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識薛家(二四)長孫無忌和李道宗都不是被烤死的,傳說來自明朝

在薛家將系列故事中有這麼一個情節,是講反派人物李道宗之死。情節發生在《薛丁山徵西》的故事篇章中,背景是李道宗陷害薛仁貴失敗,薛仁貴便在徵西大軍開拔之前拿李道宗祭旗。小說中設定李道宗是皇族,與唐太宗李世民關係密切,所以受到李世民庇佑。李世民說李道宗是王爺,不能刀父加身,勸薛仁貴放過李道宗。程咬金出了個主意,把長安玄明寺的銅鐘取來,把李道宗扣在鐘下,然後在周圍點炙烤,把李道宗烤死在銅鐘之中。這個篇章非常之經典,在很多古典文藝作品中被反覆採用。

重識薛家(二四)長孫無忌和李道宗都不是被烤死的,傳說來自明朝

無獨有偶,在武則天的傳奇故事中也有類似的情節,不過這次目標換成了長孫無忌。故事背景是長孫無忌謀反失敗,被唐高宗李治囚禁在寺廟中。對於如何處理這個國舅爺,李治一直沒有好辦法。因為他母親長孫皇后去世前有遺囑,說是無論長孫無忌犯下多大罪孽,都不能刀父加身,留一條生路。可長孫無忌又野心勃勃,被囚禁在廟中也不忘暗中聯絡黨羽造反。武則天給左右為難的李治出了個主意,便是用寺廟的銅鐘扣住長孫無忌,然後在四周放火燒烤,將其烤死在銅鐘之中。

重識薛家(二四)長孫無忌和李道宗都不是被烤死的,傳說來自明朝

這兩段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還被改編成評書、戲劇、影視劇等各種藝術形式,有不少的觀眾群體。然而小說家之言畢竟是為了藝術作品而生的,不能當真去看。實際上長孫無忌和李道宗之死都與銅鐘炙烤無關,他們都是死在在流放發配的路上,原因也與火燒無關。

唐高宗時期發生了房遺愛和高陽公主的謀反案,長孫無忌利用這個案子對皇室中的反對者下手,冤殺了不少忠臣良將。任城王李道宗是李唐皇室聲望最高的王爺,也是長孫無忌在皇室中的主要政敵,於是被捲入了這個案子中。最後在長孫無忌的逼迫下,李道宗背叛流放象州,路上病逝,享年五十四歲。

重識薛家(二四)長孫無忌和李道宗都不是被烤死的,傳說來自明朝

李道宗去世後李治與長孫無忌的政治鬥爭進入白熱化,最終他在武則天和寒門官員勢力的幫助下擊敗了長孫無忌,掌握了朝廷大權。長孫無忌是以謀反的罪名下獄的,李治下詔削除了長孫無忌的官職和爵位,並派兵押送流放到黔州。後來李治又派李勣、許敬宗重審長孫無忌的謀反案,並派中書舍人袁公瑜前往黔州審問長孫無忌。袁公瑜一到黔州後便逼迫長孫無忌自盡,然後將其家產抄沒,近支親屬都流放到嶺南。而這過程中雖然李治有所猶豫,但那都是甥舅之間的情感,並沒有什麼長孫皇后的遺囑。

重識薛家(二四)長孫無忌和李道宗都不是被烤死的,傳說來自明朝

所以在唐朝的這兩樁大案上,李道宗和長孫無忌都不是被火烤死的。小說故事的作者在編纂之時應用這個模式,只是為了將小說的情節豐富,讓李世民和李治顯得更像仁君而已。而這種殺人的方法也不是作者憑空捏造,在歷史上也是有原型的。作者只是將這個歷史原型改頭換面,用到了自己的小說之中。

從史書上看,歷史原型來自於明朝,主角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當時明成祖朱棣通過靖難之役攻佔了南京,逼走了建文帝朱允炆,奪取了明朝皇帝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次子朱高煦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尤其是在戰功方面非常顯赫,就連朱棣都誇獎說"此子肖我"。

重識薛家(二四)長孫無忌和李道宗都不是被烤死的,傳說來自明朝

有了父親的看重,朱高煦就膨脹了,越發的不可一世,想要跟太子朱高熾爭奪皇位。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為人仁厚,受到朝中文武大臣的擁戴,但戰功不顯。他身材很胖,又有點瘸,一向看重軍功的朱棣有點歧視這個長子。只是因為朱高熾當太子多年,很多朝政都依託其才能完成,所以並沒有將其廢除。這樣一來朱高煦便覺得自己有機會了,便暗中聯合弟弟朱高燧組織黨羽,想要爭奪太子位。在經過一系列政治鬥爭後,朱高煦和朱高燧還是玩不贏哥哥,最終沒能當上皇帝。而朱高熾則在朱棣去世後即位,這便是明仁宗。

重識薛家(二四)長孫無忌和李道宗都不是被烤死的,傳說來自明朝

朱高熾即位後忙於整頓朝政,穩定朱棣留下的爛攤子。而朱高煦則繼續和朱高燧一起搞謀反大計,計劃從原來的當太子,升級到當皇帝。朱高熾為人厚道,重感情,雖然知道自己的弟弟在暗算自己,卻沒有想著先下手將其拿下。而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則不同,早就對二叔三叔嚴加防範,隨時準備先下手為強。

朱高熾即位時年齡已經不小,再加上體胖多病,八九個月便去世了。朱高熾一死,朱高煦和朱高燧便認為機會來了,立馬打起了反叛的大旗。當時太子朱瞻基在南京,得到消息後加緊北上北京,準備接手皇帝位。而朱高煦和朱高燧便在朱瞻基北上的必經之路上設伏,想要先手拿下朱瞻基。

重識薛家(二四)長孫無忌和李道宗都不是被烤死的,傳說來自明朝

好在朱瞻基有所防備,繞開了這條路,提前回到北京,朱高煦和朱高燧的陰謀落空。朱瞻基即位後便派兵南下平叛,而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軍隊也臨陣倒戈,於是兩人被擒送到北京,朱瞻基將這兩人圈禁起來,安置在西安門內的舊宅。可以說圈禁這種處理辦法,已經算是明仁宗父子對謀反最為仁慈的處置辦法了。

與朱高燧從此偃旗息鼓不同,朱高煦則非常不服氣,在圈禁的地方還桀驁不馴的樣子。後來朱瞻基抽空去看望朱高煦,而朱高煦不領情,反對對朱瞻基無禮,故意伸腿絆倒朱瞻基。朱瞻基大怒便派人用三百斤的大銅缸扣住朱高煦,然後在四周放火炙烤,朱高煦便被活活的烤死在裡面。

重識薛家(二四)長孫無忌和李道宗都不是被烤死的,傳說來自明朝

這個事情在明朝非常有名,不但被記入正史之中,還在各種文人筆記和稗官野史中流傳。薛家將系列和武則天系列故事雖然是以唐朝為背景,但卻是在明末清初時誕生的。作者作為明末清初的人,把很多明朝的歷史典故也改頭換面的寫入小說之中,於是有了銅鐘炙烤李道宗和長孫無忌的情節。而現代的影視劇又是以明清時代的小說為原著版本改編的,這兩個情節也被適當的沿用下來。所以我們看到現代改編的藝術作品中,也有這樣的情節。而這些的最早原型出處,都是朱瞻基處死朱高煦的歷史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