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三杯酒,上敬戰死的英靈,下敬塗炭的生靈,中間敬人世間的良心”這是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一句臺詞。抗戰期間,共有350餘萬川軍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圖為川軍死字旗。

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25歲的四川男兒王建堂本是一名書生,七七事變後他和許多中華熱血男兒一樣,主動請纓殺敵組建了一支義勇隊開赴沙場,途中父親王者誠得知兒子請纓出川抗日後,立馬給兒子寄去了一面旗子,中間的“死”字十分醒目,字裡行間中都透露著老父親濃濃的愛國情懷。

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七七事變爆發後,長年軍閥混戰的川軍放結束內戰,開始枕戈待旦厲兵秣馬,揮師出川抗擊日寇,圖為抗日戰場上的川軍部隊,裝備簡陋、衣衫襤褸,只有兩頭小毛驢拉著輜重。

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眾所周知,川軍是抗戰隊伍中裝備最差的一支隊伍,,有些人用的還是鳥槍,許多人還有人連軍裝都沒有,他們肩挑手槓 ,穿著草鞋,可川軍打仗最猛、最不怕死,而且川人打仗最精怪,臺兒莊大戰中,川軍死守滕縣,數次打退日軍進攻,李宗仁說“若無滕縣死守,焉能有臺兒莊之大捷”,可見川軍英勇無畏。

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川軍簡陋的裝備打出了中國軍人鐵血的軍魂,予以狂妄的日本侵略者承重的打擊,這是一種堅韌、不怕犧牲的信念,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財富。圖為衣衫襤褸的川軍戰士,他看上去還沒有步槍高,好像還是一個少年,腳底下踩著一雙草鞋。

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圖為開赴戰場的川軍部隊,烈日炎炎之下,沒有車沒有馬,扁擔上扛著衣服被褥、彈藥,路兩旁的殘垣斷壁曾經是熱鬧的縣城。

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以上這些老照片背後的故事,一定有太多的艱辛和淚水。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滕縣之戰後世人無不對川軍將士肅然起敬。抗戰期間,350萬川軍出川抗戰,佔全國同期實徵1405萬餘人的五分之—還多,無川不成軍,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