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票擬”、“批紅”都是什麼意思?


如果你你經常看明朝的電視劇,就會發現頻繁出現“票擬”和“批紅”這兩個詞,那麼什麼是票擬,什麼又是批紅呢?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制,皇帝親自領導六部,結果把皇帝累的夠嗆。後來朱棣登基,建立內閣制,讓一部分人入文淵閣幫他處理政務。後來內閣不斷膨脹,到了明中晚期,內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後來到了明宣宗時期,內閣形成了更為完善的政務流程:簡單說就是票擬和批紅

所謂票擬,就是全國各類奏章彙總內閣,內閣大學士先看,看完後寫出自己的處理意見貼在奏章上面。然後把這些票擬好的奏章送到皇帝處。

而批紅就是皇帝見到奏章後,看完大學士的票擬,然後在票擬處用硃砂寫上自己的意見,即同意大學士的意見還是有別的旨意等,這個過程叫批紅。

然後,明朝的皇帝比較懶,而且各有各的愛好,有喜歡的蛐蛐的,有喜歡做木匠活兒的,有喜歡煉丹的。所以批紅這個件事後來慢慢的被司禮監太監把持,這也就形成了明朝宦官專權的局面。

不過明朝皇帝也不是笨蛋,他們設計了一套內外對稱的機構體系,外有內閣,內有司禮監,外有三法司,內有東廠、錦衣衛,外廷有派往地方的總督、巡撫,而內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鎮守太監、守備太監等等。這樣,內廷、外廷相互制約,才能確保皇帝的決策地位。這也就是為啥嘉靖皇帝整日煉丹,卻能牢牢掌控大明帝國權力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