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紫禁城“後宮第一院”,它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紫禁城的乾清門與乾清宮之間有一片廣闊的空間,由眾多殿宇環繞成為一個大院。由於跨過乾清門就是皇帝自己的家——後宮,所以這裡被稱為“後宮第一院”一點也不過分!

號稱紫禁城“後宮第一院”,它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紫禁城 乾清宮廣場

院落正北,乾清宮坐落於漢白玉須彌臺上,由高出地面1.5米的丹陛橋與乾清門相連。乾清宮是內廷後三宮之首,明清兩代多次失火被焚燬,現有建築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由太上皇弘曆主持重建的。在丹陛東西兩側各設一座紋石臺,石臺之上各安放一座規制相同的小金殿,東側為江山殿,西側為社稷殿,它們可以說是紫禁城中最小的建築。

號稱紫禁城“後宮第一院”,它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紫禁城 江山殿、社稷殿

乾清宮東西兩側還有兩個配殿,即東側的昭仁殿和西側的弘德殿。昭仁殿在清代是皇帝的書房;弘德殿在明代是皇帝召見臣工之處,清代成為皇帝傳膳、辦理政務、讀書休息的地方。現在的昭仁殿與弘德殿由一道與乾清宮齊平的宮牆同院落相隔,只能在圍牆外看到它們的輪廓。

號稱紫禁城“後宮第一院”,它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紫禁城 乾清宮廣場示意圖

清初,康熙帝16歲時,在乾清宮重修竣工後,從武英殿移居到了乾清宮東配殿——昭仁殿。在乾清宮這座顯赫的寢宮面前,這座面闊三間的小殿十分不起眼。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崇禎帝在得知李自成的大順軍攻陷了京城內城的消息後,就在這座昭仁殿揮劍砍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昭仁公主。乾隆之後,昭仁殿間成為皇帝讀書、藏書的地方,乾隆帝還親手寫下了“天祿琳琅”的匾掛在殿中。

號稱紫禁城“後宮第一院”,它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紫禁城 昭仁殿 內部

乾清宮東側廡房是御茶房、端凝殿、自鳴鐘處、日精門、御藥房。

御茶房設立於康熙年間,曾掛有“御茶房”三字的康熙御筆匾,負責提供皇帝所用的茶水、果品點心和宮中各處的貢品,也參與節令筵席,這裡的用水均取自於京西玉泉山。

端凝殿負責儲存皇帝的冠冕與朝服,“端凝”取義於“端冕凝旒”,端冕意思是皇帝要擺正頭上的皇冠,凝旒是讓皇冠前的垂珠停止擺動,二者結合起來,寓意皇帝頭部穩重,頭腦清醒。宮中有“六月六,曬龍袍”的習俗,夏日炎炎,宮人會將長期封存的冠冕朝服從端凝殿取出進行晾曬,以免生蟲反味。

自鳴鐘處是康熙年間設立的,最初儲藏藏香和鐘錶,後來儲存歷代文房硯墨和小物品。

御藥房是皇帝專用的藥房,其中保存的大量藥材都是從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運至紫禁城(進口、饋贈或進貢),專供皇帝使用的。御醫們穿梭於三宮六院,負責皇室成員的疾病治療和保健。即使在夜間,宮中也會安排御醫侍值,以備不時之需。

號稱紫禁城“後宮第一院”,它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紫禁城 御茶房、端凝殿、自鳴鐘處

乾清宮西側廡房是懋勤殿、批本處、月華門、內奏事處。

懋勤殿和端凝殿遙相對應,清代沿用了明代的懋勤殿之名,但意思卻發生了改變。明代的懋勤是指“懋學勤政”,清代的懋勤則指“懋文勤武”。懋勤殿北附房中收藏了大量的文房四寶、帝王閒章、書畫秘本等,康熙帝幼年還曾在懋勤殿讀書學習。

懋勤殿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秋讞(音“燕”),秋讞就是秋審。每年秋審時,皇帝會在這裡審閱刑部提交的重大案件的案卷,匯同刑部和大理寺相關大臣將確定判處死刑且審核無異的人名用硃筆勾出,再交由刑部執行。古人認為,西方在五行學說中屬金,四季中代表秋天,主刑殺,所以在位於西方的懋勤殿勾決人犯,符合陰陽五行學說。

每年冬至時,懋勤殿中會掛一幅“九九消寒圖”,九宮格中寫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字,每個字九筆。值班翰林大臣每日填寫一筆,填充筆畫所用的顏色,根據當天天氣決定:晴為紅,陰為藍,雨為綠,風為黃,雪為白。九九八十一天,一張色彩斑斕的消寒圖填完,數九寒冬結束,春天來臨。

批本處是按照皇帝審閱票本後的意見批寫本章的機構,經批本處以硃砂批寫後的文件才能送紅本處抄出發布。內奏事處是負責外朝與內廷之間文書傳遞和傳宣諭旨的機構,由18名太監負責相關工作。

號稱紫禁城“後宮第一院”,它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紫禁城 批本處、月華門、內奏事處

乾清門內東側坐南向北的廡房是上書房、阿哥茶房、祀孔處。這裡是清代皇子上學受教的地方。

清代對於皇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初設上書房,地址沒有定所,直到雍正元年,才最終確定在乾清門內東側廡房設立上書房。這裡離乾清宮很近,以便於皇帝親自監督。雍正帝御書對聯掛於上書房:“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明理為先”。上書房最早也曾寫作“尚書房”,道光年間才統一為“上書房”。在上書房就讀的不止是皇子,乾隆帝長壽,當時上書房內還出現了皇孫、皇曾孫、皇玄孫一起學習的壯觀景象。

按照清制,皇子皇孫自6歲起就要來上書房接受教育,學習經史、詩詞、滿漢文字,以及弓箭、騎術和武功。上課時間從早上6點到下午4點,課程基本上是上午讀書,午後寫字、念古文、讀詩等。每年只有元旦(今春節)、端午、中秋、除夕、萬壽節(皇帝生日)等幾大節日可以早下課或放假。

負責教授皇子皇孫們讀書的人員稱為上書房師傅,都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之人。乾隆年間與和珅鬥得昏天黑地的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王傑就曾任上書房總師傅。上書房師傅們培養皇室子嗣責任重大,如教授有方、效果良好就會得到皇帝的表揚,但如果偷懶曠工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有一次乾隆帝巡視上書房,發現師傅們竟然集體曠工,大發雷霆,遂將包括大名鼎鼎的劉墉在內的上書房師傅們降了職。

上書房東側坐東朝西的小屋是祀孔處,是祭祀至聖先師孔子以及歷代先賢的地方。清宮中祭祀孔子,一是希望皇子們積極學習、認真讀書,二是希望通過儒家經典教化萬民、調和民族矛盾。皇子們入學當天和每年元旦都要到這裡瞻仰和祭拜孔子神位。

號稱紫禁城“後宮第一院”,它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紫禁城 上書房、阿哥茶房、祀孔處

乾清門內西側廡房是南書房、淨事房、侍衛值房。

南書房設立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撤銷,是清代皇帝文學侍從的地方。在翰林等官員中,“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入值,稱“南書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賦詩撰文,寫字作畫,有時還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詔令,“撰述諭旨”。康熙帝為了把國家大權嚴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決定以南書房為核心,逐步形成權力中心,以限制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的權力。雍正朝成立軍機處後,大事均歸軍機處辦理,南書房不再參與政務。

淨事房是清代宮內管理太監、宮女的機構,隸屬於內務府,對違規犯錯的太監、宮女進行懲罰,為首的稱淨事房首領太監。

號稱紫禁城“後宮第一院”,它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紫禁城 南書房、敬事房

乾清宮廣場還有一處有意思的設置,由於廣場被連接乾清門到乾清宮的丹陛橋分成東西兩部分,所以乾清宮廣場東側日精門和西側月華門之間的交通也被阻斷了。為了方便穿梭於紫禁城內廷的宮女太監通行,工匠們在丹陛橋北端的石階下另闢蹊徑,開出了一個小門洞,開闢了一條貫穿東西的涵洞,稱為“老虎洞”。這種靈活的處理方式,既方便了宮人們使用,又無損皇室威嚴。明代天啟帝朱由校喜歡玩捉迷藏,曾經藏在這裡。他自認為此地十分隱秘,可太監們總是會立即找到他,原來是皇帝忘記摘掉隨身攜帶的香囊,太監們順著香味就找到了他。

號稱紫禁城“後宮第一院”,它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紫禁城 乾清宮 老虎洞

一個院落,就承載了這麼多的歷史與故事。或許實地遊覽時,當你仔細品味古人的生活,會敏銳地找出更多的秘密。

鼠眼觀世界,與您共同研磨中華古典文化,如您喜歡,敬請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