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會傳染:不要讓孩子為你的壞情緒買單

去年有一陣我在工作上遇到一些挫折,情緒低落導致失眠,早上頭疼不想起來。

兩歲多的閨女跑了過來,親了我一口,說:“媽媽,你快醒醒啊!”我有氣無力地說:“媽媽頭疼,不想起。”

她就爬上床,躺在我的身邊,給我揉腦袋。揉了一會說:“媽媽不疼了吧?”我說:“不疼了。”她說:“那媽媽快起來。”

見我沒起來,她開始拉我、拽我,嘴裡一直唸叨:“媽媽起來,吃飯了,飯熟了。”我不起來,她就不走,眼睛裡充滿了不安和擔憂,就要哭出來了。

我實在不忍,起來了,她給了我一個擁抱,咧開嘴樂了。

那一刻,我感到深深地自責。

儘管我的壞情緒不是衝著她,但是我的壞情緒傳遞給了她。被動地接收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同樣惡劣。

1.

孩子需要好情緒去滋養


情緒會傳染:不要讓孩子為你的壞情緒買單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面實驗。

他讓一個母親和孩子一起玩耍,孩子非常開心,與母親愉快地互動。

接下來母親換成一張沒有表情的臉,並且靜止這個狀態。孩子開始做出各種舉動去吸引母親的注意力,母親卻不為所動、一直面無表情地看著。

最後,孩子嚎啕大哭,直到母親的情緒恢復正常,對他展開笑臉,再次和他一起玩耍,孩子才慢慢恢復歡愉。

實驗過程中,科學家持續檢測孩子體內激素水平。當母親面無表情之後,孩子的心跳加速,體內激素水平激增。

埃德·特洛尼克教授說:“如果沒有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動,兒童體內,會蓄積太多的負面情緒,影響大腦發育”。

而良好的互動源自於好情緒的傳導,面無表情、悲傷、憤怒等負面情緒,會導致孩子得不到積極的反饋,引發情緒崩潰,甚至影響身體健康。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原來察言觀色不是大人的代名詞,就算是小月齡的寶寶也需要好情緒去滋養。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視頻,一家教育機構做了一個實驗,當母親情緒低落、一言不發時,孩子會努力地向你靠近,但是在靠近的過程中,遇到阻礙會被嚇得大哭,裹足不前。

相反當你換成一張笑臉、向她招手時,她會勇敢地跨越障礙,一臉開心地與你匯合。

原來,在好情緒的滋養下,不僅能讓孩子感到快樂,還能激發孩子的鬥志,讓TA有勇氣去戰勝困難。

2.

壞情緒會讓孩子深受影響


情緒會傳染:不要讓孩子為你的壞情緒買單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出現不良情緒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所以我們高興,孩子就會撒歡,我們板著臉,孩子也會小心翼翼,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電影《狗十三》裡有一句臺詞特別經典:“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其實,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都取決於環境的影響,如果父母長期情緒低落,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所措。

知乎上有個網友說:“我小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媽媽的情緒總是不好,我很害怕,我的性格懦弱、沒有主見,甚至會依賴別人,我只想早點離開家。”

那時,她以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總是小心翼翼去迎合,希望換母親一張笑臉,但母親總是拉著臉。

後來她發現只要身邊的人不高興,她就會胡思亂想,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說錯了話,不自覺地想要讓所有人滿意,但是真的好累。

著名導演姜文也曾用“失敗”一詞定義自己和母親的關係。他說當初想要和母親分享考上中戲的喜悅,母親卻一臉淡漠地讓他去洗衣服。

他希望讓母親高興點,便一直不斷地去討好,然而母親卻連一個笑臉都吝嗇給與。

其實,有時候,壞情緒不一定是衝著孩子,但是壞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卻結結實實地影響了孩子一生。

3.

不要將壞情緒傳遞給孩子

情緒會傳染:不要讓孩子為你的壞情緒買單

應採兒和陳小春是娛樂圈有名的模範夫妻,但因為夫妻二人脾氣火爆,很多人曾擔心他們的孩子會不會受到影響。

然而,看過《爸爸去哪兒》後,這個問題有了答案。他們的孩子不僅沒成為一個脾氣暴躁的小孩,反而非常陽光、暖心。

他會安撫同行的小朋友,也會在爸爸呵斥他時,拿起大喇叭心平氣和地問:“你能不生氣了嗎?”,讓一直氣急敗壞的陳小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Jasper為什麼這麼暖萌?其實這和應採兒分不開,在綜藝節目《三個院子》裡,有一次應採兒和陳小春冷戰。

但是和兒子視頻時,卻立馬換了一張喜笑顏開的臉,一旁的陳小春也滿面春風地湊過來,夫妻二人一起向兒子表達著愛。

原來,這對脾氣暴躁的夫妻之所以能夠培養出溫暖而又高情商的Jasper,是因為達成了共識,那就是不要將自己的壞情緒傳遞給孩子。

因為壞情緒不會遺傳,但是壞情緒會傳染。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池水,它不可能總是平靜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心事。

壞情緒誰也無法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別把壞情緒傳遞給孩子。

我們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是為了什麼?

無非就是為了孩子和家人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如果將壞情緒傳遞給孩子,影響了孩子的性格養成乃至身體健康,豈不得不償失。

不要等到孩子有一天變得懦弱又膽小,再去追悔;

不要等到孩子有一天變得和你不再親,再去抱憾;

不要等到孩子有一天孩子病了、抑鬱了,再去懺悔。

因為傷害已然造成,再多的悔恨都是無濟於事。

情緒會傳染,不要再將你的壞情緒傳遞給孩子,他們真的很怕。

本文作者:雪沫,獨立自由女性,喜歡用文字溫暖心靈,願我們都能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