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也是一種糧食,為什麼感覺種植的人很少?

Amuwa


炎炎盛夏,幾個月不下雨是什麼情況?種田人是什麼感覺?古詩:“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苗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沒有水利設施,沒有灌溉條件,北方地區只能“看天吃飯”,遇到災荒,人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現在的穀子都是改良品種穗大杆低

一、高粱既耐旱,又耐澇,根非常深,鬚根系發達。所以,高粱十分適合乾旱、肥力低的土地。高粱秸稈可以編席,如果再插入紅秫秸的花紋,還是很美觀的。葶子(最上面一節)可以做笊籬、飯筐、女孩做針線活的針線筐。最上面是高粱的種子果實。謎語有云:“青竹竿十八節,上面坐個紅臉關二爺”。脫了粒叫笤帚毛子,可以做笤帚,可以做刷鍋的把子。當然,高粱杆用麻繩連一起還可以晾曬東西,透風曬得快。窮苦人家也可以蓋茅草屋用。

這是老品種產量低對土地肥力要求也低

高粱渾身是寶為啥不種了?首先是產量不高,又不好吃,除了高粱酒廠做酒,用處不大。其它用途也被更好用美觀的塑料製品取代,所以,種高粱的少了,有的地方全部被玉米取代,因為玉米更好吃,產量也更高。主要是玉米適合高水肥土地,俗話說:“玉米是個大肚漢,能吃也能幹”

現在的高粱都是改良品種,個矮高產

二、穀子可是古代的主糧,五穀之一。歷朝歷代都很重視。因為,穀子耐儲存,幾年都不變質,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遇到災荒可以立刻賑災,其餘糧食可能已經過期黴變。吃著方便,好吃,只要脫皮就行,省力省時。最重要的還是它適應北方乾旱貧瘠的土地。聽我爺爺講,有一年大旱,莊稼都乾的成柴了,心裡的焦急得沒法形容。沒辦法,只好用耙子樓成一堆拿回家準備日後當柴燒。到了晚上突降一場雷陣雨,爺爺的爸爸對爺爺說快放地裡去,結果這一年的穀子穗大籽飽。這就是穀子,就這麼奇妙,起死回生術也沒有這麼見效。現在的自然條件好了,由於產量不高,小麥面成了主糧,麵粉加工都是機械化,小米的優勢沒有了,因為種植的人越來越少。鳥又喜歡吃,只有個別地方還在不太肥沃的旱地種植。





攝氏42


高粱面吃多大便幹,長時間不解便會憋壞人的。據說從前大伯家有個小孩年僅五歲 ,有一年吃了高粱面一直屙不下來,全家人可嚇壞了。摸摸孩子肚子好幾天沒解便脹鼓鼓的,孩子屙不下來難受得哇哇叫,咋哄哄不住。看事不對大伯趕緊按住屁股用筷子剜,大母趕緊給孩子灌香油,所有辦法都使盡還是不中。看事不妙大伯趕緊把孩子抱衛生所,醫生當時看看也沒啥辦法。後來拿一瓶生芝麻油給孩子一灌腸算是解除了風險。有人說孩子屙不下來還用大驚小怪!其實也很嚇人吶。小孩子腸壁薄弱,弄不好會鬧出大事的,從此後大伯再也不讓小孩子們多吃高粱面了。

一、有人說既然高糧面吃多了便幹為什麼還是要種。那是過去生產隊年代,麥季糧食早吃光了,秋糧玉米大豆紅薯成熟晚,高糧黍黍比其它植物成熟快,生產隊為了補缺群眾生活年年老種幾十畝高粱分給群眾解決燃眉之急。其實在那個時候種高粱不光是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其實用處可多了,高粱米能燒酒,高粱秫秸能織簿蓋房,高粱穗能扎梱笤帚,高粱根茬能燒火做飯。其實生到那個時代的人也很不想吃高粱面,可你不吃沒辦法,吃了高梁面饅頭感到嘴裡又澀又苦,用高粱面做粥、再放點辣椒喝上一口難受人,會叫你頓時感覺那時候的日子象咽苦藥,象咽苦酒。有人說高粱面那麼不中吃不吃不行嗎?是的,你今天不吃,明天再不吃……大後天你不就餓毀了……

二、其實紅高粱除了人吃還可燒酒、釀製甲醇、食品糕點、條篾編織用處大著哩!如今有人說紅高梁也是一種植物為啥沒人種啦?我想不能說沒人種,你只是沒找到地方。你到地域遼闊的西部邊疆、東北黑吉遼三省,那裡還有大面積種植,一是人家那邊地面寬,人均合地多,二是人家那裡食品加工廠多,只因食品廠多人家種高粱不愁賣。如果你到內陸地區、到長黃地帶那裡一家一戶人均只有畝八地,他們一年種點稻米小麥還捨不得種其它雜糧。即便是種了一點你賣給誰?因此這就是他們不願種紅高粱的原因。





農村土秀才


還是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在過去的年代,在我們東北地區,主要種植的糧食品種就是高粱,穀子,玉米和大豆,水稻是後來才開始大面積種植推廣的,而在那個年代,高粱磨出來的高粱米,不但是我們飯桌上的主要糧食品種,甚至是可以排在第一位置的,在當時的軍隊,單位,學校等所有的的食堂裡,高粱米也是排在第一位的,在計劃經濟時期,過去城市居民吃的供應糧中,每個月除了2斤大米,2斤白麵之外,其餘供應的糧食就是高粱米,玉米麵的,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都沒吃過高粱米飯,而在過去的那個年代裡,可能一天三餐都是吃高粱米飯的!



我們都記住了那句歌詞了吧,“我的家在東北的松花江上,那裡有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而我們吉林省,就是歌詞裡所說的松花江上,那個時候還真是以種植高粱為主的,到了 70年代以後,吉林省開始大面積種植水稻,有了大米做為飯桌上主要的糧食品種之後,高粱米也就從我們的飯桌上退了下來,吉林省也就大面積減少了高粱的種植,甚至有很多農民就不種植高粱了!



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種植高粱了?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了,人民有能力購買大米,白麵這樣的細糧了,而且市場上的大米,白麵也是敞開的供應,所以過去曾經是主糧粗糧的高粱米,已經沒有人吃了,如果偶爾的吃一次的話,那就是吃個鮮了,或者說那是改善一下生活了!



在我們吉林省,種植高粱很少了,既使有種植高粱的,也就是種植特殊品種的的高粱,而種植的高粱,也不會磨成高粱米了,大多數的高粱都用於釀酒了,或者用於製造飴糖,你在我們吉林省的市場上,你是可以買到純高粱釀造的高粱酒的,雖然,高粱也是糧食,高粱米也曾經是我們飯桌上最主要的糧食品種,但是,當有了更好吃的大米,白麵之後,高粱米當然也就沒有人吃了,所以,高粱也就很少有人種植了!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高粱也是一種秋糧,和玉米同時成熟,但是高粱的顆粒是暴露在外面,會引起好多鳥來吃,產量不高,種植戶要搭棚子看護才行。

原來酒廠還有收購的,現在也沒有了,相反玉米產量高,價格也一路高升,酒廠用量也大好銷售。

高粱米和麵口感差,人食用後消化不良,價格低,所以種植戶很少。

不過我妹家去年種了一點,主要用於做醋粉原料,就是產量不高。


周原人家666


高粱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作為很重要的糧食作物,它的發展歷程也是曲折多變的,現如今作為雜糧作物栽培。如今大面積種植高粱依然是有的,但是跟玉米相比差了很多。為什麼高粱種植面積減少了呢?

口感不好,主糧變雜糧

高粱是熱帶乾旱或半乾旱地區的一種很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在溫帶也有部分種植。高粱適應能力強,抗旱、耐澇、耐鹽鹼和貧瘠的土壤,在一些邊遠和高寒地區都能生長,在我國一度作為主樑作物栽培。

高粱營養物質含量跟麵粉、粳米相差不大,健脾止瀉,有一定的營養保健作用。但是在農村,相對於小麥玉米而言,它的種植面積小了很多。在我老家,人們基本上在地頭、地邊或者道溝那些水淹地種一點兒。



雖然高粱米營養價值高,但是高粱的表皮中含有一種叫做“單寧”的抗營養因子,造成口感不是特別好,生活困難時期人們還會以其為口糧,生活條件好了,選擇多了,這種口感不太友好的高粱也就慢慢的由主糧變雜糧了。記得今年過年時在老家吃過一點兒高粱面的菜煎餅,很硬很澀咬不動的感覺。

而且高粱的蛋白質含量相對較少,加工過程中不易形成麵糰,因此在食品加工方面的發展也不太好。還記得東北地區常見的零食“高粱飴”吧,裡面其實是沒有高粱的,主要原料是玉米。但是在最初是高粱面做的,後來人們發展玉米麵會更好,於是就成了玉米麵做的高粱飴了。

種植成本高、產值低,競爭不過玉米

很多人可能要說了,高粱除了吃之外還有很多用途呀,比如用作飼料,再比如釀酒!高粱釀製的酒可是質量和口感都是上乘的呢。看過《紅高粱》吧?單家大院就是靠高粱酒的產業支撐發展成高密大戶的呢!

從種植上看,與玉米相比,高粱的生育期長了些,夏玉米一般三個月,而高粱通常在130-140天,費時間是個很大的劣勢。

高粱籽(食用高粱)成熟時籽粒外露,一則容易脫落再者很容易被鳥取食,這次在老家,看到一小塊兒地的高粱也用了防鳥網,沒辦法,否則不夠鳥兒吃的。

再者高粱的收割比較費工,大型收割機不像玉米這麼普及,有的還需要先割穗在脫粒兒的,相對較麻煩,而且產量不如玉米,價格也不算高,種植收入自然差了些。

農民種植作物,一來看用途,再者還有看收成的不是。種種原因造成高粱種植投入大產出少,在跟玉米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進口高粱衝擊力大

養殖業中對於高粱的需要還是蠻大的,因此我國也是很重要的高粱進口國,外國高粱對於本土高粱的衝擊也是蠻大的,老百姓種植積極性受到打擊。

好在國家也逐步發佈一些政策,鼓勵發展雜糧作物的種植,高粱的種植慢慢受到重視。一些白酒集團堅持中國酒用中國高粱,發展訂單農業,高粱的種植會慢慢變成另一種局面!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

漫行草木間


的確,高粱算是一個質量比較高的糧食。特別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裡,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高粱都曾得到大面積性種植。隨著人們聖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生活條得到了改善,高粱種植已經漸漸消失。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裡,普遍的生產方式是集體制,那時候的高粱也曾大面積種植,且都視之為珍寶。不僅如此,高粱還能來釀製高粱酒,在那個年代裡也曾是不可多得的糧食植物。

但是後來的玉米,稻穀各種雜交品種出現,其產量是翻了一番。相之比較於高粱,玉米,大米更適合人們。所以對於現在的農村來講,基本都是種植玉米,稻穀等。像高粱這種植物也只是少量種植,用處不是很大,很多都用來餵養家禽。

另外,在以前那個時代,有很多老酒廠都會收購糧食,因為他們需要大量的高粱來釀酒。但是,雖然現在依舊有所謂的高粱酒,但是卻很少有人收購高粱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現在的釀酒廠都是專門的大面積高粱種植基地,像一般的農村地區基本沒有太多人種植,基本都是生意人種植偏多。

好了,以上便是個人經驗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川農記憶


高粱是C4植物。單從各種營養物質含量來說,高粱的蛋白質、糖含量還是很高的,要高於玉米。但是產量極低,口感差,高粱含丹寧較多,苦澀,適口性差。秸稈的用處不大附加值低,致田地貧瘠,且不利於來年耕種,加上美國進口高粱價格低廉使得很少有人種植高粱。


雖然高粱產量低,但高粱也有天然的優勢,比如高粱既耐寒又耐澇,很容易種植。另外,高粱雖然難吃,但高粱釀的酒卻是很香醇,如果是純高粱釀的糧食酒,就更是上好的原料了!

現在更多酒坊主要以其它雜糧釀製勾兌,相比高粱成本要低的多。


不夠藍色妖姬


高粱現在也有一定面積的種植,只不過和上世紀90年代之前相比,面積少了太多,也可以說想找塊高粱地也比較難了,而且,現在的高粱主要是以釀酒和帚用為主,食用基本看不到了。

1、種植成本高。雖然說高粱也是大田農作物,但是現在的優質高粱種子價格非常高。據說一些優質的高粱種子能達到80元/斤,這和其他的大田農作物相比,在種子方面就需要多投入一部分資金。


2、食用口感差、增加腸胃負擔。曾經東北是食用高粱的主產地。吃過高粱的農民朋友都瞭解高粱米的口感,的確不咋地。即便是在追求養生的今天,高粱米也是沒人願意吃的;其次是高粱米對腸胃不好的人來說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因為高粱中有一定的單寧成分,對腸胃有一定的刺激性。這也是現在的人對高粱有一些抗拒的原因。

3、高粱的產量不理想、銷路有著狹窄。現在的高粱主要是以釀酒和帚用為主,但是高粱釀酒對高粱的品質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高粱的品質不達標,銷售就會是一個問題。如果是帚用高粱,銷路也挺狹窄吧。



這樣來看,高粱現在的種植面積縮小也是正常的。同時,現在高粱主要是在一些知名白酒的產區進行種植,東北的高粱也已經衰敗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高粱為我國主糧之一,近年來隨著四大主糧的結構性調整,高粱也隨著進行著結構調整,主要方向是以釀酒為主,食用為輔,其它飼料結構等方面也有消費。

而種植量減少也是隨著結構性的調整進行的,高粱的種植也會隨著價格的變化而變化。主要顯示出以下兩方面的因素。

1、釀酒業訂單種植為主

據查,我國高粱的主要消費為釀酒,釀酒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現在已經形成了清香型、醬香型等幾種酒香型,其主要原材料為高粱。而其中有一些國際和國內馳名的酒類品牌,現在都進行著高粱訂單式種植。比如山西汾酒廠主要在華北、西北、東北區域進行訂單式種植,酒廠自己提供高粱種,保證收購,收購有的會有保底價,但現在都按照市場行業來決定收購價。華北農村,沒有合適的種植作物時,或者需要進行輪作時,就會與酒廠簽訂高粱種植協議,成片制地進行種植。近兩年來訂單高粱產成本算下來,成本不會太大,單價從0.90元-1.10元之間,還是有一些利潤的。

2、食用高粱為散種為主

食用高粱與釀酒高粱還是有區別的,釀酒高粱品種是不能食用的。所以,為了食用,農民會少量自種一些食用高粱。種植的原因主要是滿足自己食用,還有一些小雜糧加工廠為了滿足自身加工的需要,也是訂單式種植,種植量近年來不是很大。雖然生產程序不太複雜,與玉米比起來其利潤還是差一些。

高粱面可做成各式食品,但其面硬,與豆麵莜麵比較起來,人們更喜歡吃豆麵莜麵,市場受歡迎人群不是太高,加之因為種植少,正經的紅面都夾雜著白麵等,質量總是受到一些影響。

從糧食種植的結構來看,將來這種訂單式的種植會越來越多,農民單一種植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隨著農業土地流轉的變化,一些溝梁地會被利用為種植高粱等小雜糧,以補充人們對雜糧的食用需求,但釀酒高粱的種植還是主要的。


農資人實錄


說起高粱,不由得想起小時候吃的紅高粱粑,那香甜味兒一直縈繞在腦際。感覺小時候家鄉的高粱很多,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的,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吃過高粱粑了,也很少見人再種高粱了。高粱也是一種糧食,為什麼現在種植高粱的人少了呢?

的確,相對以前家家戶戶都種高粱來說,現在種植高粱的戶數的確少了很多,但是高粱仍有種植的,特別是產酒基地的高粱種植,仍然有很多。那麼,為啥除了酒廠生產基地的高粱之外,其它地方為何少了很多很多呢?我覺得,這與高粱的實用不強和產量不高有關。



高粱為什麼實用不強?

高粱是一種糧食不假,但食用的方法不多。煮飯時,一般很少有把高粱直接當米做飯的,多是摻到大米中做混合飯,還有就是做高粱粑。高粱因其特性決定了它不能做主糧,是小眾食品,甚至有些人還不喜歡吃。除了煮酒用,高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確實不多,這就導致高粱的普及比較難。以前人們生活不富裕,事情也沒那麼多,平時有閒心做做高粱粑什麼的調節生活。現在的人們生活富裕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同時人也更忙了,事情變多了,沒那閒心去做高粱粑了,所以在農村種植高粱的人越來越少,甚至幾乎看不到高粱的身影了。

但是,種植高粱的總體面積並不少,像貴州、四川、東北三省等地,都有很多大型的高粱種植基地,它們的去向都是酒廠。大大小小的酒廠都有高粱種植基地,保障著煮酒糧食的源源不斷。高粱種植基地的農民也喜歡種植高粱,因為價格還行,種植高粱比種植玉米賺錢。在我們貴州,每公斤高粱收購價格為3.3~3.8元,比玉米要高出一倍,大體上種植高粱的收益比種植玉米要高出一倍左右,所以有銷路的人,自然願意種植高粱。



高粱的產量不高,影響了大家種植的積極性?

高粱的產量的確不高,一般畝產量為250~450公斤,多數為400公斤左右。意思是說,平均每畝約800斤,1000斤都不到。當然,產量不高,但價格是可以的,比玉米的價格要高出一倍左右,但是收購渠道有限,一般酒廠都建有自己的生產基地,或者委託有村寨生產基地,都是提前準備的,避免高粱收購不力而斷了煮酒之糧,他們幾乎都有固定渠道。而作為一般種植高粱的散戶,你能賣給誰?沒有銷路,不敢種植啊!

所以說,農民不種高粱,主要原因不是因為產量不高的問題,而是沒有銷售渠道的問題。當有銷售渠道之時,我相信很多農民都會種高粱而棄玉米的,因為種植高粱比玉米收益高呀,差不多高出一倍呢!由於高粱不能當主糧,只能當作配糧,市場上銷量的確有限,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市場量而言,除了酒廠收購,別無它途。但酒廠為保障糧源,一般都建有自己的渠道,所以外人根本插不進去。故而,種植高粱的人家是越來越少了。



也許,在越來越繁忙的人們生活中,紅色的高粱粑已經只能作一次又一次的回憶了。現在的街上偶爾也能見到高粱粑,但已經吃不出原來的味道了。或許未來,在農村農民們已經過了專心掙錢的歲月,豐衣足食之後又能閒下心來的話,可能高粱粑之類的美食又將呈現在人們生活中也說不定?我相信,那樣的日子應該會有的,只是那時候,農村的大娘大嫂們,是否已經忘記了高粱粑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