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下一盤危險的賭棋:讓大多數人感染,最終“上天”放過一馬

英國抗疫做出最新的舉措是“拖延!讓大多數人感染,以求群體性免疫。這個消息,的確讓世界為之驚呆了。英國這是怎麼了?


群體性免疫,一般分為自然免疫和疫苗免疫兩種,前者相當於自限性,後者相當於科技攻關。大多數情況下,人類往往依賴於後者。當然,也有病毒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情況,比如SARS病毒就是如此。但期望新冠病毒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可能還不太現實,更不用說靠自然免疫了。畢竟,這個病毒的傳染力太強大了,而且還多維度攻擊人類的器官。


讓我們簡單看下英國的境況:截至3月12日,英國累計確診596人,其中10人死亡。 而據預估,英國境內現在已經感染新冠的人數在5000-10000人。其實,形勢還是蠻緊張的。


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特意召開了代號為“眼鏡蛇”的第三次緊急內閣會議。會議結束後,鮑里斯在新聞發佈會上正式宣佈英國進入抗疫第二階段——“拖延”階段(Delay)。同時,英國首相鮑里斯在發佈會上宣佈暫不關閉學校,並表示:“根據科學建議,停課弊大於利。”對比之下,過去24小時,英國周邊鄰國愛爾蘭、法國陸續宣佈全國停課。

英國在下一盤危險的賭棋:讓大多數人感染,最終“上天”放過一馬

根據相關報道,在新聞發佈會上,英國宣佈了四個最新措施:


1. 從3月13日開始,所有出現咳嗽和發燒等症狀的人必須在家隔離7天。7天后,如果症狀持續或惡化,再打111或叫救護車。

2. 英國政府不再檢測每一個有症狀的人,比如在家隔離僅有輕微症狀的人,就不需要接受檢測,未來將重點檢測症狀嚴重較重的患者。

3. 禁止學校安排學生出國旅行

4. 建議70歲以上的老年人近期不要出行。


英國方面的說法是,這個病毒比流感還嚴重。英國人要做好失去所愛的人準備(lose your loved ones before their time)。英國政府準備儘量拖延疫情到達頂峰的時間,與此同時也需要有人被感染併產生抗體。這就相當於希望“上天”能幫一把了。


英國方面強調,目前的重點不是防止所有人被感染,因為阻止每個人感染是不可能的。


其實,英國並不是放棄抗疫了,而是不是和病毒做舉國的正面對抗,採取了類似於“肉身炸彈”的方式進行——沒有傷亡就沒有勝利。


英國為何如此特色?目前判斷其對和錯就為時過早,畢竟各國都有自身的特質,在病毒防控方面,也不能千篇一律。但在水哥看來,這次病毒大戰的確就像當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樣,通過閃電戰的方式,正在讓整個歐洲陷入困頓之中——從意大利到英國和法國,莫不如此。而此時的美國,也開始轉變之前的策略進入積極防控狀態之中。


當年的2008年金融危機之際,整個歐洲似乎也顯得“無力”。這一次,又是如此。為何呢?可能與歐洲在某種程度上有三種惰性有關——這不是貶義,只是中性詞,並以此當做一種分析的視角。


哪三種惰性?偏好舒適,喪失情感以及毫不在乎。這三種其實很直白,也好理解。每一種,都很不幸。如果這三種都加在一起出現的話,就相當相當的不幸了。


偏好舒適會讓人有慣性依賴,鈍化人們的聽覺、視覺和嗅覺。一旦有事件讓這種舒適中止,就會一邊依舊如故、一邊失措無望。


自然,就會產生第二種惰性:喪失情感,類似一種無望的感覺,一種“我們很不幸”的絕望感,甚至會乞求上天放過一馬了。


第三種惰性就是毫不在乎,這種心態比喪失情感還要強硬,比如英國宣稱期望大多數人感染後能群體性免疫,否則又有什麼其他辦法呢?潛臺詞就是“這個世界簡直是一塌糊塗。它什麼也不能給我,所以我幹嗎要在乎它?”於是,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戴口罩也多此一舉,也沒必要恐慌。如果想為他們打氣,只有請老天幫幫他了!


實際上,英國的“拖延”戰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自然法則之策略,即重新回到達爾文的生存法則,優勝劣汰。只是表達的很委婉而已。


嗯,“我們就是這幅模樣。”就像英國脫歐一樣,就是要這樣子,該怎麼著就怎麼著。這可能就是英國等歐洲文化潛在的一種特質所致。與中國俗話所說的“破罐子破摔”看似一個意思,但神韻和本質是不同的——英國的策略是“妥協性的積極防禦”策略,即只做至關重要的關鍵事項,其他的都可以暫時忽略掉,哪怕是人們的生死——這可能才是“大局”意識吧。


有分析說,英國的防疫的策略是讓病毒在英國緩慢傳播,慢慢地讓大部分人都得病,以獲得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然後慢慢拖到夏天。


可能在英國看來,對病毒的防控,不能只講道德情感,而是要“冷冰冰”的應對。但無論如何,英國首相鮑里斯就像賭徒一樣,的確在下一盤危險的棋。


本文為原創,其中涉及英國防控策略和措施方面,重點參考了公開報道和資料。特此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