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河南考生独自来到四川上大学,不适应想要退学,怎么办?

K896067043


在退学之前到网上来问问是对的,说明你还是充满智慧,虽然有诸多的不适应,但还是用理智战胜了冲动。

在外人看来,河南和四川各方面都是差不多,又不是从北上广一线城市过来的学生,过多的娇气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做作。


作为一名大学生,排在第1位的就是要有生活的适应能力,这种生活的适应能力不仅仅意味着要独立,还要接受四川的饮食习惯,风土人情,这是一名大学生的基本能力。

我说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每年四川省那么多的大学都是对外全国招生的,如果大家仅仅是因为区域差异而选择从四川退学的话,那四川的这些大学还能办得下去吗?很显然,大学生上学的时候,对环境过多的选择是错误的。不说你从河南到四川,很多人学习从国内到国外都适应过来了。

饮食方面更不应该是问题,现在的大学食堂饮食上基本上不会全部都是本地的菜品,不吃米饭有馒头,不吃麻辣有清淡的,大学里面的学生,南方北方的都有,学校食堂提供的菜肴还是很丰富的。

所以,我认为你说的不适应根本就没有逻辑基础,估计更多的是你想家了,而且选择的这所大学肯定不怎么样,失望加独立性不强,就造成了你想退学的想法。但我还是建议你慎重考虑,身处自己退学的政治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弥补和改善的办法。

支持我的,给我个赞和关注呗!

美蛙英语


我大学在重庆上的,班上一共32人,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北京,河北,河南,云南,福建,江苏,新疆等等,四川重庆的十个不到。

大一第一学期,重庆的冬天潮湿又阴冷,很多同学,都是靠吃火锅来取暖。北方的同学,特别是北京那位同学,由于吃不了辣,每次只能干瞪着眼,看起来很郁闷。

毕业的时候,那位北京的同学,每周都要去吃火锅,无辣不欢。

毕业时,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留在了重庆或者成都。



题主是从河南来四川的大学,不知道具体是哪所学校。你说不适应,我觉得可能有三个方面:

1、听不懂方言

在四川上学,说四川话的同学居多,要么为了让外省同学能听得懂,有的会勉强自己说“川普”。如果去逛街买东西的话,听到的都是四川话,可能觉得听不懂,有些不适应。

听不懂别人的话,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障碍。本来要买点苹果,不知道老板说的是“四块钱”还是“十块钱”?干脆放下不买了。

这个烦恼,应该每一个去外省的学生都会遇到。

2、吃不惯饮食



四川无论是成都,绵阳等等地方,吃麻辣的习惯都是一样的。

早餐麻辣小面,中午米饭菜,晚饭可能是麻辣烫。我一个石家庄的同学,中午吃米饭的时候,一定会再买一个馒头,因为她觉得米饭的口感吃了吃不饱。

我婆婆和公公送我小姑子去重庆上学时,买了一碗小面,觉得太难以下咽了。因为北方面条是面和菜码分开,四川的面条,大多是清水煮面,作料放在碗里,要是不爱吃辣的话,清汤的就不好吃了。

北方同学吃不惯南方的饮食,把这个问题交给时间吧。

3、不习惯气候

北方的冬天,要比南方的冬天好过一些,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以前在重庆夏天的热和冬天的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灵魂里了。来北方快十年了,虽然夏天也热,冬天空气不好,但是都还可以忍受。冬天在有暖气的室内,做事不那么冻手冻脚了。

题主还没有过到冬天,所以这一点还没有体会,这个原因的可能性比较小。

但我想说的是:既来之则安之!每一个人,都需要离开舒适区,去开拓新的领域,首先适应力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调整心态,让自己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退缩。我敢打赌,四年后的今天,你一定会舍不得这座城市,因为它见证了你的青春,有一群和你共同度过青春的好友,还有你整个人能力的提升,都会让你说:其实这里也挺好!

是否退学,请三思。您觉得呢?欢迎讨论!


英语老师Minnie


刚入大学的新生们,多数都会有这种不适应,因为不适应,所以会产生逃避心理,想退学。别紧张,你的不适应是一种正常现象。

我儿子也是去年上的大学。上大学之前,他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学校专业都很满意。但报道完,在学校呆了三天后,突然告诉我说,他要退学复读。我一夜无眠。第2天,来到儿子的学校,和儿子做了一次长谈。


原来,在这三天里。儿子听到了一些 关于学校的负面消息。什么学习风气不是很浓,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排名连全国前十都没进。总之全是各种道听途说的负能量。再加上,自己几天来的观察,学校确实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一下子就产生了心理落差。失落之时,再环顾四周,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感觉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离得很远很远。夜深人静,会被恐慌和不安惊醒。后来又听说自己的好友要复读,于是,便 坚定的认为,自己复读一年,一定能考上名校。

我和儿子心平气和的长谈了一次,和他分析了一下复读的利弊和当前的情势,儿子答应我,自己会安心上大学的。但我看得出,儿子的内心非常痛苦。后来回家的一个月里,我一直忐忑不安。生怕儿子再起执念。所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慢慢适应了大学生活,心情越来越好,从此以后再也没提复读之事。


每一个刚上大学的孩子,初次离开家乡独自生活,心理上的,生活上都会有不适应感,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过了这个适应期,和周围的同学老师熟悉了,大学生活慢慢走入正轨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题主是河南考生,河南能上大学的孩子真心不容易啊。而且所上大学是在四川,四川是美食之都,天府之地,教育发达,经济繁荣,风景秀丽,许多人心目中向往的地方。能在此上大学,是一种幸运,题主应该珍惜呀。

18岁读大学,是人生的一个全新的开始。初期的不适应是正常的。人早晚得学着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长大,是从学着适应开始的。


花朵5506


一看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二十多年前去山东济宁走亲戚,那里的人一天三顿吃馒头,喝面糊,我也是适应不了,因为我是南方人,生活在东北,东北大米白面都有,我的生活习惯是米面兼食。在单位食堂吃馒头,回家就吃大米饭,在单位吃米饭,回家就吃馒头。如果让我顿顿吃大米,怎么吃都不腻,如果让我吃面食,连续吃三顿就头晕,哪怕是最好吃的饺子也不行。

河南人的生活习惯和山东差不多,他们的味蕾就适应馒头、面糊、面条、烩菜、胡辣汤。这位同学到了四川,虽然学校食堂可能也有馒头,但应该是以大米饭为主的,而且绝对没有了面糊、烩菜、胡辣汤之类的河南特色食物。不过,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最受国人欢迎的菜系,一旦吃上,最容易上瘾。

不知这位同学是男还是女,假如你是个男生,难道就不想在成都好好欣赏欣赏美女?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找一个漂亮的川妹子做老婆呢!相比于河南,我觉得四川的女孩更水灵。不知有多少外地人做梦都想娶川妹子呢!

当然,这位同学不适应的原因倒不一定是饮食的问题,也可能是没出过远门,不适应陌生的环境。可是,每个人都要有成长的过程和经历,适应环境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假如一个人不适应环境,总不能让环境来适应你吧!要是感到陌生就逃避,那人生几十年,难道你就待在那个小村子里不远走?要是那样,你还考什么大学?只要出远门就没有了熟悉的乡音,没有熟悉的家乡饮食,那怎么生活啊?

所以,我还是奉劝这位同学,安心的在四川读大学吧!而且要从尝试吃大米饭和麻辣川菜开始,从听四川话开始。等你四年大学毕业时,你已经被四川的人,四川的景,四川的美食所吸引住了,再也不想离开四川了。不信你就试试。


若愚趣谈


我是浙江人08年考上重庆大学,当初也是不适应那里的气候和环境,特别是语言听不懂老师讲的付么。过了半年我开始习惯了,四年大学后我考了研究生毕业后我就在重庆工作。现在我非常喜欢重庆和成都这两个城市,准备安家重庆了。


用户5848847851802


朋友的孩子今年也考上了四川的一个大学,夫妻两个开车送孩子到学校,才回来,她说去了四川就下雨,冒雨在孩子的学校转了转,转完后,天就晴了,这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觉得有点不适应。而且气温比我们本地的要凉快些。

在自己的家乡住习惯了,现在换了个地方,像饮食、气候等难免有些不习惯,得有个适应过程,慢慢地就会适应的。

还有个朋友的孩子考上南京上大学,在家好好的,只要一到学校,就起满脸疙瘩,痒得不行,整个学期就在吃药、打针中度过,即使这样,朋友的孩子也没想要放弃。

不适应是暂时的,你就把这个当着对自己的考验,高考那么苦,那么累,现在上了大学,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退学了干什么?复读?还是有其它的出路?

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发现学校的不适应这是件小事,生活中更大的困难还有很多,在这点事面前就退缩,遇到大的困难该怎么办?

欢迎关注@低吟浅唱的花,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低吟浅唱的花


中国有句俗话,叫“好男儿志在四川”,我1968年被分配到四川省若尔盖县的地质队,那个队虽然是四川地质队管辖的,但是80%却是河南本土人,他们多数是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当年的北京地质学院)和宣化地质学校、长春地质学校的毕业生,他们为了响应毛主席“我们也要有原子弹”的号召,整体从你们河南的遂平县搬到这个川西北高寒高原的铀矿地质队,住帐篷、战严寒、战斗在高原几十年,那时那能讲什么条件,也无法与四川内地比,更不能与现在的生活条件比,可是就是这些河南人在这高寒的川西北高原找到了我国特大的铀矿,给我们的核工业提供的原料保障,他们一直在这里工作了10年,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那批河南人才回到河南平顶山,他们献了青春献家庭。

你因为学习刚来四川,肯定是不习惯的,但是这只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我的儿子1993年从成都考到广西的一所大学读研,最后留校任教,广西南宁的饮食是粤菜系列的,口味与四川是天壤之别,南方的气候特别热,当时还没有空调,但是他坚持下去了,在那边安了家,家庭、事业都很圆满。你到四川来是来学习的,可不是来享受的哟,相信你会习惯的,爱上四川,祝你成功!


唐堂43


我四川的,去年我的孩子去了长春上大学,在家里受到父母百般呵护还挑三拣四的,我倒是真的挺担心他会适应不了,因为那边和四川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气候差异太大了……没想到他适应能力真不错,很快就融入到异地大学生活当中并且各方面表现不错。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要环境来适应我们,相信你能够慢慢适应的到时候毕业了还舍不得离开呢!成都不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吗?这可不是浪得虚名哟


劈波斩浪mzm


我女儿去年也是考到成都上大学,我们是湖北人,9月份一整个月女儿都在抱怨成都的潮湿气候,因为身上长了荨麻疹,迟迟不好。另外女儿对专业也不喜欢,说想回来复读。但我们都没有支持她的想法。气候慢慢可以适应,专业也要学习之后再下判断。现在一年过去了,孩子已经适应成都的气候了,并且接受了所学的专业,在学校也结交了好朋友,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复读太苦,压力也大!


唐唐68981


我一个河南考生独自来到四川上大学,不适应想要退学,怎么办?

这位年青的朋友,如果仅仅是不适应就想退学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呢?大道理我就不说了,因为你也是成年了。现在我站在四川人的角度给你说说理由,希望能对你有触动吧。

1.你从中原地区、高考大省河南来到西南地区、天府之国的四川,是一次文化和人生的大迁徙,将会是你一辈子难得的经历。四川的美景最多,历来居中国旅游第一大省,如果你不相信,可以上网查查。来到四川读几年大学,定不负此生!


2.你初来四川,可能一时还不能适应,但你知道吗?四川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文有李白、杜甫、苏轼等等,武有朱德、刘伯承、陈毅等等;远有武则天、刘备等等,近有邓小平、张大千、郭沫若等;就连艺人界也是人才济济,相信你一定听过:王小丫头、刘仪伟、李宇春、张靓颖、张杰、谢娜、谭维维……培养了这么多名人的地方,你觉得还不能去适应吗?也许将来,你就是其中一员呢!


3.四川的美味,你不喜欢吗?先不说火锅、麻辣烫、串串香了,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种小吃,就能让你品尝一年也品不完。别说你不喜欢哦,据我所知,很多人来了四川,多年后谈起四川的菜肴,都还在偷偷流口水。

我女儿有一个美国朋友,现在也是大学生。前年暑假来我家住了一个多月,以前从不吃辣椒的她,来了四川后,对四川的菜用“赞不绝口”“爱不释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就前几天还在用微信跟我们说,想回四川的家,吃各种美食呢。太平洋彼岸的姑娘都能适应的地方,相信你也没问题的哈。


4.你稍稍去了解一下,就会知道,四川现在发展非常快。成都作为中国的准一线城市,属于中国四大经济圈——成渝经济圈的中心。现在读大学,只要你努力,将来在四川可以说是大有可为,不愁没有发展机会。


5.如果有缘分,在四川找到了另一半,那就恭喜你了。如果你是小伙子,找到四川的姑娘,一定是你一生的幸事。四川盛产美女,自古有之,肤白貌美、泼辣能干、善解人意也是闻名遐迩;如果你是姑娘,那你更有福了,其他不说,四川的男人最痛老婆,素有“粑耳朵”之称,绝对是个顾家的好选择。


其它的好处,我就不多说了。年青人,为了自己的辛苦付出,为了父母多年的心血,送你一句我们四川人常说的话:“雄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