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作為蜀漢丞相的諸葛亮會比魏國權臣司馬懿更有名?

風亂語


諸葛亮成名於少年,臥龍鳳雛得一則可安天下的美譽傳遍大江南北諸侯之間。況諸葛亮年少輕狂時曾發過不少豪言壯語。此時的司馬懿只是曹操手下一個不入流的小吏,還在赤壁之戰中草船借箭一役中吃了孔明的大虧。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兩人都無交集,諸葛亮慢慢成熟為劉備帳下頭號謀士,而司馬懿還只是曹操那一個普通相府主事。兩人的知名度不可同日而語。

後劉備駕崩,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我想看過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司馬懿聯合東吳、羌兵、蠻兵等五路大軍攻蜀,最後卻無功而返,以失敗告終,諸葛亮運籌帷幄,閉門觀魚間就擊退了五路大軍。

隨後他開始了其雄心萬丈的北伐征程,他的戰略核心落筆在祁山。和司馬懿間你來我往的爭鬥也在祁山,可是他沒有一次佔到便宜。最順利的一次是一出祁山,那是因為沒有司馬懿和孟達反水。最終還是司馬懿先斬後奏滅了孟達,而後回師街亭。昏憒的他又令個毫無實戰經驗的馬謖去守,把自己搞得空坐西城亂彈哀琴,還是司馬為了自身利益和多年知己之情放過了他。如魏延所說:若出子午谷,不說長安就連洛陽都取了。

諸葛神算在其早年用兵,那是少年得知,意氣風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其晚期用兵則畏首畏尾,舉棋不定,大好良機一次次被喪失殆盡。而司馬則相反,早年鬱郁不得志,後掌兵權又屢遭猜忌。他的得意可以說是個秒射男。

諸葛亮與司馬懿都是一代名臣,他們用自己明智的看法在為國家出著屬於他們自己的力,他們都是真正的才人。惜諸葛最終油盡燈枯星落五丈原。

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孰強孰弱暫不多說,我們暫從性格上來分析。諸葛亮處處顯露在外面他的聰明才智,而司馬懿則處處隱忍,只待時機成熟放手一搏。如同他的長相鷹視狼顧。

如上所述孔明在歷史功績和地位上應遠勝於仲達,而司馬仲達則是最終結局的獲勝者。








春水聽濤閣


蜀國丞相諸葛亮比魏國權臣司馬懿有名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兩個方面

  1. 因為《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原因

羅貫中具有很明顯的擁劉反曹的傾向。所以曹操陣營裡的所有謀士都被羅貫中刻意淡化貶低,這是司馬懿不如諸葛出名的一部分原因。魯迅先生也曾經說過“狀諸葛之智而似妖”。在羅貫中的寫作意圖中劉備是正統。所以他的得力大將諸葛亮作為《三國演義》中“智”的代表是有著突出地位的。《三國演義》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它的影響力是不可被低估的,它讓所有人直接瞭解到諸葛亮,並且諸葛亮差不多貫徹了三國演義整本書,一次一次的戰役讓我們瞭解到了諸葛亮的智謀,但是司馬懿只是在曹操末期三國差不多結束的時候才出現的,所以司馬懿不如諸葛亮出名。

2.諸葛亮是義臣的代表,忠義兩個字是歷朝歷代所要的,但是司馬家是篡變政權才奪得天下的。

諸葛亮六出祁山想收復北方恢復漢室統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去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而且諸葛亮祖孫三代為了蜀國貢獻了自己的姓名,諸葛亮六出祁山最終命喪五丈原,他的兒子抵禦鄧艾大軍的討伐臨危上陣最終命喪敵手,他的孫兒同樣為了蜀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從晉朝開始諸葛亮就作為忠臣的代表,而被歷朝歷代的帝王所推薦出來。司馬家是篡改曹家的政權才得來的天下,所以他們本來就就不是忠臣,自古以來忠義就是為人們所讚揚的,但是司馬家就是不忠,人們不恥這種行為,所以大家對司馬家的印象就不好,司馬懿也就不如諸葛亮出名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歡迎大家關注評論我們一起品茗論史。


雜書筆記


諸葛亮與司馬懿,所在的歷史時期相同,都處於三國亂世,並且都是各國的託孤之臣,也都是重臣權臣,論成就司馬懿是晉朝的開國先祖,而諸葛亮只成就了蜀國一時,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比司馬懿名氣要大呢?首先先來看司馬懿,第一條就是為臣不忠,其人個人能力絕對是出類拔萃的,但是其人品不足為後人稱道,吃裡扒外的人什麼時候都是讓人不齒的。放到現在就好比是財務總監,趁著董事長年輕把人家的錢卷吧卷吧都弄走,自己開公司去了,讓人家孤兒寡母餓死街頭。。第二條其後代建立的晉朝沒有所謂的盛世局面,有的只是五胡亂華,外族勢力對華夏文明造成了嚴重的摧殘,其後代難辭其咎,這也跟該朝來路不正脫不了干係,中國的國罵就是如此罵人先從祖上開始,晉朝的祖上就是司馬懿,後世文人罵他罵的一點都不冤。我們再來看諸葛亮,自劉備的小公司剛開張就跟著劉備幹,先有了隆中對,三分天下的大局觀,讓劉備的小作坊成為了上市的集團公司,後來老闆劉備意氣用事,敗給吳國小後生,又是諸葛亮力王狂瀾,避免了公司的破產,雖然新任董事長只擅長吃喝玩樂,人家諸葛亮卻苦活累活都自己幹了,還不要高薪,家裡只有幾棵桑樹留給子孫,這樣的員工哪裡找啊,能力強,品德好,還不要求漲工資,僅僅這樣也就罷了,人家兒子諸葛詹,同樣也是為了公司鞠躬盡瘁,最後戰死,可謂滿門忠烈。無論從老闆的角度,還是從員工的角度,你更喜歡誰呢,結果不言自喻吧!


碧波壹線1


方圓論壇觀點!

在整個三國曆史上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名望相差不大不大,甚至如果從歷史角度看的話,司馬懿要比諸葛亮更為有名,也更為重要,因為司馬懿和他的家族對整個魏晉時期起到了承接的作用。之所以現在我們會覺得諸葛亮比司馬懿有名。全靠的小說《三國演義》的杜撰。

自從羅貫中寫出小說《三國演義》到現在已經六七百年了。而該書通過描繪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應了動亂時代人民的痛苦和對清明政治對仁義君主的嚮往。也體現了鮮明的“擁劉反曹”的傾向。而諸葛亮和司馬懿做為蜀漢和曹魏陣營的兩個代表性人物。自然而然也被羅貫中進行了對比和劃分。把諸葛亮定義為忠,把司馬懿定以為奸。而我們正常人的思路都是“喜忠厭奸”所以諸葛亮被塑造出來形象也更能被許多人接受。

再從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所作所為中分析。諸葛亮似乎更符合我們宣傳的主旋律形象。諸葛亮鞠躬盡瘁一心一意輔助貧弱的蜀漢,可以說劉備之所以能成事,諸葛亮居功至偉。而且諸葛亮在劉備死後還是竭盡所能輔佐幼主,最終活活累死。這很明顯一個正義的主旋律人物。而司馬懿就不一樣了。狼顧鷹視,司馬懿被視為奸臣的代表。甚至曹魏的天下最終都被司馬懿父子奪走了。這種狼子野心的壞分子。自然不可能被當成宣傳的主流人物了。而且肯定也會被儘量少的宣傳。此消彼長,諸葛亮越來越活,司馬懿越來越沒人知曉。


而之前的一部電視劇《虎嘯龍吟》讓大家瞭解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三國。在該劇中司馬懿一概以往陰險狡猾的形象。變成了一位一心為國重情重義的魏國重臣,該劇播出之後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很多就對司馬懿變成忠君愛國的形象表示不滿。可見羅貫中《三國演義》刻畫的陰險司馬懿有多麼深入人心。人們對司馬懿的定位就是一個奸臣一個小人,突然形象轉變肯定會引起很多的不適應。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諸葛亮無論哪一方面都強過司馬懿,無論是當時的三國時期,還在三國後期到現在的兩千多年中,諸葛亮的名氣都要遠遠大於司馬懿。

諸葛亮文武全才,是中國古代兩千多年來,綜合能力最強的人之一,被稱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而司馬懿只是政治家和軍事家。



諸葛亮作為散文家,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文章流傳於世,諸葛亮作為發明家,有孔明燈、木牛流馬、諸葛連弩流傳後世,諸葛亮作為戰略家,有《隆中對》這樣的千古謀略,而作為軍事家,諸葛亮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在滷城之戰中大敗司馬懿,一般來說,流傳在世的作品越多,名氣就越大,而司馬懿有什麼流傳於世呢?並沒有。

對於兩人的歷史地位而言,都是所在朝代的權臣,但唯一不同的是諸葛亮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司馬懿心狠手辣、狼子野心、謀權纂位。兩漢及後面的朝代,大部分是以儒家思想為治國思想,儒家講君為臣綱、講忠君愛國,從迎合統治階級來看,任何一個朝代都是推崇諸葛亮,而打擊司馬懿的,而這種推崇與打擊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所以諸葛亮的名氣遠遠大於司馬懿。



諸葛亮嚴於律已、清薄寡名,治理蜀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以法治國,不殉私枉法、不以權謀私,貶李嚴、斬馬謖都是按法律行事,而且當事人服,李嚴聽到諸葛亮,覺得自已此生不會再受重用,也鬱鬱而終,說明李嚴服諸葛亮,沒有覺得自已受到不公正待遇,這種胸懷豈是司馬懿能比的。

再看司馬懿,裝病騙曹爽,以謊言欺騙蔣濟等元老獲取支持,然後開始舉起屠刀,違背誓言,大開殺戒,開啟了政治鬥爭滅族的惡劣開端,司馬氏治下的魏朝,國內叛亂此起彼伏,以權力奪取魏國政權,並開啟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的大門,成為漢族的罪人。



諸葛亮死後,倍受後人推崇,位列武廟十哲,武廟十哲除了是對諸葛亮能力的肯定,另外中國歷史兩千多年,倍受國人推崇 ,更受肯定的是諸葛亮的忠心耿耿,一心為國的忠心,反觀司馬懿,不被人罵就不錯了,哪來的名聲呢?

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諸葛亮的名聲遠勝司馬懿。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路遙lgy


諸葛亮與司馬懿都是三國時期的傑出人物!司馬懿的能力,尤其是軍事才能比諸葛亮突出,但是名氣不如諸葛亮,主要是《三國演義》的緣故!



《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的小說,正面塑造了蜀漢政權的人物,諸葛亮是蜀漢的丞相,是最有影響力的大人物!為了塑造諸葛亮,羅貫中給他加了“很多戲份”,什麼草船借箭,空城計,巧借東風,都是子虛烏有之事,根本沒發生在諸葛亮的身上!這是羅貫中有意為之,目的是突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的形象!難怪魯迅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

由於《三國演義》普及度越來越高,過去有點文化的可以看書,沒文化的聽書,現在文化普及,電視普及越來越廣泛,自然諸葛亮的形象深入人心,知道的人就越多!



反觀司馬懿是接近三國尾聲的時候才出場,他在《三國演義》的戲份比起諸葛亮自然少了許多,記住他的人也就少了!換句話說,羅貫中把濃墨重彩的一筆給了諸葛亮,使得諸葛亮的形象光彩奪目,讓更多的人記住了諸葛丞相!

用文化滋養心靈,用歷史開闊眼界!我是晝錦還鄉,期待你的關注!


晝錦還鄉


一,價值觀念。大漢丞相,正統,幾百年深入人心,不可褫奪;魏國權臣,魏本篡炎劉,讓人不恥。上不正下就歪。司馬氏就來路不正,合法性被質疑。

二,忠奸有涇渭之分。孔明忠臣,司馬奸臣。

三,謀公與謀私。孔明一心為朝廷國家,父子為國盡忠盡力,為國而死;司馬家就是吃碗裡看鍋裡,欺負孤兒寡母,清除曹氏宗族,志在篡權謀私。

四,諸葛亮死後未留下大禍亂;司馬懿之後,篡魏建晉,託後不當,有五胡之亂,禍害中國幾百年。這算本清源,老司馬脫不了干係。


劉一千五


司馬懿,曹魏權臣,雖善謀而自私,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三父子一步步殺曹爽將曹魏大權攏到己手,而後司馬家族取魏而代之。

諸葛亮,劉備三顧茅請之出山,因具戰略和謀略,扶佐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佔據荊州益州,建立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蜀漢霸業,逝於北伐軍中。兒子諸葛瞻為據鄧艾戰死於綿陽,可以說是滿門忠烈。

比較二人的才能,可以說是不相上下,司馬懿可能更勝一籌。但是諸葛亮一心為公,而司馬懿一己之私,這就是二人名氣不同的原因。

司馬懿孫子司馬炎建西晉雖說一統全國,但其下一代便出現八王之亂導致五胡亂華,中原十室九空,司馬氏在歷史上犯下滔天大罪。

諸葛亮名盛於司馬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三國演義》的描述,更是將諸葛亮描寫成近乎妖的存在,因而諸葛更出名了。


神舟六


諸葛亮與司馬懿,分別是蜀漢與魏國的兩大智者,為什麼諸葛亮流芳百世成為智慧的化身,司馬懿卻遺臭萬年成為陰謀家的代名詞呢?他們為人處事,又有什麼差異呢?

諸葛安民,司馬屠民

諸葛亮之前北伐多次退兵都是因為糧草不繼,所以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設計出了木牛流馬運輸糧草,另一方面分兵在渭濱屯田,做好與司馬懿長期對峙的準備。諸葛亮與司馬懿這一次對峙了接近四個月,直到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北伐軍才退兵。而在這長達四個月的對峙之中,渭濱居民的生活耕種居然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北伐軍和魏國百姓一起耕田居然秋毫無犯。三國志中用了九個字記載北伐軍與魏國平民和諧相處的情景:“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諸葛亮雖然多次北伐,但是蜀漢百姓生活並沒有收到影響。史稱諸葛亮治理蜀漢“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可是司馬懿呢?無法拒敵於國門之外,看著諸葛亮在魏國的渭濱屯田而不願應戰,直接導致魏國為此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史稱魏國“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

與諸葛亮對待魏國百姓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司馬懿對待百姓可是很殘忍的,遼東之戰,公孫淵宣佈投降司馬懿,司馬懿本可兵不血刃奪取遼東,可是司馬懿居然拒絕了公孫淵的投降,逼的公孫淵自殺,公孫淵自殺本來是想保全遼東百姓,可是他沒想到司馬懿居然如此的殘忍,史稱司馬懿攻破襄平以後“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餘人皆殺之,以為京觀。偽公卿已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餘人。”

諸葛謀事,司馬謀身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以“隆中對”為顛沛流離的劉備指出一條明路,受任於敗軍之即,身使東吳,連吳抗曹。又為劉備推薦了龐統、蔣宛、劉巴等人才,白帝託孤之後臨危受命,輔佐後主劉禪。南平孟獲以後多次北伐,雖然未能克復中原,但是歷次北伐除了第一次北伐因為街亭失守而失敗的其他幾次北伐退兵並不是因為兵敗。諸葛亮在兵力、後勤遠遠比不上魏國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斬王雙,取二郡,退曹真,敗郭淮,破司馬,已經很了不起了,諸葛亮最後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為蜀漢嘔心瀝血,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反觀司馬懿,有人說司馬懿不能在正面戰場打敗諸葛亮,只知道固守不戰的原因,是因為“養寇自重”,如果司馬懿打敗了諸葛亮,那麼他也離死期不遠了。可是假如司馬懿真的是“養寇自重”,不正說明了司馬懿做事情只考慮自己生命的保全而不考慮國家的利益麼?諸葛亮如果不北伐,他不失為一代賢相,也不會面臨功高蓋主的嫌疑。可是諸葛亮忘記不了白帝託孤,忘記不了先帝“漢、賊不兩立”的遺訓,這不正說明了諸葛亮做事情只考慮國家的利益不考慮自身的安危麼?

諸葛殉國,司馬竊國

武侯滿門皆忠烈:諸葛亮北伐魏國,病逝五丈原。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以身殉國。諸葛亮徒弟姜維直到蜀漢滅亡依然“一計害三賢”,事情暴露覆國失敗,姜維兵敗自刎。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之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將同為託孤大臣的曹爽滿門抄斬,又清剿諸曹諸夏勢力,夏侯霸逃難到蜀漢,夏侯玄被司馬師殺害,夷滅三族。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廢魏帝曹芳,又指示成濟殺害魏帝曹髦,司馬懿之孫司馬炎逼迫魏帝曹奐退位,建立晉國。

可見,諸葛亮教育自己的子女、徒弟,都是教育他們忠君愛國,可是司馬懿教育自己的子女,卻是教育他們如何竊取權力。《荀子·勸學》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一個殉國,一個竊國,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忠奸還不明顯麼?

參考文獻:

《三國志》

《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