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你真的有自己的空间吗?

容器与被容之物,是一对根本命题,上一部分“觉知”可以理解为一种容器,这一部分“空间”更是非常直接、非常真实的容器。

如果你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那么你作为被容之物,也就意味着没有安身安心之处。武老师曾有一场直播,讲的是“界限意识与共生关系”,也曾讲过“江湖逻辑与界限意识”。

接下来还准备就此做课程、写一本书,这些内容都可以视为空间主题范畴内的内容,也是这一部分的延伸。

为什么对这个话题如此感兴趣呢?一是他觉得这是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大多数问题的源头。

二是因为他只能在头脑和思想层面捍卫自己的边界,而在情绪情感和利益这些层面,他的边界意识一塌糊涂,作为“病人”这也算是久病成医,当然本来也算是心理医生。

界限有三种,地理界限、心理界限和身体界限,也就是空间有三种,地理空间,心理空间和身体空间。

界限意识或边界意识,其实就是地盘意识,这是我的地盘,在这个地盘里我是主人,那是你的地盘,你是主人。在共同的地盘里,我们就需要确认秩序与规则。

如果你守不住自己的界限,那就意味着,你其实是心理上的殖民地,有人在你的世界里是宗主国。

不管谁是这个世界的宗主国,你都会想并且也需要把他赶走。常常有一种情况是即便你成年了,父母还可能是宗主国,这时,就需要把父母请出你的地盘。

学会尊重彼此的地盘,学习尊重共同空间里的规则和秩序,在任何一个社会都非常重要。至于你自己,必须意识到,你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

创造你的生活空间

复盘:你真的有自己的空间吗?


讲的是如何创造并维护你的生活空间。先讲了《房子的隐喻》,因为作为自己和家人居住的房子,就是生活空间最直接的象征。

文章中讲了一个震撼到武老师的咨询故事,一位女士不断买房子,而且买的都是犄角旮旯的房子,还都奇形怪状。

房子的共同点是她要住的卧室有一条长长的通道,为的是当妈妈要进入她的卧室时,她能提前知道。

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周折?给卧室加一把锁不就可以了吗?问题是,她妈妈不允许她这么做,而且她已经四十岁了,她妈妈就是她世界里的宗主国,而她是自己世界里的殖民地。

父母最重要的价值,是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当父母能稳定地给孩子提供安全空间时,一个人把它内化到内心,就形成了所谓安全感,然后就可以安然入睡了。

如果没有这个,即便强如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一样会遭受严重失眠的折磨。如何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空间呢?

有时候,这需要战争,而战争的对象就是自己生活中的入侵者,最常见的例如自己的父母。

当父母能给孩子提供安全空间时,孩子就会在这个空间里,很好地去修炼掌控力。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过渡客体,孩子通过掌控这个过渡客体,学习如何和真实客体打交道。

过渡客体,也给孩子提供了过渡空间。实际上,原生家庭就是孩子的一个过渡空间。孩子本来活在孤独的想象世界,但通过原生家庭的这个过渡空间,最终进入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空间。

思考

什么叫做诗呢?诗就是,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父母的空间可能很好,很安全舒适,但会束缚生命力热情和创造力。

复盘:你真的有自己的空间吗?


如果你成年了,就需要学会飞翔,就需要拥有自己的天空,拥有自己的空间。

对我来说,成年的标志就是我买了一套房子。房子就是我的心,每个人都需要自己说了算的心灵空间和地理空间,敞开还是关闭,是自己的基本权利。

当感受到父母的持续性的关爱,确认“我”放下控制的这个世界之外,有一个善意的“你”存在,而不是敌意的“它”,我才可以放下控制接受失控。

人应该在内心形成一个稳定的心,就是我的生活自己能掌控。即便现在有失控,甚至崩溃,我也有信心,可以通过我的努力,使生活恢复掌控。

创造你的工作空间

想要拥有属于你的工作空间,就必须懂得权力空间这个概念,并去维护你的权利空间。这是武老师在广州日报工作时,悟出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一个好的企业,要做到赋予每个员工属于他自己的权利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他说了算,这样员工,才能有激情和创造力。

如果是领导说了算,领导的意志就会杀死员工们的生能量,最终让企业失去活力。

接下来写了一个寓言故事,讲了两颗苹果树,一颗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一颗是自断经脉的苹果树。

多年前他写这篇寓言时,以为苹果树之所以自断经脉,是考核机制的原因,现在才明白这是权利空间的问题。

当一个人在工作中,没有自己说了算的空间,只能是服从,那么他的攻击性,就会转向自身,从而构成自断经脉。

成长过程,是从孤独的想象空间,到家庭的过渡空间,再到社会的真实空间的过程,而这时就有了个性化、社会化和体系化的矛盾。

在这个过程正常的发展,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如果社会化太过,就是失去个性,就会构成体系化。

复盘:你真的有自己的空间吗?


以往的社会是中心化的,打造一个平台不易,而体系拥有的平台力量,会远胜个人力量,所以体系化容易发生。

而在现在的万物互联时代,互联网形成了人类共享的一个平台,这时那些非常个性化的个人,就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轻松获得生存空间。所以可以说,这个时代是越来越鼓励个性化的时代。

在加餐中说到了,武老师的一个非常个性化的感悟:想在工作空间中展开自己,也许你需要“无情”。

大道无情,“无情”就是一旦你树立了一个工作领域的内的目标后,也许你需要为实现它而适当放下情感,例如乔布斯和马斯克,在他看来就是无情的典范。

这部分收到了有些人的反对,其实和这篇文章匹配的还有另一句话——“成长有时候像是一场瘟疫”。

意思是那些被闷住的黑色生命力,一旦开始展现,就会显得有些可怕,但不管怎样,都要展开生命,而且生命力会在真实世界的熔炉中得以淬炼。一如弗洛姆所说:

人类的一切热情,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因他想使生命有意义。必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让他能激发促进生命的热情,让他感受到生命活力与人格完整,这是唯一的道路。否则你固然可以把他驯服,却永远不能把他治愈。

思考

学完这部分内容时,在某一个瞬间,我突然发现,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孤独的想象空间。在这个空间,我自顾自地活着,跟真实世界没有什么关系。

想象你是一只飞出悬崖边缘的鹰,想象你是一头在森林里奕奕独行的虎,在寻找食物时,你是最英俊的。

从这份工作开始,我把自己用心地投入在工作中。然后一点点地在工作中发现乐趣,在更乐于投入到社会关系中,工作也越来越好。

然后我理解了维克托 弗兰克的那句话“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会降临。”当我投入地在工作中,愉快并享受工作的时间,就能感觉到幸福的降临。

复盘:你真的有自己的空间吗?


适度的宅,是一种自我保护,我们都需要不断切换频道,有时候在开放的世界里与人丰富互动,有时候需要回到自己的空间里,这是一种休息。

刚才这句话,其实是一种非心理学,或者非精神分析式的语言,因为它缺乏解释力。

准确说,我们需要宅,是因为宅着的时候,我们会回到自己能最大程度说了算的空间,这给我们一种掌控感。

一个人如果太宅,那意味着他在外部世界难以自己说了算,缺乏掌控感,而觉得自己总是被掌控。宅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在追求掌控感。

控制与失控,还是一对不够根本的术语,宅人之所以在自己和外部世界打造一堵墙,既是为了切断外部世界的敌意,也是为了锁住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敌意。

宅人,身上会有一份矛盾,越封闭,越累。太宅的休息不能滋养他们,反而会因为能量都憋在宅的世界里,产生了严重的内耗,而且很累。

最宅的人,可能什么都不做,却是世界上最累的一种人。敌意的解释已经够根本,但还不够,还要加上“权利”。

所谓权利,就是关系中,谁高谁低,谁说了算。习惯性迟到、习惯性要到和拖延背后都是有权利因素存在的。

成长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过程,开放的足够了,才可以转过来再回到封闭与简单中,如果早早就开始宅,这不是答案。

思考

我也是喜欢宅,宅着的时候,我生活在自己构建的想象空间里,没有现实,没有敌意,安全舒适,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好像很孤独。

但会怕失控,当我听到失控的第一反应是,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失控就像危机,什么叫危机?危机就是危中取机,也就是出现危险,但与危险并存的是有机会。

复盘:你真的有自己的空间吗?


我的关注焦点,经常过度集中于危险,而忽略了机会。以至于不断的经历事情,导致自己越来越糟,感觉在走下坡路。可是我还不到30岁。

当我封闭在自己孤独的想象世界里,就会感觉外界有一个魔鬼,随时准备着伤害我。而在想象中,这个魔鬼是可以随意放大的,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破解的方法,就是与真实的世界连接,看到丰盛、开放、复杂的现实世界,只要不是主动伤害,它能容纳各种人以各种面貌进入。

如果习惯性迟到,那有可能会是太喜欢待在自己宅着的空间里,不喜欢进入到别人的地盘,因为会失控。

而习惯性早到,可能是因为预想到苛刻的你会不高兴,所以提前赶到,表示诚意和顺从。

也就是表面现象背后,是有权利空间存在的。每个人都追求自己说了算,而那个不能自己说了算的人,就会表达抗争,方式就是迟到、早到或拖延。

与原生家庭分离

不能与原生家庭分离是一个普遍问题,可这是谁的原因呢?真相常常与习惯性说法相反。

习惯上,我们认为是孩子不能完成心理断乳,但真相是很多父母不想孩子离开自己,因为很多父母无权力可言,在孩子那里却享受这份权力感。

别说与原生家庭分离了,实际上,很多人都没有完成与母亲的分离,在相当程度上,还活在与母亲共生的状态里。

文中指出,父亲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将孩子带离与母亲的共生关系,同时因为父亲陪着母亲,所以孩子可以更安心地走向外部世界。

可以说,成长是从共生到与原生家庭分离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粘稠到清爽的过程。

复盘:你真的有自己的空间吗?


很多人活在粘稠的感觉中,觉得行动困难,好像各种东西在绑着自己,而自己为人也黏黏糊糊,这都是因为在不同程度上,活在共生中,而一个里外都感觉清爽的人,很可能就是一个完成了分离的人,一个成熟的人。

可能武老师的很多思考有点颠覆性,这是因为披露个人潜意识会让个人觉得被颠覆,而披露集体的潜意识会让集体感觉被颠覆。

最后,听话与感恩的局限,它们容易让孩子陷在父母的空间里,而不能创造自己的世界。相反,所谓叛逆与背叛,却可以促进创新与自由。

思考

有一只猎鹰,振翅入林追逐猎物,却不再返回。每一秒钟,阳光都是全然的虚空,与全然的饱满。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经历分离的过程。父亲在一个家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好像在中国家庭里,常常被忽视,母亲会感觉,孩子是自己一个人带大的,实际上,他也没有起什么作用。

对孩子来说父亲有三大功能,一,带孩子走向外部世界,二,留在家里陪妈妈,三,提供规则和秩序。父亲是一个孩子,连通外部世界的桥梁。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