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感盛行,我們來學習一下「李士懋」溫病的治則與治療

李士懋,1936年生,山東黃縣北馬鎮人。1956年畢業於北京101中學,1962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現任河北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兼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國家藥審委員,河北省首屆十二大名中醫,國醫大師。

近期流感盛行,我們來學習一下「李士懋」溫病的治則與治療

從大慶17年的臨床經驗積累,到在河北中醫學院得以潛心研讀經典,通過自己半個多世紀對中醫藥學的深情實踐和不斷探索,李士懋教授認識到:“傳承中醫,發展中醫,堅持和遵循中醫理論為指導是唯一的前提”。在溫病學方面,提出溫病的本質是鬱熱,溫病的治療大法為:"透、清、滋"。對火鬱概念、分類、病因病機、傳變、臨床特點、涵蓋範圍、治則、治法、方藥等,盡皆論之。提出脈沉而燥數,是診斷火鬱證的重要指徵。


一、溫病的治則

李士懋先生認為,溫病的治則就是三個字:清、透、滋。


⑴、清

溫病的本質是鬱熱,既有熱邪,就必須清之。

此即“熱者寒之”之意。

李氏認為,溫病之熱邪,有輕重程度之不同,有所在病位之別,有兼挾邪氣之殊,有正氣強弱之異,因而在清熱時,必須全面權衡:


①、寒涼適度:有熱邪時,寒涼乃必用之品。但由於熱邪程度不同,所以用寒涼清解之時,既要防止病重藥輕,又要防止孟浪,過於寒涼,冰伏氣機。


②、治分氣血:溫病熱邪,無非有在氣在血之別,故治療當分氣與血。

清氣,是治療溫病的中心環節。邪熱外淫內陷,皆氣熱燔灼充斥使然。裡熱清,而表證自解;氣熱清,而邪不內陷。清氣當選能入氣分而清解氣熱之品,如辛寒、苦寒、甘寒以及鹹寒。若慮苦寒化燥傷陰,可以甘寒監之。

氣熱熾盛,內陷血分,則當選入血分而能清解血熱之品,如甘寒、鹹寒、酸寒之品,既能清熱涼血,又具養陰生津之功。但清血熱時,亦必伍以清氣熱。


⑵、透

溫病的本質是鬱熱,只要有熱邪存在,自始至終都要透。

透邪的原則為:祛其壅塞,展布氣機。氣機暢達,邪熱外出的道路通暢,鬱伏於裡之熱方能透達。所以,在寒涼清解熱邪的同時,必須伍以暢達氣機之品。溫病中令氣機窒塞者,主要有熱邪、痰溼、瘀血、熱結、食積以及新寒外束等。欲使氣機暢達,必須將阻滯氣機之邪氣祛除。所以在清解時,要視其兼邪,或伍以化溼,或伍以活瘀,或伍以消導,或伍以通下,或伍以表散等。壅塞除,氣自展布,熱自透達而解。


鬱熱外達的標誌有六:

1、汗:正汗的出現,標誌裡解表和矣。

2、脈:鬱熱脈當沉而躁數。沉乃氣機鬱滯,氣血不得外達以鼓盪充盈血脈所致。氣機展布,氣血得以外達,則脈由沉伏轉見中位或浮位,脈體亦可由細遲短澀轉見洪大滑數。

3、舌:舌由絳紫而暗,轉為紅活;由無苔轉為舌苔漸布。

4、神:由昏譫或狂躁,轉為神志清晰。

5、色:面色由紅而暗滯,轉為紅活潤澤。

6、症:由肢厥轉為四肢漸暖。至於身熱,可較前顯露,不足為訝。

六者之中,以汗與脈的轉變為主要標誌。


⑶、滋

溫病最易傷津耗液。

溫病的治療核心,在於保存陰液,故曰:“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

滋陰是溫病治療的一大法門,輕者肺胃津傷,多取甘寒之品以清熱生津;重者,肝腎真陰耗傷,多取甘寒、鹹寒、酸甘,甚至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補真陰。陰竭陽越者,還要伍以酸斂潛鎮之品,以防陽脫。


溫病因邪盛正氣不支,或汗、吐、下、失血,正氣迅速耗散,轉致陽氣衰亡者,亦屢見不鮮,當斷然予以回陽,不可拘泥躊躕,要在辨證施治。

清、透、滋三字訣的提出,根據溫病是鬱熱這一本質,以及熱易傷陰這一基本病理改變。不論各種溫病,各個傳變階段,清透滋三法皆適用。


由於溫病的本質是鬱熱,故對溫病的治療,不論外感內傷,內外兒婦各科皆用楊慄山的升降散。楊慄山以升降散為治溫總方,其餘14方,皆升降散之加減。對於楊氏治溫15方,蒲輔周先生甚為賞識,在《蒲輔周醫療經驗集》中一一予以轉錄。


升降散由殭蠶、蟬衣、片薑黃、大黃四藥組成。

  • 殭蠶味辛鹹而性平,有輕浮上升,昇陽清化之功。蠶以桑葉為食,又感風而殞,故能祛風洩熱,輕疏升和,兼能解毒定驚;
  • 蟬衣辛鹹寒入肝經,祛風清熱,開鬱疏表,升散透疹,亦以升發為用;
  • 薑黃辛苦而性溫,行氣活血,化瘀通絡,辛能行氣疏風,苦洩溫通,為疏調氣機兼活瘀滯之品;
  • 大黃苦寒攻洩,能盪滌腸胃,攻積導滯,推陳出新,兼入血分行瘀,是下行洩火清熱,宣鬱化瘀之良藥。

四藥配伍,升降並用,寒溫互參,共奏行氣解鬱,宣上導下,通利三焦,開達氣機,活血行瘀之功,升清陽,降鬱熱,而復升降之常。臨床用治肝膽鬱熱,三焦不暢,脾胃停滯,氣機升降失常而見心急煩躁,夜寐夢多,低熱不退,月經不調,或狀若血虛陰傷諸症,莫不應手取效。治證雖多,功能其一,曰調整氣機,復其升降而已矣。



近期流感盛行,我們來學習一下「李士懋」溫病的治則與治療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請相信,如果緣分十足,你一定會被治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