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人人都知道諸葛亮,很少有人知道諸葛家“庸才”諸葛緒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三國都會想到很多人物,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三顧茅廬的諸葛亮、一代梟雄曹操等,三國故事大都是描寫這些大人物,今天就來講講諸葛家族的一個庸才,這個人也算是三國時代結束的見證者就是諸葛緒。

諸葛緒琅琊人。魏景元初為雍州刺史,很多人都沒聽過他吧,其實他也算是諸葛家族中的另類,說起諸葛家族,那在三國時代可以說是響噹噹的名聲,自漢末諸葛兄弟幾人離開琅琊郡以來,諸葛瑾作為諸葛家老大為吳國孫權效力四十餘年,和孫權的關係可謂是情同手足,不亞於劉備諸葛亮的關係,且努力維持劉孫的關係,位居大將軍;老二諸葛亮相信就不用多說了,大家耳熟能詳,三國茅廬相信學生都能娓娓道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更是被後人所傳唱,可謂是千古一相。還有一個老三最小的弟弟諸葛誕雖然沒有兩個哥哥那麼突出,但是也算對魏國忠心耿耿,戰功顯赫,古文更是稱讚他們三兄弟:“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說新語】,但是唯獨這個諸葛緒很少被人知道,這是為何?

說到三國,人人都知道諸葛亮,很少有人知道諸葛家“庸才”諸葛緒

三國諸葛緒


小賀找了很多資料,像【三國志】、【晉書】等,大多數是一筆帶過,不過小編也是從各類史書中總結了一下他的生平,我個人覺得他是個大智若愚的人,作為魏伐蜀的三大將之一,只有他倖存了下來 很多時候看他的故事都感覺他是個畏頭畏尾的人,有立功的機會也不多,大都是鄧艾拿去,真的是淡泊名利麼,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幾次圍攻姜維的歷史事件,卻也看得出他的“平庸”,相比較鄧艾鍾會顯得默默無聞。

景耀六年(263),魏國大舉進軍攻打蜀國,魏主命徵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以及雍州刺史諸葛緒兵分幾路前進,追擊蜀國大將姜維,各路攻打西蜀,由鄧艾做主攻牽制姜維的大部分兵力,諸葛緒做輔助,由後方截擊姜維,讓他沒辦法安穩地撤退,兩面夾擊。姜維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很快就瞭解到對手的戰術部署後退,之後和楊欣在強川口大戰,不敵後敗逃亡,在經過諸葛緒所佈的防線後迷惑對方,假裝從諸葛緒軍隊後方逃出,諸葛緒顯然玩戰術不是姜維的對手,立馬撤退三十里路,姜維在向北進發後聽說諸葛緒已經撤退立馬殺了個回馬槍,再次從橋頭衝了過去,諸葛緒反應過來帶兵直奔橋頭可惜晚來一步,讓姜維得以脫逃。向東逃去,死守劍閣。之後諸葛緒帶兵進攻劍閣被姜維啥的大敗而逃,後又與鍾會大戰,因為地形以及各種原因,鍾會一時半會根本拿不下姜維。

說到三國,人人都知道諸葛亮,很少有人知道諸葛家“庸才”諸葛緒

三國鄧艾


鄧艾為了搶功提出了偷渡陰平這個千古奇策,並且邀請了諸葛緒一起實施,不過被諸葛緒拒絕了,諸葛緒是一個穩中求勝的人,他膽小甚微的性格卻也使得他最終落得好下場,假如參與了這次偷渡陰平,結果會是怎麼樣可想而知。不過最終不知道是實力還是運氣,鄧艾成功了,留下了鄧艾偷渡陰平立下滅蜀的曠世奇功。不過事後卻遭到鍾會的嫉妒,汙衊,最終一代大將鄧艾慘死押運途中,不禁讓人唏噓。都是後話了。

這件事過後鍾會也算是抓到了諸葛緒的把柄,鍾會這個人野心非常大,想獨攬軍權,所以在諸葛緒失利之後便密報朝廷說諸葛緒膽小怕事,不敢前進,並且想軍法處置,要不是知道諸葛緒是鄧艾的人,我們現在瞭解的歷史可能就是三大將全都處死了。後鍾會聽從部下建議將諸葛緒裝在囚車裡押運回朝,讓司馬昭發落,這個事也讓鄧艾和鍾會的關係達到了冰點,畢竟諸葛是鄧艾的人。不過後來顯然是鍾會先發制人舉報鄧艾造反並且在途中將鄧艾幹掉了。

次年鍾會叛亂,自此鍾會鄧艾姜維三個大將全都喪命。而我們的主人翁諸葛緒呢,其實關於後來諸葛緒的下場記載的少之又少,在【三國志鍾會傳中】記載:“緒入晉為太常崇禮衛尉”。後來其孫女入後宮”,諸葛緒也算是落了個好下場。

說到三國,人人都知道諸葛亮,很少有人知道諸葛家“庸才”諸葛緒

三國姜維


再回首這段時間,不禁感慨:鄧、鍾、姜三人因亂而故,諸葛緒則因亂而生,諸葛緒無疑是幸運的,我們從上可以看出之所以落個好結果也許這位諸葛緒的平庸有關,不好大喜功,全權聽從朝廷的派遣,沒有太大的野心,打仗也一般般,相比較鄧艾姜維這種大將簡直不能看,不過也是這種人,不會犯太大的錯,因為也算是落了個好下場,鍾會姜維被亂軍所害之時。諸葛緒早就遠離是非,一生平平淡淡地過完了,最終什麼時候去世的,史書無從記載,不過這位平庸的諸葛家族的人也算是最終見證了蜀漢的滅亡並且得以保全自己的性命,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能力吧,雖沒有諸葛亮的智謀,鄧艾的英勇,卻也在做人做事這塊做得滴水不漏,最終得以善終。

諸葛緒無疑是一個令人爭議的人物,有人罵他膽小怕事,有人誇他審時奪度。其實想想這種人在現在不也是這樣的麼,雖然給人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做事做人都懂得審時度勢,無論出現什麼情況,都得以保全自己,能夠讓自己置身事外。這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吧。其實想想鄧鍾兩人結局其實也是必然的,兩個一個是反對伐蜀國,一個伐蜀的鼎力支持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但是相比較他們倆,諸葛緒顯然就是中立派,我只聽朝廷的,你們幹啥事和我無關,假如聽鄧艾建議一起偷渡陰平,顯然就是站隊了後果可想而知,覆巢之下無完卵。

說到三國,人人都知道諸葛亮,很少有人知道諸葛家“庸才”諸葛緒

三國鍾會


就像公司,最怕的就是小團體的存在,但是作為新時代的人,在堅定立場的同時也要不斷提升自己,默默無聞固然好,但是一直默默無聞你自己昧心自問心裡不羨慕那些公司精英的待遇麼。而且作為我們中國人遇到事情要勇敢,你不站出來我不站出來,事情永遠得不到解決,趨利避害是本能。但是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在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勇敢站出來,因為國家是不可戰勝的。

可以做一個庸人,但是不可做無用之人!

文章參考【三國志】【晉書】【三國演義】等書籍,歷史新人原創,如有錯誤,歡迎指出,個人意見不代表任何人任何立場,個人原創轉載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