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16個關鍵詞


2020年的16個關鍵詞

2020年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等待我們的更多的是機會還是風險?下面這些關鍵詞裡面或許會有答案,它們包括:滯脹、錢荒、涅槃、逆轉……

一、博弈轉場

貿易戰2019年在“量”的方面取得進展後,2020年將在“質”的方面繼續惡化----大國之間“數量型博弈”將正式轉向“質量型博弈”

地緣政治、國際關係、地區局勢、意識形態、社會制度、政治體制、人權民主、科學技術等等,將正式取代商品和服務成為博弈的主角,短暫的貿易緩和將很快被升級的緊張局面所沖淡,其影響也將從表象挺入縱深。

在更廣泛範圍內,新的“合縱連橫”

正在形成,併發揮作用。

二、驢象鬥狠

美國驢象兩黨之爭隨著彈劾及大選進程逐漸進入高潮,中國話題的熱度和分量將升向數十年來的高位,兩黨及其候選人將在對中國政策上“鬥狠”、“比狠”,盡其所能展現強硬姿態以拉攏選票。

不僅如此,執政的共和黨更將會把具體行動付諸於實施,從而升級矛盾、衝突及其壓力。

三、橫行下行

普遍預期的廣泛“復甦”並不存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長進入“橫行”“下行”狀態。中國防風險、調結構持續,財政託底前提下,低波動、傾斜向下的“L” 底進程持續,潛在經濟增速繼續下移;美國貨幣、財政政策效應減退,經濟增速回軟;歐洲在衰退邊緣遊移,財政有望放鬆;非關鍵資源型新興經濟體增長提升。

四、溫和滯脹

需要小心的不是“通縮”而是“滯脹”

結構型輕微滯脹2019年在中國發生後,美、歐世界主要經濟體也會因其自身問題而感染。

極端貨幣政策的長期實施、充分就業及薪資成長、商品價格回升都將成為通脹穩定至溫和走升的基礎動因。

而更為重要的是----美聯儲、歐洲央行及其他央行對通脹目標上限的階段性放棄,亦即允許實際通脹“過沖”並在一段時間裡持續高於通脹目標的態度,將大大引誘通脹預期升溫及實際通脹走高。

疊加全球經濟增速持平至下行,溫和“滯脹”特徵將可能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顯現。

五、放水暫停

“放水”已成為過去時,在通脹可能回升的前提下,貨幣政策對於經濟增長的助力愈加衰弱,加之金融不穩定風險加劇,取而代之的將是個主要央行停止再寬鬆保持原地不動。中國貨幣政策穩中偏松,但受制於金融風險及通脹,程度有所節制。

六、結構錢荒

這是影響2020年金融市場的關鍵因素

“錢荒”是較為誇張的說法,適當的措辭可能應該是“資金相對(資產供給)偏緊”

--------不是貨幣太少,而是資產太多!

這種現象發在美國、中國尤其突出:

全球債務升至歷史記錄255萬億美元,相對於龐大的資產供應而言,全球資金相對變得緊張;

財政接過貨幣政策接力棒支撐經濟,美國、中國、歐洲、日本……都將因收入下降、支出增加使財政變得緊張,全球赤字率有望整體上升,國債、地方債發行規模將大大增加,形成政府債務供給衝擊。

龐大的負收益債券供給規模已令金融市場不堪重負。

低利率環境和龐氏現狀,令信用債發行有增無減。

新興市場經常帳盈餘縮減及貨幣儲備分散趨勢,令迴流、投向美國債市的資金持續大幅趨勢性減少

,金融體系因長期寬鬆和監管問題導致的結構性缺陷,加劇美國市場資金緊張局面。

中國,中央財政擴張、地方債擴容、信用債供給增加、大型金融機構補充資本、大型IPO、全面註冊制、新三板新政、一級市場股權融資、二級市場解禁高峰……無一不需要鉅額資金供應。

但金融機構傳統業務和影子銀行貨幣創造功能下降的同時,貨幣政策保持定力,令資金相對於龐大資產供給顯得緊張。

結構性錢荒將壓制資產價格,並可能引發信用風險釋放。

七、利率淡定

通脹可能回升、資產供給過剩、資金相對緊張的局面,令美、中等主要經濟體真實市場利率難以大幅下行,

保持總體穩定,個別分化局面,中國還有一定下行空間

八、A股涅槃

全球範圍內的市場情緒以及股票指數都將可能呈現“前高後低”走勢:

市場情緒從年初充分消化貿易形勢緩解及央行再寬鬆的樂觀氛圍中,迅速轉向對博弈升級和經濟狀況轉弱的關注,樂觀情緒高潮隨之消退,轉向審慎和防禦。

全球主要股票指數年初上衝後,隨市場情緒轉變遭遇高位獲利了結轉向下行。而限制股市上漲空間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疲軟、盈利下降,此刻高估值就顯得不合時宜。

A股年初躁動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可能到不了春季;躁動幅度不會太大,上證指數應較難升越2019年高位,大概率在該水平下方回軟重回探底走勢,全年整體走低,並存在超跌風險。如果上半年呈現大幅度快速上衝行情升越18年高位甚至抵近4000點,則隨後的下跌將更為猛烈。

A股中的所謂核心資產將全面走軟,逆週期行業異軍突起,科技板塊劇烈震盪。

歷經長期扭曲的中國A股將在2020年迎來“浴火重生”進入“鳳凰涅槃”

然而,浴火”無“重生”!

重生之前首先要“浴火”

----市場倒逼、下決心進行的根本性制度變革就是沐浴之火,不破不立則是A股並經之路。

對於港股而言,高企的AH價差並不一定意味著港股會大漲,溢價的縮窄通過A股更多的下跌同樣可以實現,港股全年也將下跌,且幅度可觀。

九、債市彷徨

通脹迴歸、利率穩定、結構性錢荒、潛在的信用風險限制債市表現,難有大牛市的機會。

主要經濟體債券市場節奏分化----美債先跌後漲、中國債市先漲後跌,全球收益率整體

保持中低檔水平區間震盪,大幅走低的概率不大。

不過,中國債市表現或將略超大多數市場預期,年初有望錄得小牛行情,下半年回穩,

整體較19年有所上漲。

十、人民幣逆轉

美元匯率因主要利差趨勢性縮窄及經濟下行壓力全年對主要貨幣整體震盪走軟。

人民幣因貿易形勢緩解、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明確匯率約束、利率優勢、過去一年投機性超賣回吐等因素支撐,全年顯著回升,存在向6.75-6.7迴歸可能。

十一、商品稱雄

主要大宗商品2019年錄得上漲的基礎上,因供應繼續仿效式縮減(效仿OPEC減產)、美元匯率下跌、需求相對穩定、關稅壁壘等前提下,全年

先行探底隨後回升,大概率呈現

前低後高整體上漲的行情,併為“滯脹”做出突出貢獻。

其中能源、工業品探底回升,農產品表現則將更為優異。

十二、黃金褪色

利率穩定、通脹迴歸但相對溫和、美元下跌有序、貿易形勢緩和限制貴金屬表現,全年穩中有降。

地緣政治的極端突變風險成為貴金屬上漲唯一誘因。不過,如果風險級別不足夠,則難以支撐持久漲勢。

人們期待的黃金大牛市並不存在,白銀則更為疲軟。

十三、金融擠壓

實體經濟不振、中小企業融資難、房地產投資獨秀而生產設備類固定資產投資低迷、經濟結構性缺陷、金融風險、資產泡沫等一系列因素導致房地產擠佔金融資源的現象必須下決心改變。

房地產調控措施將持續甚至加強房產稅有望年內明確時間表,以擠壓房地產佔用的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和債券、股票等金融資產。

財政困難令部分地區需要維持土地收入,樓市保持穩中續降的整體趨勢。

十四、結構機會

全年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及其資產大多提供結構性機會,缺乏完整而系統性的可持續趨勢性機會,呈現此

起彼伏狀態。

十五、黑天鵝

地緣風險釋放:伊核、朝核、海峽。此類風險較高,雖規模可能不至過於巨大,但足以令多個集團牽扯其中,令局面更加錯綜複雜,加劇緊張。

另類次貸風暴:全球排行前位的幾大經濟體垃圾債券信用風險集中釋放。此類風險概率

中等,尤其在市場結構性資金緊張的情形下更容易發生。即使年內不是問題,也必將成為更為長遠時間的風險點。

特朗普落選:股市的壞消息。此類風險概率中等,如果民主黨後續有更多猛料爆出則局面對特朗普將不利。而民主黨上臺勢意味著經濟衰退概率上升。

英國英脫歐:強硬派至談判破裂。此類風險概率較低,因鮑里斯.約翰遜粗中有細、剛中帶柔,很有希望讓事態變得平穩。

節點逆轉:重大事件及其發生時間對市場心理的逆轉效應。此類風險概率中等。任何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前後都有可能成為市場心態極端轉變的切換窗口,諸如一些關鍵貿易

協議簽訂(就在明天)重大決策宣佈等。

十六、防守反擊

主要大國在貿易、科技、國際關係、地區局勢、重大項目等方面遭遇圍追堵截和強大阻力,暫緩突圍腳步轉向防守反擊,未來必將勝出!

最後,就資產配置而言,2020年主配商品、債券、以及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元。

(以上內容提煉自1月3日在圈內發佈的2020年宏觀經濟與金融市場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