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孤品实物——天宫楼阁公输堂

《营造法式》孤品实物——天宫楼阁公输堂


公输堂位于西安市鄠邑区渭丰镇祁村南堡中部,南距城区9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仅存的小木作天宫楼阁式古建筑。走进公输堂,这间从外观上看并不起眼的屋子里,却被很多古建筑学家认为是了解中国古建筑工艺最好的实物教材。公输堂内部雕刻精细绝伦,似得木匠祖师鲁班之巧得名,其油饰彩画栩栩如生,历经近600年风霜依旧保存相对完好。公输堂工艺精美绝伦,雕刻之“精”,结构之“巧”,造形之“绝”,彩绘之“细”,为古所少有。

据民国二十二《重修鄠县志》记载,“有工师堂,俗传鲁班所修,雕刻及其精巧。”经查,公输堂创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祖籍山西祁县南渠里小分村李复原,立圆顿正教。公输堂为明代存祭铜铸佛像的一座金碧辉煌的楼阁式殿堂。现为我国目前仅存唯一的小木作天宫楼阁古代建筑。公输堂小木作是唯一一座宋代《营造法式》的孤品实物,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这部巨著是北宋时期由官方颁行的一部建筑设计学著作,详细地记载着当时建筑的制度、做法、用工、图样等珍贵史料,代表着我国古代建筑科学与艺术的巅峰水平,揭示了北宋时期建造宫殿、寺庙等木结构建筑所使用的方法。

《营造法式》孤品实物——天宫楼阁公输堂

《营造法式》是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诫,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是此书的忠实粉丝几乎用其半生的研究为其注解,被誉为近现代研究《营造法式》开山第一人。

1925年,梁思成先生初次见到这本巨著——《营造法式》,十分的欣喜,但又感到失望和苦恼,因为这本书就像天书一样,无法看得懂,回国后四处寻找对应的古建实物,一直无果而终。而当时公输堂还未被发掘保护,更没有进入公众视野,这也使得梁思成无法与唯一一座宋代《营造法式》的孤品实物结缘,非常可惜。

公输堂原名“源远堂”,1933年于右任题签的《重修鄠县志》记载祁南堡,有“工师堂,俗称鲁班所修,雕刻极其精巧”。殿内原有数目众多的小佛龛和佛像,故历史上又称万佛堂。公输堂原有殿堂四进,经过六个世纪的沧桑岁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前三进已经塌毁,目前只剩下留有天宫楼阁的最后一进,保存至今,成为小木作古建孤品。面宽三间,进深7.13米,高6.10米,外观为普通硬山式建筑,内部楼楼并列,格格相连,层层叠叠。看上去,有一种天宫的景象。在这间总共只有95平方米的三间屋子里,有三个开间,在它的顶部就是最著名的天宫楼阁,共有16个。全部构建大约有10万之多。据记载,天宫楼阁的每一个构件,都是按照真实建筑的三十分之一的比例制作而成,微缩景观被认为是代表了小木作最杰出的工艺水平。

公输堂雕刻之“精”。公输堂里面共有八块镂空板门,上半部均由各种不同形状的花朵组成,花心原均镶有明珠,犹如满天繁星,更增添天宫楼阁的豪华景象与神秘色彩。每朵花都称得上雕刻艺术珍品,这些在《营造法式》里面都有记载。例如一个很小的套锁梅花竟由24件形态各异的更小花瓣组成,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全部都是镶套穿锁而成,严丝合缝,精巧至极,体现了古代建筑的最高工艺,达到了当时世界建筑构造的最高水平。

公输堂结构之“巧”。公输堂在仅有的方寸之地,有重楼、三重楼、角楼等,小木作数万件。“强我者增三件,差我者减一半”,这是当时建造公输堂的工匠为了炫耀他们的技术高超刻在暗处的两句话。这意思就是说,技艺比他们高超的工匠,如果拆了公输堂,最后安装的时候,会多出三块木头无处安置,技法不够高超的工匠如果也敢挑战的话,则会剩下一半木块没地方安装,根本就恢复不了原样。

公输堂彩绘之“细”。公输堂的油漆是用“紫龙罩”工艺,彩绘用“卧金点翠”法,这种油漆彩绘工艺已经失传,清末已经无人能做。目前只有北京故宫现存这种手艺。公输堂小木作表层遍布彩绘,梁枋柱架及穿堂抱框等位置,均采用建筑彩绘式样,这既是对建筑物的木构件进行美化装饰,也起到了防腐防虫,保护木构件的作用。由于彩绘用沥粉贴金,立体感强,五彩辉煌,变化多端,幻若仙境,且经久不退,保留至今。来自世界各国的古建专家纷纷到访公输堂,进行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彩绘油漆工艺。

根史料记载,公输堂建造时动用各类工匠103人,大多是山西祁县人,其次是陕西渭南人和鄠县人,这方面史料仍需进一步考证。关于圆顿教的源流发展研究较少,以及为何选择在鄠县县城以北,渭河以南精心修建如此精巧,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故宫博物院顾问、著名专家单士元先生考察后表示,公输堂无论就其历史价值还是工艺价值来讲都够得上国宝级别。著名的宋代《营造法式》书上看到有天宫楼阁的文字材料,但可惜的是它只有“法式”文字图样而无实物模型。公输堂的发现,我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实物,弥补了这一缺憾。公输堂不是属于工艺品之类的小玩艺,它是大型完整的科学的东西,这在国内是唯一的,绝无仅有的、是体现一千多年前《营造法式》中天宫楼阁的孤品实物。公输堂不仅雕工精细,彩绘也有非常高的价值,保持了五百多年不退色,用的是矿物颜料,有的小沥粉彩绘和工楷小字一样,一笔一点,一丝不苟,非精工巧匠不行。

古建专家郑孝燮看了公输堂后,表示印象极深。它的建筑工艺和风格都到达到了顶峰,把雕刻绘画通过建筑来体现,全国有很多类似的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但大多都是建筑物的局部,公输堂则是全部。公输堂的木雕有牙雕的味道,所雕的花不像别处的看着死板的,而似阳光、水肥很足,很有生气。格扇裙板上的画很够味,每个局部画都是很了不起的古画,漆画不着土。要提级别,完全够国家级,它虽比较小,但是非常精、绝。

著名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公输堂的价值很高,文物所具备的三个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公输堂都具备,全国独一无二。另外,公输堂为什么会放在这个村子,有什么历史渊源,还需要进一步访问,查考一番。

古建专家萧子欧博士曾多次造访公输堂,他对公输堂有着自己的理解:公输堂除了在建筑上起到微缩木作精华的范本作用之外,它更大的意义其实是在用建筑阐释宗教思想。公输堂的来历,最终还是在宗教上找到源头,它最初是白阳三会的法堂,而白阳三会则是佛教、儒教、道教等教派共同认同的最高境界,公输堂就是用木作建筑通过它的图案、造型、色彩等方面,来表达这种宗教理想。

公输堂建筑思想来源于古代“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民间宗教理念。所谓的真空家乡就是天宫。鄠县明代的工匠,根据这一教义,把虚幻的真空概念,用实在的建筑形式表现了出来。

公输堂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一座法堂而已。我们看到的公输堂木作里面其实隐含很多数理关系,像三黄锁、四季花、五色莲、窗格的个数,楼阁的层数,包括门的开法等等都和宗教教义有着各种关联,公输堂里体现儒教思想的坐论三纲五常图,体现道教的道侣捧圭图,佛教降龙罗汉图等,公输堂其实就是一部传世的佛作典籍,一本非文字形式的巨著。

公输堂现存的五副楹联,也成为探究其文化奥秘的线索和指引。

离形离相真香亦有千年宝;

无经无禅慧灯常明万载珠。

有相非无相无相法门谁能解;

顽空岂真空真空线路只自知。

法堂巍巍雕刻若得公输巧;

圣象翼翼彩绘似有道子能 。

真空妙法无一字;

大道玄机岂真文。

真空朗朗三阳透出天边月;

大道浩浩一气通开北斗日 。

近年来,公输堂也吸引了不少国外学者学习研究,开展中法合作公输堂古建油饰保护修复培训班等活动,不仅让世界了解鄠邑悠久的文化,更是对传统古建文化的保护的传承。“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公输堂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陈小刚(1989-),男,陕西武功人,汉族,硕士研究生,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