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論熟知

熟知並非真知。


【原文出處】Das Bekannte überhaupt ist darum, weil es bekannt ist, nicht erkannt.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Phaenomenologie des Geistes)


【譯文出處】一般說來,熟知的東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東西,正因為它是熟知的。(賀麟、王玖興譯德國黑格爾《精神現象學》)


【畫蛇添足】人們在這麼化用黑格爾的時候,其實也有些不大準確。或許說“熟知不等於真知”會更好一些吧,畢竟熟知並非真知容易被有的人理解為所有的熟知都不是真知。而說所有的熟知都不是真知,這明顯不是正確的認識。這就像“白馬非馬”如果理解成“白馬不是馬”,你可以說那是詭辯論;可是如果說“白馬不等於馬”呢?


熟知不等於真知,在黑格爾所說的熟知常常使人把自己限定在表象層面而不能進入精神的自覺自為層面,也就是讓人在真知之前就止步這個意思(比如他說,“由於進入了表象,具體存在就成了一種

熟知的東西,對於這樣的一種東西,具體存在著的精神已經不再理會,因而對它也不復有什麼活動和興趣了”、“有一種最習以為常的自欺欺人的事情,就是在認識的時候先假定某種東西是已經熟知了的,因而就這樣地不去管它了”)之外,還有一層黑格爾當時沒有強調的意思也是我們應該注意的。這就是人在達到真知之後,也會由於熟知的影響,會在認識或者實踐上作出錯誤的反映,包括人的幾乎是已經到了下意識層面的了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比如明知道座下的車船是靜止的,但是一不留神把別的運動物體當作參照物了,你仍然會產生座下的車船在運動的錯覺。由此可見獲得真知之後的磨鍊功夫也不能放鬆,更不能卸下警惕,以為可以一勞永逸。


黑格爾論熟知

車動還是人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