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机关公文写作的规律?

金旭涛


如何把握机关公文写作的规律,这个问题虽然涉及广泛,但其规律主要体现在公文写作的种类、特点和写作要求这三个方面。

第一,公文写作的种类

主要包括行政公文和综合性文稿两个种类。

1、行政公文的种类包决议、决定、命令、公报、通知、通报、请示、报告等15种法定公文。请详见《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中央办公厅2012年印发的,公文编号第14号。这本书在新华书店能买到,不再赘述。

2、综合性文稿,包括讲话稿、主持词、调研报告、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工作方案或计划、演讲稿、事迹材料、信息简报等,属于事务性写作任务,这些文稿一般涉及业务范围广、主题内容杂、领导要求高、起草难度大。

第二,公文写作的特点

机关公文材料写作,与上学时候写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不同,很难将机关文稿归类到上述哪一种当中,可以说兼而有之。党政机关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机关材料文稿具有以下5个特点。

1、具有权威性。机关文稿特别是公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性。公文的制作和发布同本机关的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相一致,其他人或非国家机关无权制作发布。

2、具有执行性。机关文稿与一般性文章不同。公文体现的是组织意志,一旦以文件形式印发,便成为公务活动的准则,收文单位如不贯彻执行,是要被追责的。

3、具有事务性。机关文稿的选题集中,重心在于组织活动的实际事务或业务。一些文学作品可以虚构夸张,一般不负具体责任。机关文稿的起草必须严肃认真,提出工作目标、明确措施、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才行。

4、具有程序性。机关文稿表达的是组织意志。执笔人是受命写作,要按组织和领导交拟意图行事,表达的不是个人意见,体现的是组织意志。然后通过交拟、起草、审核、签发、用印等程序,才能发文执行。

5、具有体式特殊性。特定的体式文面,是机关文稿与一般文章的直观区别。必须明确上行文(如请示、报告),下行文(如通知),平行文(如函)不同的写作格式,用语等不同要求。

第三,公文写作的要求

机关公文写作,要根据公务活动的客观需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原则和法律法规为指导,遵循以下5个要求。

1、要符合工作需求。作者要认真研究本单位的职能职责任务,为机关单位的发展提供具有理论水平,能够指导工作的材料。

2、要发挥参谋作用。机关文稿必须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材料能提出完整的具体的措施,供领导参考。

3、要体现领导意图。起草的文稿一定按照领导的指示办,机关的决定写,不能“代机关立言”。

4、要注重时限性。机关文稿一般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的。一般时间要求比较紧,必须尽快完成。

5、要代表集体意志。机关文稿的拟定虽是个人,但必须经领导批准才能生效。重要文稿还要上会研究。

清楚了上述问题,也就掌握了公文写作的规律,不知是否正确?如有不妥请指教,共同进步。


景苑二哥


公文写作,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对比上学时在语文考试中,用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时间写出几百字的作文,写公文简直是很简单的事情。

在公文写作中,无非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二是语言。

在公文结构上有很多定式,比如工作汇报中的三段论,往往都是第一点是高度重视,第二点就是强化措施,第三点则是落实责任。

在公文语言上,要多积累,多看领导讲话、上级通知、工作总结、情况报告之类的公文,或者各地日报上政府信息,在语言上不要自己独创,也不要使用文学性语言,除非你是领导。

基本上把握好语言、结构这两点,能够把要表达的意思、传达的事情、安排的工作表述清楚,就可以算是合格的公文了。

但是,领导具有自己的主观性,一篇公文在有的领导看来写的不错,但在其他领导眼中可能就是垃圾。这就需要揣摩好领导的意思,比如领导喜欢“强化”这个词语,你非得用“加强”,那必然会接着修改。

另外,领导们都有个习惯,如果公文不着急,你写的再好,他也会找出点问题让你继续完善。所以,如果自己公文写的快,而又不着急用,先不要向领导显摆自己的工作效率,那样只会增大自己的工作量。在不耽误事的前提下,要把握好送审公文的时机,至于具体时间,那只能自己掌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