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稱《小豬佩琪》教壞小孩,紛紛呼籲停播,《小豬佩琪》有哪些不當之處?

金娛說


關於《小豬佩奇》的不當之處,網上有位寶媽提醒其他寶媽,千萬不要給孩子看《小豬佩奇》: “一天到晚就是跳跳跳,床上跳、地上跳、泥坑裡跳、水潭裡跳、在我身上跳”,還有“天天學豬叫!叫了一年多了!”

佩琪比較自我這點,反而是這個動畫最吸引我的一部分,小孩有私心是很正常的,關鍵是豬媽媽的表現太棒了,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和周圍很多媽媽一樣,喜歡說教,說教是帶孩子裡最沒用的教導了,平時自己不覺得,但出門在外聽到其他家長教育小孩,就會心生反感,大人都聽不下去,小孩聽多了更不想聽,但豬媽媽每次都是轉移注意力的讓佩琪感同身受後察覺自己的錯誤。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感覺,《小豬佩奇》更適合小女孩。小男孩很少看。裡面的一些情節和設定,更加傾向於女孩子。裡面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距離我們當前的生活,還有很大的距離。

總的說來,佩奇這部劇我覺得沒什麼不能讓小孩看的。它比較真實還原了小孩的生活和想法,說教意味少一點。另外外國人本來就相對比較自我,這與我們的傳統思維禮儀謙讓也會有一點衝突。不過並不嚴重。劇中豬爸爸豬媽媽在面對佩奇偶爾有點欺負喬治的時候,很少直接管束,更多的是去幫助喬治,帶他玩,另闢蹊徑轉移注意力。這對眼下的二胎家庭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嘉嘉和小熙


小豬佩奇最大的不當之處,就是豬爸爸和豬媽媽對佩奇和喬治的態度,豈止是會教壞小孩,連家長都會被教壞。

教壞孩子,帶壞家長?

小豬佩奇裡有一集,是佩奇臨睡前想看星星,豬爸爸就帶著佩奇到門口的草坪上看星星,但看來看去佩奇覺得星星太小了,豬爸爸就想起豬爺爺的哈勃望遠鏡,於是一家人驅車去豬爺爺家看星星。孩子想看星星就看星星,說不睡覺就不睡覺,居然爸爸還陪著孩子胡鬧,這樣的父母,是不是會把孩子教壞,也把家長帶壞呢?

豬媽媽對豬爸爸盲目崇拜

還有豬媽媽對豬爸爸的態度,簡直就是盲目的崇拜。豬爸爸又胖又懶,往牆上釘副畫,都能把牆釘個大窟窿,每天稀裡糊塗的找眼鏡,不愛做家務,豬媽媽居然每次都和顏悅色的跟豬爸爸說話,換個脾氣暴躁的,豬爸爸早就死了一百次了。

小豬佩奇之所以讓很多家長看不過去,無非就是小豬佩奇裡宣揚的家庭觀和育兒觀,和他們理解的相差甚遠。

育兒觀的差異

比如小豬佩奇的第一集就是泥坑,豬爸爸豬寶寶們都喜歡在泥坑裡跳來跳去,玩泥巴,玩水,玩沙子,都是孩子喜歡的項目,但孩子喜歡的家長未必喜歡,玩得一身髒,要洗衣服,還要洗孩子,憑白增加工作量,坐在電視機前看熊出沒,就乾淨得多。

還有小豬佩奇裡,豬媽媽豬爸爸不打不罵有耐心的引導孩子,帶孩子去工作的地方參觀,大晚上的去看星星,尊重孩子的秘密,把孩子提的每個要求都當回事認真回答,其實這都是我們欠缺的。給孩子充分的耐心、愛心和尊重,不能因為我們做不到,就排斥做到的人。

家庭觀的差異

豬爸爸有很多缺點,但豬媽媽從不會數落他,嫌棄他,而且還經常說豬爸爸光輝的過去。豬爸爸和豬媽媽的結婚紀念日,也會把佩奇和喬治交給豬奶奶照顧,兩個人出去浪漫一下,家裡偶爾還有會音樂會,充滿了歡聲笑語。媽媽決定著家庭的溫度,其實我們都應該像豬媽媽學習,維護爸爸的形象,過好自己的生活,爸爸和媽媽的和睦相處,是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呼籲小豬佩奇停播的家長,最好能把小豬佩奇的每一集都好好看一遍,看看豬爸爸豬媽媽是怎樣做父母的,再回過頭反省自己吧。

我是媽媽充電屋,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問題。用文字改變觀念,用觀念指導行動,生命不息,充電不止!


媽媽充電屋


《小豬佩奇》是英國製作的一部學前動畫片,2004年在英國首播後,現在在180多個國家播出。

我家孩子很喜歡看這部動畫片,我陪著她們觀看的時候發現這部動畫片有很多優點:

1、每集很短,只有5分鐘,對於控制孩子看電視很有好處。每次看兩集,10分鐘時間,因為每集內容相互獨立,所以孩子很容易看完兩集就停下。比起一集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的動畫片來說,我更願意讓孩子看這種篇幅短小精悍的。

2、裡面講的內容主要是一家四口的日常生活,很接地氣。特別是有很多佩奇和弟弟喬治的相處方式,對於現在越來越多的二孩家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借鑑。

3、動畫片裡的媽媽情緒穩定,允許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其實是每個媽媽應該學習的。一家四口的相處方式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建議爸爸媽媽也和孩子一起看一下。

4、家長可以利用英文版的動畫片練習孩子的英語聽力。因為孩子已經看過中文版的了,所以對內容很熟悉,這時候可以讓孩子聽純正的英文版,如果想進步更大,建議買配套的點讀筆跟著讀並背誦。

當然凡事有利有弊,有家長反映孩子看了動畫片會學豬叫,會嫌媽媽不夠溫柔。這些就要看家長怎麼引導了。另外這是英國的動畫片,可能有些理念上和我們不一樣,但我認為瑕不掩瑜,是一部值得看的動畫片。


燕子媽聊育兒


大家好,我是二毛。作為一名影視領域的原創作者,同時也是一名電影行業的工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關於《小豬佩奇》的不當之處,網上有位寶媽提醒其他寶媽,千萬不要給孩子看《小豬佩奇》: “一天到晚就是跳跳跳,床上跳、地上跳、泥坑裡跳、水潭裡跳、在我身上跳”,還有“天天學豬叫!叫了一年多了!”

我小孩只是偶爾看看沒有特別喜歡,我反而很喜歡看,反反覆覆的看都不覺得膩。跳泥坑這個,我覺得還好,我小時候就喜歡玩泥巴,自己帶小孩他想玩我就讓他玩個夠,夏天下雨還特意帶他出去跳水坑,回家就洗澡,他玩的開心,我帶他也輕鬆。

佩琪比較自我這點,反而是這個動畫最吸引我的一部分,小孩有私心是很正常的,關鍵是豬媽媽的表現太棒了,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和周圍很多媽媽一樣,喜歡說教,說教是帶孩子裡最沒用的教導了,平時自己不覺得,但出門在外聽到其他家長教育小孩,就會心生反感,大人都聽不下去,小孩聽多了更不想聽,但豬媽媽每次都是轉移注意力的讓佩琪感同身受後察覺自己的錯誤。

裡面還有一個蠢到頭疼的豬爸爸,我的天啊,跟我老公何其像啊,但豬媽媽多淡定啊夫妻兩相處的多好,豬媽媽真在教我做人。

比如認識一些樂器,知道夜間出行的動物有哪些,野外生存的技能,朋友之間怎樣相處等等。佩奇把玩偶泰迪帶出去,總是忘記帶回家,媽媽教育她要看管好自己的東西。

還有喬治和小夥伴玩,互相搶東西,不可開交,兩個小傢伙都哭了,智慧的豬爸爸想到了一個好主意,讓它倆玩蹺蹺板,不用爭搶,少了誰都不可以,讓小朋友知道合作才可以更開心。所以對於我個人來說,不排斥這部動畫片,畫面簡潔明瞭,故事情節簡單易懂,符合孩子的成長路線。

每一個看的人角度都不一樣,如果小朋友因為看了這部動畫片學了不好的行為,看別的動畫片也能學的其他行為,關鍵還是要家長平時的引導。

這就是我的觀點和建議,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分享一些和影視相關的知識以及技巧,謝謝!


二毛說電影


我家兩個孩子看過的唯一一部動畫片就是《小豬佩奇》,女兒是在一歲左右就開始看《小豬佩奇》了,女兒跟著小豬佩奇學會了很多話,她第一次叫他的爸爸就是叫豬爸爸。飛機、恐龍、跳泥坑、豬爺爺、大象等等,這些詞語都是通過《小豬佩奇》學習的,不管是看什麼動畫片,都是有好處有壞處的,主要看家長如何對待吧!


我覺得看《小豬佩奇》挺好的,紛紛呼籲停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第一,學豬叫。

我兩個孩子最喜歡模仿豬爸爸和小豬佩奇的叫聲“哼哼”,經常兩個孩子都會“哼哼”的,我都懷疑養了兩頭小豬了。我想有很多家長受不了孩子“哼哼”叫吧!覺得孩子“哼哼”叫十分沒有禮貌,覺得孩子叫的特別難聽吧!

我反而覺得孩子學習豬叫的聲音挺好的,孩子還不會說太多話的時候,每天“哼哼”的非常有成就感。我還教會了孩子其他動物的叫聲比如:鴨子、鵝、公雞、青蛙等,可以和孩子玩互動遊戲,我說動物名稱,孩子就會發出不同動物的叫聲。

第二,在泥坑裡跳來跳去。

有一次雨停沒多久,我就帶兩個孩子出去玩耍,孩子們看大一個大水坑,飛奔過去,模仿小豬佩奇和喬治在泥坑裡跳來跳去,我沒有阻止孩子,孩子自由自在的在水坑裡面跳來跳去玩得十分開心。

這時有一個媽媽帶著孩子過來了,孩子看到就想往水坑裡跳,他媽媽阻止了,孩子在旁邊又哭又鬧,這個媽媽對孩子說:不可以跳水坑,你會感冒的。孩子回答道:小豬佩奇都在泥坑跳來跳去,為什麼我不能去。孩子的媽媽不管不顧的抱著孩子走了,當時我覺得那孩子挺可憐的,眼巴巴的看著別的孩子玩耍。

很多家長都不會同意孩子在水坑裡跳來跳去的,擔心孩子感冒,不喜歡孩子會把衣服弄髒。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放肆一次玩耍沒關係,衣服打溼了及時換洗,孩子的這一份開心一輩子都會記得。

第三,異想天開的豬爸爸和豬媽媽。

記得有一集是小豬佩奇想看星星,豬爸爸就帶著一家人去看星星,家長會覺得豬爸爸異想天開,教壞孩子,這樣會導致孩子要什麼就必須滿足他。

我挺喜歡豬爸爸的,他滿足孩子好奇心,幫助孩子們實現願望,不像中國大部分的爸爸,總是以一句“我是你爸”扼殺了孩子所有願望,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寫在最後:

我覺得《小豬佩奇》這個動畫片不僅適合孩子看,更適合家長們認真觀看,裡面講了豬爸爸如何愛豬媽媽,豬媽媽的性格溫柔、有耐心,豬爺爺喜歡種植愛修理等等,有太多太多的優點,值得所有的家長學習。


一月愛八月


我家孩子就特別愛看《小豬佩奇》,而且只看這個,別的動畫片一點都不看。我們也引導他看看別的,可孩子就愛看這個,只好隨他去吧!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這部動畫片,我是和孩子一齊看的,總共七部,一集不落,而且看了好多遍了。從我的感覺來說,我不覺得這部動畫片有什麼不妥。比如跳泥坑,豬就是愛在泥潭裡拱來拱去,那是豬的天性,孩子不學動畫片裡的也會從別的地方學,或者下完雨自己發現踩水很好玩,孩子關注的點有時不是我們大人能理解的,家長能做的就是引導。至於裡面的動畫形象,我覺得挺貼合實際的。四五歲的孩子可以一直保持“高大上”嗎?喬治太小了不會說話只會哼哼只會哭有錯嗎?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不會說話時也是這樣的,現在會說話了就要說而不是哭鬧”。豬爸爸豬媽媽難道不也是日常生活中你我的寫照?孩子自從看了這個動畫片,學會了好多我未曾注意到以致沒有教到他的東西,從語言到行為,從生活到知識,孩子都有涉獵,而且沒有出現任何不良行為。動畫片裡好的我就作為正面行為給孩子樹立成榜樣,不好的就作為反面教材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當然在動畫裡不好的行為基本都有相應的後果,孩子也會看進眼裡。個人感想吧!總之我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呲牙]


阿咿呀學語


《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是一部國外引進的動畫片,閒暇時跟我女兒一起看過一點,它確實存在一點瑕疵,但是要說停播,我覺得真沒這個必要。

《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

語言幽默搞笑

也可能是國內翻譯配音搞得好,我每次跟我女兒看《小豬佩奇》的時候,都會被裡面的對話搞得捧腹大笑,一部動畫片能給小孩子甚至大人都帶來快樂,這部動畫片就是成功的。

主題音樂明快

裡面的音樂很多,但每首音樂聽著節奏感都特別強,能把人很好的帶入其中。

教會小朋友之間怎麼相處

動畫片裡面很多場景都是在幼兒園,小朋友之間怎麼相處怎麼玩耍,我覺得特別值得家長跟小朋友學習。

這部動畫片的不足肯定是有,但是一味的以為是動畫片教壞孩子甚至呼籲停播會不會有點太極端呢?發現裡面的不足,我們做爸爸媽媽的積極去引導孩子改正是不是會更好呢?

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我是金豆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同行。

金豆麻麻加加油


《小豬佩奇》有一集是尋寶遊戲。

豬爺爺(其實從全片來看應該是豬姥爺,但翻譯成豬爺爺)在花園裡挖坑。

豬奶奶在家畫圖。


原來是佩奇一家要來玩,兩位老人準備著跟孩子們玩一場尋寶遊戲。

滴滴滴,車喇叭響了,佩奇他們快到了,豬奶奶催豬爺爺快一點,別讓孩子們看到露餡兒了。

豬爺爺緊趕慢趕的終於把寶箱藏好了。

佩奇一家人也到了。

車門剛開,倆小傢伙便迫不及待地跳下車朝爺爺奶奶那邊跑。

遊戲開始,在大人各種有意無意地幫助下,小傢伙們順利過完了第一關,找到了鑰匙。

又根據地圖找到了藏寶地。

最後在大人的幫助下挖出了寶箱。

兩個小傢伙一臉不可思議與期待,催促著快把寶箱打開。

裡面原來是金燦燦的巧克力金幣!

小傢伙們興奮極了!

每人一塊,大家一起享用著這“寶藏”。

最後,看到吃的像小花貓一樣的孩子們,大家笑作一團,乾脆倒在地上。

你看,這一集從開頭便洋溢著溫馨快樂。

兩位老人童心未泯,滿臉笑容地給孩子們精心準備著遊戲。

一家四口,歡笑著奔向爺爺奶奶。

遊戲過程中,打打鬧鬧,再互相吐吐槽開開玩笑。

最後,一起享用勝利的果實,大家都有份兒。

這一集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它喚起了我內心深處很多很多美好的回憶。

更引起我很多思考。

如何讓孩子懂得愛護家人?
孩子的玩具非得是昂貴的樂高嗎?
什麼才是高效陪伴?
成年人到底該如何與父母相處?

。。。。。。

短短五分鐘的動畫,有四兩撥千斤之效,若我們認真看了,相信以上問題都會有答案。


果悅媽


小豬佩琪其實不錯,抓住了孩子們的心理,同時也教會了孩子們社交,溝通,上幼兒園等等知識。但是有部分內容引起了家長們的不適。我也有孩子,就說說我孩子看小豬佩奇帶來的一些不適吧。

1,孩子沒事就學小豬佩琪裡的豬叫,哼哼,我叫喬治。有點感覺養了頭豬哈哈。

2,孩子從小豬佩琪動畫片上學會了佩琪的任性,

3,,拿喬治都不吃蔬菜來拒絕吃蔬菜,喜歡學喬治哭。

4,喜歡在家裡沙發上跳。

5,喜歡跳泥坑,當然這個是好多家長最接受不了的吧。呵呵,有點水就整的一身泥巴。

孩子喜歡看就讓看吧,當然覺得不好可以給孩子換個動畫片,看看孩子喜歡不,喜歡了當然就不看這個了,我給孩子看過螺絲釘,不錯,都是生活中的常識性東西,孩子可以學很多知識。當然孩子還愛看奧特曼,我也沒辦法阻止,看了還做夢有怪獸。你的孩子呢?


佛系博爸1


說實話這個問題我很久前就聽說過,我也沒當回事,前兩天下雨,帶著姑娘去跳泥坑了,結果被一位大媽批評了,說我不負責任,不注意衛生,我真是哭笑不得,小區裡大把的奶奶、姥姥不願意給孩子穿尿不溼,那你穿個小內褲也行啊,然而也沒有,退而求其次,那就穿正常褲子唄,也不是,於是好多孩子穿著開襠褲露著小屁股在院子摸爬滾打,其中不乏小女孩,交流的時候告訴我尿不溼不透氣,孩子皮膚嫩,不能捂著,玩完回去洗洗就乾淨了,我心想你這會怎麼不講究衛生了?結果夏天一到,好幾個孩子尿道異物進了醫院,不知道這個時候這些家長作何感想。還有什麼非要給孩子剃光頭曬出病的,孩子身體弱,非要穿很厚孩子中了暑的,簡直多不勝數,有時候聊起這事,家長脖子一更說我們小時候就是這麼長大的……令人為之語塞。

跳泥坑只是一種親近自然的方式,保護得當的情況下除了多洗幾件衣服和給寶寶洗個澡的事,在我心目中並無不妥,而片中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坦誠、親切、公平,也都講述的是正能量故事,是一部很棒的動畫片。

那為什麼國人不喜歡小豬佩奇?究其原因無非4點:

1:控制慾太強,孩子必須聽自己的,有不同想法和行為就是不聽話,殊不知你可能扼殺了孩子的一種天賦。

2:不能感同身受,我是你爹,你就得聽我的,你怎麼想不重要,只要按我說的做就行了,說難聽了,這是把孩子當狗養。

3:思維固化,不願意接受新生事物,以自己就這麼長大為理由,拒絕接受不同意見。

4:文化差異,畢竟這是隻英國豬,是按照英國的方式養大的,孰優孰劣還是要看個人見解了。

總之,個人孩子教育在於引導而不是強迫,言傳身教最重要。

以上為個人見解,只是我作為父親的真實情感表達,如有冒犯,敬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