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式教育原理解析,建議為人父母者看看!

在孩子教育上,不少家長迷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為何眾多父母都深信之呢?這種思想產生的源頭是來自哪裡呢?

棍棒之下出孝子由韓非的“強家無惡奴,慈母多敗兒”思想逐漸演變而來,大家都知道慈母多敗兒這句話,由此看出這個思想產生有兩個源頭:一是顯性源頭,為了防止慈母多敗兒,所以要對孩子嚴格要求;二是隱性源頭,將孩子喻成惡奴,自己喻成主人,潛意識中會將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而不是當做一個有獨立意識的人,而父母和孩子在家裡的強弱勢地位相差越大,越容易加強這種潛意識。

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人類,從有意識開始就已經有了情感,而為什麼父母容易忽略其情感需求呢?一是客觀時代環境下父母生活壓力過大,忙於事業,往往就沒有耐心去關心孩子的情感需求;二是父母潛意識只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更多的是考慮投入物質資源進行培育,忽略情感培養,這種對孩子情感需求的輕視源於思維中存在的傲慢。

一般來說,棍棒教育不單是肉體懲罰,往往還伴隨著謾罵,所以才叫打罵式教育。通常情況下父母打罵孩子的原因是:孩子表現卻未能達到父母期望值。

這就和買股票虧了一樣。一般模式是:父母投入資源給孩子,反饋出來孩子的表現沒有達到期望值,然後父母潛意識會覺得這筆投資虧了,潛意識會決定其態度,態度決定言行,只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犯點小錯,就容易情緒化地擴大處理,也就是拳打腳踢、侮辱謾罵,還美其名曰:防微杜漸。

如果這種模式不斷在自己的生活中上演,就要反思下自己了。那麼需要通過哪些方面來反思呢?一是反思自己在評價孩子表現時候是否考慮到孩子的實際情況,也就是有沒有換位思考過;二是反思自己本身是否有能力控制住情緒去明辨是非;三是反思自己前期投入培養的時候是否有溺愛,而一下子進入打罵模式,這種反差是敏感脆弱的孩子能否接受;四是反思自己有無傾聽孩子的需求,還是說過於專橫。(想了解自己為什麼專橫的,可以關注我去看我的嗔念篇分析)

信奉棍棒教育的家長往往是意識不到自己言行存在的不合理,反而認為是在關心孩子,通過打罵來促進孩子的進步,卻沒有考慮到打罵的傷害等級是超過其心理預期,這是輕視了打罵的傷害。“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古話說的明明白白,打罵的傷害會在心裡烙下印記,難以消亡。長此以往,孩子會不斷的積累負面情緒,也會不斷地在面對父母的方向上築起心牆,而後就是隔閡越來越來大,關係越來越冷漠,最終使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父母的教育目的也難以達成,父母付出的教育苦心也付之東流。

以上我們研究了打罵教育思維的產生源頭及打罵教育的產生流程。下面我們研究下棍棒教育下孩子的從心理到態度到言行、習慣的變化過程,以知其所以然,因為一切外在表現都是因為心理變化的結果。

一般在打罵教育中服軟的都是弱勢一方,也就是孩子,但這種服軟目的只是為了停止打罵,典型的口服心不服。在長期的打罵傷害中,孩子的心理、態度、習慣、言行會有哪些變化呢?

一是孩子會越來越懷疑自己(也就是俗語說的“越罵越笨”),自尊心不斷受挫,也就會變得自卑,自己看不起自己,從而變得不自愛,從而自暴自棄。

二是經常遭到打罵,因為變得不自愛,也就難以感知到在打罵之後補償的愛,就會產生一種無助感,心中會充滿孤獨感,當孤獨感越來越濃厚,心中的黑暗也就越來越多,光明的區域越來越小,人表現在外面就是內向、孤僻。

三是經常受到打罵,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靠近。孩子對於父母的要求不論對錯都只會順從,變成乖寶寶。在這種絕對順從的不良環境下(沒有質疑)成長的孩子,就如同傀儡人一般,精神長期受到壓抑,變得習慣被動,人表現在外面就是顯得老實、懦弱。

強勢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往往是弱勢的子女。

四是孩子表面上是順從,其實內心已經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在青春期學校寄宿後,這種對立會更明顯化,也就變成了叛逆期,容易變得為了對立而對立,變得固執,容易鑽牛角尖,走極端。

五是為了減少打罵,孩子會想盡辦法進行撒謊以逃脫打罵。在不斷地欺瞞與揭穿中,親情之間的信任也就變得蕩然無存。

六是厭學,因為不少家長會因為孩子成績差而進行打罵,導致孩子形成成績只是父母的需求的錯覺,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七是在經過打罵的不斷傷害下,心理上的負面情緒也在不斷積累,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一部分人會因此患上頭疼、抑鬱甚至精神分裂症,嚴重者會產生輕生的念頭。

案例:2018年8月3日網紅殺魚弟自殺,因父親平時經常打罵,長期壓抑致使爆紅網絡的孟凡森喝劇毒農藥百草枯自殺。

八是脾氣暴躁,容易走極端,用暴力手段處理事情。孩子模仿性強,在家裡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這種粗暴的習慣一旦形成,長大以後,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走向社會,很容易走向犯罪。

案例:2010年10月22日那個駕車肇事後“激情殺人”,被人稱為“藥八刀”的藥家鑫,正是成長在父親的棍棒之下。

父母重視教育沒有錯,但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與其打罵,不如耐下心來面對面跟孩子好好交流,多瞭解孩子的想法。不然你都不瞭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只是以自己想象中的情況作為參考,自然脫離實際,違背客觀發展規律。

歷史證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從實際出發,就得不到正確的結果。

打罵式教育原理解析,建議為人父母者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