來新的隱患,這幾年農村交通事故越來越多,怎樣解決呢?我本人闡述三個觀點供作參考:

第一點,從人抓起。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是人,首先從小娃娃抓起,從小教育小朋友遵守交通規則,並且要牢記。其次,就是駕駛人,我們一定不要違章操作,不要酒駕,不要疲勞駕駛等等。再次就是哪些沒有駕駛證的人了,千萬不要無證駕駛,這是與生命開玩笑。總之,我們不要超載,超重,超寬,改變車輛本來的面貌,謹慎駕駛,做一個合格交通參與者。

第二點,從車抓起。在我們農村,有些人眼紅別人有車,自己經濟又有些不足,於是他們就買一些二手車,事故車,故障車等,這些車在農村的公路行駛,經常出問題,剎車失靈,水箱開鍋,電路起火等,這樣對交通安全嚴重不利,所以,我們要解決源頭車輛問題。

第三點,從路抓起。雖然,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改善農村公路,但是還是存在許多客觀問題,比如,路面維護難度大,公路過了幾年,就會岀現坑,洞,不平整等現象。另外,在我們農村的公路比較窄,有點地方僅一車通過,還有許多陡坡,急彎,長下坡,過水公路等等。當然,我們不可能馬上改變現實。但是我們一定要把路搞好,這樣大大降低交通事故。

總之,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我們農村是交通的重要參與者,我們一定要從每個人做起,不違章,遵守道路交通法,同時政府要加大監管力度,做好學校宣傳,做好村裡宣傳,加大資金投入,同時維護每一條公路,老百姓也有愛護交通設施,拒絕問題車,文明禮貌行車。只有這樣,從車,路,人三方面著手,我們農村的交通將會得到大大改善,讓我們為新農村做出自己的貢獻。





衝裡小白魚


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關係到民生,關係到社會大局穩定,關係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農村道路交通事業不斷髮展,道路延伸,路面得到硬化改造,農村機動車和駕駛人迅猛增長,但隨之而來的是安全隱患多,事故高發,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廣泛關注。

強化農村道路安全管理,確保農民群眾出行安全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日程。

辦法如下:

加強交通管理,宣傳交通法規

爭取黨政重視

加強協調溝通,強化部門協作

創新管理機制,延伸管理責任

加強基礎建設,發揮職能作用

每個農村主幹道安裝一至二處電子卡口,主要集鎮、路口設臵交通信號指揮系統,農村添臵移動測速設備,提高非現場執法率。推進派出所協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加強與派出所工作協調,做好派出所道路交通安全專幹的業務培訓與指導,力促派出所協管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得到落實,提高偏遠農村道路交通有效管控面。




人人交通


交通連著千萬家,安全暢通靠大家,這是一句非常淺顯、非常實在的交通安全警示語,它用簡樸的語言道出了交通安全從何而來的深刻的內涵。交通安全從何而來?就是從全民的交通法制觀念的提高和交通安全意識的增強而來。那麼,如何提高全民的交通法制觀念、增強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識呢?筆者認為,公安部正在大力倡導和全力推行的“五進”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緊緊抓住“五進”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多層面、多形式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在全社會營造一個濃厚的交通安全宣傳氛圍,讓這個氛圍來感染人、教育人。同時。我們還要結合“五進”活動,有側重性、針對性地抓好日常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

一是抓住學校,開展中小學生交通安全宣傳工作。中小學生在校人數眾多,而且參預交通活動頻繁。我們要抓住中小學生求知慾望強烈,接受新知識、新觀念快,可塑性強的特點,用大量的事故案例來詮釋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傳授交通安全常識。讓中小學生在校園、在家庭、在社會活動中能自覺規範自己的交通行為,並以此影響其家人、鄰居和親朋,達到以點連線、以線連片,以片連面的宣傳效果。

二是抓住機關,在公務員隊伍中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機關公務員相對而言綜合素質較高,一般都比較注重個人在社會上的形象,針對這一點特點,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如在一些機關內部佈置宣傳圖板,用直觀的形式向他們傳送交通,安全的有關信息,或者爭取一些機關領導的支持,利用機關會議的會頭會尾十分鐘,通報交通安全形勢,講解交通法律知識,利用公務員接觸面廣、號召力強的優勢來推動我們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

三是抓住農民,在農村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人中眾多,從歷年交通事故的有關統計中看,在交通事故中死亡人員結構的比例上,農民佔到了近八成,所以,農民應該是我們宣傳教育的重點。通過採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開展豐富多彩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如派出宣傳隊巡迴演出、放映,並在其間開展有獎競答。編印有交通事故案例內容的宣傳小冊子,免費發放。在村莊里拉橫幅或者張帖多彩標語等等,讓農民從娛樂中學習交通法律知識,瞭解交通安全常識,潛移默化地規範農民的交通行為。

四是抓住駕駛人,採用多種形式對其開展宣傳教育。駕駛人是交通參與者中的特殊群體,特別是機動車駕駛人,從他們學習駕駛時就必須嚴格把關。機動車是交通活動中的相對強者,機動車駕駛人的交通法制觀念、交通安全意識和業務水平,直接關係到機動車在參與交通過程中的安全。對機動車駕駛人,特別是客運機動車的駕駛人,要從其職業道德、職業風險和交通法律上來開展宣傳教育,採用集中會議、個別談話、公開暴光、獎懲結合等形式,加強對他們的教育,以提高他們的法制觀念、安全意識和業務技能。

環節之二:狠抓道路基礎設施和安全設施隱患的整改

道路交通的基礎是道路,其基礎設施和安全設施的完好,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條件之一。在預防交通事故的工作中,道路基礎設施和安全設施上所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對這些隱患的有效整改是絕對不可忽視的。目前,在全國的公路網中,幹線公路,特別是高等級的國道、省道和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完好,安全設施齊備,交通安全暢通。然而,在一些等級較低的幹線公路或者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縣鄉道路上,道路基礎較差,交通安全設施不全,存在著很多的安全隱患。

一是寬路窄橋或者直路斜橋。不少的縣鄉道路,甚至是省級公路,路型差、路況差,等級低下,路型差,路況差。道路改建、擴建後,原有橋樑沒有同步改建或擴建,存在著寬路窄路或者直路斜橋的現象,這一現象在蘇北農村和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其它地區最為常見,不熟悉路況的外來車輛,常常因此發生撞橋衝河的翻車、墜車事故。

二是平、縱曲線相交存在視距盲區。一些道路的急彎路段和陡坡相連,一些道路是在兩條道路交匯處既有陡坡又有急彎,還有個別路段的交叉路口還好位於兩條道路兩處縱曲線的谷底位置,如江蘇省333省道高郵市境內的人字河大橋路段,該路段東西走向,大橋東為縱坡大於7%長度為150米的陡坡,坡底路南與該市的縣道相交,而該縣道的起點就是一處大於12%的長度僅為50米並與另一座橋樑相連的超級陡坡。此處雖採取多種措施,仍然事故多發。

三是沿河高路基路段缺少必要的、有效的安全防護設施。在不少的地區,一些道路都是沿河而建,從路面到水平的落差有大有小,其落差較大的路段達到5米以上,如江蘇省237省道、332省道、333省道等,落差較小的也有2米左右,有些沿河而建的道路,沒有設置安全防護設施,有些道路公路部門在修建或改建時,設置了一些安全防護設施,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設施有的已經老化或損壞,有的在道路養護中遷走,有的則是隨著路面不斷增高而失去了應有的防護作用。

四是縣鄉道路普遍缺少交通標誌和交通標線。一些集鎮村莊路段、急彎陡坡路段和交叉路口路段以及一些路面狀況或交通環境特殊的路段缺少相應的警告標誌或指示標誌;縣鄉道路雖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實現了黑色化或白色化,但交通標線卻沒有及時設置,路面通行權利不明確,機動車、非機動車不分道,在行駛中佔道、搶道的現象屢見不鮮,極易引發碰撞、刮擦交通事故。上述道路基礎設施和交通安全設施的隱患必須引起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的重視,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分清輕重緩急,共同提出整改方案,儘早著手整改,積極預防可能因此引發的交通事故。

環節之三:強化路面交通的動態管理。

路面交通的動態管理是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預防交通事故,特別是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徑,路面動態管理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管理交通的重點之

一,多年以來,從公安部交管局,到各個省總隊、再到支隊、大隊,幾乎每年都部署開展夏季或冬季“行車秩序整頓”、“幹線路面交通秩序整頓”等等專項工作,其目的就是通過各項整頓工作,規範路面行車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要強化路面交通的動態管理,筆者認為,不但要開展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動態交通秩序整頓,還要注意抓住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整合警力資源,最大程度地充實一線。目前,全國各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警力都很缺少,如何利用現有的警力資源,實行節約化管理,這是各級公安機關的領導都應該重視的問題,在江蘇省,特別是蘇北地區,一些交巡警大隊只有幾十名警察,要管理千餘公里的道路,每年還要處理千餘起的交通事故。部分農村中隊只有2—3名警力,要上路、要處警、要處理事故,要管理車輛,還要抓好內務,一線民警幾乎都在超負荷工作。警力得不到保證,路面動態交通管理就難以實現,只有整合警力資源,實行多警種聯合管理或緊密型協作管理,才能有效地開展路面動態交通的管理,從而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

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勤務機制。勤務管理機制是決定路面動態交通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基礎,在江蘇省,各地都按照省總隊的要求,結合本的實際,制定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勤務機制和勤務制度,為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打下了較好的基礎。然而,隨著交通安全形勢的發展,個別地區原有的勤務機制已不能適應動態交通管理的需要。這就需要有關領導改變觀念,調整思路,積極應對新形勢、新需要,在公路上實行新的勤務機制,如路段交通安全承包責任制、相連轄區中隊聯勤責任制、夜間幹線公路管控責任制、轄區道路支線路段巡控責任制、農村駐所(派出所)、村交巡警工作責任制等等,用責任制的形式補充、完善現行的勤務管理機制和制度,逼警上路、上路管事、積極預防交通事故。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用科技強化路面交通動態的管理和控制。目前,全國各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市(城)區的道路上都投入了較多的科技裝備,如動態監控系統、電子警察等,對城市道路的動態交通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在絕大多數的地區,幹線公路上科技裝備較少,農村公路幾乎是空白,而通車裡程長、行車速度快、交通秩序亂的往往是幹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在這些公路上,警力少,管理的覆蓋面小,很多路段處於失控失管狀態,如果在這些路段上選擇重點地點設置一些諸如動態監控系統的科技裝備,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實行嚴管重罰。執勤民警應該要有“嚴管出秩序、重罰降事故”的管理觀念,在路面管理中加大對動態交通中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特別對那些有硬行車秩序,危害交通安全的“酒後開車”、“超速行駛”、“強行超車”、“強闖信號”、“帶病行駛”、“疲勞駕駛”和“非客運車輛載客”、“報廢車拼裝車上路行駛”等等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要給予嚴格查處,嚴格處罰。通過嚴管重罰,震懾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人,減少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在預防交通事故的工作中,還有一些環節也不應忽視,如車輛生產、銷售的環節。駕駛人培訓的環節,車輛上牌檢驗的環節等等。相對而言,上述三大環節在預防交通事故中所佔的比重較大,抓住了這三大環節,也就抓住了預防交通事故的牛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