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錯消毒產品燒傷、中毒頻頻發生!這 10 個錯誤真的別再犯了

今年受疫情影響,消毒產品得到了很大的關注。但發現,「消毒產品」背後佈滿亂象。今天的文章,關於消毒產品常見的錯誤。

疫情期間,什麼最火?除了口罩,那就是消毒產品了。疫情之前,很多人心目中的「消毒產品」是這樣的:一瓶在手,走天下!

用錯消毒產品燒傷、中毒頻頻發生!這 10 個錯誤真的別再犯了

它既能噴衣服,也能擦桌子,還能抹手上消消毒。但是,事實上,瘋狂到處收刮買回的消毒產品是這樣的:

84 消毒液、酒精免洗消毒液、含氯消毒劑……

用錯消毒產品燒傷、中毒頻頻發生!這 10 個錯誤真的別再犯了

每一個的使用說明書還都不一樣!光知道買「消毒」產品,很多人卻不知道如何「正確消毒」,近期還頻繁發生「誤食消毒片」中毒,酒精噴灑燒傷等等的悲劇。

消毒產品本質上是帶有危險性的化學產品,一定要謹慎使用。我們找出了大家常犯的 10 個錯誤,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的。

01:用酒精大面積噴灑消毒

用錯消毒產品燒傷、中毒頻頻發生!這 10 個錯誤真的別再犯了

有市民因為對全身噴灑酒精消毒,站在暖氣片附近擦拭引燃了衣物。

這樣的案例在最近不少見,酒精非常易燃,大面積噴灑如果遇到一點點火星,都可能引起火災,引火上身啊!

拋開易燃的問題,對空氣、衣物噴灑酒精也無法達到殺滅細菌和病毒有效濃度。大量吸入消毒劑還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

大面積噴灑消毒,根本就是在浪費酒精!

正確做法:

酒精建議僅用於小物件消毒和手消毒。想要「空氣消毒」,開窗通風就好。

遇到酒精起火,可以採用溼抹布或者專業的滅火毯撲滅,千萬不要用水撲滅。

02:使用工業酒精消毒

雖說工業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消毒作用,但因為工業酒精的用途不同,通常不會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甲醇。

而甲醇對人體來說是劇毒。如果被誤用於手消毒,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正確做法:

購買酒精消毒產品,重點看生產企業是否有「衛消證字」以及是否在相關網站做備案。切勿用工業酒精替代醫用酒精來消毒。

用錯消毒產品燒傷、中毒頻頻發生!這 10 個錯誤真的別再犯了

查詢網站:https://credit.jdzx.net.cn/xdcp

03:84 消毒液和潔廁靈共用

84 消毒液和潔廁靈是家中常備的兩種清潔產品。但兩者萬不可放到一起使用。

84 消毒液和其它含氯消毒劑的有效成分都是「次氯酸鹽」,而潔廁靈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鹽酸」,兩者混合會生成「氯氣」。

氯氣是一種有毒氣體,會對眼睛和呼吸道產生刺激,在大量吸入時可以導致即刻窒息死亡。

正確做法:

如果要使用潔廁靈和 84 消毒劑,應當先使用潔廁靈,並用水沖洗後,間隔至少 30 分鐘,再使用次氯酸鈉。

為了安全起見,使用次氯酸鈉後應當通風。

04未佩戴防護裝備直接配置或使用高濃度的消毒產品

次氯酸鹽、對氯間二甲苯酚等成分的消毒劑通常以濃縮液體形式出售,使用前需要稀釋。

以次氯酸鈉為例,它具有強氧化性,在高濃度時會對皮膚產生腐蝕性,可能造成燒傷;另外,高濃度的消毒劑通常具有一定的揮發性,對眼睛會有一定的刺激。在稀釋配置時很容易因為噴濺而造成傷害。

正確做法:

在稀釋時,應當佩戴橡膠或丁腈材質的醫用手套或廚房手套,並按需使用護目鏡 (防護面屏)、防水圍裙等防護裝備。

如果不慎濺到皮膚或眼睛,應當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

用錯消毒產品燒傷、中毒頻頻發生!這 10 個錯誤真的別再犯了

05:配置過高濃度的消毒劑

任何消毒產品要達到預期的消毒作用,一定要按要求的配比來操作。過高和過低都是無效的,甚至可能帶來危害。

比如過高濃度的次氯酸鈉消毒劑就可能對皮膚、金屬表面產生腐蝕。

正確做法:

如果要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只需要達到 500 mg/L 就可以了 (對於 5% 的次氯酸鈉,按 1 份消毒劑配 99 份水就可以了 )。

另外,用含氯消毒劑擦拭物品後,通常建議作用 30 分鐘後,用清水再擦洗一遍。

06:將物體消毒劑用在人身上或者給手消毒

消毒劑一般分為物體表面消毒劑和手消毒劑。

並不是所有消毒成分都可以用在人身上的,像次氯酸鈉、對氯間二甲苯酚 (PCMX) 等高濃度消毒劑直接接觸皮膚可以造成接觸性皮炎甚至是化學性燒傷。

在皮膚和粘膜上可以使用的消毒劑包括複合碘、聚維酮碘、醫用酒精和氯己定等。

但一般不鼓勵在非醫療目的地在身體上使用消毒劑,除非醫務人員建議 (傷口處理或外科手術前)。

用錯消毒產品燒傷、中毒頻頻發生!這 10 個錯誤真的別再犯了

正確做法:

簡單判別是否可以用於皮膚,可以在產品包裝上查找是否有標註「用於皮膚的消毒劑」。

07:在食物上使用消毒劑

在食物上使用普通消毒劑是禁止的。

雖然一些消毒劑揮發很快,但也有消毒劑會有所殘留。若是吃進肚子裡,可能造成食道腐蝕或中毒,弄巧成拙。

正確做法:

用流動自來水或果蔬清洗劑清洗都沒問題,疫情期間,不需要對蔬菜水果做特殊處理。

對於肉類、魚類和蛋類,煮熟後再吃就可以。

用錯消毒產品燒傷、中毒頻頻發生!這 10 個錯誤真的別再犯了

08:密集堆放或敞口放置消毒劑

疫情期間很多人囤了大量的消毒劑,而不當儲存主要帶來三方面的危害:

➊ 容易引起直接危害,比如酒精,沒有密閉存儲一旦碰到一點火星很容易引發火災;而高濃度的雙氧水、過氧乙酸則容易分解出氧氣造成爆炸。

➋ 不當存儲消毒劑會失效。比如 84 消毒液,如果敞口放置或者過了保質期,有效成分可能已經分解,無法起到消毒作用。

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誤服的風險,不要儲存在飲料瓶中。

正確做法:

84 消毒劑:需要隨配隨用;購買近期生產的新消毒劑。

酒精:每次使用後要儲存在密閉容器中;將酒精儲存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所有的清潔劑都應當儲存在專用容器中。

09:給嬰幼兒使用酒精免洗消毒產品

由於嬰幼兒皮膚髮育不完全,大量使用酒精可能引起中毒,因此不建議年齡小於 2 歲的兒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劑。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免洗手消毒劑成分是乙醇和異丙醇。對於稍大的兒童,使用免洗手消毒劑時,也要在家庭監護下、徹底揉搓雙手直至乾燥,以避免兒童在未乾燥的情況下就把手放到嘴裡。

正確做法:

2 歲以內的嬰幼兒使用普通洗手液洗手即可。

10:過度依賴「抑菌」洗手液

2016 年 FDA 頒佈禁令,禁止在美國市場向公眾銷售含有對氯間二甲苯酚 (PCMX)、苯扎氯銨等成分的洗手液、肥皂。

因為這些「殺菌」「抑菌」成分並不能提供額外的益處。

使用洗手液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用消毒劑「殺死」細菌和病毒,而是通過「表面活性劑」的成分讓手上的髒東西脫離手部,隨流水沖走。

正確做法:

只需要使用普通洗手液就好了。如果買到了含有抑菌、殺菌成分的洗手液也不用糾結,把它們當普通洗手液用就行了。

特殊時期,定期消毒很重要,但消毒產品依然是危險的化學產品,使用不當,對身體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快轉發給你關心的人吧,

我們不希望悲劇再發生了。

用錯消毒產品燒傷、中毒頻頻發生!這 10 個錯誤真的別再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